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739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0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x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13、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14、通风中心施工图纸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一层轴线1-2交A-D;2-10交A-C;2-10交D-F;部位层高为6.9米,二层轴线1-2交A-F;2-10交A-C;2-10交D-F;部位层高为7.05米,本工程支模高度最高达7.05米,是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因此这些区域模板支撑体系属于高支模体系,为了保证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质量,防止发生安全事故,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相关的规定,特编制高支撑模板系统专项施工技术方案;三层的支撑模板的高度为3.6米,四层的支撑模板的高度为4.2米,属于普通模板支撑体系。

本工程梁、板、柱、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支撑高度7.05米(最高处),板厚为500mm(最厚处)。

最大梁跨度为7.0米,梁最大截面为800×400mm;其余梁截面分别有350×800mm、350×750mm、350×650mm、300×700mm、300×550、250×600mm、250×550mm、250×400mm,等形式。

 

三、材料准备

1、材料的选择

墙、柱、梁均采用1830×915×18的复合木模板,模板进场后进行严格选材,模板不得有鼓泡、分层、翘曲变形。

 

松木枋:

50×90(由50×100木枋统一刨制,规格有2000、2500、4000)、90×90(由100×100刨得,规格有4000),用于梁、板底垫木、墙柱竖向角部背楞;

φ48×3.5钢管(规格有1500、2000、2500、3000、6000、4500)、扣件,用于模板支撑架、局部墙体横背楞等。

双钢管用于墙柱横楞;

φ12高强止水螺杆、φ12高强螺杆、螺母、垫片、墙体对拉夹具;胶杯、胶管:

穿墙柱套管、铁钉、铁线。

地下室外墙的穿墙螺杆中间加焊止水钢片,则不需要套管。

 

地下室外墙的对拉螺栓在模板拆除、剔除垫木后,用气割将外露部分割除,并沿此处为圆心凿至杯型,并在空隙中用防水砂浆填实。

地上部分的对拉螺栓在模板拆除后抽出重复使用,凿除胶杯,在套管中填实1:

2.5的干硬性聚合物砂浆。

顶托、法兰螺栓:

调节墙、柱垂直度等。

胶带、泡沫板:

用于梁、板、柱拼缝处。

2、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1)材料的进场必须有材料员和质检员的共同签字才可进入现场。

质检人员从进场材料中抽取样本对所进材料进行检测,拒绝接收满足不了施工质量要求的材料。

以下材料定为宜退场材料:

木枋:

边角料、有虫纹且缺陷较多、弯曲变形、损伤较严重、未经加工的木枋厚度差值超过±4㎜、经过刨制后的木枋厚度差值超过±2㎜;

胶合板:

四角不平、损伤较严重、暴皮、掉漆、厚度差值超过±2㎜;

钢管:

弯曲变形、有缺陷、锈蚀、端口不平的钢管。

扣件:

有裂纹、丝帽松口。

(2)从其它工地运到本工地的木枋、层板,必须把钉子、砼渣清理干净才可进场,并检查木枋的规格,按照50×90、90×90规格进行分类堆放、使用。

重复使用的层板上的孔洞必须钉铁皮封堵后方可使用。

四、施工工艺技术

4.1、高支模体系设计

梁模板:

采用15mm厚模板,支撑及加固体系由50×80木枋、Φ48×3.0mm钢管、M14普通螺杆及“3”型卡等组成。

板模板:

采用15mm厚模板,由50×80的木方、Φ48×3.0mm钢管脚手架组成,支承纵横间距≤900mm,扫地杆距地200mm。

墙模板:

采用15mm厚模板,沿短边方向设双钢管间距290mm做墙板内龙骨,用双钢管间距140mm做墙板外龙骨固定,通过M14对拉螺栓横向间距140mm,竖向间距400mm(第一道距楼面200mm)相结合的方法。

柱模板:

采用15mm厚模板,由50×80的木方、Φ48×3.0mm钢管脚手架组成,柱箍间距400mm(柱箍采用φ48x3.0双钢管),抱柱为每边设置2根钢管与相邻3根立杆相连间距800mm.

