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43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docx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随堂检测试题6

第六章第1讲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2010年泰安质检)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面四组能源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

A.煤炭、石油、沼气

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解析】 由所给图示可知,阴影部分所表示的为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交集。

A中煤炭、石油均属于化石能源,属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B中天然气属不可再生能源,B错误;C中三者都既是新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且风能、潮汐能都是来自于太阳辐射的能量,C正确;D中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D错误。

【答案】 C

2.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解析】 X+Y===M+N ΔH>0,就说明X与Y的总能量低于M、N的总能量,A错,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

【答案】 D

3.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H2O(g)===H2(g)+

O2(g) 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 ΔH=-484kJ·mol-1

C.H2(g)+

O2(g)===H2O(g) 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解析】 据题意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

O2(g)===H2O(g) ΔH=-242kJ·mol-1

或2H2(g)+O2(g)===2H2O(g) ΔH=-484kJ·mol-1

也可将H2O(g)写作反应物,H2(g)、O2(g)写作生成物,但此时ΔH的符号为“+”,即A符合题意。

【答案】 A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ΔH1=-571.6kJ/mol,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l)===2H2(g)+O2(g) ΔH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2大于零

C.该反应ΔH2=-571.6kJ/mol

D.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而不表示分子数。

该反应是2H2(g)+O2(g)===2H2O(l) ΔH1=-571.6kJ/mol,逆向进行的反应,反应热为ΔH2=+571.6kJ/mol,但该反应不属于上述反应的可逆反应,因反应条件不相同。

【答案】 B

5.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2HCl(g)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ΔH=+183kJ·mol-1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ΔH=-183kJ·mol-1

D.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

ΔH=-183kJ·mol-1

【解析】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焓变与化学键的关系。

反应热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差。

根据反应H2(g)+Cl2(g)===2HCl(g)可知:

ΔH=(436kJ/mol+243kJ/mol)-2×431kJ/mol=-183kJ/mol。

【答案】 C

6.(2010年扬州质检)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②2H2(g)+O2(g)===2H2O(l) ΔH1;

H2(g)+

O2(g)===H2O(l) ΔH2

③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SO2和1mol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④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①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 ①中ΔH1和ΔH2均小于零,由于H2O(l)===H2O(g)吸收能量,故|ΔH1|>|ΔH2|,因此ΔH1<ΔH2。

②中ΔH1=2ΔH2,又ΔH1、ΔH2均小于零,所以ΔH1<ΔH2。

③中在恒压容器建立平衡后SO2的转化率大于恒容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故Q1

④中ΔH1>0,ΔH2<0,所以ΔH1>ΔH2。

【答案】 A

7.已知: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 ΔH=Q1kJ/mol

H2SO4(浓)+NaOH(aq)===

Na2SO4(aq)+H2O(l) ΔH=Q2kJ/mol

HNO3(aq)+KOH(aq)===KNO3(aq)+H2O(l) ΔH=Q3kJ/mol

上述反应均为溶液中的反应,则Q1、Q2、Q3的绝对值大小的关系为

(  )

A.Q1=Q2=Q3B.Q2>Q1>Q3

C.Q2>Q3>Q1D.Q2=Q3>Q1

【解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时要吸收热量,浓硫酸溶于水要放出热量,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C对。

【答案】 C

8.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

且氧气中1mol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  )

A.920kJB.557kJ

C.436kJD.188kJ

【解析】 根据能量守恒,拆开旧键所需的能量等于新键形成释放出的能量加吸收的能量(或减放出的能量)463kJ×4-121kJ×4=496kJ+2ΔE(H—H),求出ΔE(H—H)值为436kJ,故答案为C。

【答案】 C

9.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kJ·mol-1

由1molCO(g)和3mol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

A.2912kJB.2953kJ

C.3236kJD.3867kJ

【解析】 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得1molCO充分燃烧,释放热量为

=283(kJ),3molCH4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890×3=2670(kJ),因此,1molCO和3molCH4充分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283kJ+2670kJ=2953kJ。

【答案】 B

10.如图,a曲线是298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

2NH3 ΔH=-92kJ·mol-1

B.b曲线是升高温度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在298K、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Q2>2Q1

【解析】 A项未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应为N2(g)+3H2(g)===2NH3(g) ΔH=-92kJ·mol-1;B项中升高温度曲线应与a曲线重合;C项中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加入催化剂后对应b曲线;D项:

N2和H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Q1<92kJ,由于通入2molN2和6molH2进行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大于通入1molN2和3molH2时的转化率,故有184>Q2>2Q1。

