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7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docx

16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0

 

电气作业安全管理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4

第一节电气作业相关概念4

一、电气作业4

二、电气安全4

三、电气作业人员4

四、电气安全的范畴4

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4

一、电的特点4

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5

三、安全电压5

四、电线的相色6

五、安全色和安全标识6

六、防爆区划分7

第二章电气作业风险和危害8

第一节触电8

一、触电事故的原因(人体触电方式)8

二、触电事故的种类及电流对人体的伤害10

第二节电气火灾爆炸14

一、电气火灾爆炸引起的原因14

二、电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17

第三章电气作业安全措施与管理18

第一节电气安全作业基本措施18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8

二、配备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19

三、进行安全检查19

四、加强安全教育19

五、组织事故分析20

六、建立安全资料20

七、编制应急预案20

第二节电气作业安全管理21

一、电气安全作业的组织管理21

二、电气安全作业的技术管理25

第三节电气作业隔离锁定措施29

一、电气作业隔离措施29

二、电气作业上锁挂签措施29

第四节设备检维修电气作业安全措施30

一、检维修基础安全措施30

二、停电检修安全措施30

三、不停电检修安全措施31

第五节临时用电安全措施32

一、一般安全规定32

二、接地与接零32

三、设置漏电保护器34

第六节设备及装置安全措施37

一、发电机(气电)37

二、电动机39

三、低压开关设备42

四、照明设备46

五、手持电动设备47

六、专用电气设备49

第七节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措施53

一、接地保护53

二、接零保护55

第八节绝缘、屏护和间距措施55

一、绝缘55

二、屏护58

三、间距59

第九节防火防爆措施62

一、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62

二、隔离和间距63

三、消除引燃源63

四、爆炸危险环境接地和接零63

五、电气安全用具64

第四章电气作业现场急救措施74

第一节消除危险源74

第二节现场急救措施76

第三节烧烫伤的现场处理措施79

第四节电气火灾现场处理措施80

 

前言

电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人员在工作场所作业,时常会忽略用电的安全。

相较于工作场所中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危险因素,作业人员很容易忽视电气作业的潜在危害。

本书从电气安全基础知识讲起,分析电气作业的风与危害,进而引出电气作业安全的措施与管理、现场急救知识,从多方面探讨,旨在使作业人员了解并掌握电气作业安全知识,减少现场电气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一章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气作业相关概念

一、电气作业

一般指电气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操作和运行管理等作业。

本书中所指的是作业现场与电气相关的作业。

二、电气安全

不因电气事故引起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

三、电气作业人员

直接从事电气作业的电工,以及从事实际操作的人员或电气管理人员。

四、电气安全的范畴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个方面:

1.人身安全:

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

2.设备安全:

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设施的安全。

第二节电气安全基本理论

一、电的特点

1.形态特殊

看不见,听不到。

人们日常所能感受到的电,只是电能的转换式,如光、热、磁力等。

2.传输速度快

电的传输速度为30万千米/秒,同于光速。

(一光年就是94600亿千米)

3.网络性强

若干线路联结成一个整体。

"发电、供电、用电"在瞬间同时完成。

局部故障有时可能会波及整个电网。

4.危害性大

发生人身触电、着火、损坏设备、爆炸等电气事故,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整个企业生产瘫痪,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感和微弱针刺感。

大量试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是不相同的。

感知电流与个体生理特征、人体与电极的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并与时间因素无关。

 

感知电流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电流增大时感觉增强,反应变大,可能导致坠落等二次事故。

由于感知电流为1mA左右,可以建议小型携带式电气设备的最大泄漏电流为0.5mA,重型移动式电气设备的最大泄漏电流为0.75mA。

2.摆脱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

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对应于概率50%的摆脱电流成年男子约为16毫安,成年女子约为10.5毫安,对应于概率99.5%的摆脱电流则分别为9毫安和6毫安。

儿童的摆脱阈值较小。

3.致命电流

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三、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又称安全特低电压,是属于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安全措施。

其保护原理是:

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进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没有危险的的范围内。

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系列。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

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就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四、电线的相色

三相五线:

指的是:

3根相线(A/B/C或者L1/L2/L3或者U/V/W)加一根中心线(N:

Neutral)、一根地线(PE:

