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770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理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理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理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理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知识.docx

《地理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知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知识.docx

地理知识

关于云雾的谚语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云里可以降雨或雪。

对天气变化有经验的人都知道:

天上挂什么云,就有什么天气,所以说,云是天气的相貌,天空云的形状可以表现短时间内天气变化的动态。

云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现象,所以关于它的谚语最多,也比较符合科学原理。

  雾也是悬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

从存在的实体讲,雾和云并没有差别。

但从它们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环境来看,却是两回事。

雾层的底是贴紧在地面上的,可见成雾的空气层没有经过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所必需的冷却过程是在安定于地面的空气层内进行的。

这表示有雾的天气,大气层是稳定的,和成云的大气层不稳定性,刚刚相反。

最后演变出来的天气,也是刚刚相反。

有云的天气主阴雨,有雾的天气基本上是晴好的。

同样,雾也是肉眼可见的现象,所以关于雾的谚语也不少。

* 清晨雾浓,一日天睛。

(河北滦县)

* 十雾九晴。

(河南商邱)

* 一雾三睛。

(河北威县)

* 迷雾毒日头。

(江苏常州)

* 早起雾露,晌午晒破葫芦。

(河北沧县)

  早上的雾,是昨夜地面辐射散热的产物:

因为一夜以来,天朗气清,地面热力通畅发散,致使地面层空气内的水蒸汽变饱和而凝成雾滴。

可见天气先晴了,然后才有雾的。

早上是一昼夜间最低温度发生的时间,温度既然最冷,所以这时候的雾也最浓重。

再加上太阳一出,由于紫外线对于空中氧气的照射,使一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

这小量的臭氧会使空中许多微尘(大多是燃烧的产物,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加强吸水能力。

因此,使早上的雾幕,顿时加浓。

但是,太阳升高了,热力加强了,地面变得太热,下层空气就要上升,因此雾滴就消散。

这样看来,早上雾的临时加浓,也是因为天空无云,天气清朗的结果。

* 晚间天罩云,早上著鞋行;早上地罩雾,尽管洗衣裤。

(湖南)

  晚上天空罩了云,早上地面就没有露水或霜。

所以早上出行,不用著雨鞋。

这是因为天空的云,有保护地面散热的作用,晚上有了云,早上就不会很冷,贴地层的水汽就不会凝结成露水或霜,所以地面是干净的。

  早上地面掩了一层雾,天气保证是好的,所以尽管洗衣裤好了。

雾是晴天的产物,有雾天气,必定是晴天。

* 大雾不过三。

(湖南)*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河北)

* 三日雾浓,必起狂风。

(呼和治特)* 凡重雾三日,必大雨。

(《帝王世纪》)

  雾的种类很多,各种雾的成因也不相同。

但是,可以称做大雾且可连续发生三天之多的,大概是辐射低雾,海性雾,或者是热带气流雾。

  辐射低雾发生在高气压中心的晴好天气之下。

故有低雾之日,昼温很高,温度高则气压低。

若天气连续晴好三四天,本地气压必大量降低,于是别地方的气流,就会向此地吹来,而天气发生变化。

  大雾如果发生在海洋气流中叫做海性雾。

因为这种气流来自海洋,所以温度特暖,湿度也特大,接着会使本地气压逐渐降低,而发生天气变化。

秋冬时节,常有热带气流吹到北方来。

因为这时候地面冷,所以贴近地面的空气也变冷而有雾出现。

这叫做热带气流雾。

热带气流盛行了三四天,本地必定暖湿非常,气压也变低了,接着天气就发生变化了。

* 早雾阴,晚雾晴。

(江苏泰县)

  早雾,指白天有雾。

在晴好无云的天气,太阳很好,地面很暖,气流只有上升成云,决不可能静息地面而成雾。

现在白天有雾出现,显然天空有云,日光不现,此即阴天的景象。

白天的雾,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气旋里面、暖锋面上的云系下降着地的低层云,这是气旋中心区域的天气,当然是阴雨天气就在跟前了。

晚雾晴,晚雾相当于夜晚和清晨有雾,必是晴天。

* 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风,冬雾雪。

(江苏江阴、湖南长沙)

