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156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docx

精品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6

【步步高】(浙江专用)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二近代的中国与西方世界专题八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考纲考情

专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导

必考

加试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

b

c

c

1.已考角度

(1)(2016·10月新高考·T13)抗战时期的主要战役

(2)(2016·4月新高考·T7)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3)(2016·4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贡献

(4)(2015·10月新高考·T8)黄海海战中的“致远舰”

(5)(2015·10月新高考·T10)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6)(2015·10月新高考·T11)抗日战争中的太原会战

2.预测角度

(1)近代列强侵华的基本史实、阶段特征及影响

(2)中国人民抗争探索不同阶段的史实

(3)抗日战争的基本历程、胜利原因及意义

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3)左宗棠收复新疆

b

b

 

b

3.伟大的抗日战争

(1)卢沟桥事变

(2)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5)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b

b

c

b

c

 

考点一 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鸦片战争的背景——(b)

(1)国际: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国内:

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b)

(1)1840~1842年中英鸦片战争。

(2)1856~1860年英法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1885年中法战争。

(4)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5)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c)

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

《南京条约》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五个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4)议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国的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从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辛丑条约》

(1)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

(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驻兵

迫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微点拨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国战败的关键所在。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c)

(1)国民生活方面:

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造成深重灾难;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2)政治方面:

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领事裁判权)、关税等主权的完整。

(3)经济方面:

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等方式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总之,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国由原来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黄海海战——(b)

(1)经过:

1984年,甲午战争中,中日舰队主力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一次决战。

战事持续五个多小时,丁汝昌身负重伤,邓世昌等将领英勇抗战,壮烈殉国,最后以日舰率先逃离战场而告终。

(2)结果: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李鸿章“避战保船”,失去黄海海域制海权,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b)

(1)背景:

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力量:

丘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

(3)著名战役:

大甲溪战役。

(4)意义:

是一次台湾人民自发的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3.左宗棠收复新疆

加试

——(b)

(1)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

②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政权侵略新疆,获英法支持。

③1871年,俄出兵强占伊犁。

(2)目的:

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

(3)过程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②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微点拨 巧识妙记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对中国的影响

时期

侵华

战争

侵略者

阶段

特征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

40~60年代

两次鸦片战争

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以商品输出为主

政治:

丧失大量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出现近代工业

思想: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

清王朝被迫打开国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

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经济:

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思想:

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产生了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

外交: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

(1)斗争阶层的多样性。

既有政府组织的军事斗争,如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又有人民自发组织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及义和团运动等。

(2)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由附属于政府逐步走向独立。

(3)斗争英勇顽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4)大多以失败告终。

除左宗棠收复新疆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外,其余都以失败告终。

3.通史视角审视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840~1894年:

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地位。

(2)1894~1931年:

在军事上和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以武力侵华为辅;在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3)1931~1945年:

以日本武力侵华为主,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4)1945~1949年:

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美国干涉中国内战,奉行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1.(2016·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

该不平等条约是(  )

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D.《胶澳租界条约》

答案 C

解析 香港岛与香港地区是两个概念,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等部分构成,香港岛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割让给英国。

2.(2015·浙江学考)民国时期的小说家包天笑在晚年追叙:

“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

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他叙述的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清政府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所讲的割让台湾、开放苏州可知其反映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开放杭州、苏州、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2015·10月浙江选考)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它是(  )

A.“致远”舰B.“定远”舰

C.“靖远”舰D.“经远”舰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B项是丁汝昌、刘步蟾所在的旗舰,C项的管带是叶祖珪,D项的管带是林永升。

4.(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学考交流)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信息可以判断,这些“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是租界,故①正确;“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可知租界内拥有领事裁判权,故②正确;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制定本国关税,管理本国的海关和处理海关收支的权力,材料中没有体现,故③错误;最惠国待遇是国与国之间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待遇条款,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2016·慈溪学考交流)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发地进行的是(  )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②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③义和团反帝斗争 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人民群众”,二是“自发地”。

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考点二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卢沟桥事变——(b)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微点拨 日本侵华与民族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二、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b)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遇害。

为纪念死难同胞,2014年,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

日军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

1.背景:

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确立。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实行自卫。

(6)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7)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

从此,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微点拨 正确理解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的合作,而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四、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b)

1.正面战场

(1)淞沪会战:

1937年8~11月,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期间,八路军开赴山西,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战役。

(3)徐州会战:

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枣宜会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

1940年5月,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2.敌后战场

(1)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全国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3)少数民族抗战: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

易错提醒 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区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区别是依靠力量的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的是全民族力量。

两种抗战路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五、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c)

1.胜利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10月25日,台湾光复。

2.原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国共两个战场配合,协同作战;正义战争,有人民群众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配合、支持;海外华人的支持。

3.意义

(1)国内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际意义: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微点拨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援助了中国人民。

尤其是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全国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抗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

(4)中共在抗战后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最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抗战具有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三大视角解读抗战胜利的原因

(1)从日本的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2)从中国的角度分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人民的支持等是中国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3)从国际的角度分析: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等。

3.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制约因素

(1)演变

①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峙。

②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

(2)制约关系发展的三大因素

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

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③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1.(2016·10月浙江选考)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

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

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

这次“胜利”是(  )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

答案 B

解析 “1937年”是得分题眼所在,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分别发生于1938年、1940年,由此可排除C、D项,淞沪会战与游击战无关,可排除A项,由此可知答案为B。

2.(2016·4月浙江选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的活动与贡献。

④“美军→太平洋”与中国无关,与题意不符。

3.(2015·10月浙江学考真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在一次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某部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这次会战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

答案 B

解析 在备选项所列的会战中,国共双方合作开展的是太原会战,而十八集团军是共产党武装的称号。

4.(2015·10月浙江学考真题)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下图所示反映了(  )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D.八一三事变

答案 C

5.(2016·浙江学考交流)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

“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

这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  )

A.是一场全民族抗战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全民族抗战,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抗战对国际的影响,与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无关,故B项错误,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中国大陆是日军陆军主战场,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故C项正确;“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根本原因”说法错误,故D错误。

专题综合——时空线索归纳

线索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与结局

时代

知识定位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及附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内容:

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关税协定;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1)内容: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沿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军费800万两白银;开放南京等十二口通商

(2)影响: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1)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影响: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内容:

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2)影响:

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全民族抗战

(1)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

(3)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奋斗目标

(4)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重点深化

(1)从通史角度理解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①19世纪40~60年代:

列强以发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主要国家为英、法、美、俄。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

列强在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国家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入,尤其是日本妄图独霸中国。

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列强侵华方式主要从“以华治华”到一国独霸中国;侵华主要国家是日、美;侵华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

(2)运用多元史观辩证分析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

①革命史观: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因此中国只有通过武力革命方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才能获得独立发展。

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先进中国人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增强。

②文明史观:

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人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促使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③整体史观: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④社会史观:

随着列强的侵华,西方的社会习俗传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化。

(3)20世纪日本侵华的阶段性特征

①第一阶段:

20世纪初期,为与其他列强争夺在华利益,日本加紧侵华的步骤,由一个又一个紧密衔接的侵略行动构成。

如日俄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等。

②第二阶段: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期间,在经济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开始挑起事端,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③第三阶段:

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日本与其他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以及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导致其称霸野心得到急速膨胀,进入了全面侵华阶段。

综合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