ProtectiveEarthing)。

一般用途最广的低压输电方式是三相四线制,采用三根相线加零线供电,零线由变压器中性点引出并接地,电压为380/220V,取任意一根相线加零线构成220V供电线路供一般家庭用,三根相线间电压为380V,一般供电机使用。

依照国标《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颜色》(GB2681-81)要求:

交流三相电路的

A相:

黄色; 

B相:

绿色; 

C相:

红色; 

零线或中性线(N):

淡蓝色; 

安全用的接地线(PE):

黄和绿双色。

 

五、安全色和安全标识

1.安全色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

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指示、安全状态、通行。

为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叫对比色。

国家规定的对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

安全色与其对应的对比色是:

红—白、黄—黑、蓝—白、绿—白。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

白色作为安全标志红、蓝、绿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

在电气上用黄、绿、红三色分别代表Ll、L2、L3三个相序;涂成红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有电;灰色的电器外壳是表示其外壳接地或接零;线路上黑色代表工作零线;明敷接地扁钢或圆钢涂黑色。

用黄绿双色绝缘导线代表保护零线。

直流电中红色代表正极,蓝色代表负极,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2.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提醒人员注意或按标志上注明的要求去执行,保障人身和设施安全的重要措施。

安全标志一般设置在光线充足、醒目、稍高于视线的地方。

对于隐蔽工程(如埋地电缆)在地面上要有标志桩或依靠永久性建筑挂标志牌,注明工程位置。

对于容易被人忽视的电气部位,如封闭的架线槽、设备上的电气盒,要用红漆画上电气箭头。

另外在电气工作中还常用标志牌,以提醒工作人员不得接近带电部分、不得随意改变刀闸的位置等。

六、防爆区划分

依照《石油设施电气设备安装区域一级、0区、1区和2区区域划分推荐作法》(SY/T6671-2006)规定:

0区:

可燃气体(爆炸气体)/空气混合气体一直存在,或长期存在的区域。

1区:

在设备通常运行的时候,可燃气体(爆炸气体)/空气混合气体有可能存在的区域。

2区:

在设备通常运行的时候,可燃气体(爆炸气体)/空气混合气体不大可能存在的区域,但是,如果存在,只是短时间存在的区域。

 

第二章电气作业风险和危害

第一节触电

一、触电事故的原因(人体触电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低压电网通常采用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中性点不直接接地(通过保护间隙接地)的接线方式,这两种接线方式发生单相触电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a〉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b〉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在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通过人体的电流为

式中U--电气设备的相电压

Ri--中性点接地电阻

Ry-人体电阻

因为RA和Rr相比较,Re甚小,可以略去不计,因此

从上式可以看出,若人体电阻按照1000Ω计算,则在220V中性点接地的电网中发生单相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将达220mA,已大大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s即使在110V系统中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也达110mA,仍可能危及生命。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人体接触某一相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取决于人体电阻Ry与输电线对地绝缘电阻R'的大小。

若输电线绝缘良好,绝缘电阻R'较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减小。

但导线与地面间的绝缘可能不良(R'较小),甚至有一相接地,这时人体中就有电流通过。

在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单相触电事故在地面潮湿时易于发生。

单相触电是危险的。

如高压架空线断线,人体碰及断落的导线往往会导致触电事故。

此外,在高压线路周围施工,未采取安全措施,碰及高压导线触电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J由跨步电压引起的入体触时,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下列情况和部位可能发生跨步电压电击:

带电导体,特别是高压导体故障接地处,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接地装置流过故障电流时,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正常时有较大工作电流流过的接地装置附近,流散电流在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防雷装置接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其接地装置附近地面各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高大设施或高大树木遭受雷击时,极大的流散电流在附近地面备点产生的电位差造成跨步电压电击。

跨步电压的大小受接地电流大小、鞋和地面特征、两脚之间的跨距、两脚的方位以及离接地点的远近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人的跨距一般按0.8m考虑。

由于跨步电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由于地面电位分布的复杂性,几个人在同一地带(如同一棵大树下或同一故障接地点附近)遭到跨步电压电击完全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后果。

二、触电事故的种类及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按照触电事故的构成方式,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1)伤害人体内部。