4.2、高支模施工流程:

底板施工及养护→测量放线、准确定位立杆位置→架体搭设→架体施工中间检查→架体验收。

4.2.1、高支模梁模板安装工艺:

(1)放线:

依据项目部投放的控制线弹出梁轴线,按照梁截面大小,先排布主梁,后排布次梁,再根据主次梁排布楼板的顺序弹线分布。

(2)架子搭设:

按照图纸选择长度合适的钢管,搭设顺序为先梁后板,第一道立杆距墙为350mm,立杆要求横平竖直,扣件牢固,在墙柱模板验收前完成剪刀撑的搭设,扫地杆距地200mm纵下横上布置。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且水平拉杆距离顶板高度不大于500mm。

说明:

板的立杆配料为6.0米长钢管在下部加长0.2米的钢管以保证上部顶托的丝扣外露长度小于200mm。

(3)铺梁底模: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准备好梁底压条、50×80木枋,然后依据所放轴线用铅垂吊线安装梁底模,当主梁跨度≥4m时梁中应起拱2‰,梁侧模、底模安装必须拉通线、吊线检测。

(4)铺楼板模板:

梁间板模板应从一侧开始布设,尽量减少整张层板的切割,减少小板条,在梁柱接头的地方按下图所示拼模。

(5)板面完成后放出墙柱检查线(距墙柱边500㎜),以便检查验收。

(6)抄好标高线,以便检查板面标高。

(7)验收搭设架体体系:

按照要求架体搭设过程实施分段验收,板面完成弹线后,进行一次验收;合格后,进行立杆搭设,扫地杆及第一步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第二次验收,合格后,竖向每三步进行一次验收,最后一次验收:

梁板柱架体搭设完成后进行综合验收,各方单位及部门完成会签合格后(必须履行架体检查验收手续),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过程验收的参加人员:

生产经理、项目总工、安全总监、质量总监、现场责任工程师、劳务分包及相关班组长。

4.2.2、支撑体系采用散拼模板及M14普通穿墙螺杆、硬质塑料套管加胶杯、蝶型螺帽、50×80木枋。

楼板钢管顶撑立法:

顶撑间距900×900mm,板下支撑钢管架步距1500,扫地杆从地面起来200mm纵横满布,剪刀撑设置符合规范及本方案4.2.3条的要求。

详见下图所示:

4.2.3、模板搭设要求及安装要点

1)支撑纵横方向顺直,间距要准确。

同时搭设模板支撑架时注意留出定型模板转运通道。

2)楼板支柱顶部标高要拉水平标高线控制。

3)标高经校正后,支柱间加水平拉杆,离地200mm设一道,上部控制标高位置设一道,中间水平杆间距不大于1500mm。

4)模板满堂架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15m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为4m,并在剪刀撑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其夹角宜为45°―60°。

同时框架梁梁底设置剪刀撑,以保证模板满堂架的整体刚度(剪刀撑必须在顶板模板支设前搭设)。

5)梁板模板支设时,当跨度大于4m,需按规范要求起拱。

6)墙柱模板周转成楼板模板时,应将破损处锯掉,并将螺杆孔用薄铁皮补平,重新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

7)墙柱模板安装必须在钢筋验收以后才能封模。

模板底部要安装定位板密封条,以防墙柱烂根。

上部必须安装有效的斜撑和支撑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垂直度。

8)墙柱模板必须按设计要求安装对拉螺栓。

9)梁模板安装应先安装底模,待钢筋绑扎完后再封侧模;当梁高大于等于700mm时,梁侧模应加对拉螺栓。

10)保证拼缝严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看护模板,随时检查模板的支撑情况。

11)在架体搭设过程中,需挂设水平兜网.

