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649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docx

奥尔夫教案及反思苏礼明

奥尔夫音乐——Doremi之歌

活动目标:

1.老师配合语词和学生打招呼,学生同步模仿

2.学生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3.学生和教室不同物品打招呼

一、Hello歌

1.教师配合歌词和小朋友打招呼(师幼互动)

2.小朋友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幼幼互动)

(初步感知hello歌的内容,鼓励幼儿和其他的幼儿问好并打招呼)

二、故事导入

(美丽的彩虹谷经常会传出欢乐的歌声,小朋友们知道是谁在唱歌吗?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三、第一次播放音乐

师:

小朋友们,你们听出来音乐里都有谁在唱歌呀!

(幼儿初步听出里面有音乐城堡和七个音乐小精灵就可以)

四、教师跟小朋友讲述小精灵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表演各种小精灵的造型。

(只需要完成3——4种音乐小精灵的肢体动作就可以,不要全部抛给他们。

五、第二次播放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间奏的时候做出各个小精灵的动作)

六、介绍线和间,只要初步认识线和间就可以(五线四间玩游戏)

七、在手指上做游戏,把手做成五线谱,理解五线四间。

八、加入乐器(圆舞板)

(幼儿跟随教师用乐器演奏乐曲)可以重复演奏

九、初步感受乐曲《衣架子》

(感受一遍就可以了)。

十一、说再见的歌曲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课堂气氛中孩子都很活跃,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上课也很认真,常规也比之前好多了。

然而,不足的是,在手足律动模仿环节,给孩子的铺垫没做到层层递进。

对于孩子的各种发明,没能及时请出孩子示范表演,引导其他孩子跟学并模仿。

最后游戏环节也没提醒孩子把自己发明的欢呼声用在游戏中,稍有脱节。

不过,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因为孩子在活动时都比以往活跃很多。

基本以上的整个活动流程基本上能达到我预设的活动目标。

奥尔夫音乐——衣架子

活动目标:

1.学生用肢体不同部位互相打招呼。

2.请学生轮流发明动作和大家打招呼

一、肢体律动——感应节奏的轻和重

二、Hello歌——根据教师的歌词和小朋友打招呼(师幼互动、幼幼互动)

(幼儿之间用肢体不同的部位相互打招呼,或者请一个小朋友带领其他小朋友模仿。

三、播放《Doremi之歌》,复习各种小精灵的动作。

之后讲述一个故事——在美丽的早上,小精灵都想打扮一下自己,你们想知道他们怎么打扮自己的吗?

一起听一听吧。

四、聆听第一遍《衣架子》拍身体各个位置

(手拍手或者腿)

五、让小朋友模仿穿衣服、穿袜子、戴帽子的动作,然后跟随音乐一起做动作。

(播放第二遍音乐)

六、让幼儿扮演自己(纱巾、啦啦球、飘带)

(播放第三遍音乐)

七、和小朋友介绍ti和ta节奏(titi跺脚、ta拍手)

(边听音乐边用器乐打击乐曲《可以用打棒、圆舞板》)

细节:

请小朋友们听听乐器是怎么说话的?

八、和小朋友们做游戏,老师拍脚和手,让小朋友用嘴重读老师拍的是什么(提示,有简单到难,层层递进。

例如:

titita;titititita;tatatitita等等)

九、和小朋友们唱着说再见(小朋友再见!

)、

教学反思:

幼儿刚接触奥尔夫音乐,起初我们不能过早的教孩子唱歌,而是教孩子们掌握速度和稳定节拍。

念白节奏,是为了教孩子们稳定节拍的,在音乐活动起初的教学阶段,任何稳定的节拍,都要给孩子们一个速度提示,因为孩子是靠模仿。

在这一活动中,我先把这首儿歌教会了孩子,边念儿歌边拍手让幼儿进入教室,因为没有故事的情境铺设,所以孩子的注意力没有完全被我吸引过来。

我问孩子,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拍什么地方?

个别孩子回答了我,“可以拍头,可以拍腿,可以拍肩膀”,我一一让孩子们跟着儿歌尝试了,孩子们慢慢的被带动起来,眼神开始跟着我走了。

所以,我想,一节课最好的开始就是用好的方法把孩子们吸引过来。

老师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分发出声音,比如踏脚,问孩子:

“老师踏脚是快的还是慢的?