  春季天气还冷,在晴天无云的时候,晚上更冷。

大气冷而重的,沉着在地面,暖而轻的,浮在上空,造成气温向上逆增的现象。

于是地面水蒸汽最先凝结成雾,再向上发展;但是高空温度比较暖些,水蒸汽也比较少,所以雾的发展,只限于地面的薄层。

它的高度不过几丈,最低的只不过人体那般高。

到了天晓以后,太阳出来,因为天空本来无云,地面热了,雾气上升就消散了,天空依然是强盛的日光。

这就是“春雾日头”的解释。

但是,如果这上升的雾气,给高空或有的温暖气层遏止着不得上升,那末,这雾幕就成层云的状态陈列在天空,天气也就阴了。

所以“春雾日头”并非必然。

  夏季天气很热,昼长夜短,在一个晚上,不可能使地面层空气冷却到可以凝雾的程度,所以在晴明的夏天,是不可能有雾的。

假使夏天有雾出现,可能是由于天空有云,低层湿重,阳光衰弱,地面增暖不强,气流无上升运动,这是气旋天气的景象。

所见的雾,也许就是气旋里面的低云,所以要下雨了。

  秋冬两季的雾和春天一样,也是晴天的产物,所以白天的天气,还是好天气多,理由和“春雾日头”相同。

不过秋冬的阳光已不及春天强,所谓“秋霉凉风,冬雾雪”可能是在南下高气压前部,因为冷空气和本地比较暖和的空气相混合常发生雾。

在高气压刚来的时候,风力相当大,冬天还可下雪。

如果在高气压的中央区域,白天还可有下沉西风。

*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

(呼和浩特)

  雾后来云,下雨;云后来雾,天晴。

雾多见于反气旋中,天气晴明;密蔽天空的云多见于气旋之中,天气恶劣。

雾之后,来了一大片云,可能反气旋已过去,气旋来临;也可能高空暖湿得很,雾密集不散而出现云,这是下雨前的景象。

反之,如果云消而雾起,足见气旋已去,晴明的反气旋天气已经来临,天就好了。

* 雾下山,地不干。

(呼和浩特)* 云布满山底,连雷带雨滴。

(内蒙古呼和治特)

* 云雾山脚,淋湿担脚。

(浙江义乌)

  这是指山上的云下降着地的现象。

  这是气旋里面的云系,越到低压中心,也就越近雨区。

所以云层越低的现象表示天快下雨,地上不干了。

* 雾起不收,细雨不休;雾起即收,旭日可求。

 (浙江义乌、江苏元锡)

  雾一般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在正常的情况下,日出之后,随着太阳的升高,雾就会慢慢地散去,出现“旭日可求”的好天气。

若是日出之后,不见雾散,很可能在雾的上空有云存在。

这时,雾就可上升与云连成一体,使云的厚度加大,而导致连绵细雨。

* 山罩雨,河罩晴。

(四川涪陵)

  山顶的罩,就是掩山的低云。

这是气旋中心雨区的景象,所以天要下雨了。

河面的罩,这就是辐射低雾,它是晴天的产物,因天晴无云,地面散热的结果而出现的,所以说,“河罩晴”。

* 朝要天顶穿,暮要四脚悬。

(《田家五行》论日)

* 朝有天,暮有地,主睛;反此,则雨。

(《田家五行》论日)

  “朝有天”和“朝要天顶穿”、“暮有地”和“暮要四脚悬”意义完全相同,都是晴天之兆。

  晴天太阳落山之后,地面空气就沉着不动,早晨的空气,更是沉寂。

这时候,只有在地面凝成低雾,不可能有云。

所以“天顶穿”成了天气晴好的保证。

凡是晴明的天气,太阳光强烈,地面气流可以上升,形成云彩;但是地平的四方,是悬空的、干净的。

这种云产生在本地天顶,或可下对流性雷雨,但不久就要消灭的,所以四脚悬空,也是未来天气好的征兆。

要是有风暴从远方前来,那末地平线上,必定有浓云密蔽着,决不可能四方空空的。

农谚及其解说(申请精华)

风的谚语

  风是流动着的大气,大气就是我们俗称的空气。

风有从北方来的,有从南方来的,也有从别的方向来的。

因为各方面的地理属性不一致,所以不同来历的风有它多样的特性。

有冷风,也有热风;有干风,也有湿风。

沙漠吹来的风,挟带着沙尘;海面来的风,就含有更多的水汽。

因此,我们在不同的风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觉,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更进一步的,如果两种不同的风碰头,就极易发生冲突,这时就可以看到天气突变的现象。

  风是最容易觉察的现象,所以关于风的谚语很多。

*四季东风是雨娘。

(湖南)*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

(湖北枣阳) 

  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约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

