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090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压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气压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气压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球气压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球气压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气压带.docx

《全球气压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压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气压带.docx

全球气压带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教学案例(1课时)

沧州青县一中袁源

一、课标解读和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的标准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学生能够在分析教材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的基础上,绘制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达成知识的迁移。

(2)学生能够结合地球运动的知识,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达成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和深度分析地理成因的教学目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大气环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实际运用,又为后面“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分布;(2能绘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3)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认识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3)通过对地球表面及其假设条件的变化与大气运动状况的关系进行探究,推导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过程,并说出其分布规律;(4)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讨论,绘图等方法,交流自己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联系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及变化;认识大气环流的整体性,进而学会运用整体的思想看待地理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回顾](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

1.请结合下面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气流方向。

2.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压分布情况。

请运用“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画出下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风,并结合右图写出A、B、C三地的风向。

[情境导入]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与大气运动有关系”

[教师设问]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

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教师指导]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

请思考以下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极地垂直方向下沉 ,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

(注:

热力作用形成的热低压和冷高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大气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水平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4)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单圈环流

                                         [教师指导]:

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但地球作自转运动,太阳直射赤道。

请思考: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 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注:

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

(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

(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

(注:

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

指导学生画出南半球的图

 

 

 

三圈环流

(8)引起上述“三圈环流” 的因素是:

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9)请结合你所完成的图,可知:

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

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变式拓展](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

“三圈环流”的变式图

[教师设问]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

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转。

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

读课本“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分析并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

 

(据图归纳)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与风带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往返移动,以至地表热能分布有季节性变化,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夏至日前后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

于是,副热带高压带等也相应北移,风带也随之北移。

从北半球来说,气压带与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加辽阔,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幅度不及北半球大。

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应用巩固]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B.       C.      D.   。

[设置悬念]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

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

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变化呢?

大家想知道的话可以提前预习下面的内容。

[课堂检测]

1、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B.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

C.③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

D.在①、③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

2.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

A.向东南飘扬B.向西北飘扬C.向西南飘扬D.向东北飘扬

3.2010年3月以来,冰岛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导致冰岛火山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4、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的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数据表示纬度数。

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列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答案BDBB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