”用问题、动作和眼神去吸引孩子。

奥尔夫音乐教案——快乐农场

活动目标:

1.学生用肢体不同部位互相打招呼。

2.请学生轮流发明动作和大家打招呼

哈罗歌

师幼互相用肢体打招呼。

一、故事导入

1.师:

有一个小精灵去旅游,来到了快乐农场,他看到了农场里有许多小动物。

请你们听听音乐,猜猜小精灵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二、感受音乐

1.师:

小精灵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在做什么呢?

(孩子说一个,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做动作)

2.师:

请小朋友再来听一遍音乐,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教师黑板上摆放)

3.师:

你们看看这些这些小动物们站的位置高低有什么不一样?

4.师:

接下来,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模仿小动物做动作。

四、扮演

师:

你们想不想扮演小动物,去快乐农场玩耍呀?

我们扮演的时候,要注意,太阳、小鸟和马儿他们要站的高一点,我们应该站的高高的。

小鸡、牛儿和马儿他们站的应该低一点,我们应该弯着腰出来。

五、乐器

1.师:

你们看这是什么?

(出示高低音谱号)如果小动物排队,哪些小动物们应该站在高音谱号这边?

哪些小动物应该站在低音谱号这边?

2.师:

请扮演太阳、小鸟和马儿的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手摇铃去高音谱号对排好队,请刚才扮演小鸡、牛儿和羊儿的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沙锤去低音谱号队排好队。

3.师:

现在请小朋友们边听音乐,边看苏老师手势敲击乐器。

六、结束

师:

小朋友们,小动物玩累了,让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

教学反思:

本次奥尔夫音乐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感受的基础上去理解,从而慢慢达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在上课时,我就直接给孩子们教了一首儿歌,也没有让孩子有一个知识储备经验,应该用一个故事去做情景,从感受入手,让孩子们通过身体律动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高低起伏。

针对中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是难以接受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当采取富有浓厚趣味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产生对音乐活动的热情。

 

奥尔夫音乐——王老爷爷有农场

1、哈罗歌

师幼共同用肢体打招呼。

2、故事导入

师:

小精灵跟着脚印走呀走,没想到,竟然又回到了王老爷爷睡觉的苹果树下,小精灵们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们听一听音乐。

3、教师带领幼儿感受音乐

1.感受第一段语词

(1)教师带唱全曲,引导幼儿与“咿呀咿呀哟”时互相打招呼,间奏处自由律动。

(2)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并与“咿呀咿呀哟”处拍不同身体部位与同伴打招呼。

(3)教师引导幼儿与“咿呀咿呀哟”处,发明不同动作。

2.感受第二段语词

(1)教师出示音名卡C,介绍王老爷爷的C钥匙长相。

(2)教师带唱全曲,与“请你找一找”处做找钥匙状,间奏处做跑步状。

(3)教师在黑板上出示音名卡C,引导幼儿在间奏处指唱CCCCCCCCCCCCC。

(4)教师出示音砖,引导幼儿间奏时敲击C音音砖。

3.感受第三段语词

教师带唱第三段,引导幼儿与第三句时用手号唱do的旋律。

三、和小朋友们唱着说再见(小朋友再见!

教学反思: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一般就注重让孩子们学唱歌曲,而忽视了孩子们创编歌曲的能力和想象力;仅限于用嘴唱、用耳听,很少把动作、舞蹈和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为了让孩子们上课时保持安静,老师经常会采取拍手的方式,让孩子们也跟着拍。

但孩子们拍节奏仅限于用手,对于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拍节奏,却很少。

在这次音乐活动教学中,我尝试用我学习到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原理,结合《纲要》中提到的:

“选材的内容既要符合孩子的现有水平,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让孩子们学习用身体的部位学拍节奏,用肢体语言打招呼,即兴创作等,通过游戏的方式,从而创设快乐的活动,营造快乐的气氛,引导幼儿快乐大胆地表现。

 