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

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

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

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东风四季睛,只怕东风起响声。

(江苏南京)*偏东风吹得紧要落雨。

(上海)

*东风急,备斗笠。

(湖北)*东风急,备斗笠,风急云起,愈急必雨。

(《田家五行》论风)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

东风是不一定下雨的,东风大了,倒是可怕的。

东风既然很小,那末,这般气流,必定从很近的地方来的,也许就是本地的气流。

它的一切性质,必定和本地环境是一致的,所以天气是难得变坏的。

但是,如果东风很有劲,这表示气旋前部的东风,是远方来的气流,将有气流的不连续面-锋面来本地活动,所以天气要变了。

*东南风,燥松松。

(江苏江阴)*五月南风遭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

(浙江、广东)

*五月南风赶水龙;六月南风星夜干。

(广东)

*春南风,雨咚咚;夏南风,一场空。

(江苏、无锡、湖北钟祥)

*六月西南天皓洁。

(江苏无锡)*六月起南风,十冲干九冲。

(湖北) 

  “天皓洁”指天气睛好;“冲”指山冲,“十冲干九冲”意思是十个山冲就干掉九个,旱情十分严重。

  这是流行在东南沿海各省的夏季天气谚语。

东南风是从海洋来的,为什么又会干燥起来呢?

我们知道,雨水的下降,一方面固然要有凝雨的物质--水蒸汽;同时,还要有使这些水蒸汽变成云雨的条件。

这个条件,在东南平原地区的夏季,就要靠热力的对流作用或两支不同方向来的气流之间的锋面活动。

  热力对流的发生是由于地面特别热,地面层空气因热胀冷缩的道理而向上升腾,这样把地面的水汽带到高空变冷而行云致雨的。

但是如果风力太大,地面空气流动得太快,就不可能集中在地面受到强热的作用,也就不可能使地面水蒸汽上升。

还有在单纯的东南风中,由于它发源地的高空下沉作用,往往有高空反比低空暖的现象;这样,地面的空气就难于上升了。

所以东南风里虽然有很多水蒸汽,但还是不可能行云致雨的。

夏天没有云雨,自然天气很热了。

  其次,讲到锋面活动。

锋面是两支不同气流的冲突地带。

一支气流比较冷重,另一支气流比较轻暖,这两支气流相遇,轻暖的只有上升。

于是,就把地面水蒸汽带到高空去而行云致雨了。

现在地面,只有一支东南风,表明并无其它偏北气流来与它发生冲突而形成锋面,所以水汽便不能上升而发生云雨了。

*东北风,雨太公。

(《田家五行》论风)

  东北风是发源于北方洋面的、或发源于北方洋面而掠过长程洋面而来的气流,所含水蒸汽自然没有东南风多;但是,因为它是冷气流,下面接触了南方的、比较热的洋面或陆面,使它里面发生上冷下暖的现象,造成对流作用。

于是,地面的水蒸汽,就给它带到高空而发生云雨了。

  再加上,气旋前方必然是东北风活动的场所,因此,又出现了锋面降水。

据统计的结果看来,在单纯的东北风里,降雨机会,冬天最多也不过26%,夏天只有11%,也就是说不下雨的机会有74%和89%。

如果在气旋前部的东北风里,也就是有锋面活动着的东北风地带,下雨的机会就超过晴天。

所以''''''''东北风,雨太公''''''''这个谚语,还不一定完全可靠。

*春东风,雨祖宗。

(江苏常州)*春东风,雨潺潺。

(广东)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是:

春天吹东风,是坏天气的前兆。

这是因为,一方面春天地面强有力地增暖。

另一方面暖空气逐渐活跃,大陆上气压逐渐降低,反气旋东移入海。

在反气旋的尾部就会出现东风。

这些东风流到比较暖的陆地上,就造成了下暖上冷的现象。

这时空气层是不稳定的,易发生上升对流运动,所以极有可能产生降水。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一场空。

(广西贵县)*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九日睛。

(湖北武昌)

*一日东风三日雨;三日东风无米煮。

(广西)

  “无米煮”是因天旱无雨的结果。

气旋是自西向东移动的,它的前部是东风,但吹了不久,因为气旋前进的关系,就转成别的风向了。

所以东风只吹一日,或者不到一日,就转了风向,表示是气旋要逼近的现象,所以可能下三天雨。

如果东风连吹三日而不歇,表示西方没有气旋逼近,所以本地方没有雨。

*夜晚东风掀,明日好晴天。

(河北沧县)

