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404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docx

人工气道的护理毕业论文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Network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人工气道的护理

 

院系名称:

通用学院

专业:

通用专业

学生姓名:

表格范文精品

学号:

123456789

指导老师:

表格范文精品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2年03月01日

人工气道的护理

人工气道是指将气管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

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行机械通气,改善气体交换功能,增加氧饱合,减少呼吸功的消耗和缓解呼吸肌疲劳,是重要的抢救手段。

人工气道的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关键,现就人工气道的护理论述如下。

1人工气道套管位置与气囊的护理

1.1人工气道套管位置的护理

1.1.1气管插管的护理

(1)插入深度:

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0~24cm,经鼻深度25~29cm,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深度12+年龄/4cm,经鼻15+年龄/4cm。

(2)固定:

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以口插管固定胶布和盘带双道固定法固定。

(3)病人体位:

气管插管的病人头部稍后仰,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每1~2小时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

(4)观察:

做好标记并记录气管插管的刻度,随时观察标记是否改变,做到班班交接。

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1.1.2气管切开的护理为防止气管套管脱落,用系带缚于患者颈部作固定,松紧以能插进一手指为宜,并随时调整。

气管套管周围的纱布垫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气管套管垫1~2次,以防切口感染。

1.2气囊的护理

1.2.1气囊的类型依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可分为低容高压气囊、高容低压气囊及等压气囊。

1.2.2气囊的充气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

目前认为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壁间隙的最小压力。

科学检测气囊压力应用气囊测压表,可准确判断病人实际气囊压力,保证护理工作的准确无误。

1.2.3气囊的放气传统护理常规要求4~6h对气囊放气1次,每次5~10min,以预防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溃疡坏死,新观点认为,现临床应用较多的气管套管属高容低压的,不需定时放气,但必须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

2人工气道的湿化

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功能丧失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其发病率达30%~66%,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要重视人工气道的加温及湿化。

2.1湿化的前提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液体入量随病情不同而不同,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2500~3000ml。

2.2湿化方法

2.2.1电热恒温湿化器电热恒温湿化器可以加温湿化吸入管道的气体,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至的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2.2.2气道内间断推注法临床常用注射器取湿化液3~5ml,取下针头后将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常在吸痰前推注。

2.2.3气道内持续滴注法传统持续法是以输液管持续滴注,目前临床应用微量注射泵或输液泵持续注入较多见,因为二者具有定时定量持续湿化的作用,成本低、操作简单,能有效防止痰痂的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4雾化吸入通过文丘里效应将药物水溶液雾化送入气道后在局部发挥药物作用。

2.2.5人工鼻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是利用人体呼出气体的温度与水分来加温湿化吸入的气体,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

2.3湿化液种类与量的选择

2.3.1湿化量一般认为长期湿化的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300~500ml,小于300ml起不到湿化作用,大于500ml则成为湿化过度。

老年病人每天的湿化量在200~300ml为宜。

确切的湿化量必须视室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体温、病人的出入量、痰液的量和性质作适当调整。

2.3.2湿化液种类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是蒸馏水和生理盐水。

国外新的护理操作常规已不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操作,而且实验证明,无菌蒸馏水和0.45%盐水湿化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陈超男通过实验证明,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其碱性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

此外,真菌在碱性环境中不宜生存,故碳酸氢钠还有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

临床现根据病情可选择沐舒坦、普米克令舒、爱全乐、万托林等为药物湿化液。

3气道内吸痰

3.1吸痰管的选择长度应选择比气管套管长4~5cm,以深入气管导管下方1~2cm为宜,粗细宜选择气管插管内径的1/2粗度或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的1/2。

3.2吸引负压要求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年提出成人适合的负压范围13.3~20.0KPa。

吸痰吸引负压波动范围较大,不同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吸痰负压,并应注意气道湿化及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合适的吸引负压。

3.3吸痰注意事项应用呼吸机病人吸痰前后提高吸氧浓度2min,即按100%纯氧或智能吸痰操作键,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吸痰操作要柔、准、稳、快。

吸引时间小于15s。

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造成肺部感染,抽吸过口鼻腔分泌物的吸痰管决不可再吸气道内分泌物。

3.4吸痰方法有开放式和密闭式2种,而密闭式吸痰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广泛用于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

4拔管的护理

4.1计划拔管

4.1.1气管插管拔管气管插管患者如病情好转、自主呼吸增强,常与呼吸机对抗,可撤机观察1~2d,待患者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呼吸平稳、血气正常,方可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前先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吸尽气管内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解开固定导管的胶布,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至气管,再将气囊放气,边吸引边拔管,鼓励患者咳嗽,并经鼻导管给氧,以防低氧血症。

拔管后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会厌炎、喉痉挛等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床旁仍应备好重新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用物,拔管后仍要观察病情变化。

