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57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docx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反思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每一次带毕业班的感受都不同,今年是河北省第一年新课标高考,所以相对其他时候带毕业班,今年高三显得格外的忙碌和心理没底,因为一是教材的更换,新的教材系统性不强,主干知识不明显,给高三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是今年所带的文科学生比较多,尾巴比较大,相对底子比较差。

综合两点总体感觉今年付出的努力和辛苦要比往年大得多,高考考完第一时间在网上看了今年的地理试题,总体难度比较小,比较常规,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学生应该答题比较顺手,这才一颗心落地。

回头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每个教研组应该统筹安排每一年级段的教学任务,形成连续性。

目前我们的学校现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高一带完高三,而且即使能带到高三,中间的班级比如文理班也要进行调整,为了便于每一个人无论从那个年级接手,从哪个学期接手都明确自己和别人的教学任务,能使学生的学习是连续而不重复或缺失,各个教研组应该有个整体的意识,从高一年级就做好三年的规划,对于每一个章节掌握的难度,广度,是不是需要扩展和补充,扩展补充到什么深度,要做统一规划。

我想如果整体一个教研组把控这样一个计划和尺度,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对整个学科组成绩的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区域地理的复习学案非常有必要。

区域地理内容一般安排在高二的下学期,是初中地理教材的复习和延伸,是高中必修教材内容考察的载体,对于区域定位和高中必修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没有一本现成统一的教材来进行复习,我认为一种可以编制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二种就是把区域地理复习内容印成学案,这两种也不矛盾,可以结合起来。

区域地理复习重点是区域定位,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会区域的分析和比较,会运用必修的原理,规律解释一些区域现象,区位因素的分析等内容。

所以区域地理可以说是对整体高中地理的初始复习,也可以说是系统复习的开始。

应该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学案册,习题册。

整理好以备复习翻阅。

三、把近5年的高考题进行分类汇编,每复习完一个小模块都应该跟上高考题的演练。

我们平时用的辅导材料一般都是近两年的模拟题和高考题的拼凑,高三复习建议选用高考题,比较经典,值得推敲,但整套做不适合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应该分章节去练习,更有针对性。

我们主要利用了夜自习的培优和第十节课及周练时间把这些习题进行练习讲解,再回归教材进行具体的知识分析。

四、对高考复习几轮的把控,个人认为一轮复习是重中之中,一定不要留夹生饭。

很多同学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很多知识并没有掌握,到二轮复习的时候着急,找家教,找老师辅导已经晚了,一轮留了夹生饭二轮想要补上很难,因为我们都知道,二轮复习不是全面复习,是有重点的系统的复习,很多细节的东西一带而过,尤其自然地理部分的原理和规律,二轮不是注重原理和规律的内容而是他们的应用,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原理规律是什么,何谈应用呢?

所以建议,一定在一轮复习时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跟不上课的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就应该找辅导老师。

五、选修模块要三个模块都讲。

我们这一届是河北省新课标第一年参加高考,当时市教科所推荐选修选四个模块其中的两个,咱们学校选了《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两个模块,和市教科所选择的模块一致,但实际高考是三个模块选一个,为了使学生有全面的了解,应该把三个模块都讲一讲,而且选做题形式比较单一,就是10分的一个综合题,所以相对比较好掌握,《旅游地理》学生感兴趣,学起来比较有意思。

在高二上学期就把三个模块都讲完,讲选修时也建议把近几年出现的高考题都让学生做一做,我们是采用每日一题的形式让学生做了练习,效果不错。

六、二三轮专题和综合练习习题的选配及综合科目训练。

二轮复习除了作专题练习以外应该把各地市的模拟题练习到位,到三轮综合练习,我们选用了金太阳的文综卷,总体从地理试卷来看和新课标高考的形式,难度比较相近,效果不错。

但选用一种练习还是有点单薄,老师应该多见一些不同的练习题,选取不同类型让学生做。

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高考时不会见到新题型发懵。

另外,文综的综合性练习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练,阅卷,让学生把握时间和顺序,地理的选择题要把握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历史、政治那样的速度做地理的选择题,否则,选择题会失分过多,对于地理综合题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多拿分,优等生要拿到45分左右,否则,地理想上优秀比教困难。

七、训练方法比训练习题重要

从审题、答题、等各个角度都要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方法,也就是有思路,很多学生拿到题后盲目作答,不经过分析,这样就会出现审错题,答不全知识点等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讲题,讲评试卷的时候从老师的角度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其养成习惯。

答题思维的建立是平时训练的,不是高考最后给学生总结的资料发下去看一看就会的。

所以,平时的答题模板的积累就非常重要。

【地理】高三地理备考策略

进入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如何处理好地理学科内容繁多与时间紧迫的关系,做到高效备考,对每一位老师和考生而言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笔者的建议是全年要统筹规划,阶段要重点突破,只有科学备考、智慧备考,才能高效备考。

