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718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docx

尔雅中国历史文化地理上期末考试答案

1

由于生产力、通信交通的落后,周朝采用()来管理国家。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

下列疆域类型中,属于民族或地方自治区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初郡

∙B、

侨郡

∙C、

都护府

∙D、

羁縻府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3

中国历代首都移动轨迹的支流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东西之间,由西而东

∙B、

东西之间,由东而西

∙C、

南北之间,由北而南

∙D、

南北之间,由南而北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4

唐太宗时按山川地形分全国为(),临时派遣使者观察,未成定制。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十四刺史

∙B、

十三刺史

∙C、

五十郡

∙D、

十道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5

()时期,唐朝击败东突厥,疆域范围扩展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唐高宗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唐文宗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6

清朝国土沦丧的原因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清政府长期推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

∙B、

边疆长期封禁,造成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

∙C、

受“四夷”观念的消极影响,用四夷守边疆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7

由于怀疑反朝残余势力在海上搞破坏活动,以及日本海盗、倭寇的骚扰,()下令实行海禁。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朱元璋

∙B、

朱标

∙C、

朱允炆

∙D、

朱棣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8

南宋的首都和行在所分别是现在的()和()。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开封和南京

∙B、

开封和杭州

∙C、

洛阳和南京

∙D、

洛阳和杭州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9

先秦时期,统治者主要实行()。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10

土司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民族部族头目,从()开始设置。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清朝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11

1858年,沙俄通过()将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地区占领。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

《改订条约》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12

依据目前的研究,秦朝最终大概有()个左右的郡。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三十

∙B、

五十

∙C、

七十

∙D、

一百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13

()以后,沙俄乘机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脱离中国,外蒙古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辛亥革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4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由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发展而来

∙B、

从西方传入近代地理学初步形成体系

∙C、

边疆危机、经济建设等现实需要推动了其发展和转化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初,采用()的行政区划。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行署-省-县

∙B、

省-行署-县

∙C、

省-市-县

∙D、

省-州-县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16

明朝时期,()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与南京对应,形成“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朱元璋

∙B、

朱标

∙C、

朱允炆

∙D、

朱棣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7

最早考察中国西部后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地理学家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英国人

∙B、

中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8

下列关于地中海特点的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地中海基本是一个封闭的内陆海

∙B、

地中海的海域里有众多岛屿、半岛、海湾

∙C、

地中海周围集中了最多的古代文明、群星灿烂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19

秦始皇时期实行()。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三公九卿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0

()模仿汉武帝制度,曾设司隶别驾、十四刺史。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恭帝

∙D、

唐太宗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1

()相继灭掉了辽朝和北宋。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契丹人

∙B、

女真人

∙C、

吐蕃人

∙D、

突厥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2

()之后调整行政区划,出现市管县。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六十年代

∙B、

文化大革命

∙C、

改革开放

∙D、

九十年代后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3

中国的古都之所以一直东移的原因是为了解决()的困难。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外敌侵扰

∙B、

粮食运输

∙C、

人口稀少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4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历史上和中国的关系属于藩属国和宗主国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越南

∙B、

朝鲜

∙C、

被日本占领的琉球岛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25

新中国建国之初选择北京作为首都与()有关。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日本

∙B、

美国

∙C、

苏联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6

明朝把一省之权分为三司,其中()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都指挥使司

∙B、

提刑按察使司

∙C、

承宣布政使司

∙D、

行省使司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7

中国稳定的统一的疆域形成在()。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元朝

∙B、

明朝

∙C、

清朝

∙D、

中华民国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28

16世纪末叶,()从美洲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全国传播。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胡椒

∙B、

红薯

∙C、

葡萄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29

疆域和领土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历史概念

∙B、

文化概念

∙C、

政治概念

∙D、

地理概念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0

元朝时期,新疆地区属于()的疆域。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波斯

∙B、

察合台汗国

∙C、

元朝

∙D、

西夏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1

下列食物中,不是由国外引入中国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辣椒

∙B、

花椒

∙C、

玉米

∙D、

土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32

清朝继承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通婚

∙B、

商贸

∙C、

宗教

∙D、

军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3

汉朝建立之初中国疆域的边界并没有奠定,直到()中国疆域才基本稳定下来。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公元前20年

∙B、

公元前2年

∙C、

公元2年

∙D、

公元20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4

下列关于东汉刺史制度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东汉时刺史没有固定的驻地

∙B、

郡守不需通过刺史向皇帝汇报

∙C、

东汉末年,朝廷给了刺史更大权力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5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为镇压起义,刺史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亲民事

∙B、

领兵马

∙C、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36

领土是以明确的是()为根据的,但疆域所指的境界则不一定。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使用权

∙B、

管辖权

∙C、

主权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7

从()开始,罢天下郡,实行以州领县的二级制。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隋恭帝

∙D、

唐太宗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38

郡县制时期实行上计,其中上计的内容不包括()。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户口

∙B、

赋税

∙C、

兵力

∙D、

刑狱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39

()山多地少,人们选择做师爷而非经商作为出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徽州

∙B、

山西

∙C、

湘西

∙D、

绍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40

从()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自己所统治的疆域称为“中国”。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商朝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汉朝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41

从()时期开始,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宋朝

∙B、

辽朝

∙C、

金朝

∙D、

元朝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42

中国古时选择与维持首都时,下列选项不属于从制内角度考虑的因素和措施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位上游