*晚间起东风,明朝太阳红彤彤。

(江苏无锡)

  反气旋中心在本地以北而向东移动的时候,本地区就吹东风。

一般反气旋里天气是晴明的,所以,这种东风又是晴天之兆。

这两句话在内陆的冬季是比较有效的。

如果在夏天吹东风,表示在东南季风的前锋,那么下雨的机会就多了。

但是东风掀了,是否好晴天,不一定以夜晚为条件。

*五月东风暴雨繁,大水浸菜园。

(广东)

  沿海地区夏季吹南风是正常的天气,如果夏季吹起东风来,就说明南海里有热带低气压或者台风。

这时,由于沿海地区距离低气压和台风较近,受它们边缘的影响,将要下雨。

*夏至东南风,必定收洼坑。

(安徽)*夏至东南第一风,不种潮田命里穷。

(上海)

*夏至风刮佛爷面,有粮不贱。

(湖北武昌)“收洼坑”,就是低地丰收之意。

“潮田”就是低洼的田。

佛爷是面南而坐的,那么“风刮佛爷面”指的是南风。

  长江下游,夏至正是梅雨季节,这时的天气,要风向变化多端,才是多雨的锋面天气。

反之,如果东南风稳定的吹着,就会干燥。

这样,只有低田才能丰收,高田恐怕有旱灾之虞。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山东烟台)

  在长江流域,夏至东南风盛行,天气就会变得干燥。

但是,如果在华北的夏至时节,有东南风吹到,表示东南海洋来的季风已到了华北。

同时,在初夏时期,北方来的冷空气,到达这个纬度上的机会还是不少的,所以极易发展成不连续的锋面而下雨,以致麦子就要坐在水牢里了。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湖北武昌)*雨后东南风,三天不落空。

(湖北阳新)

  气旋前部是东风活动的场所,雨后再刮东风表示有第二、第三个气旋到来,所以还要继续下雨。

*发东风,淹水起;发西风,淹水止。

(广西贵县)*东风下雨,西风晴。

(广西郁林)

*不刮东风天不下,不刮西风天不晴。

(湖北)*西风吹得稳,天气晴得准。

(湖北黄梅县)

  东风来自海洋,或为气旋前部之风,故多雨。

西风来自内陆,或为气旋后部之风,故雨止。

西风是晴天的先兆,西方国家里也有这样的说法:

“风从西方来,大家都快活”。

*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睛。

(山西临汾、江苏江阴、河南篙县)

*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西风刮不晴。

(江苏无锡)

  久晴成早表明气层极其稳定而干燥,在东风初到之时,尚不可能打破这种稳定局面而有雨降。

相反,久雨成涝表明气层极其不稳定而潮湿,西风初到之时,还不可能使大气层稳定使降水终止。

*东括西扯,有雨不过夜。

(广西郁林)*东拉西扯,下雨要半月。

(湖北武昌)

  “东括西扯”、“东拉西扯”,都是风向变化不定的一种现象,风力非常微弱,这是高气压中心的天气。

在高气压区域,尤其在高气压的中心,风一般是下沉的。

下沉风是比较干热的风,所以天气晴好,即使因其它局地原因而下雨,雨也是下不多的。

*早西晚东风,晒煞老长工。

(浙江萧山)*朝西晓东风,土干田难种。

(江苏无锡)

*早西南,夜东南,好天。

(上海)*早西晚东风,晒死老虾公。

(浙江义乌、江苏常热、上海)

  这几句谚语流行于东南沿海,是海陆风相互交替的现象。

早晨,陆上温度低于海洋,陆上气压高于海洋,使陆上空气流向海洋,呈现西风。

但是,白天因为太阳照射得厉害,陆上气温升高很快,特别是到了午后、傍晚,气温比海上高,海洋上的气压也高于大陆,使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呈现东风。

“早西”指早晨从陆上吹来的陆风(西风);“晚东”指傍晚从海上吹来的海风(东风)。

这种现象完全是沿海地区每天正常的风向变化,它只有在晴天气才明显出现。

*西风夜静。

(江苏南京、山东临淄、河北)

*恶风尽日没。

(《田家五行》论风)*强风怕日落。

(江苏无锡)

