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874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docx

《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docx

管理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

一、管理学

·基础科学

1.管理学是整合管理知识的一种学问。

2.既是边缘科学也是科学。

3.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属于一般管理理论。

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企业。

边缘科学

5、管理学的特性

1)综合性:

2)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科学性-不精确的科学(随机、复杂);艺术性-需要以管理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3)不精确性:

在已知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4)系统性:

有特定目的,受环境制约有自组织性、开放性、等终极性等。

5)软科学:

相对于组织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等硬件,认为管理是软件。

二管

1、强调任务-管理就是由一个或多个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多人共同完成一件事效率高,但必须在协调的前提下)

2、强调领导艺术-管理就是领导。

3、强调决策-管理就是决策。

4、本书-管理:

四层含义:

·是为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管理职能构成管理过程。

·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评价管理的有效性。

·环境提供机遇并构成挑战。

第二节、管理的作用

一管理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有限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资源需求的矛盾

二管理的作用

对多人同做一件事:

协调的需要;

举例---一个小男孩的长裤。

对社会化大生产:

组织规模扩大和作业复杂化的需要;

对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

经济管理与科技是两个车轮。

第三节、管理的对象

一组

1、定义:

完成使命的(具有共同使命的)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

2、分类:

3、使命和目标:

对组织存在理由的表述。

如:

医院---治病救人;

学校---培养人才;

企业---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4、作业活动:

直接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

如诊治、教学、生产等。

需要人、财、物等资源。

5、管理活动:

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活动。

需要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

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管理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调动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运行模

二、管理的主客体

1.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管理者:

凡是完全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管理者。

管理者的层次分类

管理的主客

管理者的领域分类:

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管理的客体——管理者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时所作用于的人或事。

(管理对象)

管理客体的分类和结构:

1)人——管理客体的核心要素2)财、物、时间、信息;

3)人和物质相结合而形成的各种活动(产、供、销)。

三、企业

1、企业的含义:

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活动的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

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形式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帐户、法人

法人组织应具备的条件:

·必须正式在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备案,完成登记手续。

·应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工作地点和组织章程。

·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财产,实行独立核算。

·能独立对外。

2、企业的性质(使命)

·商品性·独立性·集团性·盈利性·社会性

3企业的分类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

一外国古代管理思想

1.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

首先意识到“管理跨度”的概念。

一个监督者大约管理10名奴仆,希伯来人在《圣经》中提出的以十为限,即源于此。

2.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

3.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苏格拉底:

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量上的不同

·柏拉图《理想国》:

治国贤哲、卫国的武士、民间的艺工。

(三等人)贫民和奴隶是没有位置的。

三等人各做个的事而不互相干扰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从来不知道服从的人不可能是一位好的指挥者);对人的管理的重要性(目的——物质+管理——新的目的)。

4.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的管理思想(托马斯·莫尔478~1535《乌托邦》):

·莫尔敏锐地认识到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莫尔的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的布局和生产的组织;

·莫尔主张民主选举莫尔主张计划经济。

5.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23~1790):

·市场经济的观点;

·分工问题。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1.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管理思想仁、义、礼、智、信;民贵、君轻的思想;三纲五常;长尊有序。

2.以“无为”为最高原则的道家的管理思想。

3.以“法治”为基础的法家管理思想。

4.“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瑞斯夫妇、甘特等)

1、创始人-泰勒(1856—191559岁)

1)泰勒生平

18岁以前:

学习,精通法语和德语,考上哈佛大学法学院因故未上。

18——22岁:

在一家小型钢铁厂工厂当学徒。

22——34岁:

从普通的技工——工程师——总工程师(28岁)。

34——36岁:

出任一家制造纸板的公司的总经理。

36——:

管理咨询。

1895年39岁:

《计件工资》

1903年47岁:

《工厂管理》

1912年56岁:

《科学管理原理》

2)代表作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改善生产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瑞斯夫妇、甘特等

2、泰勒的三个科学假设

1)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科学管理将是解决矛盾的途径

2)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3)单个人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率,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

3、泰勒的两个基本原理

·作业研究原理:

改进操作方法以提高功效,并以合理利用工时为目的.

