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1075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初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期初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期初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期初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期初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初考试.docx

《期初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初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初考试.docx

期初考试

2010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

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

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2.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

下列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C.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国条约》的签订D.德国常备军被完全取消

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5.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的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的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

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7.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C.波兰  丹麦 挪威卢森堡 荷兰D.丹麦挪威卢森堡 荷兰 苏联

8.“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

“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

”这说明丘吉尔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B.①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9.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的形成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10.二战期间公布的一份重要文件规定: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

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签署这

一文件的国际会议其会址位于右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11.“在一定条件下,民族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的斗争。

”其代

表性事件是

A.三国轴心军事同盟形成    B.美国扶持蒋介石打内战

C.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D.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12.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

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14.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其后果有①阻挠了中国解放台湾②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③美苏战略重点东移④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①③④

15.在国际关系中,大国意志往往左右着国际关系的发展。

下列史实中明显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是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日内瓦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16.1948~1973年间,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在中东巴勒斯坦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四次战争。

其中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

A.苏伊士运河战争B.巴勒斯坦战争C.六日战争D.十月战争

17.下列关于历次中东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而告终

B.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线是1956年埃及将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和叙利亚的大片土地

D.1973年10月,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战争,打响“十月战争”

18.“以色列撤出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以各方保证中东地区各国和平”出自

A.“戴维营协议”B.“奥斯陆协议”

C.“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D.《巴勒斯坦有限自治宣言》

19.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②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由少数大国提议组建的④都受到美国的操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20.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发挥着重大作用,下列对它的描述和评价不正确的是

A.它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

B.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和妥协的产物

C.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D.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21.《世界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启蒙思想中的

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论

C.“三权分立”说D.“天赋人权”论

2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②英俄签订协约 ③英法签订协约 ④萨拉热窝事件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3.希特勒说: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24.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部条件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西方放弃了对社会主义的敌视政策

C.苏联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路线 D.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25.对日本军国主义所宣扬的“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

”这一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26.大前提:

凡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

小前提:

“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经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结论:

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此三段论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27.“二战”中的下列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①莫斯科战役  ②中途岛海战  ③不列颠之战  ④诺曼底登陆战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③②④

28.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

”“帝国权力的强化”指的是 

A.战胜国展开军备竞赛          B.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战胜国采取“委任统治”形式  D.法国寻求安全保障

29.斯大林曾说:

“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

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30.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43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蒋介石、宋美龄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会看到

   A.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B.斯大林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会议

   C.签署了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文件  D.杜鲁门总统代表美国签字

31.在某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他们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这次战争是指   

A.巴勒斯坦战争 B.“十月战争”   C.“六日战争”   D.苏伊士运河战争

32.下列关于“沙漠风暴”行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A.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             B.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进驻海湾地区

C.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地面进攻  

D.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

33.《新全球史》中说:

“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34.下列关于海湾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其国际大背景是两极格局解体,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②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拒绝从科威特撤军③“沙漠风暴”行动沉重打击了伊拉克军队,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④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其理由包括 ①发展可以加强各国经济联系并为彼此之间的和平相处提供了物质保障②发展可以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并促进新世界秩序的形成③发展有利于消除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动荡④发展可以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增强世界和平力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36.有人说“一战”是一场化学战,“二战”是一场物理战,最能体现现代高科技作战的战争

是  

A.海湾战争   B.苏伊士战争   C.六日战争  D.朝鲜战争

37.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38.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39.“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这副对联描写江浙地区百姓的悠闲生活。

下列有关江浙地区历史变迁,正确的表述是

A.元朝实行行省制,浙江是其中的行省之一

B.明清时期,我国的文化中心基本在浙江

C.《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被辟为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标志浙江近代化的开始

D.中国近代民主政治首先诞生在江浙一带

40.“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

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D.体现人人平等

41.右图是签订《南京条约》后的情景图,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沿海全面开放而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4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l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3.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44.“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45.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

“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防御的态度B.体现了国民政府抗战立场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46.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

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③清政府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

4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48.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的讲话要点》中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以上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力量的严重挫折是必然的规律性现象

B.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邓小平谈话的国际大背景

D.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严重挫折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49.道光帝对签定《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

“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

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

”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近代国家思想B.屈辱外交思想C.传统夷夏思想D.殖民外交思想

50.《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工业化的实现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独立富强D.实现民主政治

51.《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

“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该条约①惩罚对象主要是中国人民②维护清政府的反动统治③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④认识到科举制的局限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52.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53.《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后,拥有边界土地总数60%以上的地主阶级被消灭,而过去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的贫农占有了土地总数的28.26%,中农、贫农所占有的土地总数达到85.34%。

由此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①农民政治上翻了身②农村生产力获得解放③农民生活上有了保障④敌后根据地得以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4..在1988年6月22日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时,邓小平指出: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什么叫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搞清楚。

现在,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从经验教训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给出正确回答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1992年南方谈话

D.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55.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欧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表现在①对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②动摇了神学创世说的理论基础③促进文艺复兴运动发展④历史研究中因世界历史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而导致地域性历史研究消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56.1949年4月20日和21日人民解放军炮兵同阻挠渡江作战的英国军舰激战,英国海军死伤惨重。

当年5月5日,英国议会下院对“长江事件”进行激烈辩论。

议会反对党领袖、后来出任英国首相的麦克米伦在辩论时指出:

现在看来,“炮舰观念”似乎是太过时了。

30年后,即1979年,英国学者发表文章称,30年前有人认为“英国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应发展为“列强的炮舰政策在中国的终结”。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影响B.议会声明自由贸易为国策

C.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D.为本国商品打开闭关自守国家的门户

57.代议制的产生反映了

A.工业资产阶级对谋取参政权斗争的胜利

B.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需要

C.中小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政权基础的核心力量

D.工业革命导致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58.伏尔泰说: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

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

你可以回答:

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

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

59.在孙中山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问题上,有的国外学者认为,只把孙中山描绘成民族主义者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他的个性,孙非常自信他能利用列强,在孙看来,在寻找实现自己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与之作些交易,将可能较快地实现他的奋斗目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加剧,为孙中山提供了利用的可能。

列强矛盾此时的加剧从人类文明发展角度看是由于

A.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B.孙中山成功制造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C.世界一体化趋势在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体现D.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疯狂扩张

60.《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

由于该郡花边业发达,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

”材料所反映现象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推行贸易保护B.促进英国法制化建设

C.英国加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D.议会选举规则发生改革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61.(10分)“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

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

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1)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之处(3分)

材料二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所产生的经济根源。

(1分)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

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