  除赤道以外,高空基本上都是西风。

而且越是晴天,高空西风越盛行。

在高气压之下,地面很热,白昼对流盛行,地面气流上升,同时高空气流下沉。

由于高空气流是自西向东流动的,它下了地面,由于它的惯性作用,仍旧维持它的原来的西风方向,这样在地面上白昼就盛行着西风。

可是到了夜间,因为天空无云,地面冷却的缘故,地面气层凝着不动,所以风力极小,成了白昼西风夜间静的现象。

 恶风指大风,后两句话的意思是大风在落日时就静止。

这种风的来历,和"西风夜静"相同。

*昼息不如夜静。

(江苏苏州)

  在晴好天气下,白天阳光强烈,对流盛行,风力经常很大;到了夜间,因为天空无云,地面冷却很快,地面空气变冷,凝着少动,使风力很小。

所以白天风大,未必是天气变化之兆,只要夜间无风,天气就不会起变化。

就怕白天没有风而夜间风大,那就表示有外来的风暴来临,天气要起变化了。

*夏至西南,十八天水来冲。

(安徽怀远)*夏至打西南,高山变龙潭。

(湖北黄岩)

*夏至西南没小桥。

(江苏苏州)*梅里西南,时里潭潭。

(《农政全书》)

*夏至起西南,时里雨潭潭。

(江苏元锡、湖北黄岩)

  夏至在阳历六月二十二日,长江流域正是梅雨季节。

梅雨怎样形成的呢?

据研究的结果:

因为春末夏初,北冰洋解冻,寒流挟冰南下,于是日本海和它北面的鄂霍次克海,特别寒冷,鄂霍次克海上的冷空气就堆积成一个高气压,我国东部位于高气压的西南,因此盛行着东北风。

达时候,如果有热带洋面来的西南风吹到,那就极易在长江流域形成锋面,发展出气旋而致下雨。

加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非常稳定,所以这个锋面上的气旋源源产生,发生绵绵不断的降水。

按此,夏至时期的西南风,是组成梅雨锋上气旋的一个条件;西南风来了,大雨就到。

但是要注意的,仅有西南风而没有东北风,就没有锋面出现,所以未必会下大雨。

*六月西,水凄凄。

(山东栖霞)

  阳历七月吹西风,表示东南季风的势力不能独霸长江。

西风或西北风或西南风,和东南风或东北风之间的锋面处在华东地区,故华东地区多雨。

*七月西风祸。

(广东)*七月西风吹过午,大水浸灶肚。

(广东)

*七月西风入夜雨,八月西风不过三。

(广东)

  农历七、八月即盛夏季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已经移到30°N以北,南海经常有赤道辐合带活动,这时广东一般是吹东到东南风,如果吹西风或西南风,就很可能是台风槽的影响,将会带来一场较大的台风雨。

*六月里北风当时雨。

(山东)*六月北风当时雨,好似亲娘见闺女。

(江苏常熟)

  阳历七月的时候,华东地区吹有北风,表示锋面可能在这里,所以下雨。

即使没有锋面,北来的冷风和七月的热地面接触,气层极不稳定,极易发生对流作用。

即使没有气旋降水,也至少要有对流性阵雨。

*紧南不过三。

(广西贵县)

*南风不过三,过三必连阴。

(江苏太仓)*南风若过三,不是下雨就朗天。

(河北威县)

  南风持久是天气变化的前兆,如果南风连吹三日而仍强盛,气压必定降低很快,于是南北间气压就有很大差异,好像江河的水位,上下流水压差大了,北方气流自然要奔腾南下,遂使天气发生重大变化。

*南风不受北风欺。

(河北沧县)

*南风一冲北风一送。

(湖北阳新)*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湖北)

*南风吹吹,北风追追。

(湖北)*南风尾,北风头。

(《田家五行》论风)

  意思是说:

吹了南风,又来北风,天气必定发生突变。

这是标淮的冷锋上的现象。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内蒙古呼和浩特)*南风不过晌,过晌听风响。

(河北井隆)

  这两句谚语的流行地区的纬度已在北纬38度以上,南风出现的频率比较小,所以很难连续吹半天的南风。

但如果有气旋(通释1)到来,受其中心的吸引,在它的南半部,南风很可能持久,连吹半天以至一两天都有可能。

所以说:

“南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十二月南风,现报。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冬天南风三日雪。

(江苏无锡、常熟)

*冬南风迎(雨),北风送。

(广东)*腊月南风半夜雪。

(广东)

*一日南风,三日关门(冬天)。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

  这几句谚语流行在我国南方的冬天,此地盛行北风,有时北风相对减弱,南风向北伸张,于是,在大陆上出现锋面活动,因此产生阴雨天气。

*西风不过酉,过酉连夜吼。

(江苏常州)

  酉时就是下午七时至八时的时间,在晴明天气,西风到夜就静止。

假使日间的西风,到夜还不息,足见这西风不是在晴天因空气对流而产生的高空下沉的西风,而是西方高压中心来的西北风。

这是由于平面上气压有高低不同而起的风,所以不可能马上静止下来。

*恶风必有恶雨。

(江苏常熟)*风是雨头。

(江苏无锡)

  所谓“恶风”、“恶雨”就是大风、大雨的意思。

风大,表示空气有移动,空气有大速度的移动,天气就易发生变化而下雨。

至于为什么空气移动就下雨呢?

