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647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docx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对象】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

(一)》的起始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认识”。

是在学生认识单位“1”、分数抽象概念以及分数应用,积累了倍、比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由于百分数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影响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百分数概念本质的理解是本节课,乃至本单元学习的关键。

本节课,教材从生活素材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百分数广泛的应用来理解其意义。

通过认识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为百分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理念】

✧问题导向理念 

问题导向强调将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协作探究理念

协作探究学习实质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进行的协同性知识建构,以协作的问题解决动为主线,通过质疑—协作探究—交流分享等环节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建构主义理念 

建构主义理念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同化,顺应,再同化,再顺应,循环往复建构起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在循环中不断丰富发展。

【教学策略分析】

1.使用技术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分别收集数据,对学情进行分析与诊断,从而灵活调整教学设计及流程,多次重构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

2.使用课前小视频提出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这一概念出现的必要性,同时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对于百分数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组织学生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课上进行反馈。

再通过小组中的交流、质疑、讨论、概括,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核心问题逐渐浮出,并得到解决。

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在通过学习小组中的讨论、练习中的个别辅导、对知识的质疑等方式达成学习目标,完成新概念的学习,并与分数等旧概念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及突破方式】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要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质疑、观察比较,通过分数的意义等旧知识的回顾等,帮助学生搭建概念理解支架。

在生活中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关键属性——表示两数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资源

复习旧知

(2分钟)

通过网络自动批改和诊断本节课的准备知识。

(前测题见附件1)

1.查看网络诊断结果,了解学生的旧知水平及新知原认识。

2.评价在线作业

3.课堂上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

4.课前对个别水平差异较大学生进行提前辅导。

1.了解网络评价结果

2.听教师讲解。

1.复习“分数的意义”相关旧知,进行准备知识的查缺补漏。

2.通过大数据诊断,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复习旧知的针对性、同时了解学生对于百分数的“前概念”了解水平,这是对课前作业的回应,同时基于数据进行教学设计,是进行精准教学的基础。

3.关注并尽量改善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差异。

网络平台

学习新知

(26分钟)

 

尝试解决课前微视频提出的问题;点球大战开始了,如果你是主教练,会派哪位队员射点球呢?

如果有多名球员选择呢?

(视频大纲见附件2),初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

1.倾听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引导学生互相质疑。

3.从学生的方法提炼出:

统一标准(分母为100)的比值,更容易比较。

从而引入“百分数”的概念。

板书课题:

认识百分数。

1.提出自己的见解

2.听取其它同学的意见,并质疑。

3.听教师小结

1.课前微视频提出问题,学生尝试用旧知解决问题,很多是用同分母或同分子比较大小,再出示多个分数的比较,使学生感受产生百分数学习的必要性。

既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又顺利突破了

2.基于“数学味”选择有“生活味”的素材,对生活素材进行数学化加工,为自然展开数学学习和教学提供基础环境。

3.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学生需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榞能力及推理能力。

微视频、PPT

丰富素材,提炼百分数的意义。

1.网络平台发布任务,指导学生交流,深入小组中,倾听学生想法。

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内激起质疑等。

2.倾听学生汇报,引导其它学生进行思考和质疑。

(特别要讲清是哪两个量的关系。

3.通过网络平台全面展示的学生素材,进行同一类素材的意义再比较:

例如饮料含糖类等。

引导学生继续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简便与有效。

4.将学生汇报的素材有选择性地记录在黑板上。

进行百分数意义的小结。

5.对课前小测的百分数意义进行提问。

1.小组内交流分享课前收集的百分数,交流其意义,并互相质疑。

2.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同学的百分数素材记录下来,拍照上传

3.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其它小组的素材,丰富有关百分数的生活经验。

4.倾听其它小组发言或进行汇报,与其它小组同学进行质疑与解惑。

5.思考并回答教师提问。

1.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2.帮助学生继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丰富学习素材。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看到全班其它小组的讨论结果,有利于学生思想与素材的相互补充,培养不学生质疑反思、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数学素养。

4.通过对课前小测的百分数意义提问,利用课堂自然生成资源进行意义的巩固。

网络平台

阅读课本,巩固意义,学习读法与写法。

1.引导学生看书P82页、83页课文内容。

2.请学生找出他认为重要的地方,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提问:

课本中用来引入的百分数的意义分别什么?

4.组织学生认识百分号,进行读法、写法的学习。

请学生表达要注意的地方。

5.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

1.认真阅读自学课本,用铅笔划出概念及关键字句,及有疑问的地方。

2.思考后,回答老师问题。

3.学习读法写写法,练习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2.初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测评个别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3.学习读法与写法。

网络平台

课本

在质疑中沟通联系,建构知识网络,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组织学生设疑、答疑:

看完了课本,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

(1)百分数就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吗?