4.2.4、高支模支撑系统检查及验收要求

1)高支模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由于楼面高度高,施工荷载大,若钢管扣件支撑体系处理不当,极易发生事故,故项目生产经理必须对高支撑支撑体系进行综合验收,达到施工方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支撑支撑体系的水平纵横拉杆严格按本方案设计的竖向间距位置,地面第一道水平纵横拉杆距地面为200mm。

3)立杆下垫木枋垫板。

4)检查扣件螺栓的拧紧程度。

5)设置垂直剪刀撑,其间距为不大于4m;同时主梁支撑立杆垂直面上必须设置剪刀撑,全面设置,不可跳跃,钢管与楼地面呈45度至60夹角,夹角用回型扣连接牢固。

6)模板支撑体系的四周边缘,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边缘失稳,造成质量事故。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管理人员组织结构

施工总负责人:

现场总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现场专业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安全管理工程师:

机电管理工程师:

劳务分包负责人:

劳务现场工程师:

5.2、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措施

5.2.1、模板防失稳措施

1)浇注梁板混凝土前,应组织专门小组检查支撑体系中各种紧固件的紧固程度。

2)浇注梁板混凝土时,应专人看护,发现紧固件滑动或杆件变形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由值班施工员组织人员,采用事前准备好的10T千斤顶,把滑移部位顶回原位,以及加固变形杆件,防止质量事故和连续下沉造成意外坍塌。

3)支撑体系搭设在混凝土楼面上,下设垫板。

4)按方案要求搭设剪刀撑,防止架体整体倾斜。

5.2.2、高支模搭设及拆除安全措施

1)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1)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2)架子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穿工作鞋,戴工作卡,铺脚手架不准马虎操作,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搭设中应统一指挥,思想集中,相互集中,相互配合,严禁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嘻笑打闹,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3)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特别是雨后施工,要注意防滑,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凡遇大风或停工段时间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连接部分有松动,立杆、大横杆、小横杆、顶撑有左右上下位移,铁丝解除,脚手板断裂、跷头等现象,应及时加固处理。

(4)立杆应间隔交叉有同长度的钢管,将相邻立杆的对接接头位于不同高度上,使立杆的薄弱截面错开,以免形成薄弱层面,造成支撑体系失稳。

(5)扣件的紧固是否符合要求,可使用扭矩扳手实测,要达到40~60N.M之间,过小则扣件易滑移,过大则会引起扣件的铸铁断裂,在安装扣件时,所有扣件的开口必须向外。

(6)所有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经检验符合规格,无缺陷方可使用。

(7)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可靠临时措施。

(8)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爬支架上下。

(9)高支模上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10)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材料、机具、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11)不准架设探头板及未固定的杆。

(12)模板支撑不得使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

顶撑要垂直、底部平整坚实、并加垫木。

木楔要顶牢,并用横顺拉杆和剪刀撑。

(13)安装模板应按工序进行,当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作业。

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落。

(14)支模时,支撑、拉杆不准连接在门窗、脚手架或其他不稳固的物件上。

在混凝土浇灌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

要及时加固和修理,防止塌模伤人。

(15)在现场安装模板时,所有工具应装入工具袋内,防止高处作业时,工具掉下伤人。

(16)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传送模板、工具应用运输工具或绳子绑扎牢固后升降,不得乱仍。

(17)安装柱、梁模板应设临时工作台,应作临时封闭,以防误踏和堕物伤人。

2)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拆除须在结构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防止倒塌事故发生。

(2)模板拆除应经技术负责人按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检查,确认混凝土已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拆除。

(3)拆模应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先拆除非承重模板,后拆除重模板,禁止抛掷模板。

(4)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可靠的安装措施,并在下面标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靠近,拆下的模板应集中吊运,并多点捆牢,不准向下乱仍。

(6)工作前,应检查所有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

(7)拆除模板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拆除的模板下。

在拆除楼板模板时,要注意防止整块模板掉下,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下伤人。

(8)拆除间歇时,应将已活动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9)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堕落。

(10)在混凝土墙体、平台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即在墙洞上做好安全防护,或将板的洞盖严。

5.3、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施工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支撑模板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当发生紧急事件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及时展开救援,抢救受伤人员,使受困、受伤害人员、财产得到及时抢救,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应急救援组织

应急救援小组名单:

组长:

(项目经理)电话:

副组长:

(生产经理)电话:

组员:

2、应急响应

发生事故时,由应急救援小组实施应急响应,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

1)现场应急救援小组:

①、工地现场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小组应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②、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以便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③、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④、协助公司和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⑤、协助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⑥、负责安排专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2)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①、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②、急救援小组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③、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疏散人群,保证现场道路畅通,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④、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⑤、截断发生事故的区域或场所处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⑥、项目部设紧急联络员一名,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