这是因为空气移动了,生成锋面和气旋的机会就多的缘故。

另外,在春夏季节,大风很可能是气旋、锋面及台风过境的前兆,因而有“恶风必有恶雨”及“风是雨头”的说法。

*秋雨连绵西北风。

(安徽)

  这话的意思是:

秋季吹西北风,就连天下雨。

秋季,在热天之后,华东、华南的地面还是很热的,西北风吹来,因为受地面的加热,极易发生对流,而造成阵雨。

*拍北风,下午日。

(广西贵县)  “拍北风”指来势猛烈的北风,因为它来势急促,当地原有的不同性质的气团被它一扫而空,只剩下干燥的北方气团,由于气团很干燥,少有云层出现,即使有云,也是分散的小块的云,所以半天后,太阳光是很好的。

*立夏斩风头。

(河北威县)

  到了夏天,风力就没有春天那样大。

这是就平均状态而言的。

因为夏天南北之间气压差特别小,所以风力也小。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像雷雨天气、台风天气的风力也可非常大,不过这种大风,一下子就过去的。

*关门风,开门住;开门不住,过晌午。

(各地通行)

  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夜间不常有大风。

如果有大风,必定是由于风暴的到来。

风吹到何时为止,要看风暴的强弱行动而定,所以在使用这句谚语时要具体分析。

*开门风,闭门雨。

(山东临淄)

  早上刚开门,就有大风吹来,表示天气不正常,很可能是有风暴来了,所以大约到闭门时就下雨。

*清明刮了坟头土,哩哩啦啦四十五。

(河北威县)

  清明在阳历四月五日,这个时节,北方还冷,南方已热,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也大,所以风经常是很大的。

南北气流的冲突就多发生,因此气旋频繁,雨天较多。

*西风起虫,东风杀虫。

(广西贵县)

  这是流行在稻田农作物区域的谚语。

大概在八月下旬九月上旬,如吹西风,则天气干燥,水稻叶和已抽出的穗,蒸发极快,受有螟害的水稻,就很快地变白而死亡了(因为螟虫早已把稻茎咬伤,自下向上的水分运输不畅);如吹东风,或天气阴湿,则受螟害的穗因为蒸发滞缓而还能生活,并不变白,即使变白,也极轻。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实际是西风之下,虫害见;东风之下,虫害不见。

事实上,虫害发生的基因早已存在。

*春风踏脚报。

(《田家五行》论风)

  踏脚报就是多变的意思。

春季是一年之内气旋最多的时季,故风来雨就下。

*风急雨落,人急客作。

(《田家五行》论风)

  风大,表示气流的移动急促。

吹到本地的空气可能是自很远的地方而来的,它的性质,如温度湿度等等,必定和本地原来的空气不同,所以极易发生锋面和气旋。

即使不发生锋面,因为气流的性质和本地的空气不和谐,加以风速很大,所以很容易发生对流或涡动而把水蒸汽带上去,凝成云雨。

*春南夏北,有风必雨。

(《田家五行》论风)

*春东(南)夏西(北),骑马送蓑衣。

(江苏无锡)

*春南夏北,等不到天黑。

(湖北)

  北方的春季,冷气团还没退完,如果南风吹来,南风湿重温高,重量比冷气团轻,所以爬上冷气团。

把它的丰富的水蒸汽带上去,行云致雨。

  北方夏天的地面也是很热的,这时如果有北面的冷空气团到来,就发生上冷下热不稳定的情况,下面湿热空气上升而凝成云雨。

这样造成的雨是一阵一阵的,或许还有雷电交加的现象。

这种北来的风,如果和本地原有的热湿空气问造成了锋面,雨就更大更久了。

*春南夏北,毛水磨墨。

(福建福清平潭《农家渔户丛谚》,广东)

  春天吹南风,夏天吹北风,天气无雨。

这话在表面看来,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