∙B、

四塞之地

∙C、

设关隘

∙D、

近边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43

清朝,()下令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归福建省管辖。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康熙

∙B、

乾隆

∙C、

雍正

∙D、

咸丰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4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叙述阿拉伯人,叙述伊斯兰教的书是由()写作的。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张骞

∙B、

唐玄奘

∙C、

杜环

∙D、

法显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45

抗日战争爆发,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选择()作为战时陪都。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洛阳

∙B、

上海

∙C、

北京

∙D、

重庆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46

现在的()在宋朝时期被称为“南京”。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开封

∙B、

扬州

∙C、

商丘

∙D、

西安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47

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距今()。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2700年

∙B、

3700年

∙C、

4700年

∙D、

5700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48

“中国”二字,经过考古发现,最早出现在()的铭文上。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四羊方尊

∙B、

大克鼎

∙C、

何尊

∙D、

曾侯乙尊盘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49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陪都。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洛邑

∙B、

安阳

∙C、

南京

∙D、

杭州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50

东晋十六国时期相对西晋时期而言,州的数目(),辖地逐步()。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减少,增大

∙B、

减少,减少

∙C、

增多,减少

∙D、

增多,增多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1

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影响力很小

∙B、

应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超越极限

∙C、

同样的地理环境会产生同样的文化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52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废方镇,形成()的三级制。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道-州-郡

∙B、

道-州-县

∙C、

路-州-县

∙D、

路-州-郡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3

秦灭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将()推广到全国。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4

何尊铭文记事中,()铸何尊,写铭文。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周武王

∙B、

周文王

∙C、

周成王

∙D、

周康王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5

南北朝时期,北方和南方都自称中国,其中北方称南方为(),南方称北方为()。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南蛮,北胡

∙B、

南蛮,索虏

∙C、

岛夷,索虏

∙D、

岛夷,北胡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6

关于历代变革中“中国”含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它指历代中原王朝及其认可的范围

∙B、

古代以华夏诸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中国

∙C、

在地理意义上,古代的“中原”就是“中国”

∙D、

在地里意义上,“中原”没有明确的界线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57

阿斯塔那古墓群所发现的遗骸证明两千多年前()到达过新疆地区。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南亚人

∙B、

中东人

∙C、

欧洲白种人

∙D、

非洲人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58

汉朝时中国疆域和今天中国疆域相比,()已经成为汉朝时的中国疆域。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西藏高原

∙B、

蒙古高原

∙C、

东北地区

∙D、

朝鲜半岛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59

()废省,改设布政使司,但是其性质仍等同于行省。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金朝

∙B、

元朝

∙C、

明朝

∙D、

辽朝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60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替代了传统的陆路丝绸之路的原因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河西走廊战乱不断

∙B、

海上丝绸之路成本低

∙C、

海上丝绸之路载货量大且安全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61

西汉刺史制度对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奉诏四条察州”

∙B、

“奉诏五条察州”

∙C、

“奉诏六条察州”

∙D、

“奉诏七条察州”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62

清代大臣()成功收复台湾并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住台湾,设立台湾府。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周培公

∙B、

施琅

∙C、

郑成功

∙D、

李光地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63

正因为清朝积极实施移民政策,导致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无法顺利实施在中国()的“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东北

∙B、

云贵川

∙C、

江南

∙D、

天津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A

64

(),苏联被蒙古军占有,成为金帐汗国一部分。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公元12世纪

∙B、

公元11世纪

∙C、

公元13世纪

∙D、

公元14世纪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65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寻找建文帝

∙B、

联络海外,打击蒙古参与势力

∙C、

宣扬明朝国威,加强政治的合法性

∙D、

寻找贸易经商的机会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C

66

学术界认为,“中国的历史时期”通常是指()文明的时间段。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2000年

∙B、

3000年

∙C、

4000年

∙D、

5000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67

中央集权阶段,首都的功能和特点包括()。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权利与机构集中

∙B、

维持稳定

∙C、

不轻易迁都

∙D、

以上都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68

诞生于元朝的青花瓷,其蓝色釉的原料产自()。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中国

∙B、

西亚

∙C、

东亚

∙D、

南亚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B

69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公元前211年

∙B、

公元前212年

∙C、

公元前220年

∙D、

公元前221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70

晚清时期,大臣()力排众议,毅然出兵,平定收复新疆。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施琅

∙D、

左宗棠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

D

二、判断题(题数:

30,共 30.0 分)

1

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2

清朝时期,每省分若干道,道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主管府里的日常行政事务。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3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如今越南的北部、中部地区建立了三个郡,并执行中央集权制管理。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4

元朝政府所设立的行中书省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权力的来源不同。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5

宋朝时期的节度使和唐朝一样,拥有实际领兵和为政的权利。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6

宋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在各级地方官员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制约关系,有效地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重演。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7

中国农业与牧业之间最合理的交流是药马互市。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8

“中国”二字起源于三千年前,意思是最高统治者的所住之城。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9

《瑷珲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丧失了对江东六十四屯的管辖权。

()(1.0分)

1.0 分

窗体顶端

我的答案:

 ×

窗体底端

10

元朝同时修《北宋史》《南宋史》和《辽史》,承认它们都是中国。

()(1.0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