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710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docx

城市规划13安庆市皖河流域综合规划综合说明

1综合说明

1.1流域概况

1.1.1自然地理

皖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的岳西县,是长江北岸市境最大支流,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45'〜117°02',北纬30°03'〜31°0T,东南濒临长江与池洲市隔江相望,西南与望江县、宿松县及省英山县、蕲春县境的华阳河流域相邻,西北为岳西县的淮河流域支流淠河,东北与市大观区、桐城市所属的菜子湖流域接壤。

流域涉及的行政区包括市的岳西、太湖、望江、潜山、宿松、怀宁6县,大观、宜秀2

区和皖河农场,国土面积6441km2,占全省面积的4.6%。

皖河流域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1。

皖河由长河、潜水、皖水三条一级支流及武昌湖水系组成,流域面积分别为长河2500km2,潜水1326km2,皖水1082km2,武昌湖1084km2。

武昌湖湖面面积104.53km2(相应水位14.10m,吴淞高程系,以下出特别注明外均为吴淞高程),总库容约5亿m3。

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上、潜水野人寨以上和皖水乌石堰以上为上游地区,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下、潜水野寨以下、皖水乌石堰以下至石牌以上(4908km2)

为流域中游地区,石牌以下至河口为流域下游区域。

皖河流域按山、丘、圩、湖划分:

山区面积3337km2,占51.8%,丘陵区面积1689km2,占26.2%,圩区面积1021km2,占15.9%,主要河湖水面面积394km2,占6.1%。

流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上有明显的阶梯状特征。

最高点位于长河、潜水分界的陀尖(黄海高程1751m)。

流域地形地貌可分为大别山中低山区、大别山前缘高岗地、低山丘陵区、湖积平原。

本流域地层属扬子地层区,其中西北部属大别山地层分区,其余大部分地区属下扬子地层分区。

本域地震主要集中在磨子潭深断裂和池-太深断裂等深大断裂带沿线,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对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切度。

流域土壤以红壤、黄棕壤、棕壤、水稻土、潮土等5类土壤为主。

工程区堤基地质结构以单一砂性土堤基(I2)为主,此类地质结构在汛期高水

位作用下,较易在堤脚附近发生渗透破坏,危及堤防安全,特别是河道迎流顶冲段更易发生岸坡失稳事件。

此外,部分堤段场地浅部夹有软弱的淤泥质土,强度较低,压缩变形大,抗剪强度较低。

在武昌湖周边和高河镇以西的岗丘地区,部分老粘性土(Q3)的自由膨胀率大于40%,膨胀潜势一般为弱~中等,在干湿交替环境中,易于对低矮建筑物产生破坏。

1.1.2资源与环境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40mm,水资源总量为48.29亿m3。

域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6座(其中具有供水功能的3座),小型水库212座,塘坝4.18万座。

蓄水总库容27.9亿m3,占水资源总量的57.8%。

流域水能蕴藏量29.0万kW,其中可开发量23.245万kW,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流域上游西北部山区的长河、潜水和皖水3条河上。

流域金属矿主要是铁矿、铜铁矿、铁锰矿,以及少量金矿,非金属矿产资源以花岗石、建筑用砂为主。

皖河流域土地资源总量966.15万亩,其中耕地150.34万亩,林地420.66万亩,园地52.40万亩,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146.28万亩,水域138.79万亩,未利用土地57.68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丘区、中部丘岗区、东南部圩畈区。

1.1.3经济社会

皖河流域有岳西、太湖、潜山、宿松县(2个村)、怀宁、望江、市大观区、宜秀区共8个县(区)及皖河农场,共计70个乡镇。

根据2005年统计资料,流域总人口219.51万人,占市总人口的35%左右,耕地150.34万亩,国生产总值(GDP)88.91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23.37亿元。

皖河流域经济是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流域重要的城镇有岳西县城天堂镇、太湖县城晋熙镇、潜山县城梅城镇以及怀宁老县城石牌镇等。

1.2水文气象

皖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6.5C,多

年平均降雨量1440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4mm。

皖河流域先后共设立水文(位)站10处,其中水位站4处(袁家渡、花凉亭水库坝上、武昌渡、皖河闸下),水文站6处(岳西、潜山、花凉亭坝下、花凉亭西灌渠闸下、周家河、石牌),另有34个雨量站。

长江附近有水位站。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23亿m3,各支流洪水具有山丘性洪水特点,陡涨陡落,支流洪水一般历时1〜3d。

