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1072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可打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绝望、开辟”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播放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的场景,学生观看后说说有什么感想?

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

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

'谁愿意帮助我?

”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

“出来吧!

阿曼达。

”(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

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

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一) 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

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想一想,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二)渗透法制教育:

师:

假如我们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我们该怎么办?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在地震中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援的能力和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服务指挥,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意识。

在大灾面前应以大局为重,一切听从上级有关部门的指挥,把维护社会秩序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了不起   父爱伟大

          儿子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慈祥,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介绍作者。

 3.采用分组、分角色、分段等多种方式朗读全文。

二、默读课文,勾画表现母亲深情的词句。

1.画出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语句,体会我家境的贫寒,母亲挣钱的辛苦。

2.读句子,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敬之情。

三、理解课文内容。

(1)汇报交流,理解我家境的贫寒。

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2)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

工作在噪声震耳欲聋的角落,争分夺秒,“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这些,与妈妈慷慨地给我钱买书形成了强烈对比。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4)如果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

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

为什么?

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a.学生读书后准备交流。

b.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c.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浓厚的情感。

d、是啊!

挣钱不易,毅然给钱,两相对比,足见慈母情深!

分组朗读全文。

四、感情朗读课文。

五、总结。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

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六、拓展。

  课后题:

“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情。

七、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游子吟》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挣钱辛劳

慈母塞钱果断情深

凑钱不容易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誊写、敬仰、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

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

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

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小组内交流初读感受。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按什么顺序写的?

3.理清课文表达顺序。

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

三、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画注。

(1)画出描写妈妈赞扬时的语言、神态、动作和自己感受的句子;

(2)画出描写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感受的句子。

从读中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3)学生交流重点词句,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四、作业练习,积累语言。

1.把课文读熟。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部分课文,从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部分词语。

2、说说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学习第二部分课文,读中感悟。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为什么?

长大后的巴迪对当初父母的不同评价是怎样理解的?

2、齐读第15小节。

3、师提问:

①为什么说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这两种力量指什么?

(二)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

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

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5、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今后对父母慈、严的理解。

2、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好词佳句。

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都是爱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的重点语句中,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有一位母亲,她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她对儿子的爱,请看她发自内心的独白(幻灯片出示由课文最后一段),以诗的形式出现,学生朗读。

2.这位母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这位母亲的爱。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文题目2遍。

二、检查预习。

1.生字组成的词语。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说说词义。

2.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学生小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你能找出相应的部分吗?

幻灯片出示连线题:

看病前        看病时         看病后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一)儿子独自看病前(决定、心软)

请学生再读课文1-20自然段,找句子,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用直线划,在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前面画三角形,在感受较深的句子旁边做批注。

1、谁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儿子语言的句子,然后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和同桌一起模拟当时的情况,把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先表演一下。

(同桌表演)

3、指导朗读。

(二)儿子看病时(后悔、自责)

请学生快速默读21---23自然段,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A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再按图索骥。

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看看这里的第一句话,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母亲开始后悔。

那为什么要写后面三句话呢?

你能读出这种后悔吗?

B“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时间很缓慢)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时间过得很缓慢。

“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知道沙漏是什么吗?

师:

作者在这里用了像沙漏这样的比喻就把母亲当时的忐忑不安写得更加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写出了这两小时里母亲的难熬,母亲的度日如年。

朗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母亲在干什么?

幻灯片出示:

也许妈妈在     也许妈妈在        也许妈妈在                

(三)儿子回来后(勇气)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4—27自然段,找出答案。

a“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感受勇气)

请看这位母亲内心的自我告白,课件出示:

 b“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路线图”在文中指什么?

(看病的程序)

口授,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更胜于凡事包办。

这段话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

(板书:

学会生活 母爱伟大)

C、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说说读后的体会。

 

五、拓展延伸

1、幻灯片出示一首小诗《妈妈的爱》,学生朗诵。

2、略谈朗诵后的感受。

3、做一件最能表达感谢母亲的事,教师引导:

母爱无处不在,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爱”是各不一样的,能不能把你自己感受到的母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可以写首诗,唱支歌,说几句话,也可以画一画……(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2.独自准备。

六:

总结

七、作业

课文中你较喜欢哪些句子,把它抄再笔记本上。

希望同学们将它们装到大脑的仓库里,在写作的时候再拿出来用用。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母亲:

“冷漠”处理让儿子独自去看病

尽责的爱学会自主、独立

口语交际·习作六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

(板书:

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1、提出问题:

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3、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三、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

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四、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

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

)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

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五、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指导。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

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

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

(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五、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讲评。

教学步骤: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

(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互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四、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1、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粘贴到教室的墙壁上给大家欣赏。

 

回顾·拓展六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第六单元小结

 

赠送相关资料

考试答题的技巧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安排答题顺序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

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

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

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读题目。

  数学处于高级阶段的贾甲在某次考试时,做到第5题时,实在做不出来,于是就先不做,继续往下做,到了第10题时,又做不出来了,心里有点着急,就暗自对自己说,“平静”、“平静”,于是隔过去往下做,到了第15题,又做不出来了。

于是就回头做第5题,想了几分钟后,仍然做不出来,于是就再做第10题,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这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做第15题,想了一大会儿,只是想出了某一步骤,于是就把这一步骤写在试卷上,并猜了个答案写上,然后再回头做第5题,想了一会儿就做出来了。

然后,他用了几分钟检查了所有题目,发现没有大的错误后,他就再做第15题,他在脑子里把与这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逐一回忆,由于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回忆了几遍之后,他终于想出了第15题的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

一、答题原则

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

如果发

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从前向后,先易后难。

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到难。

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

次解答。

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

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