一、高考备考的阶段划分

高考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重大时事地理,是高考文科综合三科中内容最多的学科。

因此,统筹规划整个高三的复习备考就显得非常重要。

笔者建议,高三复习备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轮复习。

复习阶段

时间安排

复习战略

复习战术

第一轮

至一模

依纲据标,落实双基

依据《考试大纲》对考点逐一过关

第二轮

至二模

重构体系,突破主干

以小专题形式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分类、分项突破主干知识

第三轮

至高考

模拟训练,强化能力

通过模拟训练查缺补漏,强化考试技能和培养心理素质

二、高考备考的阶段建议

1.一轮复习:

依纲据标,落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加强对主干知识的梳理,对概念、原理等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不仅要依靠老师的引导,更要自我消化,围绕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分阶段进行单元综合检测。

如对区域地理的复习,首先,要明确区域定位与地理要素的背景化。

其次,要明确区域定位的依据和方法,“区域地理”一般以小比例尺、局部区域图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考生对某区域内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

由于区域轮廓的不规则性,应依据经纬网,并结合区域内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湖、城市等进一步定位。

经纬网定位、区域地理要素定位已成为地理试题的“门槛”,是解答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再次,要挖掘重点区域的命题素材。

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基本素材的积累,特别要注重提炼命题素材。

以课题的方式积累素材,形成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有机结合。

如以日本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要重点关注气候的过渡性、日本太平洋工业区和外向型经济、产业转移等;以美国地理为背景,重点内容有美国的地形与气候分布、三大工业区的区位分析、农业带与农业区位分析、人口迁移、生态问题和气象灾害等;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区域,重点内容有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城市与工业区位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产业构成与产业转移、环境问题(咸潮、赤潮、酸雨、灰霾、土地退化等)等。

一轮复习的重点是进行课本知识的梳理,但并不意味着不用联系生活实际。

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用知识去分析热点,不仅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适当挖掘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能逐渐培养能力,避免出现二轮复习中的“热点回放”或“热点专题”,导致知识与热点相脱节。

当然,对时事热点的学习,应注重思维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因为热点只是背景材料,相关的知识才是考查的落脚点。

名师寄语第一轮复习是一次对知识的重新学习,所以,对很多在高一、高二没有学好地理的同学来说,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只要按部就班,认真复习,一样可以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师兄(姐)秘笈为了更好地巩固自己的复习成果,在复习过程中,不妨将要求掌握的知识分成几大块和若干小块,并设计一个简单的统计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做一份综合模拟试卷,虽然刚开始可能得分不高,但随着复习内容的增加,成绩会逐步攀升;每份综合模拟卷做完后,要结合参考答案认真分析,将自己出错的知识点标注在统计表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统计,就不难发现自己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什么问题,要特别关注已经复习过的章节,对常错的知识点要认真剖析,这种统计也会为二轮复习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2.二轮复习:

重构体系,突破主干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1)通过专题复习,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

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突出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应用等。

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能反映地理学科主要面貌或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具有相对集中和系统性强的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

近年来的地理试卷,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这似乎已成为地理高考命题的“潜规则”。

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近年来有些知识在试卷中的复现率很高,也说明了主干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主干知识,我们可以采用小专题的方式逐个突破,把握了这些主干知识,就能在复习备考中达到举纲的效果。

专题复习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地理知识的体系构成,建议分为以下四大系统:

①地球运动系统:

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等。

②人地关系系统: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贯穿教材的很多章节,我们要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分析其分布、特点、成因、规律以及对策。

③区域地理系统:

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由于区域地理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考生必须有清晰的区域位置概念,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

④地理图表系统:

日照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地质示意图、统计图表等。

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图表的判读分析水平直接影响着考生高考的成绩,在专题复习中,要求考生能够进行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并能对图表进行综合归纳,获取和解读各种信息,找出有用信息,并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2)注意建立知识网络,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二轮复习时,一定要建立起知识网络,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科的知识结构,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子、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表现、气候对人口分布与农业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

(3)关注热点、焦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注重知识的运用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所学的地理主干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最常见的素材。

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国内重大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重大科技成就等,要用地理知识和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还应注意把热点地区落实到图上、注意思维的发散,注意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

师兄(姐)秘笈本轮复习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自然地理原理的图示化:

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示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

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地理特征。

3.三轮复习:

模拟训练,强化能力

在第三轮复习时,专题复习、查缺补漏、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建立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关于工业区位的分析模型如下图:

 

(2)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

从近几年考生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审题方面:

①审题不到位、不准确、不全面;②读图和提取材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③不能准确确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

答题方面:

①对基本概念、原理、规律不熟悉,不能准确答题;②没有系统的答题思路,答题随意性强,答案的准确度不高;③不善于联系所学原理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归纳与总结;④答案缺乏针对性,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晰,层次不明确;⑤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不简洁,用词不严谨、不规范,关键词错别字多。

由此可以看出,能不能较好地吻合标准答案、能不能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表达,成为考生能不能取得高分的分水岭。

我们应该严格训练,努力做到答题语言规范、条理清晰、要点全面,养成一定的审题与解题习惯。

名师寄语此时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师兄(姐)感悟高三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

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

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高考成为往事——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评析及地理备考感悟

当高考成为往事

——2007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评析及地理备考感悟

一、试题特点

1.试卷结构稳中求变,彰显地理学科特色

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彰显地理学科特点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今年的地理试题整体稳定,但微观上有所调整。

从题型来看,仍然保持了以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组成,但在呈现方式上有所改变。

选择题部分一改往年单一的题块组合形式,既有组题,又有单题;综合题的地理科内综合由原来的一题(36题)改为两题(36、37题)。

07年高考地理考点构成表

题型

题号

考查的主干知识

赋分

选择题

1—2

城市化水平、城市化进程、人口问题

8分

选择题

3—5

区域空间定位、洋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气候要素图的判读

12分

选择题

6—8

地球运动、经纬网、晨昏线、地方时、昼夜长短、极昼极夜现象、极地考察

12分

选择题

9—10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温室效应

8分

选择题

11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土整治

4分

主观性试题

36

工业布局、城市环境问题、工业惯性

17分

主观性试题

37

中国降水的区域差异、降水的影响因素、雨带推移规律

19

主观性试题

40(3、4)

北京的区位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

20分

试题取材涉及地球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诸多领域。

重视基础,注重考察学生对学科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图表判读、区位分析、时空换算、规律概括、成因表述等地理学基本技能,给予了格外关注。

2.热点问题“冷处理”,与时政划清了“界线”

地理学科文理兼备,地理试题要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但有些年份的地理试题过于迎合时事,失去了地理学科的本色。

07试题表面上淡化时事热点,但是透过试题我们依然能感觉到许多社会热点在跳动,如选择题的第一组城市化浪潮、第三组极地科考、第四组青藏发展、第11题黄河整治;综合题36题工业区位选择、工厂搬迁、城市环境问题显然与首钢搬迁有关,40题的燕京城址选择也似乎是建立在世界关注北京的背景上。

只是这些热点问题都作为背景材料隐藏在地理试题之中。

热点“冷处理”,使考生感到试题贴近生活,似曾相识,入题较轻松,但考查的仍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既不影响考生答题,又在表现形式上与时政划清了“界线”。

二、试卷存在的问题

1、沉稳有余,创新不足

07地理试题基本上体现了考纲的要求,注重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生基本技能的考察,但总体上来说,沉稳有余而创新不足。

试题情境设置平淡,除9-10题以边防官兵试种蔬菜为情境外,其余试题基本没有设置情境,降低了试卷的新意和教育价值

图表的表现力不强。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也是地理试卷的脸面。

07试题的图表一共有6幅,数量不少,但形式呆板。

某些图制作也显粗糙,如36题的城市示意图,如同一般的简笔画,使人觉得不太严肃;6-8题区域图上的晨昏线近于平直,无味地干扰了学生的答题质量。

2、有些试题设置比较牵强,有待进一步完善

07试题稳中求变,但这种变化缺乏依据。

创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和思考是地理课改的重要理念,高考试题也应该遵循这种理念,但这套试题的形式变化使中学教学又将进入一个盲区。

地理选择题共11题,以往都以3-4个题块组合出现,考生也熟悉这种形式,今年在四组题块之后,忽然出现一个单列的11题,不伦不类,似有凑数之嫌,使多数考生感觉别扭。

37题第

(1)问的选择项设置甚至极不严密,答案给的是D,但B选择项“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这句话也没有实质性的错误,这个“极”字只能定性无法定量分析,使学生一头雾水,无法取舍。

40题的地理部分有两个设问,但都是同一角度,都属于城市的区位选择,没有突破和创新,也没有开放性,做完索然无味。

总之,07试题循规蹈矩,考查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和地理成因比较多,但对于利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多,对新课程理念体现不够,对当今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关注不到位,降低了高考试题的教育性和指导意义。

三、对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和阅卷工作的几点反思

今年我与全省100多名地理教师一同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文综阅卷由安大哲学系主持,合肥市教研室组成各学科中心组具体制订评分细则,阅卷工作从6月10日开始,18日全部结束。