4.1.2气管切开拔管对配有套管外囊的,可先将气囊放气,试堵内套管管口,一般全堵管24~48h后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拔管后用蝶形胶布将切口皮肤拉拢,不需缝合,2~3天可自愈。

拔管后48h应注意病人的呼吸,同时备气管切开包和合适的套管于床旁,以备急用。

4.2意外拔管发生意外拔管应立即面罩吸氧辅助通气,同时立即设法重新置管。

气管切开已形成窦道者,可直接将新导管沿窦道插入。

窦道未形成者,则先试行重新置管,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一旦不成功,立即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要深,通过漏气的气管切口。

保持病人通气功能,然后设法重新置管。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的护理至关重要。

如果能在人工气道护理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气道温、湿化,气囊管理,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确保气管插管后人工气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不仅有利于患者早日拔除人工气道,减少并发症,同时可以提高病员的生命质量。

 

人工气道患者的有效排痰方法

  摘要:

确保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探讨有效排痰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

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排痰

  神经外科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丧失了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后坠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

为了更好的治疗病人,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常见的是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肺扩张改善通气、换气功能;另一方面也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解剖及防御功能,刺激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加重感染和缺氧。

因此,人工气道患者的排痰尤为重要。

现将不同排痰方法的护理总结如下:

  一、持续湿化气道

  建立人工气道后使患者失去了鼻腔等上呼吸道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作用,并且机械通气时被送人流速容量较大的气体,使呼吸道失水痰液变黏稠,损伤黏膜纤毛系统功能,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大大降低,分泌物排出不畅,甚至还会阻塞人工气道。

因此,气道湿化非常重要。

  1.保证充足的液体:

液体摄入量保持每日2500-3000ml,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

  2.湿化器加热湿化:

湿化器内加灭菌注射用水,加热湿化器使湿化后的气体湿度达到100%,机械通气者,湿化器温度控制在31-33℃.

  3.应用微量泵气道内持续泵入:

持续泵入0.45%氯化钠注射液,24小时250-300ml。

根据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是否稳定、呼吸道通畅程度、痰液的量和性状等方面综合判断湿化效果,调节湿化速度。

  4.雾化加湿

  5.温湿交换器:

可与呼吸机相连,也可单独与人工气道相接,不适用于痰多者。

  二、定时雾化吸入

  原理:

利用高速氧气、空气或超声发生器把药液变成雾状,而不破坏药物的性质,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到气管、支气管、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表面,肺泡内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摄取并贮存后直接发挥消炎、祛痰作用。

雾化吸入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可以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以利于排痰。

  雾化器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雾滴的量和平均直径的大小也不同,雾滴直径大小决定雾滴在气道内沉积的部位,大于10um多沉积在大气道内,2-10um则沉积在较小气道内。

氧气雾化吸入产生的雾滴大小直径2-4um,湿化效果较好,较常用。

  方法及注意事项:

将雾化液加入雾化器内,置于人工气道口开始雾化,时间15-20分钟。

雾化液应现配现用,雾化面罩专人专用。

  雾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吸入雾化液体的氧浓度下降,药物刺激导致气管痉挛,分泌物湿化后膨胀使气道管腔变窄,从而增加阻力,这些因素可使患者出现憋气、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因此雾化前和雾化过程中要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

  雾化吸入后,逐渐将粘附在气道上的痰栓软化膨胀,如果不及时排痰,粘附在气道的痰液容易堵塞气道,严重时可导致窒息。

有报道指出,在雾化吸入30分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湿化的呼吸道和稀释的痰液又变得黏稠干燥,使痰液难以咳出。

  三、定时翻身

  根据患者病情,每两小时采用适宜的翻身法,注意避免推、拉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促进气道分泌物移动,使通气灌注改善,增加氧运输。

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促使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随而咳出。

  四、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促进分泌物流动,有利于分泌物排出。

患者肺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随重力流向肺底,是坠积性肺炎产生的主要原因。

改变体位、体位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根据病情将床头抬高30-40°,?

o予半卧位与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临床上采取半卧位、头低侧卧位等多种体位,操作时配合叩背,实施体位引流的时间最好在早晚空腹时进行,若出现气促、心悸、咯血、呼吸困难、出汗、脉搏细速等不良反应或分泌物大量涌出造成窒息危险时立即中止。

  五、人工叩背

  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

  方法:

将患者取侧卧位,先右侧再左侧,操作者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度,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分钟,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厘米,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厘米为宜。

叩击时发出空而深的“啪、啪”声响,则表明手法正确。

拍背力量应均匀,避开肩胛骨、脊柱,重复数次,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对其排痰效果更好。

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当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增加叩击次数,保证血氧饱和度维持再90%以上,以达到改善通气的效果。

每两小时翻身时进行叩背。

  六、吸痰

  气道分泌物潴留,吸痰是关键。

但是吸痰是一种具有潜在损害的操作,应掌握吸痰的临床指征,不应把吸痰作为一个常规。

吸痰的指征包括出现咳嗽、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观察到气道有分泌物,听诊肺部有?

