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889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江西省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理综-生物试题

(解析版)

1.生物膜上常有某些物质或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附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利于葡萄糖的氧化

B.细胞膜上附着通道蛋白,有利于主动吸收水和无机盐等物质

C.核糖体膜上附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利于对多肽链的加工

D.核膜上有许多核孔,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呼吸,考查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呼吸过程、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理解,明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有氧呼吸过程和物质进出细胞各种方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葡萄糖的初步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膜上没有与葡萄糖氧化有关的酶,A项错误;物质顺浓度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B项错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C项错误;核膜上的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运输的通道,有利于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有氧呼吸过程理解不准确。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才能进入线粒体被继续氧化分解。

2.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进行实验:

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将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8%的盐酸中,发现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部分细胞未发生。

对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

B.若未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8%的盐酸

C.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

D.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H20、H+、Cl-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考查对质壁分离及复原原理的理解。

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对细胞的作用:

8%的盐酸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使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同时,会杀死细胞。

【详解】部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同时会被盐酸杀死,质壁分离后细胞置于清水中将无法复原,A项正确;部分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原因是盐酸使该细胞死亡,B项错误;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会出现染色体,C项正确;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同时细胞被杀死,膜失去选择透过性,H20、H+、Cl-都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D项正确。

3.研究者使用同位素18O标记水和碳酸氢钠中的部分氧原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起始时水中18O的比例(%)

起始时HCO3-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A.18O2是在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生成的

B.HCO3-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碳元素

C.HCO3-中18O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D.释放的O2中18O比例与水相近,推测O2来自于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探索过程的理解。

根据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和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的比例的关系,可分析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详解】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类囊体上发生的光反应产生氧气,A项正确;碳酸氢钠溶液可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提供二氧化碳,B项正确;放氧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受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与HCO3-中18O的比例无关,C项错误;释放的O2中18O比例与起始时水中18O的比例相近,据此可推测O2来自于水,D项正确。

4.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C.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

D.细胞中遗传物质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题意可知:

本题是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其癌细胞特点的考查。

理清相应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详解】细胞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A错误,B正确;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受到损伤,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随着它们所在的染色体片段一起丢失,则可能会出现细胞的增殖失去控制,C正确;综上分析,癌细胞中遗传物质(DNA)可能受到损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误认为只要相关的单一基因突变就能引发细胞癌变;事实上,细胞癌变是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变异逐渐积累的结果。

本题的难点在于对C选项中的“染色体可能受到损伤”的理解;如果能联想到“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存在平行关系”,则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

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

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A.4种B.3种C.2种D.1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设抗锈病与感锈病由A/a决定,无芒和有芒由B/b决定,根据题意,F1均为抗锈病无芒,所以F1为AaBb,F2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aabb,F3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所以F2植株为AaBB,AABb,Aabb,aaBb,共有四种,选A。

考点: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某家鼠的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已知基因A、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黑色,其余情况下均为白色,且基因B、b只位于X染色体上。

一只纯合白色雌鼠与一只纯合白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亲代雌雄鼠产生的配子含有的基因相同

B.F1中黑色雌雄鼠产生含XB配子的概率不同

C.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白色个体占5/8

D.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黑色纯合个体占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对伴性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题干信息可判断黑色、白色雌雄个体的可能基因型,根据子代表现型可确定亲代纯合白色雌鼠与纯合白色雄鼠的基因型。

【详解】纯合白色雌鼠与纯合白色雄鼠交配,F1全为黑色,推测双亲的基因型为应为aaXBXB、AAXbY,亲代雌雄鼠产生的配子含有的基因不同,A项错误;F1中黑色雌雄鼠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产生含XB配子的概率均为1/2,B项错误;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黑色个体所占比例为(3/4)×(1/2)=3/8,则白色个体占1—3/8=5/8,C项正确;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黑色纯合个体占(1/4)×(1/2)=1/8,D项错误。

【点睛】遗传规律计算中的“算少不算多”:

分析C项时,F1中黑色雌雄鼠交配,F2雄鼠中黑色个体基因型种类较少,白色个体基因型种类较多,可先计算黑色个体比例,然后再计算白色个体比例。

7.回答下列有关实验的问题:

(1)叶绿体中有多种色素,不同的色素的颜色不同。

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研究生物膜结构的历程,是从____________的现象开始的。

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上有两大类通道蛋白:

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

试写出这两类通道蛋白的共同点(仅写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可诱导细胞分化。

对于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细胞分化的主要意义是:

Ⅰ.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Ⅱ.________________。

(4)图是黑腹雌雄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据图分析:

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染色体的主要区别(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验证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2).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3).物质跨膜运输(4).都只允许一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通过(5).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6).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化、染色体组,考查对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分化意义、染色体组概念的理解。

可在理解光合作用探索方法、细胞分化的意义等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详解】

(1)叶绿体中的色素经提取、层析后可观察到四种色素不同的颜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恩格尔曼用水绵为实验材料,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的带状叶绿体,用好氧性细菌检测释放氧气的部位,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科学家研究生物膜结构的历程,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根据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

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对运输的物质具有专一性,都只允许一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通过。

(3)细胞分化产生了多种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同时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性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其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点睛】恩格尔曼实验的巧妙之处:

(1)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2)用好氧细菌检测释放氧气多的部位。

(3)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进行,排除氧气和除极细光束外的其他光的干扰。

8.科学研究表明:

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相同的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

某同学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现象,便进行研究。

收集的资料如下:

Ⅰ.将细胞置于含有某种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

Ⅱ.由于BrdU掺入的情况不同,经特殊染色后,着色的深浅也不同。

在染色单体中,若DNA的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染色后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使DNA双螺旋程度降低,染色后着色浅。

Ⅲ.将处于细胞周期中期的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根据资料,该同学进行实验并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着色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的染色体的着色情况是___________。

(2)若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选择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请描述可能观察到的着色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是否有影响__。

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着色较浅

(2).在染色体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有着色较浅的部分,而相对应的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有着色较深的部分(3).没有(4).因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DNA复制,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和DNA复制方式的理解。

根据题意明确染色单体的染色情况和掺入BrdU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

(1)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子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所含有的DNA,均是一条单链含BrdU,另一条单链不含有BrdU,在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DNA经半保留复制,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中,一条单体的两条单链中均含有BrdU,另一条单体中只有一条单链含有BrdU,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着色较深,另一条着色较浅。

(2)选择第二个细胞周期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根据

(1)中分析,若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可观察到在染色体着色较深的染色单体上有着色较浅的部分,而相对应的着色较浅的染色单体上有着色较深的部分。

(3)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因此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不会对生物的遗传产生影响。

【点睛】两种不同的交换:

(1)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不会对生物的遗传产生影响。

(2)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对应的基因不同,交叉互换后可产生配子种类增多,使后代出现多种多样的表现型。

9.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温度影响水稻CO2吸收量和细胞呼吸产生CO2量的曲线。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温度为30℃时,叶肉细胞内的NADH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外界CO2浓度适宜且保持稳定,叶绿体中C5的含量比C3的含量低,原因是_________。

(2)在30℃前,实线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30℃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2).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分子数是C5的2倍(3).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增加的幅度,而使两者的差值越来越大(4).CO2浓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对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理解。

图中实线代表水稻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代表细胞呼吸产生CO2量,表示呼吸速率。

【详解】

(1)在温度为30℃时,CO2吸收量最大,说明净光合作用最强,叶肉细胞内氧气充足,细胞呼吸中产生的NADH用于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若外界CO2浓度适宜且保持稳定,说明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C3和C5的含量稳定,暗反应中一分子二氧化碳与一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因此叶绿体中C5的含量比C3的含量低。

(2)在30℃前,实线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即净光合速率增大,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增加幅度大于细胞呼吸速率增加的幅度,而使两者的差值越来越大;曲线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在30℃时,净光合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均最大,说明温度适宜,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图中两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及其与实际光合速率的关系。

(2)明确图中曲线是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得,因此光照强度不是影响水稻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10.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独立遗传。

当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

现有4个纯合白花品系甲、乙、丙、丁(其中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让4个白花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实验,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花色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几对等位基因控制,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纯合红花品系X的萌发种子,培育出1株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突变的白花植株Y。

请设计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Y是否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

(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理由:

从上述杂交④可知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子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3,可判定花色遗传至少涉及3对等位基因。

综合各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确定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2).用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分别杂交,观察子代花色(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如果杂交的子代中只有一组为白花,则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

如果杂交的子代全部为红花,则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型都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准确定位这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抓住题意中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4个纯合白花品系甲、乙、丙、丁中的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这一有效信息,以图示中的各杂交组合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解题的切入点,从中提取信息,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独立遗传,说明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图示分析可知:

在杂交④中,纯合白花品系甲与丁杂交,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27/(27+37)=27/64=(3/4)3,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子代中显性个体所占比例(3/4)3可推知:

F1至少含有3对等位基因;同理,在杂交①②③中,F2代中红花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9/(9+7)=9/16=(3/4)2,说明这三组的F1至少含有2对等位基因;综上分析并结合题意“甲、乙、丙都只含有一对与花色相关的隐性基因且基因型各不相同”和“当某个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可进一步推知:

控制该植物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有3对。

(2)用化学诱变剂处理纯合红花品系X的萌发种子,培育出1株只有一对基因隐性突变的白花植株Y。

欲通过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Y是否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可用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分别杂交,观察子代的花色。

如果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某一个基因型相同,则杂交子代中只有一组为白花。

如果该白花植株Y与品系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型都不同,则杂交子代全部为红花。

11.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下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免疫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杂交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用到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技术是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可采用无血清培养,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些____________的物质。

(2)过程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过程是用__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筛选,过程③④得到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应具备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____________,均可提取出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5)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动物细胞培养

(2).已知的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3).使小鼠产生能分泌识别癌胚抗原抗体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4).特定的选择培养基(5).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6).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7).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长春碱)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这样既不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考查对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和单克隆抗体特点的理解。

根据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可分析单克隆抗体具备的特点。

【详解】

(1)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把骨髓瘤细胞和浆细胞融合,并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该过程中需用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血清含有动物细胞生长、分裂所需要的物质,采用无血清培养,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已知的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物质。

(2)过程①中对小鼠注射癌胚抗原,小鼠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产生能分泌识别癌胚抗原抗体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

(3)③过程对融合体系中的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进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通过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得到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既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可以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在小鼠腹腔内进行培养,并提取大量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5)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长春碱)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这样既不会损伤正常细胞,又减少了用药剂量,所以对人体的副作用更小。

【点睛】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一次筛选和第二次筛选的目的不同:

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