(2)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3)致命电流较小。

按照发生电击时电气设备的状态,电击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1)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误触接线端子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2)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外壳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效应对人造成的伤害。

触电伤亡事故中,纯电伤性质的及带有电伤性质的约占75%(电烧伤约占40%)。

尽管大约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但其中大约70%的含有电伤成分。

对专业电工自身的安全而言,预防电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1)电烧伤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分为电流灼伤和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成热能造成的伤害。

电流灼伤一般发生在低压设备或低压线路上。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伤害,分为直接电弧烧伤和间接电弧烧伤。

前者是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有电流流过人体的烧伤;后者是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对人体的烧伤;包含熔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

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

电弧温度高达8000℃以上,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掉四肢及其他部位。

大电流通过人体,也可能烘干、烧焦机体组织。

高压电弧的烧伤较低压电弧严重,直流电弧的烧伤较工频交流电弧严重。

发生直接电弧烧伤时,电流进、出口烧伤最为严重,体内也会受到烧伤。

与电击不同的是,电弧烧伤都会在人体表面留下明显痕迹,而且致命电流较大。

(2)皮肤金属化是在电弧高温的作用下,金属熔化、汽化,金属微粒渗入皮肤,使皮肤粗糙而张紧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多与电弧烧伤同时发生。

(3)电烙印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的部位留下的永久性斑痕。

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4)机械性损伤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电光眼是发生弧光放电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3.决定触电者所受伤害程度的因素

人体触电可能只造成惊吓,也可能造成疼痛、痉挛、麻痹等现象,严重者可导致残废或死亡。

触电危害情形一般分为二种,一种为高压电电流击伤身体组织,另一种为低压电电流干扰生理机能。

高压电触电电流击伤会造成残废或死亡。

低电压电流干扰生理则可能造成心脏休克而死亡。

为何同样的情况下遭受电击,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死亡。

这是因为影响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很多,包含电阻大小、电流大小、电压大小、电流型式、电流流经途径以及触电时间长短等。

每个人触电时上述因素皆不同,所以伤害程度也就不同。

(1)电阻的大小

人体电阻可分为皮肤电阻及内部组织电阻二部分。

人体皮肤电阻随湿度及电压值而异。

以110伏特电压为例,干燥皮肤的电阻达数千至数万欧姆,其中以手掌皮肤的电阻最高。

但潮湿皮肤的电阻即降至数百欧姆。

肌肉、血管等内部组织电阻较皮肤电阻为低。

因器官的不同,其电阻值也不同

(2)电流大小

电流=电压/电阻。

流经人体的电流越大,危害越高。

因此电流大小,除取决于电阻大小外,也和电压高低有关。

因此人体电阻低时,即使是110伏特的触电电压也可能致命。

统计上,高压电较容易造成残废。

因人体瞬间流过大电流,会使体内水分子快速蒸发产生气爆,将人体弹开。

此种状况反会缩短触电的时间。

因而此种触电死亡的情形反而较少,但残废截肢的比率则较高。

相对于高压电触电,低压电触电常造成人员死亡或短暂性肌肉麻痹(麻电)。

通常220伏特较110伏特容易致死。

(3)电流形式

电力供应可分直流电及交流电二种,因电力输配常跨越长距离,为减少输送中的电力损失,各国都采用提高电压后再做电力传输,至各分区后再进行降压。

直流电的变压因复杂且成本昂贵,故电力供应都采交流电,而交流电的触电较易引起心室颤动。

世界各国电力供应频率都采50或60赫兹,但50、60赫兹的交流电较其他频率危险,因触电后引起心室颤动的机会较大。

(4)接触电流时间的长短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对人体组织伤害越大,越可能造成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而造成死亡。

所以人员触电后,应立即以绝缘物将人体与电源分开。

(5)电流途径

一般而言,电流流经人体的心脏最危险,其次为流经头部脑脊髓中枢。

所以一手入电、一手出电的电流途径会经过心脏,较为危险。

另外,手进脚出及头进脚出的电流也都可能流经心脏。

较危险的电流途径(通过心脏)

(6)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

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和病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性越大。

按照人体呈现的状态,可将通过人体内部的电流分为三个级别。

1)感知电流

使人体有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工频的平均感知电流,成年男性1.1mA;成年女性0.7mA,直流电均为5mA。