文科的分数线下来后,网上责骂如潮,现实生活中也有同志对文科阅卷教师颇多微词,我觉得今年文科的分数线下降,有一些客观原因,怪不得学生,更怪不得老师。

第一,受重理轻文的陋习影响,文科生源一直都比较差;这几年虽略有好转,但总体不比理科。

我校也是如此,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今年的试卷难度偏大,据学生反映,今年我省自主命题的语数外三科难度都比去年有所增加,特别是文综较去年的难度明显增加;考题有偏拐之嫌,看上去容易上手,但很容易误入歧途。

第三,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省考试院对国家考试中心提供的参考答案过于迷信,奉若对旨,这是导致今年文综成绩下降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我们应该知道,考试中心提供的是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更不是唯一答案。

今年的高考答案存在许多明显的疏漏,甚至错误。

以地理为例,36题的第

(2)问的文意是要求学生回答工业区搬迁答案的理由,但答案中却给出“两厂都属于污染较重的工厂,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这个得分点基本没有学生得到;37题的第

(1)题“表中资料显示,我国----”的四个选择项,答案给出的是D,但有许多考生,尤其是许多好学生都答为BD(该题未注明是单项选择,应视为不定项选择题),B项为“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这个“极”字不妥只是一个定性的副词,根本无从量化,大多数老师都觉得此题的设计有问题,或者说这个答案给的有问题,这个题4分。

第40题答案就更拐了,第(3)问“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题不难,区位选择是地理课的重点,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四个方面分析应该容易得分,答案也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可能是因为分值为13分不好处理,它在各区位要素上又分出若干小点,特别是气候这一栏,给的得分点过细,很难让学生答全得高分;第(4)问“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本来也就是一个交通问题,却给了7分的分值,似乎答“交通便利”、“联系方便”等词即可,但参考答案可能认为那样太便宜学生了,于是就硬塞进东北、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具体联络,答案似乎无不可,但作为高考答案明显是画蛇添足,拉郎配,使学生白白损失4-5分。

这样,仅地理一科就让学生在答案上损失了10左右。

文科考试成绩下降也就不奇怪了。

第四,阅卷质量也不敢恭维。

阅卷点对阅卷教师采取一种激励制度,虽然说兼顾质量和数量统一的原则,但由于阅卷质量不易监察,所以最后基本上就是看数量了。

同样一个题块,有的教师用时25秒,有的仅用5秒;结果数量悬殊,有的阅卷20000多份,有的只有数千份。

我们不能说数量多的就不好,但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毕竟质量重于泰山!

在高考阅卷结束后,我和另几个同志合写了一份《关于2007年高考阅卷工作的同点意见》呈送到安大考点办公室,但至今没有回应。

至于高考统分上的失误,更上滑天下之大稽了,这里不想多说。

四、备考感悟

1.回归教材,点面结合,构建主干知识网络

尽管高考试题强调是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

离开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考生就会心中没底,手上发虚。

因此备考时要合理安排进度,不要在难度和综合上作过多的文章,不要过分加大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切忌“深挖洞”,提倡“广开渠”。

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书中主干知识全面不漏的复习巩固,集中精力,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这备考的最基本策略。

在利用教材时,切忌照本宣科,面面俱到。

我个人建议,按照单元复习时,少采用面上的讲解,不必注重课堂结构的完整、完美,关键是要有效。

多采用“点”讲的方式,即提示重点,破解难点,讲学生还没理解的问题。

要给学生留下明确的适当的作业,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把教材试题化(带着问题去看书,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习题),把试题教材化(把做过的试题与教材知识点进行对接,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重视读图训练,重视对地理图表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片去表达空间的概念,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运算、分析、判断的要求逐年在加强,而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恰恰又是文科考生的弱项。

阅卷中发现学生读图不到位现象严重,很多学生破译不了图中各要素的含义,提取不出图中的有限信息,而造成严重失分。

备考复习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上多下功夫,要在解题技巧上指点迷津,必须强化日常的读图训练,强化指导考生对地理图表定性、定量的分析能力培养。

要使学生从手中有图心中无图,逐渐上升到手中有图心中也有图,最后提升为手中无图心中有图这一境界,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

3.重视母语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曾几何时,母语学习不那么被重视了,由此而造成的问题显而易见。

在紧张繁忙的高考阅卷中,考生在试卷中解答试题的关键性词语就显得格外重要,但很多考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语言表述不规范、文字书写不准确、学科语言贫乏等现象严重;有些考生就事论事,在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就是答不到点,找不出关键词,结果是学生满纸荒唐言,教师一把辛酸泪。

有的学生甚至读不懂题目,造成空白;还有的答题前后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