·时间研究原理:

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

6、泰勒的贡献-四条基本原理:

1)动时研究法标准操作法工作定额;2)训练工人按标准工作法操作;3)差别工资制;

4)管理与操作分工。

7、泰勒的例外管理原则: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自己只处理例外事项,如企业发展战略、重要人事任免等大事

二一般管理理论

2、约尔的贡献:

1)将工业企业活动划分为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法约尔的贡献

2)5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计划——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建立企业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

指挥——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3)14条原则:

劳动分工、权责对等、

纪律严明、统一指挥(人)、

统一领导(工作)、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报酬(公平)、集权(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

等级链、秩序(时、地)、

公平(友善对下属)、人员稳定、

首创性、团结精神。

三、行政组织理论(韦伯)

1、创立人马克斯·韦伯1864—192056岁德国柏林大学教授社会学家

代表作:

1905年《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1)理想的行政组织

(1).任何组织要有目标

(2).劳动分工有利于实现目(3).按等级制度形成的指挥链(4).人员关系上的指挥和服从(5).实行人员委任制并明确升迁制度

2)对权力的分类:

(1).合理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3).神授的权力

3)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的管理制度

2、韦伯的贡献:

1)强调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个人或世袭地位来设计和运用。

2)提出“理想的”行政性组织(官僚组织)。

不正规的业主式管理→正规化的职业型管理

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组织基础,即按职位等级合理分配,经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由胜任者依靠合法手段行使权力,通称职权。

3)设计了有明确分工、等级关系清晰、规章制度详尽、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人员的正规选拔及职业定向等特征的组织系统。

四、三种理论的两个共同特点

1)把组织中的人看作机器,忽视人的因素及人的需要和行为。

2)将组织看作是封闭的,不关注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只关注组

织内部问题。

第三节、行为管理理论(梅奥)

一、霍桑试验

1、美国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1924-1932年工作环境对生产率的影响。

2、照明、福利、定额、采访。

3、实验结果与调研分析。

四个阶段:

1)车间照明变化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各种实验2)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和 各种实验

3)了解职工工作态度的会见与交谈实验4)影响职工积极性的群体实验

五个假设

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

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4)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5)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促进产量的提高

主要经过

1)车间照明实验——否定第一假设2)继电器装配实验——否定二、三、四假设

3)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肯定第五假设4)继电器绕组的工作室实验——发现非正式组织

4、人际关系学说(梅粤)

1)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梅奥(1890——1949)。

2)代表作:

1933年《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3)霍桑实验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1920——1933年长达12年之久且破坏严重的经济危机

霍桑实验经过:

1924.11——1927.5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1927——1932梅奥

a、梅粤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提出的观点:

1)员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士气,提高劳动生产率;

b、行为管理思想的深化及特点

1)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层面:

员工个体行为研究、员工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

麦克雷戈1957年《企业的人性面》提出观点:

2)X理论(4点)、Y理论(5点)。

c、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

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d、人际关系学说的缺陷:

1)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2)过多强调感情作用3)过分否定经济报酬、外部监督、工作条件、作用标准等因素

一创始人巴德

1、巴纳德生平(1886年-?

年)

1906年进哈佛大学经济系;1909年进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统计部;1927年担任美国新泽西贝尔公司总经理。

2、代表作:

《经理的职能》

二主要内容

1、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强调意识的协调形成的活动或力量,而非僵硬的职责、分工和权力结构)

2、组织存在要有3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3、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原则

·组织效力-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或程度。

·组织效率-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满足其成员个人目标的能力与程度。

4、权威接受

三贡献

1、最早将系统理论和社会学应用于管理领域,创立了社会系统学派;2、采用分析性和动态性方式解释经理职能;

3、首先对“沟通”“动机”“决策”“目标”“组织关系”进行了开创性专题研究;4、将法约尔等人的研究向前推进一大步;

5、对权威提出了新看法。

第五节、现代管理学派

一管理程序学派

1、代表人物:

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2、代表作:

《管理学》

3、特点:

1)视管理为一种程序和相互关联的职能;2)可将职能逐一分析的出原则;

3)提供了一个分析研究管理的思想构架;4)强调管理职能的共性。

4、评价

1)视管理为静态的,忽视人的因素;2)不适应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3)管理程序的通用性差。

二行为科学派

1、代表人物:

马斯洛、赫兹伯格2、代表作:

《激励于个人》、《工作的推动力》

3、特点:

1)探索人类行为规律;2)强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3)重视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

三决策科学派

1、代表人物:

赫伯特·西蒙2、代表作:

《管理决策新学科》

3、主要论点:

1)决策是一个复杂过程;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3)满意的行为准则4)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机系统。

四、系统和权变的管理思想

1、系统管理思想:

·组织是一个系统要素相互依存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整体目标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2、权变的管理思想:

·管理者在采取管理行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管理方式;

·任何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不可能是普遍最佳的,而只可能是最合适、最适用的;

·采取IF-THEN的思维方式。

权变环境变量情景因素权变因素。

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60年代

权变观念

内容:

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组织的管理应该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

四、系统和权变的管理思想

1、系统观念

1.定义:

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内含:

(1)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

(2)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3)整体具有新的功能和性质

2.系统的构成:

三要素(要素、系统、环境)

核心要素:

直接面对客户的要素一般要素:

为核心要素服务的要素

3.系统的特征

(1)目的性——系统期望达到的结果。

(整体目的、分目的)

(2)整体性——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

(3)分解协调性——系统达到稳定的前提是协调,而协调的前提是可分。

局部优化是为了整体的优化

(4)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层次分明、主次分明的。

(5)环境适应性——系(6)特定功能——指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子系统功能的简单相加。

虚功效、负功效

统必须适应环境并满足环境的要求

五、管理科学学派(定量管理思想)

1、产生与发展:

管理的定量研究方法二次大战中产生发展二次大战后推广应用。

2、核心:

将运筹学、统计学、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

3、特点:

·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主观判断成分,依靠决策程序、数学模型追求决策科学化。

·用效益评价选择最优方案。

·广泛采用现代手段。

第八章、沟通

第一节、团体

一、基本概念

团体—由两人或以上组成的,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目标的介于组织

二、团体的类型与个人之间的人群集合体

1、按构成方式和原则

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

2、按规模小团体、大团体

3、按所起作用和影响

一般团体、参照团体

4、按发展水平和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

松散团体、合作团体、集体

三、团体的作用

1、保证组织任务的完成

2、满足个人心理的需要

四、正确对待非正式团体

1、非正式团体的优点

1)协助工作2)分担领导3)增加稳定4)发泄感情5)制约领导

2、非正式团体的缺点

1)倾向保守2)角色冲突3)滋生谣言4)不良压力

3、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1)一分为二2)无害支持3)目标结合4)为我所用

五、团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1)条件:

劳动形式和内容简单、体力、数量为主;

团体性质与状态先进、凝聚力与吸引力大;

个人与团体关系;

团体对组织目标赞同。

2)作用:

个人表现好,总体作用能超过各部分的综合。

2、社会标准化倾向

1)团体受社会因素影响自然形成的,被大家意识或认可的行为标准,有极大的行为约束和影响力。

成为团体

成员的行为规范(常规)。

3、社会从众行为

1)概念:

团体常对成员施加压力,以使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知觉、判断、信仰、行为)趋于一致,这种现象

称社会从众,或团体压力的顺从现象。

2)阿虚的从众行为试验:

8人一组,7人有意作错答安排,一人被测试。

32%从众

阿虚试验卡片

3)从众行为主观原因:

自我怀疑和怕被孤立。

4)从众行为客观原因:

外来影响与压力。

5)顺从类型:

口服心服、心服口不服、口服心不服。

6)顺从的影响因素(团体、个人、问题性质)

◇团体方面◇个人方面◇问题性质

·团体性质·在团体中的地位·问题的原则性

·团体凝聚力·智慧与能力·问题的重要性

·团体气氛·个人情绪·答案的明确性

·人数对比·重视人际关系的程度

·社会倾向·态度与价值

六、正确使用团体常规和压力

1、团体常规和压力的作用

1)积极作用:

·促使团体思想一致、行动一致。

·发挥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消极作用:

·限制创新、抵制变革。

·掩盖矛盾、造成虚假一致。

2、如何正确使用团体常规和压力

对团体来说

1)区别问题2)允许异仪3)善于妥协4)保护少数对个人来说

1)区分问题性质2)对来自团体的压力,襟怀坦白,实事求是

第二节、冲突

冲突—激化的矛盾。

1、个人之间2、个人于团体3、团体于团体

三、冲突产生的原因

1、资源有限;2、责权与分工不当;3、个人素质、品德不符合社会与团体的要求;

4、信息来源不一,掌握情况多少不同;5、价值观、追求目标和侧重点不一;

6、知识经验、看法不同;7、岗位分工不同,考虑角度不同

四、对冲突的认识

1、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2、建设性冲突与破坏性冲突。

见P251表9-1

五、解决冲突的办法

1、调解法2、互助法3、裁决法4、改组法5、支配法6、拖延法

第三节沟通

一、沟通的基本概念

沟通—是信息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的过程和行为。

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或交换情报的过程。

二、沟通的作用

1、正确决策的前提与基础。

2、统一思想行动一致的工具。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三、沟通的重要性

1、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领导者与组织成员以及组织与外界的桥梁。

四、沟通的过程

1、四要素:

发送者、接收者、内容、渠道

2、步骤:

1)形成思想;2)编码;3)传递信息;4)接受(接收、译码、理解);5)反馈。

五、沟通的种类

1、按沟通的组织系统分1)正式沟通2)非正式沟通

2、按沟通的流动方向分1)上行沟通2)下行沟通3)平行沟通

3、按沟通的方法分1)书面2)口头

4、按沟通方向的可逆性分1)单向沟通2)双向沟通

5、按沟通渠道所形成的网络分1)轮式沟通2)链式沟通3)Y链沟通4)圆式5)星式

六、信息沟通的障碍

有效的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对信息的完整、准确的理解。

(识别缺陷字)

1、信息发送方面:

技能、知识、态度、社会-文化系统2、信息传递中:

技术因素+认为因素3、信息接收方面:

技能、知识、态度、社会-文化系统

4、综合1)语言障碍2)环节过多信,息损耗3)信誉不高,妨碍沟通4)条件不清,理解各异5)利害冲突,有意隐瞒6)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7)地位差异,妨碍交流8)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七、信息沟通障碍的克服

1、目的明确,准备充分2、内容确切3、有诚意4、提倡平行沟通5、提倡直接、双向、口头沟通6、设计固定沟通渠道,形成沟通常规7、运用反馈

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抑制情绪注意非语言提示

八、人际沟通的一般特点

方式:

书面+口头+身体

内容:

情报、消息+思想、感情、观点

障碍:

心理

九、组织中人际沟通的方式

书面、口头、非言语沟通及电子沟通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上行、下行、横向和斜向沟通(见书中附图)

十、沟通——人际交往技能的开发

1、积极倾听技能

使用目光接触

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1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2提问3复述4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5不要多说话(作一个好听众)6使听者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7基本要求:

专注、移情、接受、对完整性负责的意愿

九、人际交往技能的开发

2、反馈技能

强调具体行为

使反馈不对人

1使反馈指向目标2把握反馈的良机(及时、恰当)3确保理解4使消极反馈指向接受者可控制的行为

3、训导技能

“热炉规则”:

即时性,事先警告。

一致性,不针对具体人

以平静、客观、严肃的方式面对员工

具体指明问题所在

1使讨论不针对具体人2允许员工陈述自己的看法3保持对讨论的控制4对今后如何防犯错误达成共识

5逐步地选择训导程序,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4、冲突管理技能

你基本的冲突处理风格是什么样的

审慎地选择你想要处理的冲突

1评价冲突当事人2评估冲突源(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人格差异)3进行最佳选择

十、沟通的公式

1、沟通的方式往往比沟通的内容更重要2、沟通的秘诀只有两条,即:

引起对方的关注和取得对方的信任

3、要想方设法把你的兴趣传染给对方,为此,你自己必须先拥有足够的兴趣4、说话时眼睛不看着对方,无异于自言自语5、如果没有热情,就不要指望得到热情的回报6、只有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年才呢感获得自己的利益7、以“智者”的方式思考,以“愚者”的方式表达

第四节、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1、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需要的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种

1、3、

1)两人之间1)以感情为中心

1)个人与团体2)以任务为中心

2)个人与组织

2、4、

1)横向1)良好人际关系

2)纵向2)不良人际关系

三、人际反应特质

1、概念:

指一个人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

2、修兹提出的人际关系需要类型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情感的需要

3、荷尼提出的个体间关系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四、人际关系的平衡

1、含义:

指交往双方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及人际吸引的程度保持平衡的状态。

2、人际关系平衡的种类1)自觉平衡2)主动平衡3)消极平衡

五、人际关系的破坏

、个人品质的缺陷

1)自私2)虚伪3)骄傲4)刁钻

2、管理工作的不足

1)沟通不良2)过分竞争3)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4)政策和领导方式不当

六、人际关系的改善

1、改善人际交往素质

1)求同存异2)改变不良人际关系反应特质3)以诚待人4)尊重他人

5)甘当配角6)严于律己7)不怕吃亏8)努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2、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1)优化组织风气2)重视人际关系培训3)适当修改政策4)改善领导作风5)及时调解帮助

第五节、公共关系

1、含义:

指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能。

2、特点:

1)组织的性质、形式的整体优化;2)目的是树立形象,增强组织美誉度;3)竭诚服务、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企业外部的公共关系

三、企业对外的信息交流

1、对外信息交流的特点

1)政府决策信息2)立法信息3)舆论信息4)消费者信息5)竞争对手信息6)市场信息7)产品信息

8)流通渠道信息

2、外部信息捕捉1)直接信息渠道(观察法、提问法)2)间接信息渠道(购买书刊、编选备用资料)

3、通过电脑网络捕捉外部信息

四、处理企业外部关系的艺术

1、企业与顾客的关系2、企业与经销商的关系3、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4、企业与新闻界的关系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