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212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docx

社会工作助理师考试笔记

个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内:

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得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三个方面的眼里有关)3、人际沟通4、人的价值

治疗技巧:

直接(非反思性直接提供被动接受1、支持2、直接影响3、探索-描述-宣泄)、(反思相互沟通1、现实情况反思2、心理动力反思、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改善周围环境、辅导第三方)

特:

人及交往中了解、综合诊断方式确定问题、多层面服务方式介入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内:

基本假设:

1、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影响2、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认知-行为-情绪意识-自动念头-图式

方:

个案概念化、合作式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认知重塑

特:

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人本主义为基础)

内:

ABC(引发事件、信念、认知情绪行为)绝对化普遍化抽象化

技巧:

非理性信念检查技巧(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特点:

(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巩固辅导效果)

任务中心:

高效服务五要求(介入时间有限、目标清晰、服务简要、过程精密、服务效果明显)

理论假设:

(服务对象具有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具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技巧:

(有系统、反应)沟通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特点:

(清晰界定问题、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合理界定任务)

危机介入:

基本原则(即使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特点: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做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人本治疗:

理论假设(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

特点:

注重社会工作者自身的品格和态度、强调个案辅导关系(表里如一、不评价、同感、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保持独立性)关注个案辅导过程

家庭:

理论假设(家庭系统、家庭结构(1次系统2系统之间的边界、3角色与责任分工4权利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

治疗技巧:

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的观察视角、似是而非、强调有点

特点:

以家庭为焦点工作、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改变家庭成员看法、改革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

小组社会目标模式理论基础(社会学和系统论)

实施原则:

1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2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3致力于小组领袖的培养,培养有利于社区发展的领袖人物4致力于小组目标和社区目标一致

治疗模式理论基础(精神医学和心理学)

实施原则:

(综合性、建构型、个别性与建构性相结合)

互动模式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

实施原则:

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互动、“面对面”互动

发展模式理论基础(发展心理学、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以及小组动力学)

实施原则(积极参与、使能者)

社区地区发展模式基本假设(1居民应该自愿参与社区事务2社区成因是缺乏沟通3社区应该也可以实现和谐)

特点:

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别重视居民的参与

实施策略:

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团结邻里、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社区参与

社工角色:

使能者教育者中介者

优缺点:

1营造良好的社区气氛2提高居民的能力3推进社区民主4切合中国文化传统1无法解决资源分配不均及制度不合理产生的社区问题2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3民主参与导致成本高而效率低

社会策划模式:

基本假设(1要达到社会变迁需要专业人员2崇尚理性的力量3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特点:

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4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实施策略:

1明确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分析环境和形势3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4界定和分析问题5确定需要6建立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标准7列出、比较并选择可行方案8测试方案9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社工角色:

技术专家方案实施者

优缺点:

保证服务质量交友效率居民参与率低服务对象对所提供的服务依赖上升

社区照顾模式

背景(对大型机构照顾的反思对“正常化”的强调)

特点:

1协助服务对象正常地融入社区2强调社区责任3强调非正规照顾作用4提倡建立相互关怀的社区

实施策略1在社区照顾2由社区照顾3为社区照顾

社工角色:

1治疗者2辅导者和教育者3经纪人4倡议者5顾问

优缺点:

1对服务对象的人性化关怀2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3倡导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1资源和权力下放可能引发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2社区资源状况可能不符合社区照顾的要求3激励机制问题4非正规照顾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5社区对困难认识的排斥和歧视问题

通用过程模式

通过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社会环境、“人在情境中”

2.系统理论

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社会系统的作用;注重运用社会资源。

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对个人问题的评估涉及外在环境的特质;动态;整合观点

3.生态系统理论

栖息地:

指人生活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

生命周期、人际关联、能力、角色、地位与栖息地、适应力。

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1)微观系统;

(2)中观系统(包括家庭、工作群体、社会群体):

中间系统、外在系统;(3)宏观系统(包括组织、机构、社区、文化)。

生态理论系统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具体应关注:

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环境的品质;生活中的问题。

目标:

增强个人和群体的能力;聚焦于加强或建立社会支持(对环境进行干预,从而增进人与环境的调和度)。

社会工作的焦点:

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增强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的阻碍;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们需求的响应和营养成份的提供。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

全人服务;直接服务+间接服务。

4.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优势视角:

将目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的荆棘之中看到希望和转变得种子。

增能:

“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

”目的是帮助他人自我增能。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1.内外力影响范式

内部力量—微观:

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

外部力量—中观:

家庭、群体、学校

宏观:

文化、制度、组织、机构、社区、委员会

2.社会功能发挥:

恢复和增强人们和群体及社区的社会功能。

3.生命周期理论

4.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资源包括:

①非正式性资源:

家庭、朋友、领导、同事、亲戚;②正式资源:

群团组织、社会资源);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人在资源系统中互动、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连续的、有目的的改变过程;2.综合的理论取向;3.工作过程阶段化;4.工作任务阶段化;5.整合的价值观。

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②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③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

①改变媒介系统(主要是社会工作者);②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直接受益人。

(主动求助的、他人转介的、社工发现);③目标系统(为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④行动系统(为实现改变目标而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工作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接案阶段社工的主要任务:

①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他人转介、社工主动接触的;②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和非自愿性;③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向社工求助是大多数人的最后选择;④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面谈提纲(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

2.面谈:

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3.收集资料:

个人和环境、客观和主观、正面和负面;

4.初步预估:

界定问题、能否处理、是否愿意、轻重缓急;

5.建立专业关系:

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6.决定工作进程:

结案、转介、预估;

7.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形式—书面\口头

内容—问题的初步界定、提供的服务、工作时间长度

影响接案成功的因素:

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期望不一致;社工的能力不足以提供帮助;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的配合出现问题。

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目的: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问题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

内容—个人资料(会谈、角色扮演、问卷)、环境资料(家庭状况、社会环境)

方法—询问、咨询、观察、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和问题:

方法—排列次序、发现、识别、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3.认定问题:

内容—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所处的情境和系统;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

4.撰写预估报告:

结构—资料和事实、专业判断。

预估的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方法:

服务对象的社会生活历史的资料;社会工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思考和预估

2.家庭结构图

3.社会生态系统图

4.社会网络分析:

①非正式系统;②正式系统:

社会性系统、专业系统。

三、计划

服务计划的构成:

1.目的与目标:

制定目标的要求:

明白易懂,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正向目标陈述)、可测量、操作性和现实性、说明完成时间、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

3.介入策略:

直接或间接;微观、中观或宏观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家庭、朋友、邻居、同辈、团体、社区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社工的角色:

服务提供者、资源联络人

服务对象的角色:

合作者、信息提供者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确定介入目的,设定工作目标;构建行动计划(包括①选择介入系统:

直接系统\间接系统;②选择行动内容:

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签订服务协议;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四、介入

特点:

有计划、有目的;干预是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分类:

直接介入;间接介入

原则:

以人为本;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

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①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内在资源、外在资源);②进行危机介入;③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④调解行动;⑤运用影响力(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

间接介入行动及策略:

①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②协同和联结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③制定计划创新资源;④改变环境;⑤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

五、评估

类型:

①过程评估:

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

②结果评估:

检视介入的结果、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

②目标定位评估

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①基线测量:

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②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

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上实现、全部实现;

③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

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④介入影响的测量: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六、结案

结案的类型:

①目标实现的结案;②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的结案;③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④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①总结工作;②巩固已有改变:

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③解除工作关系;④做好结案记录。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儿童特:

生(成长、基础)心(发展、依恋、可塑)行(探索、模仿)

需:

生存、爱、学习、游戏、社会化、被保护

影: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儿社特:

立足社会经文法等背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之上需要利用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助人自助

儿社理基:

生物学(进化论、生长顺序和时间、遗传学)

心理学(心里分析、发展心里学、心里社会发展论、行为或学习理论)

教育学(陶行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

社会学(自我发展认知)

儿童社会学(文化、场论)

表形:

宏(立法、养育、教育、成长、卫生、家庭、权益、信资)

特殊性:

服务对象自觉的差异性理解、环境作用、特殊较色

方法: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需要: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要求;

2.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他人;

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

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

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的需要

青少年的问题

独立:

人格、经济、价值观

认同:

性别、自我

社会角色:

家庭、婚姻、职业

社会关系

危机:

性别角色混乱、同一性问题;

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不良:

没有建立健康的朋辈关系、过度依赖父母、角色模式定位不清等;

独立动力不足:

经济独立能力差、生涯规划缺失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①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③“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④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思想道德品格辅导;

2.心理及认知辅导;

3.生涯发展辅导;

4.就学就业辅导;

5.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辅导;

6.行为偏差及矫正服务;

7.弱势青少年保障服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理论基础:

(1)青少年发展理论:

生物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论、社会文化论;

(2)青少年偏差理论:

社会次文化理论、社会互动理论、标签理论、冲突理论、整合理论。

直接方法:

个案过程、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专项服务:

网络成瘾服务、就业辅导、历奇辅导

老需: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服务

问:

慢性病与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代际隔阂、社会隔离

特:

价值观影响、反移情、反思并运用督导、多学科合作

内:

身体健康认知与情绪精神问题社会支持特殊问题

方:

个人与家庭(缅怀往事、人生回顾、验证疗法)

小组(独特1、身体、积极、头脑现实辨识小组冬季激发小组注:

自决权、平衡责任、保密、互动带来伤害要介入)

社区(方案:

目标、类型(居家、社区中心、社区人住设施)、内容、原则优势视角,弃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机构:

理论“选择、优化与补偿”——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和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掌控的事情上,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地发挥最佳功能,并辅之补偿措施。

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在内在品性爱好上的延续和外在物理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能契合老年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延续性需要的情况下,老年人便能对招股机构的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

2.认知情绪问题的处理;

3.精神问题的解决:

珍惜生活、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

4.社会支持网络建立:

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5.老年特殊问题处理: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提供支持性辅导、发展支持性服务、改变和调整环境);临终关怀;丧亲辅导;酗酒问题(辅之以药物治疗、小组工作和个人辅导、帮助老人建立更有效的压力应对技巧);自杀。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

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顾疗法、验证疗法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现实辨识小组、动机激发小组

不适宜采用小组工作的情形:

身体不好、患有疾病、处于危机

3.老年社区照顾:

对象—独居、高龄、伤残、困难老人

方案—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

4.老年机构照顾

5.老年社会工作督导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的需要:

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妇女的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

妇女的问题:

妇女的婚姻与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问题;妇女就业问题;妇女的贫困化问题;其他问题。

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①关注妇女的多样性;②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③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④“个人的即政治的”;⑤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

(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与工作策略

①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

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

②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

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重新调整家庭权力,避免家庭暴力、冲突与资源分配不均;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父亲的职责和母亲的职责同样重要,都需要训练;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的负担

③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

“家庭为本”服务的信念是:

协助家庭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和提高家庭的自主能力;“家庭为本”强调以人格平等为原则的现代家庭关系;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性别平等的敏感度及关注妇女的经验;妇女为本,也不是说只考虑妇女的利益,应尽量做到家庭整体利益和妇女利益两者的兼顾

(2)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

①单亲母亲家庭常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贫困化、就业、再婚困难、偏见和歧视、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

②如何看待单亲母亲家庭:

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单亲母亲的问题不是单亲母亲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观念等导致的问题(个人的即政治的);认识到单亲母亲在应对问题时的能力和智慧,而不要认为她是可怜的弱者。

③介入策略:

个别辅导;联络资源;解决现实就业、孩子入学等问题;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建立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3)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

①干预原则:

接受受害妇女描述的问题而不是责怪受害者;尊重受害妇女的人格独立,提升她们的信心;关注受害妇女的生命安全;与受害妇女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②干预策略:

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开展反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

(4)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

①针对流动妇女的服务:

政策呼吁;解决打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②留守妇女的问题:

倡导政策关注;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改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

(5)维护妇女的生殖健康(主要问题:

受到危害、缺乏知识、留守和打工妇女被边缘化)

(6)推动妇女参政(微观\宏观)

(7)改善妇女贫困状况(扶贫、妇联等组织介入)

2.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

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性别分析方法

①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②性别需要分析

③其他方法:

大树图——寻找问题的成因和结果,找到有效的干预途径

性别分类资料收集的方法

2.妇女赋权的方法

干预目标:

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支配和决策的力量;行动。

干预方法: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民众艺术。

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1.建立关系

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5.社区层面(宣传与教育的方法、参与式学习的方法、倡导)

6.资源联结(进行需求评估、制定工作目标和手法、小组组建和发展过程、总结、评估,不断提出新的工作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

①崇尚专业的社会工作伦理精神;②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亲友与邻里、民间非营利组织、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政府、志愿者;④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⑤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

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残疾人:

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

(2)农村残疾人:

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

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家庭扶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政策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1)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学习《残疾人保障法》;了解残疾人社会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其他社会组织);

(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

掌握有关政策(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就业问题、求学问题);接待咨询的技巧;(3)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如何提供法律援助。

2.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1)建设无障碍环境,残疾人家庭环境改造;

(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

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网络;建立个案工作机制;(3)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发挥残疾人的创造性。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社区康复模式

社区康复的原则:

社会化;低成本、广覆盖;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社区康复的内容:

预防;开展康复评定;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2.社会康复模式

社会康复的措施:

制定政策,保障权利,教育培训,消除障碍,消除偏见,组织活动,帮助自立,促进参与社会生活。

3.职业康复模式:

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4.教育康复模式:

特殊教育;如何配合特殊教育工作(对残疾人;对残疾儿童父母、家属;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对象的需要:

①基本生存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