?

音、呼吸音增粗或紊乱、呼吸音延长,机械通气时气道峰值压力升高,Spo2或Sao2降低等。

有效吸痰的指征有:

呼吸音改善、气道峰值压力下降、潮气量增加、Spo2或Sao2改善。

  方法及注意事项:

(1)吸痰前评估病人,充分准备用物,提高吸氧浓度,机械通气者调至100%;

(2)一般选用12-14号硅胶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内径的1/2,可用生理盐水或石蜡油润滑,将负压调整至150-200mmHg(成人),右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送至气管深部,送管时夹闭吸痰管,阻断负压;(3)吸痰管送至气管深部后放开负压,右手边向上提升边左右旋吸痰管,切忌上下提拉,吸痰后快速拔出吸痰管;(4)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若心率失常、气道痉挛、发绀等异常状况,立即停止,报告医生;(5)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吸痰后提高吸氧浓度,需要反复吸引时,中间吸氧后间隔至少3分钟;(5)吸痰时无菌操作,每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气管内与口鼻腔吸痰管不可混用,冲洗吸痰管用的生理盐水瓶分开使用,注明标志。

  七、定时机械排痰

  振动排痰是综合叩击、震颤、挤推三种功能,振动拍背排痰比人工拍背力量均衡,并做到了深穿透性,利于排出深部痰液,国内的一次Meta分析指出,振动排痰仪使患者的排痰量增加,可减轻肺部感染。

机械排痰的叩击力在振动叩击的同时还能刺激咳嗽,增加病人的舒适度,代替了人工叩击,减少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机械排痰恒定的振动频率有助于松弛病人紧张的肌肉,刺激局部血液循环,使病人感到轻松舒适,易于接受。

  方法及注意事项:

(1)利用机械排痰仪按支气管走向由下而上,由外周向中央,感染部位着重叩击,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频率120-180次/分,排痰后按需吸痰。

(2)治疗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操作过程中如听到痰鸣音可先进行吸痰,稳定后再继续操作。

(4)先雾化使痰液稀释后再进行吸痰效果更佳。

(5)?

樵し琅煌隆⑽笪?

,治疗时间应选择在空腹,餐前2小时后餐后2小时进行,对持续胃肠营养灌注的病人应暂停灌注。

  八、定时膨肺吸痰

  方法:

由两名护士操作,A先向人工气道患者气管内注入2-5ml生理盐水,B以带储氧装置的皮囊,一端接氧气管流量10L/min,皮囊的接口端与病人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口连接,然后均匀挤压呼吸皮囊,挤压呼吸皮囊的开始时间与病人的吸气动作同步,潮气量为病人平时潮气量的1.5倍(约750ml左右),频率10-12次/分。

每次送气后屏气2秒,呼气时以较快速度放气,使肺内部与外部产生压力差,以利于分泌物排出,挤压8-10次,待听到痰鸣音后,A按无菌操作方法进行吸痰,再由B待患者吸气时向气管内注入5-8ml生理盐水,挤压呼吸皮囊至出现痰鸣音后,A再进行吸痰,此过程反复进行,直至痰液吸尽。

每日膨肺吸痰两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定时膨肺治疗时,氧气流量增加至10L/min,储氧呼吸气囊能输送95%-100%浓度的氧。

呼吸囊的潮气量为病人平时潮气量的1.5倍,缓慢吸气时肺通气量增加,扩张了人工气道,使原有的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潮气量增大,增加了肺容积,使气体在肺泡之间均匀分布,改善了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氧分压,增加了病人的氧合指数,可改善吸痰时低氧情况。

屏气时可使气体在不同肺泡内均匀分布,肺泡充分开放,复张的肺泡稳定性和顺应性增加,气道阻力下降,呼吸做功减少,有利于自主呼吸的加强和锻炼。

  膨肺过程中向病人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捏呼吸囊产生较大潮气量使湿化液迅速分散到各支气管使痰液稀释,膨肺使肺内外产生压力差,促使细支气管的痰液松动,流向大支气管而易于吸出;另外迅速而无障碍的呼气也促进支气管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彻底吸净痰液,降低肺不张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有效排痰是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护理的关键,采取及早的护理干预措施,持续湿化气道、定时雾化吸入、定时翻身改变体位、体位引流,翻身时配合叩背、机械排痰,每日定时膨肺吸痰等,将上述排痰措施优化组合,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志兰,郝丽娟.细辛联合沐舒坦氧驱雾化治疗AECOPD的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5(9):

1338

  [2]黄敏清,叶云婕,胡美霞等.肺叶切除术患者雾化吸入后不同时间叩背排痰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5):

16-17

  [3]陈苗英.术后并发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

355

  [4]程云.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

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