奥尔夫音乐——苹果树下

一、《哈罗歌》

师幼共同跟随音乐和好朋友打招呼。

二、出示小精灵图片,引导幼儿模仿小精灵动作

三、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小精灵的动作,这七位小精灵跟苏老师说他们要去摘苹果,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听音乐做动作,模仿摘苹果的动作

五、听音乐做动作(动)

师:

小朋友们,让我们变成小精灵也去摘苹果吧,音乐停了,小朋友马上变成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精灵。

六、出示道具,幼儿进行扮演

师:

小朋友们,这是绷带,他也可以变成小精灵,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请每位小朋友拿一个绷带,跟苏老师一样将绷带套在一只脚上。

七、变造型

九、乐器表演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奥尔夫音乐——手印脚印

一、哈罗歌

肢体打招呼

1)学生用肢体不同部位互相打招呼。

2)请学生轮流发明动作和大家打招呼故事叙述

二、聆听音乐

1.熟悉语词

1)老师运用故事图画页面中,正在打扮的精灵介绍语词。

2)依语词做出衣架子、穿袜子和戴帽子的动作。

2.感应不同拍子的律动

1)念谣处:

做出语词的拍子律动。

间奏处:

4/4学小士兵原地踏步

3/4前点点,跳圆舞曲

3/4踏踢步

3)同上活动,间奏处跟随老师改变步伐行进。

3.道具装扮

1)学生自选道具,装扮成衣服、袜子和帽子。

念谣处,学生分三组依拍子律动。

间奏处:

4/4道具衣服律动

3/4道具袜子律动

3/4道具帽子律动

4.介绍心跳拍和节奏

1)在白板贴8个心跳拍。

2)介绍音乐的心跳叫作“拍子”

3)学生拍念语词节奏。

4)介绍一拍一个长音的节奏是

,两个短音的节奏是

,再介绍结合在一起的

5)看拍全曲节奏。

6)老师在音乐板上,排出

的节奏,学生看拍节奏

三、乐器

1.琴槌探索和敲奏

1)介绍琴槌

2)练习持棒和落棒技巧

3)模拍节奏

4)敲奏拍子和语词节奏。

教学反思:

奥尔夫音乐活动的一般教学模式分为:

听辨活动、唱歌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欣赏活动。

而胡老师的教师指导用书都是一个模式一个目标。

我们根据自己本园的实际情况,将几个活动整合调整为两节活动。

我根据我班的幼儿现有的水平及考虑,对于以前已经有过奥尔夫音乐活动经验的幼儿来说,有些简单、单一,于是,我更改了原目标。

但是我在设定时语言表达上有些欠缺,最初在设定目标时,没有把拍子加进去,只是单单节奏的练习以至于后来孩子们使用打棒时不能很好的分出节奏与节拍,于是我又进行再一次调整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更为细致的阐述了节奏和节拍,于是孩子们才掌握了些以致于时间不够,只有等到下课时引导孩子再一次复习,孩子们完全掌握了,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课时之后的活动。

 

奥尔夫音乐——切分音时钟

活动目标:

1.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2.听辨每个乐句最后三个音的节奏型。

3.在不同肢体部位拍出

,互相打招呼。

1、哈罗歌

1.肢体拍出

1)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2)听辨每个乐句最后三个音的节奏型。

3)在不同肢体部位拍出

,互相打招呼。

二、律动感应曲式

1.故事叙述

打扮完毕的小精灵们,赶到音乐城堡打扫钟塔并检查时钟------

2.时钟律动(感应A段)

1)聆听时钟的滴答声,并请学生学时钟摇摆。

2)2人一组变成时钟造型。

3.时钟和闹钟律动(感应A段和B段)

1)再聆听B段有什么钟?

原来是上了发条大闹钟。

2)全曲律动

A段:

有滴答声:

以时钟造型到处走动。

无滴答声:

静止不动。

B段:

发条声:

转动肢体部位。

闹钟声:

抖动肢体部位。

4.小精灵打扫钟塔

1)老师当小精灵拿彩球打扫,学生当时钟。

2)全曲律动:

A段:

有滴答声:

学生站在地垫学时钟摆动肢体,老师当小精灵帮学生打扫。

无滴答声:

老师擦汗休息,学生静止。

B段:

发条声:

老师帮学生上发条

闹钟声:

听老师指令,学生抖动肢体。

3)扮演:

学生分成2组,1组小精灵,一组当时钟,活动同上。

3、乐器探索

1.探索不同材质的乐器

1)各式节奏乐器探索:

音效和演奏方式。

2)分辨乐器音色和音质:

皮、木、铁和散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采用了角色扮演吸引幼儿,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融入角色。

同时,教师在使用辅助教具的时候,注意让教具贯穿活动始终,与活动本身融合在一起,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其次,教学观念的改变,奥尔夫教学法不是用理论做先导,而是让幼儿直接感受音乐,首先学会“怎样做”,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和普通的音乐教学最大的区别,更适合幼儿教育,可以使儿童在快乐教育中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从以教师为主体开始向关注幼儿转变,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得回旋曲式,让幼儿自由创编动作,发挥幼儿的想象,肢体语言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在教学中能更多地去关注幼儿的表现既反映,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亲子互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最后,用音乐游戏的歌词去指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扩展与延伸,将其理念运用到语言教学、体育教学等领域之中。

 

奥尔夫音乐——大手牵小手

一、哈罗歌

1.肢体拍出

1)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2)听辨每个乐句最后三个音的节奏型。

3)在不同肢体部位拍出

,互相打招呼。

二、感受歌曲曲式

1.故事叙述

小精灵们手牵手,一起去快乐农场找王老爷爷------

2.熟悉语词

1)配合语词做律动,并于间奏处做擦汗、喝水、搥背-----等。

2)两人一组,间奏时换同伴

3.空间变化游戏

语词处:

自由走动

长音时:

指出“彩红布绿地”的位置,并于歌词“看见草地绿油油”时进入彩红布内。

间奏处:

老师将彩红布空间变小或移动位置。

4.替换语词

老师于语词“一起勇敢向前走”,进行语词替换,例如:

飞、跳、跑------,间奏处以走、飞、跳、跑------等律动,进入五线谱彩红布内。

5.复习唱名和五线谱

1)复习《doremi》的唱名小精灵

2)复习五线谱四间的线间排列顺序。

3)老师于五线谱彩红布上排出上行的唱名卡,请学生排出下行的唱名卡。

6.肢体谱

1)唱词并以手势比出音阶上下行的音高。

2)老师示范肢体谱唱音阶上下行。

3)学生模仿老师以肢体谱唱全曲唱名旋律。

三、乐器表演

1.音阶演奏

1)学生以人一个音砖或手摇钟,看老师指挥,演奏音阶上下行。

2)看老师指挥,以音砖演奏全曲旋律。

教学反思:

有关奥尔夫音乐活动的理论知识还要多多掌握,真正理解体会奥尔夫音乐活动的精髓,在指导活动中才能有的放矢,灵活应用。

在本节活动的第二课时中,我对活动设计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幼儿对音乐的掌握也比以往的效果要好一些。

下一次的活动会得以具体的活动来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

在实践中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精髓进一步理解,提高音乐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逐步从模仿别人开始走向自己创新、创造。

如在拿到一首乐曲之后,不再完全依靠教师手册提供的方法,而会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更适合的玩法,更容易使用的道具,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不同程度的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是“玩中学”,把乐理知识简单化。

奥尔夫配套教材中没有准备充分的材料,有些是需要我们自己准备的,今后,会留心对材料的整理与更新,让孩子们更愿意参与活动。

奥尔夫音乐——森林音乐家

一、哈罗歌

1.肢体拍出

1)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2)听辨每个乐句最后三个音的节奏型。

3)在不同肢体部位拍出

,互相打招呼。

二、感受歌曲曲式

*故事叙述

小精灵和小动物们忙着传递许愿日的消息,整个彩虹谷森林好热闹呀!