【答案】 D

11.(2009年天津高考)已知:

2CO(g)+O2(g)===2CO2(g) ΔH=-566kJ/mol

Na2O2(s)+CO2(g)===Na2CO3(s)+

O2(g) ΔH=-226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O的燃烧热为283kJ

B.上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

【解析】 CO的燃烧热是283kJ/mol,A项数据的单位不对。

B项的图象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都应是2mol。

由题中的反应得:

2Na2O2(s)+2CO2(g)===2Na2CO3(s)+O2(g) ΔH=-452kJ/mol,当反应物中的CO2为固态时,因为固体变成气体要吸热,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而放热反应的ΔH是负值,所以C项正确。

根据题中两个反应得:

Na2O2(s)+CO(g)===Na2CO3(s) ΔH=-509kJ/mol,即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答案】 C

12.将V1mL1.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 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对;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但有水生成的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从图中分析可知,当加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时,反应后的溶液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小于22℃,A错;加入HCl溶液30mL时反应放热最多,应是酸碱正好中和,故c(NaOH)=1.0mol·L-1×30mL/20mL=1.5mol·L-1,C错。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0年嘉兴质检)

(1)①根据下列图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当H2O为液态时,其反应热值小于41kJ/mol

(2)已知16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某温度下,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条曲线产生区别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图表示反应放出41kJ的热量。

②以图示形式将反应CO2(g)+H2(g)===CO(g)+H2O(g)的质变与能变呈现出来,并要求判断反应类型及ΔH情况。

根据所给图示可知,A选项将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弄反了,故不对;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的能量高,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选项正确,则C选项错误;D选项未限定H2O的物质的量,故不对。

答案为B。

(3)b反应中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反应的热效应不会改变。

【答案】 

(1)①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

②B

(2)S(s)+O2(g)===SO2(g) ΔH=-296.8kJ/mol

(3)N2(g)+3H2(g)

2NH3(g) ΔH=-92kJ/mol

a不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14.A~G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A、D为单质,G是含A元素的酸性气体。

已知:

A(s)+B(g)===C(g)+D(g) ΔH=+131.4kJ·mol-1,某同学实验测知,4gA发生上述反应吸收43.8kJ的热量。

(1)写出A元素的名称________。

(2)另外知:

A(s)+O2(g)===G(g) ΔH=-393.6kJ·mol-1

C(g)+

O2(g)===G(g) ΔH=-283kJ·mol-1

D(g)+

O2(g)===B(g) ΔH=-242kJ·mol-1

由此判断“因为283kJ·mol-1+242kJ·mol-1>393.6kJ·mol-1,所以A燃烧时加少量B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O2―→C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A(s)+B(g)===C(g)+D(g)

ΔH=+131.4kJ·mol-1,

知n(A)=

mol

M(A)=

=12g·mol-1,故A为碳,B为H2O,C为CO,D为H2,G为CO2,E为浓H2SO4或浓HNO3。

(2)可把3个热化学方程式具体写为:

C(s)+O2(g)===CO2(g) ΔH=-393.6kJ·mol-1

CO(g)+

O2(g)===CO2(g) ΔH=-283kJ·mol-1

H2(g)+

O2(g)===H2O(g) ΔH=-242kJ·mol-1

两种途径反应热分别为:

-283kJ·mol-1-242kJ·mol-1+131.4kJ·mol-1=-393.6kJ·mol-1和-393.6kJ·mol-1,可见是相等的。

(3)将C(s)+O2(g)===CO2(g) ΔH=-393.6kJ·mol-1和CO(g)+

O2(g)===CO2(g) ΔH=-283kJ·mol-1两式相减即得C+O2―→CO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1)碳

(2)不正确,因为1molA与O2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93.6kJ,而1molA先与B反应生成C和D,C和D再与O2反应,共放热量-131.4kJ+283kJ+242kJ=393.6kJ,两者相同

(3)C(s)+

O2(g)===CO(g) ΔH=-110.6kJ·mol-1

15.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ΔH3=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ΔH4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1)、

(2)中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不难写出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分解率α1=

×100%=25%;升温,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因PCl5的分解要吸热,故升温,分解率增大,α2>α1。

(3)降温,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根据盖斯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多步完成,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答案】 

(1)

Cl2(g)+P(s)===PCl3(g) ΔH=-306kJ/mol

(2)PCl5(g)PCl3(g)+Cl2(g) ΔH=+93kJ/mol

25% 大于

(3)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kJ/mol 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