感知电流对身体没有大的伤害,但由于突然的刺激,人在高空或在水边或其他危险环境中,可能造成坠落等间接事故。

2)摆脱电流

 人体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为摆脱电流。

工频平均摆脱电流,成年男性16mA;成年女性10mA;直流电均为50mA,儿童更小些。

这还与触电的形式有重要关系。

3)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人体发生触电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室颤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出现致命的危险。

实验证明:

电流大于30mA时,心脏就会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30mA也是作为致命电流的又一极限。

漏电保护器的电流漏电脱扣器电流也是定为30mA,就是此理。

电流(mA)

电流持续时间

生理效应

0~0.5

连续通电

没有感觉

0.5~5

连续通电

开始有感觉,手指手腕等处有麻感,没有痉挛,可以摆脱带电体

5~30

数分钟以内

痉挛,不能带电体,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是可以忍受的极限

30~50

数秒至数分

心脏跳动不规则,昏迷,血压升高,强烈痉挛,时间过长即引起心室颤动

50~数百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受强烈刺激,单位发生心室颤动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昏迷,心室颤动,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超过数百

低于心脏搏动周期

在心脏易损期触电时,发生心室颤动,昏迷,接触部位留有电流通过的痕迹

超过心脏搏动周期

心脏停止跳动,昏迷,可能指明的电灼伤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第二节电气火灾爆炸

一、电气火灾爆炸引起的原因

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很多。

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火花或电弧是直接原因。

1.电气设备过热量

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由电流产生的热量造成的。

导体的电阻虽然很小,但其电阻总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

这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导体温度升高,并加热其周围的其它材料。

对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等带有铁磁材料的电气设备,除电流通冒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外,还有在铁磁材料中产生的热量,这部分热量是由于铁磁材料的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造成的。

因此,这类电气设备的铁芯也是一个热源。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质量降低时,通过绝缘材料的泄漏电流增加,可能导致绝缘材料温度升高。

由上可知,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但是,设计正确、施工正确以及运行正常的电气设备,其最高温度和其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即最高温升)都不会超过某一允许范围。

例如:

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0℃;橡胶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得超过65℃;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电力电容器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最高温度,对应于所采用的A级、E级和B级绝缘材料分别为95℃、105℃和110℃,定子铁芯分别是100℃、115℃和120℃等。

这就是说,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

但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短路

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

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而失去绝缘能力时,即可能引起短路。

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磨损和铁锈腐蚀,很容易使绝缘破坏而形成短路。

由于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可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而形成短路。

由于雷击等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而形成短路。

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的错误,也可能造成短路事故。

(2)过载

过载会引起电气设备发热,造成过载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设计时选用线路或设备不合理,以至在额定负载下产生过热。

二是使用不合理,即线路或设备的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者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能力,由此造成过热。

(3)接触不良

接触部分是电路中的薄弱环节,是发生过热的一个重点部位。

不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混有杂质,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

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震动而松动,也会导致接头发热。

活动触头,如闸刀开关的触头、接触器的触头、插式熔断器(插保险)的触头、插销的触头、灯泡与灯座的接触处等活动触头,如果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接触表面粗糙不平,会导致触头过热。

对于铜铝接头,由于铜和铝电性不同,接头处易因电解作用而腐蚀,从而导致接头过热。

(4)铁芯发热

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的铁芯,如铁芯绝缘损坏或承受长时间过电压,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将增加而使设备过热。

(5)散热不良

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考虑有一定的散热或通风措施,如果这些措施受到破坏,就会造成设备过热。

此外,电炉等直接利用电流的热量进行工作的电气设备,工作温度都比较高,如安置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

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的。

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孤更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电火花是经常见到的。

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

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

如直流电机电刷与整流子滑动接触处、交流电机电刷与滑环滑动接触处电刷后方的微小火花、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的火花、插销拨出或插入时的火花等。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

如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出现的火花、绝缘损坏时出现的闪光、导线连接松脱时的火花、保险丝熔断时的火花、过电压放电火花、静电火花、感应电火花以及修理王作中错误操作引起的火花等。

此外,电动机转子和定子发生摩擦(扫膛)或风扇与其它部件相碰也都会产生火花,这是由碰撞引起的机械性质的火花。

还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