⑦、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事故有关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3、应急救援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包括值班电话、无线对讲机、消防灭火器材、应急药箱、塔吊、铁撬及担架等。

外用药品:

双氧水、红药水、碘酒、酒精、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药水、眼膏、磺胺结晶、烫伤膏、急救包等。

内服药品:

云南白药等。

4、应急救援演练

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演习预案,同时应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内的设施、机具及消防器材。

演习或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组织人员对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必要时进行修订。

5、应急救援措施

⑴、发生模板及支架坍塌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给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由组长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人员的疏散由组长安排的组员进行具体指挥。

具体指挥人安排人员快速疏散到安全的地方,并做好现场安全警戒工作。

②、当发生倒塌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之外,还应保护好现场。

③、当发生施工人员被埋、被压或受困的情况下,应先对支架进行观察,如需局部加固的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后,在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方可组织人员进行相应的抢救。

④、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然后送医院进行治疗。

⑤、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⑵、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当发生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员。

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处理后,迅速送往邻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②、抢救伤员时,应先观察伤员的受伤情况,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③、对于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应将其平卧,面部转向一侧,并注意清除其口中的分泌物、呕吐物,防止影响呼吸;让其保持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然后尽快送医院抢救治疗。

④、对于颅脑外伤的伤员,必须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对于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若发现伤员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或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应该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并且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⑤、对于脊椎受伤的伤员,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

搬运时,应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

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⑥、对于手足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运。

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

⑦、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⑶、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发生物体打击伤害事故时,必须立即对伤者进行救治。

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创伤性出血的处理上。

②、抢救伤员时,应先观察伤员的受伤情况,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

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③、对于颅脑外伤的伤员,必须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对于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

若发现伤员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或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应该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并且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就近送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④、对于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处理后,应立即送往邻近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⑤、对于头部受伤或怀疑骨折的伤员,即使没有明显流血也要送医院治疗。

⑷、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发生机械伤害事故时,要立即采取拉闸断电等措施,停止机械运转,然后应立即对伤员采取包扎止血措施。

②、对于手、脚趾被切断的伤员,立即将被切断部分用干净布包好,与伤员同时送到医院,以便做接驳手术。

③、对于手脚骨折、重伤休克等伤员的处理方法同上。

进行处理后,应组织车辆尽快将伤者送医院检查治疗。

⑸、发生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发生火灾时,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及时疏散有关人员,并对伤者进行救治;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和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报警后必须始终有人在现场门口等待并引导救火车入场救火。

②、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火灾现场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③、现场的消防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人员将火场附近的可燃物搬走,避免火灾区域扩大;同时指挥、引导无关人员按预定的线路、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④、如有人员受伤,要马上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进行施救,并立即打“120”电话求救或用车把伤员送到医院救治。

⑹、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救援措施:

①、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

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②、当触电者位于高处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③、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④、触电者未失去知觉时,应让触电者在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派人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⑤、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时,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

⑥、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心跳失常,甚至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首先为其通畅气道,然后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方法进行抢救。

六、高支模砼浇筑

9.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搅拌

养护

9.2、操作工艺

(一)作业准备

1、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垫好,钢筋的保护层垫块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如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

柱子模板的扫除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3、施工缝的松散混凝土及混凝土软弱层已剔掉清净,已经露出石子,并浇水湿润,无明水。

4、梁、柱钢筋的钢筋定距框已安装完毕,并经过隐预检。

(二)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

1、本工程采用预拌泵送商品砼,砼进场前首先进行配合比及质保资料的核验,然后进行资料收集。

并进行坍落度检查合格。

2、泵车进场架设必须由施工负责人指挥,按照指定地点进行架设,架设完毕必须通过安全员验收合格。

砼开泵必须得到项目经理的开泵令方可施工。

3、润滑泵管的砂浆采用现场搅拌,对于润滑泵管的砂浆严禁喷洒到楼面上。

4、混凝土自泵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5、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柱体混凝土按高度2m划分为浇筑段,梁板混凝土由一方向开始呈扇形浇筑。

6、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8、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正完好。

9、砼表面平整度控制不得大于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