(2)百分数为什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百分号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4)学了百分数,最大的作用是什么?

(5)120%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

2.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3.小结以上问题的答案,从形式与意义上让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也是一种比,与分数表示份率时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但其不具备分数表示量的那种意义。

1思考后提出疑问。

2.思考并讨论同学提出的疑问,答疑。

3.倾听与质疑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1.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质疑,沟通百分数、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学生从而自主建构了知识的网络,挖掘到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2.在质疑、答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PPT

课本

练习巩固

(10分钟)

课中诊断、反馈学情(见附件3)

1.教师在平台发布诊断题。

2.收集数据,针对错误率集中的题目进行反馈。

3.指导学生完成网络平台根据学生错题自动推送的同类题。

1完成诊断题,对于不能确定或不会做的题目,可以看有关知识点的微视频,进行再次自学。

2.进行自我反思、订正和质疑。

3.倾听评讲

1.检测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深层理解情况。

2.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基于数据的收集,进行课堂流程的调整。

包括学生遇到因难,自己看微视频进行自学。

也包括教师的教学安排:

如果此项正确率高,则继续进入下一项流程,或正确率低。

则组织学生进行质疑与反思,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再一次理解。

4.网络平台自动收集学生错题到其本人错题集,并自动推送有针对性的二次练习题,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网络平台

利用书本第82页第2题,在手写板写百分数,并用一句含百分数的话说明自已写的个数。

1.布置任务:

在规定时间内开始后抄写第2题的十个百分数,可多写。

2.提问:

你能用刚学的百分数告诉同学你完成的情况吗?

3.请学生上传书写成果,抽取回答以上问题的学生练习,评价书写及百分数的有关描述。

4.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互相说,互相评。

1.书写百分数,提交。

2.运用百分数向大家描述写的个数。

3.提交作品到网络平台,进行互评。

利用练习中的学生资源,不但练习了写数,而且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与应用意识。

网络平台

课本

课堂小结

(2分钟)

回忆一下本节课是怎样渡过的?

你还有哪些问题要提呢?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2.展示从分数到小数,再到百分数的学习过程,揭示数系的扩展,从中提出下节课研究问题,引而不发。

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听讲

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和内化知识。

PPT

作业

布置

课后测评:

A\B\C组题(见附件4)

1.发布线上测评。

2.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微课形式)。

1.按自己能力完成A\B\C组题,根据网络平台自动批改功能进行改正与反思。

2.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观看解题的帮助微视频。

1.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2.继续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分层训练,使学生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使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均得到发展。

4.学生的辅导更加具有针对性,微课等辅助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按需学习。

5.,网络平台的及时反馈功能,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反思。

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情,有利于下节课的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网络平台

微视频

阅读书本第83页:

你知道吗?

完成调查报告,并上传至云盘。

布置作业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四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2.了解十年前与现在中国平均的恩格尔系数。

3.将数据进行对比,完成调查报告。

1.独立阅读课本

2.小组内质疑答疑

3.按要求完成调查报告

4.上传至云盘

1.深化知识的应用

2.拓宽知识面

3.培养学生网络搜索、信息辨别及整理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网络平台

 

附1课前测试

1.一包饼干有12块,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包,()块饼干。

2.

年有()个月,

年有()个月。

一年中,大月的月份占()。

一个星期中,休息日是工作日的()

3.3杯水2个人平均分,每人分得()杯,每人分得3杯水的()。

4.请收不同生活场景中的三个百分数,并写出他们表示的意义:

(1)

(2)

(3)

附2课前微视频

足球比赛现场,要点球决定胜负,由谁来罚吗?

先出示A\B名队员的历史点球情况,再出示A\B\C\C\E五位队员的情况,如下表:

球员

投球次数

投中次数

A

20

13

B

25

15

C

50

31

D

30

15

E

40

25

附3课中检测请将下面的数填入括号中

50%,

,110%,100%,55%

(1)据统计,国庆长假期间,半数以上的年轻人选择自驾游,占年轻人出游总数的()

(2)六

(1)班同学全订了课外书,也就是全班()的同学订了课外书。

(3)一条绳子长1米,剪了一半,也就是剪了全长的(),还剩()米。

(4)高速公路上,小客车超过了大客车,小客车的行驶速度是大货车速度的()。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的运用判断

【板书设计】

认识百分数

 

【课后反思】

1.基于学情的教学过程“变流”,实现精准教与学。

一般的课堂都是按照教师提前设置的流程去开展教学活动,但其实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