经对皖河流域近40余年水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1983年实际洪水作为皖河20年一遇典型洪水。

石牌水文站1983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700m3/s(相应水位

21.13m,为有实测资料以来最高),在系列中仅次于1969年(还原流量7400m3/s)

排第二位,相当于20年一遇。

主要控制站(节点)20年一遇涉及洪水洪峰流量为潜山4040m3/s,乌石堰

3040m3/s,岳西1410m3/s,长河口1750m3/s、石牌5700m3/s。

江河洪水遭遇分析结果表明,当水位超过13.0m时,对皖河洪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石牌以上洪水的地区组成,因石牌以上各支流暴雨的时空分布不同而有所变化。

1.3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皖河流域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流域交通发达,有合九铁路、沪蓉高速、206国

道、105国道和318国道等通向、、、等重要城市;流域二、三、四级省道、县道将县城和乡镇连成较为发达的交通网。

流域已发现和正在开采的矿产有铜、煤、铁、石棉等,长河、潜水、皖水上游有砂、石等建材原料。

2005年流域国生产总值达88.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31.00亿元,第二产业达到26.27亿元,第三产业达到31.64亿元,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50元/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0元/人。

根据流域各县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及“十一五”规划,2020年,流域总人口将

达到228.67万人,国生产总值将达到337.49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14759元从,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495.8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9.69亿元,城镇职工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16800元/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900元/人。

2030年流域总人口将达到237.84万人,国生产总值将达到663.88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27914元/人,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886.2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0.665亿元。

从皖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15〜25年,本地区经济社会都将保持

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

1.4总体规划

1.4.1规划水平年与目标

本次规划的基准年为2005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

根据流域特点和治理开发要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别提出近期和远期

水平年的综合规划目标,其中以近期规划目标为重点。

a)近期主要目标

1)通过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流域整体防御洪水的能力,使长河、潜水、

皖水、皖河四河干流,武昌湖区周边及重点圩口(5000亩以上且人口密集)的防洪

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主要二级支流泥塘沟、等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一般圩

口达到10年一遇;广成圩按照1998年实测洪水位设防;太湖、潜山、岳西、怀宁老县城(石牌镇)四城市的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其它建制镇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远期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

2)通过新建和扩(改)建排涝泵站,完善沟渠配套工程,提高沿河湖地区千亩以上圩口和重要城镇的排涝能力,使5000亩以上重点圩口达到7〜10年一遇标准,1000亩以上5000亩以下圩口达到5〜7年一遇标准。

3)通过新辟水源或对已建灌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配套工程建设,规划

到2020年设计灌溉率达到74.08%,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0.65。

4)供水规划近期以开发为主,城镇生活用水供水保证率为95%,局部供水水源有困难的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证率取90%,工业用水保证率为90%;每个集镇均有一座以上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规模水厂,至少能够满足生活供水;在乡村结合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正在实施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使广大居民能用上清洁卫生

的水源,保证人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

5)新建花凉亭水库5#机组等13座水电站,新增总装机6.45万kW,新增年发电量13299万kWh。

6)规划至2020年,完成对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的治理,即完成治理水

土流失面积700km2,流域25。

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80%,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体系初具规模,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执法机构。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80%以上。

7)水资源保护方面,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规划区域

的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

b)远期水平年规划目标

在近期综合治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成

完善的防洪治涝减灾体系、以灌溉和供水为中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水资

源保护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水利发展与人口、环境和经济社会相协

调,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

良性循环。

1.4.2流域总体规划

根据流域特点及治理开发要求,皖河流域治理开发的任务是以防洪、灌溉

为主,兼顾供水、治涝、水土保持、水能开发和水资源保护。

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是皖河各支流中下游地区及武昌湖湖区周边,农田灌溉问题最突出的则是

地处长河与潜水之间,105国道南北两侧丘陵地区,当地蓄水工程少,径流利用率不高,弓I提水较困难。

特别是太湖县的小池、潜山黄铺一带属市的水利死角地区之一,局部地区灌溉保证率严重不足。

因此,流域总体规划研究的重点为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下、潜水潜山以下至河口、皖水乌石堰以下至河口两岸、武昌湖湖区周边地区及主要支流泥塘沟等。

流域治理开发总体规划方案为:

流域治理开发应上、中、下游协调,上游以蓄

为主,充分利用已建的控制性水库工程一花凉亭水库,并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中游防洪与抗旱并举,加高加固干流(包括主要支流)堤防并辅以河道适当疏浚,皖河花凉亭水库灌区配套与扩建;下游武昌湖地区在充分考虑皖河闸拒江(河)倒灌,侍机排洪的基础上,禾I」用武昌湖湖泊的调蓄能力,适当加高加固周边圩口的堤防,完善农田排涝设施;对流域未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的160座中小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完善流域城乡供水机制和设施,建立健全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

a)上游工程总体布局

1)花凉亭水库工程

花凉亭水库为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

(1)型水利枢

纽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0km2,总库容为23.98亿m3,拦河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设计标准为10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水库防洪主要为长河中下游和皖河下游两岸在遭遇一般洪水年份担负错峰任务,在调度运用上按四级控制放水。

随着下游灌区面积逐步扩大,花凉亭水库已成为灌区主要的水源工程。

水库的设计汛限水位为85.5m,正常蓄水位为88.0m,由于库区移民遗留问题,水库实际汛限水位一直低于设计值,近年来虽有一定提高,但目前实际控制的汛限水位为82.8m。

2003年鉴定水库大坝为三类坝,目前,除险加固工程已基本完成。

2)水土保持工程

皖河流域主要的水土流失防治区为皖河中上游地区,包括长河、皖水和潜水流域的中上游山区及丘陵区。

重点防治区荒山荒坡及坡耕地面积较大,水土保持措施应以坡改梯和水土保持造林、圭寸山育林为主,把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在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营造经济林,建设一批经济林、果、茶、中药材基地。

对风景区、高山区(800m以上)建设以生态功能为主的自然生态保护林。

3)水力发电工程

规划近期实施完成以扩建花凉亭电站5#机组为主的13座水电站,新增总装机

6.45万kW,新增年发电量13299万kWh。

4)城市防洪工程

岳西县城位于皖河流域支流皖水上游,防洪规划面积3.15km2,人口4.63万人。

中心城区、城南老街区、中洲区和世畈区是岳西县城的主要保护区,防洪标准

采用1969年型洪水,其他区域则分别采用1983年型洪水或20年一遇洪水。

需加高加固皖水及其支流堤防14.1km,河道疏浚4.4km。

b)中下游工程总体布局

1)防洪工程

流域中游有防洪任务的河段,干流有长河、潜水、皖水、皖河干流北岸等,支流有武昌湖周边圩口、珠流河、泥塘沟等,重要城镇有太湖、石牌、潜山,河流及城镇防洪工程保护人口73.47万,耕地90.15万亩,按规划标准进行达标建设,即:

1长河

长河中下游堤防按规划标准进行加高加固,在花凉亭水库调洪削峰作用下,使其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需加高加固堤防50.5km。

根据流域防洪及其他综合利用规划成果,拟在长河支流上游兴建小

(1)水库一东堰口水库。

2潜水、皖水

潜水左堤、皖水右堤潜山县城主城区段堤防按照3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其它

干流堤段堤防按20年一遇标准加咼加固。

需加咼加固堤防64.4km,河道疏浚30.0km。

3皖河干流

石牌段大桥中桥扩孔;石牌以下至河口段左岸圩口按照10年一遇标准实行圩口

堤防达标;皖河口沿老河槽疏浚拓宽,疏浚长度1600m。

武昌湖周边5000亩以上圩口按照20年一遇,其它圩口堤防按照10年一遇标准加高加固,局部堤段采取护坡工程措施。

4城市防洪工程

太湖县城防洪采用大圈方案,防洪堤全长16km,防洪保护面积6.4km2;除对长河城区段加高加固外,对龙潭河、古路河等主要部水系进行整治。

潜山县城防洪规划保护围潜水左堤茅林河口以上、皖水右堤小市港以上堤防标准为30年一遇,以下为20年一遇,堤顶超高1.0m;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堤身加固、建筑物除险、部分河段疏浚等,同时对主要河梅河、东关河、金家河、幸福河等按照10年一遇标准进行整治。

怀宁老县城石牌镇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主要防洪工程措施有加高加固泥塘沟右堤、万全圩东堤和切岗控制闸除险加固。