*简易舞步

1)全体围圈

A段:

向右走8拍,向左走8拍(向前或往后)。

B段:

拍拍手,踏踏脚×2,自转一圈。

间奏:

自由舞蹈

2)2人一组

A段:

单牵手轻松走,每8拍换手换方向。

B段:

相互拍手,自己踏脚,自己转圈。

间奏:

自由走动,换伴牵手。

学生发明B段动作(全体围圈)

A段:

律动同1

B段:

学生轮流发明动作,例如点点头、动动肩------。

间奏:

全体模仿上述动作

*音乐与图形

1)老师以简易图形画出A、B乐段

2)配合课本P16做AB曲式的介绍

3)看图律动

A段:

打拍子

B段:

唱出唱名并比出音高

间奏:

自由律动

三、乐器

*合奏~森林音乐家

1)学生分成铃鼓和响板2组,看老师指挥做合奏

2)学生练习指挥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课中,我还是能够将各个环节自然的衔接和过度,但是由于自身紧张和对于活动课的准备可能还不够充分,在请幼儿施展魔法后才想起,考虑到其中一环节对于整个活动的积极引导作用,我还是在活动末补上了这一环节,让幼儿自己学习模仿小动物的各种动作,扮演小动物跟随音乐进行了一次集体表演。

在这一环节中我也发现了问题,就在幼儿跳舞时,少数幼儿的头饰比较容易掉落,可能跟每个幼儿脑袋大小不同以及头饰的大小有关。

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活动课中,准备教具时考虑的更加全面和细致才好,以保证教具的有效使用。

奥尔夫音乐——向前冲

1、哈罗歌

*唱音名

1)配合语词互相打招呼

2)老师指音乐城堡卡,带领学生慢速唱音名旋律

*故事叙述

许愿的时刻就快到了,课时大家都还在农场的苹果树下,怎么办呢?

小精灵们好着急喔!

这时,小马自告奋勇的说------

2、感受歌曲

*律动游戏

1)老师带领学生聆听音乐。

前奏:

吹喇叭状

A段:

骑马状

B段:

挥马鞭状

间奏:

休息

A段:

骑马状

2)学生骑呼啦圈,挥动飘带马鞭,自由律动,做出上述动作。

3)两人一组:

小马和小精灵。

前奏:

小精灵~准备骑马/小马/~踢踢马蹄

A段:

小精灵于哗啦圈外骑马/小马套上呼啦圈奔跑

B段:

小精灵挥动飘带马鞭/小马继续奔跑

间奏:

交换

A段:

角色交换

*节奏即兴与创作

1)老师排出4拍节奏,学生拍顽固伴奏。

2)老师抽掉其中几拍节奏,学生自行创作。

3)配合音乐拍奏顽固伴奏。

前奏:

吹喇叭状

A段:

拍奏顽固节奏型

B段:

挥马鞭状

间奏:

休息(学生自行创作新的节奏)

*配器与合奏

前奏:

用纸卷成圆筒状或吹奏木鱼喇叭

A段:

木鱼

B段:

三角铁

间奏:

休息

A段:

合奏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还借助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表述,为熟悉歌词打下了基础。

接着,让幼儿倾听歌曲,通过老师的点图、清唱和MP3的播放,结合幼儿自己徒手点图、演唱等形式,感知歌曲和图画的对应。

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着,在边唱边做中,感受了本歌曲的语词节奏,也感受到歌曲的欢快、活泼。

发挥幼儿的想象,肢体语言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在教学中能更多地去关注幼儿的表现既反映,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幼儿创造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奥尔夫音乐——我们都是好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认真倾听乐曲,感应乐曲的固定拍。

2.乐意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旋律,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我们都是好朋友》的音乐;铃鼓、圆舞板、打棒、沙锤;地垫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

1.分辨两种不同的乐器声音。

师:

敲击圆舞板,请小朋友听到这种声音,请大家往前走。

敲击铃鼓,请小朋友听到这个声音继续走。

再次敲击圆舞板,请小朋友如果听到圆舞板敲击的声音请两个小朋友腿碰在一起走,听到铃鼓敲击的声音请分开走。

2.跟好朋友说你好。

请跟碰在一起的好朋友面对面握握手说你好,还可以抱一抱说你好,还可以轻轻的碰一碰头说你好。

二、听音乐做律动

1.跟老师做律动

请跟你的好朋友面对面,和老师一起变拍手边唱歌。

2.听音乐做律动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做律动。

3.找好朋友做律动。

4.请爸爸妈妈跟孩子一起做律动。

爸爸妈妈做动作,小孩子学爸爸妈妈做动作。

三、乐器演奏

1.每人一份沙锤、圆舞板、铃鼓、打棒,依次放在座位前面。

老师出示沙锤,请小朋友拿出沙锤,摇一摇,当麦克风唱唱歌。

出示圆舞板,请小朋友跟老师跟老师一起敲响它,出示铃鼓,小朋友尝试演奏,出示打棒,小朋友试试敲击。

2.老师示范演奏

老师边唱边示范用沙锤演奏,然后换圆舞板。

3.听音乐演奏

听音乐依次用沙锤、圆舞板、铃鼓、打棒演奏。

4.人手一块地垫,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地垫上,然后站在自己的乐器旁边。

5.听音乐用乐器围着地垫演奏。

6.分组演奏。

四、再见歌。

1.请小朋友把音乐放在地上,跟老师唱再见歌“再见再见小朋友再见,再见再见老师再见。

2.小朋友有秩序的将乐器送回家,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使用乐器边唱边敲的环节中,随音乐,边唱边用铃鼓、圆舞板进行演奏合奏时,孩子们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感知了,熟悉了,掌握了本首曲子。

但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在观察别的小朋友的肢体动作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引导。

另外,乐器的发放可以改变形式,让幼儿自己选择,这样能体现主体性;在做肢体动作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语词节奏来表现,这样为以下的节奏练习奠下基础;徒手练习的时候可以分组进行,便于在使用乐器的时候更快掌握节奏。

今后,我会会留心对材料的整理与更新,让孩子们更愿意参与到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来。

 

奥尔夫音乐——欢乐颂

活动目标:

1.能够初步的了解图谱唱唱名和歌词。

2.乐器的合奏准确精准。

活动重点:

歌唱名曲主题哼唱,名曲欣赏,以及乐器合奏。

活动准备:

《欢乐颂》的CD音乐,彩球、彩虹布、手鼓、大鼓、手摇铃、指拨、铃鼓、三角铁、五线彩谱。

活动过程:

一、《哈罗歌》

让小朋友随着老师一起打招呼、握手等动作。

说哈罗时,不唱词,只拍节奏。

老师一只手,一边一边的打招呼,小朋友们相互问好,老师与小朋友们问好,让小朋友们初步感知哈罗歌内容。

哈罗歌结束之后,老师带着孩子做一个律动游戏。

二、讲述简短的故事,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生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是不是每个人都非常开心呢?

许愿时地欢乐乐声,还深深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三、播放第一遍音乐(徒手律动,感受乐曲的节奏)师:

在这首歌曲中,你们感受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

幼:

是快乐的高兴的。

四、第二遍播放音乐(加入动作,感受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坐在凳子上跟着老师的动作,做相应的动作。

老师在每句的句首,拍手画圆歌唱幼儿在后面模仿老师的动作。

老师在每句的句首,找小朋友击掌唱歌,幼儿找好朋友击掌唱歌,模仿老师。

五、播放第三遍音乐,老师请小朋友站起来和老师一起活动,用肢体展现音乐动作。

六、幼儿在句首抛出彩球或互抛彩球。

幼儿将彩球放进彩色五线谱彩虹布,手持五线谱于每句句首抛起来。

模仿老师以彩球比出旋律的高低。

七、老师拿出唱名卡,复习唱名旋律,复习旋律的上行和下行。

八、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次一起跟着旋律舞动爱来,再次加强对节奏的掌控。

九、乐器演奏及合奏。

幼儿先用身体拍节奏,然后分成三组小朋友去拿乐器第一组:

打鼓和手鼓。

第二组:

手摇铃和铃鼓。

第三组:

三角铁与指拨。

先是老师指挥合奏,后是幼儿自己指挥合奏。

十、名曲欣赏《小星星》以及唱图谱唱名和歌词。

十一、唱《再见歌》老师和小朋友说再见,小朋友和小朋友说再见。

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本班上了一节《欢乐颂》奥尔夫音乐课,给我印象很深,启发较大,深有体会。

反思起来,我觉得活动设计上能很好地根据我班的年龄特点,抓住孩子的兴趣。

刚开始孩子很安静,很期待,听到欢快的音乐节奏旋律,自由的舞蹈起来。

使歌曲显得十分活泼并有情趣,孩子们一下就活泼起来,注意力和兴趣也随之而来。

在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