如果只是按照既定的流程按部就班,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发展的机会与展现个性的机会。

忽视学生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学情诊断的手段不够及时和准确。

本节课,利用网络平台,基于及时、准确的评价与反馈中产生的数据,进行了教学过程的“变流”,实现了精准的教学。

首先,在课前进行诊断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准备知识有些不足,与自己预想的有一定差距,特别有三、四个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还不太理解。

我就利用课前的休息时间对他们进行了个别的辅导,并在上课时,临时决定再一次讲解了这几题,还请他们回答。

这样做,既帮助学生缩小了差异,又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二次收集数据是在课中诊断。

这个环节我布置了几道由浅入深的问题,还推送了一个百分数意义的微课,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观看,自主辅导。

在这次练习中,教与学的过程都发生了“变流”。

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微课重学了一次知识,再进行练习。

网络平台自动收集学生错题到其本人错题集,并自动推送有针对性的二次练习题,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没有困难的学生则在完成练习后,与标准答案进行了对比,进行了反思。

我在学生完成后,发现最后一题有十个左右学生做错。

于是没有继续下一个环节。

而是与学生一起,重温百分数的意义本质。

.

2.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重构,实现以生为本的教与学。

当概念作为教材的一个知识点时,教材的编写往往根据知识的结构展示概念发生的顺序。

然而,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会产生冲突,教材的呈现顺序不适合直接作为学生学习的顺序。

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学生在课前已有一定模糊的认识,通过课前自学,也能了解到百分数的很多相关知识。

所以,本节课没有一开始就介绍百分数,而是安排了一个课前问题:

选择哪位球员射点球。

而且此问题先以两名球员进行比较,学生很快提出利用通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他们选择的公分母是50。

此时,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将分母统一为100,因为早已在课前预设到学生会以此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此时,微视频出现了多名球员,再次问学生如何选择。

此时,学生才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再用通分来比较这么多的数据,他们是不好完成的,即使完成,也需要较多时间。

此时,我再抛出:

能不能将其分母统一为100呢?

以问题为导向,制造思维的冲突,使百分数的产生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显示出百分数概念的学习价值。

而且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头脑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难点,也会有很大帮助。

3.信息技术助力基于非线性教学的理论的课堂网状互动模式,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非线性教学理论认为: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它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转化与过程之中。

本节课中,网络平台的使用,使得知识在课堂中实现了网状交互和流动,课堂内容及交互走向更加多向和立体,为非线性教学的建构与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首先,本课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知识,而是先利用了微视频、再利用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还有小组讨论、网络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阅读教材等多种形式生成课堂知识,大大丰富了课堂知识的信息量。

课堂知识的表现形式也从传统的口述、笔写,到利用视频、画面等多发媒体展示,更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了问题推送、回答、反馈与评价等,使得有效知识在老师与学生之间能高效、多元地进行流动。

更为重要的是,课堂知识流动的路径呈现出网状的结构。

特别是在以下三次学生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开始,学生尝试解决微视频提出的问题,使其初步感受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知识就开始在师、生之间频繁的流动了。

在小组内分享与讨论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百分数素材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的支撑,每个小组的成果均可以有效上传,在全班进行分享与讨论。

小组内部、学生之间,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频繁地流动。

当学生看完课本,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质疑与解惑时,信息在学生之间“震荡”,例如有个学生问:

写百分数时,到底是先写数字,还是先写百分号?

看上去像是横生枝节,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在深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想当然,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

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就有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师生、生生互相问答的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就迎刃而解了。

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均变为了知识流动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每个人都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加工者,以及接收者,师生形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信息的网状流动,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层次和深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其质疑反思能力、建构知识能力、抽象能力等高阶思维和数学学科素养也悄然得到了培养。

(旧的,与上面比哪个好?

非线性教学理论强调关注教学事件的“歧化”。

“歧态”的教学事件为教学的多元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本节课,学生有多次的生生互动,其中有三次是比较深入与完整的。

第一次是讨论微视频中呈现的问题,引入百分数的概念。

第二次是初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第三次是学生在看完课本后,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质疑与解惑。

生生互动。

特别是最后一次学生互相质疑和解惑,产生了一些我事先都没有想到的答案。

比如有个学生问:

写百分数时,到底是先写数字,还是先写百分号?

看上去像是横生枝节,其实这正说明了学生在深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或是想当然,这也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

同时,我还没想到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正好是核心问题,或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学生互相问答的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质疑反思能力、建构知识能力、抽象能力等高阶思维和数学学科素养也悄然得到了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