5广成圩

圩口总面积28.7km2,保护人口2.5万,耕地面积2.83万亩,堤防按1998年站实测洪水位18.50m推算至圩口的18.60〜18.80m标准进行加高加固。

主要工程措施有堤身锥探灌浆、堤后填塘固基、险工护岸护坡、穿堤建筑物除险和堤顶防汛道路修建等。

2)灌溉工程

近期拟通过在二级支流白沙河上修建东堰口水库(灌溉以北丘陵区1.1万亩及以

南花园圩0.7万亩耕地)和对已建灌区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配套工程建设,使

设计灌溉率达到74.08%,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03,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0〜0.65。

3)治涝工程

规划建设排涝站总计79处,总装机28930kW,总设计排涝流量326.9m3/s。

在圩口排涝站规划设计中坚持涝、渍害综合治理,合理确定泵站最低运行水位,机泵选型要兼顾排涝与排渍的要求,在排水沟渠间距、沟深设计时要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需要。

为保证泵站运行高效合理,圩区配套需兴建沟渠配套工程7200座,对现有

建筑物中640座进行整修加固、820条计2243km田间沟渠进行清淤拓宽等;同时对12个圩口计28km撇洪沟按设计标准进行修复,并兴建必要的控制闸13座。

4)供水工程

新建岳西县城、太湖县城水厂,适当扩建潜山、石牌现有水厂取水工程。

规划

2020年每个集镇均有一座以上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规模水厂,至少能够满足生活供水;

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7.8万人,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1.5水资源配置

本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8.2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12亿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水量为8.06亿m3。

皖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8.29亿m3,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2205m3。

流域水资源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缺水严重;上游河段及湖区水质较好,下游及城镇河段水质较差,长江过境水量丰沛等特点。

现状水平年(2005年)50%、75%和95%保证率年可供水量分别为4.81亿m3、7.14亿m3和7.82亿m3,相应保证率需水总量分别为4.88亿m3、7.98亿m3和11.54亿m3。

缺水量分别为0.07亿m3、0.84亿m3和3.71亿m3,缺水率分别为1.5%、10.5%和32.2%。

现状水平年流域在供用水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程性缺水。

皖河流域现状水平年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2.6%,50%、75%和95%保证率

的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分别为10.3%、21.4%和35.3%;2020水平年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18.0%,50%、75%和95%保证率的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分别为15.5%、29.9%和53.0%;2030水平年多年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0.9%,50%、75%和95%保证率的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分别为17.8%、35.2%和62.8%。

皖河流域2020和2030水平年95%保证率水资源利用程度已达到53%和62.8%,超出目前国际公认的40%的合理开发利用率,必须通过采取强化节水等措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主要措施有通过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充分挖掘现有工程供水潜力,适度开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水资源管理,树立资源意识和水权观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特别干旱年份用水危机采取强化节水等措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等。

1.6防洪规划

1.6.1防洪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皖河流域防洪工程现状为:

已建成小

(2)型以上水库217座,控制流域总面积3343.38km2,总库容26.46亿m3;长河、潜水、皖水、皖河干流等4条河流及其主要支流(如古路河、、牌楼河、茅林河、珠流河等)、修建了防洪堤防315km;武昌湖区的幸福河、泥塘沟河已建堤防总长102.5km,湖区周边5000亩以上重点圩口14个,5000亩以下的中小圩口17个,堤防总长264.39km。

流域防洪存在主要问题是:

①整体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②流域防洪体系尚未完全、有效形成;③部分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滩地障碍物多,河道弯曲。

砂质滩地及堤防抗冲能力差;④暴雨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给防洪带来很大影响。

1.6.2规划围及防洪标准

皖河流域防洪规划重点研究对象为长河花凉亭水库以下、潜水野人寨以下、皖水乌石堰以下至市西郊皖河口,包括长河、潜水、皖水中下游两岸,皖河干流左岸、皖河出口右岸(广成圩),以及同马大堤保护区的武昌湖圩区,皖水上游的岳西县城也纳入研究围。

研究围含5个县的4座县城29个乡镇,总面积1031km2,人口74万人,耕地57.4万亩。

规划防洪保护对象主要是上游的重要集镇,岳西、太湖、潜山和怀宁四座县城和流域中下游圩区的集镇和农田。

规划流域整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

1.6.3防洪总体布局

根据皖河流域气候、地形条件,河道、洪水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

结合域各县区总体规划布局和具体情况,流域防洪采取“蓄、堤、疏”等综合治理工程措施。

“蓄”指充分发挥现有大、中型水库拦、滞洪的基础上,如有合适的建库条件

则考虑新建具有一定防洪控制作用的综合利用水库,有效地拦蓄洪水、削减洪峰。

“堤”是指流域主要干支流建防洪堤(墙),根据干支流两岸不同防护对象(城

镇、圩区、农村居民点等)和河道特性,对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设防标准及堤防型式。

“疏”是指结合堤防建设,对主要干支流其中又以严重束水河段和城镇河段为

主,进行疏浚,清除行洪河道上障洪建筑物,局部河道考虑比较退堤方案,恢复和提高河道的泄洪能力。

皖河流域防洪主要问题集中在长河中下游、潜水和皖水干流、皖河干流(石牌〜皖河口)、主要的二级支流(珠流河、、幸福河、泥塘沟河)及武昌湖周边和城镇防洪等方面。

潜水、皖水及支流防洪的突出矛盾是河道的泄洪能力与上游来水不相适应,河口段防洪的突出矛盾是受长江高洪水位影响,洪水排泄不畅。

按照规划的防洪标准及防洪规划原则,本次规划重点研究长河、潜水、皖水和武昌湖水系的防洪治理对策和措施。

对拟定的防洪规划方案分别进行分析、比选、推荐。

164主要支流防洪规划

a)长河

长河上游建有花凉亭大型水库,水库以下〜石牌属丘陵和圩区,其防洪主要依靠花凉亭水库和两岸现有堤防,保护对象主要有太湖老县城、花园圩、新仓镇、王河镇、黄泥镇等城镇及重点圩口。

针对长河干流防洪工程现状、存在的问题、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和防洪标准,本次规划拟定长河干流防洪总体方案为:

花凉亭水库+中下游河道堤防加高加固及河道整治。

规划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b)潜水、皖水

潜水、皖水的防护对象主要是中下游的潜山县城、皖水上游的岳西县城及来榜、菖浦等集镇,根据本次多方案比选,确定的防洪措施主要是对潜水、皖水中下游河道综合整治,包括堤防加高加固、局部河道疏浚等。

防洪保护标准为20〜30年一遇。

c)皖河干流

皖河干流右岸堤防主要是同马大堤和广成圩堤,其中同马大堤属2级江堤,防

洪标准较高已能满足要求,规划对广成圩堤除险加固,防洪标准为1998年实测水位

(为18.60〜18.80m)。

皖河干流左岸堤防主要包括怀宁县的中小圩口,规划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主

要是圩区堤防加固,包括加高培厚堤身、填塘固脚防渗、护坡护岸防冲等工程措施。

d)幸福河、泥塘沟

幸福河是武昌湖流域通往皖河干流的主要通道,堤防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设

计水位16.25m,对局部堤段辅以护坡。

此外,对局部河段疏浚、清除挡水建筑物。

对泥塘沟的整治共拟定了4个比较方案,综合考虑后本规划推荐河道疏浚+堤防加高加固方案作为泥塘沟河的整治方案。

规划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1.6.5武昌湖水系防洪规划

规划湖区防洪重点是13个5000亩以上重点圩口以及17个5000亩以下的中小圩口。

对5000亩以上大圩按20年一遇标准设防,防洪水位为16.25m,超高按1.2m计,5000亩以下圩口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防洪水位为14.50m。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是对圩堤按设计高程全面加高加固,对堤后渊塘进行填塘固

基,对局部堤段护坡。

166主要城镇防洪规划

a)太湖老城(晋熙镇)

根据《防洪标准》(CB50201—94),太湖老县城属非农业人口不到20万人的一般城镇,城市等级为W等,洪水重现期20〜50年。

规划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对城区进行防护,形成完整的封闭圈。

防洪设施全部沿用现有的防洪堤防等设施,即老城段长河右岸堤防:

花凉亭灌区渠首滚水坝下至古路河口长7.3km;花凉亭灌区总干渠护城圩段:

滚水坝下200m至龙潭湖泄洪闸

计2.45km;龙潭河堤防:

龙潭湖泄洪闸〜古路河口计长5.2km;古路河下段堤防:

龙潭河入口〜末端计lkm,并在古路河堤末端建50m长堤防与长河堤防连接,形成防洪圈,防洪堤全长16km,防洪保护面积6.4km2。

b)潜山县城(梅城镇)

根据《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潜山县城预测总人口19.6万人,规划区用地面积控制在24.9km2以。

根据《防洪标准》,潜山县城城市等级为IV等,防洪标准20〜50年。

外河潜水、皖水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

潜水茅林河以上,皖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