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外部形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212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4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体外部形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鱼体外部形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鱼体外部形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鱼体外部形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鱼体外部形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体外部形态.docx

《鱼体外部形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体外部形态.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体外部形态.docx

鱼体外部形态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鱼类学研究对象、内容、学习鱼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鱼类学的发展简史。

 3、掌握鱼类的演化和掌握现存鱼类分类纲要。

【重点与难点】

 鱼类学的发展简史,鱼类的演化 

第一节鱼类的定义 

 ◆鱼类学鱼类学为动物学的一个分科,是专门研究鱼类的一门科学。

   其内容包括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以及地理分布等。

   鱼类学就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类:

 

 1、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布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

   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的规律。

 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间的系统演

   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

   关系。

  

 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可以包括鱼类生理

   学、鱼类发生学等。

 *鱼类生理学--鱼类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鱼的定义是指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体被鳞片。

  

第二节鱼类学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

◆鱼类学研究范围

 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

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 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

 

 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

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

 

 3、鱼类生态学:

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以及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

 

 4、鱼类生理学:

研究鱼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

 

 5、鱼类发生学:

研究鱼类由精、卵结合一直到幼鱼孵化前的一系列胚胎发育及各器官形成的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外界环境条件 的影响。

 

 6、经济鱼类学:

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

 

 7、古鱼类学:

研究化石鱼类的形态特征、演化关系、起源及分布情况。

 

 ◆鱼类学的研究目的 

 其研究目的是阐明鱼类的一般生物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以及它们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更进一步提高水体的鱼类生产力,驯化野生鱼类,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第三节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起源

 最早的鱼类化石证据出现在地质史上的奥陶纪的初期,距今约四亿三千万年,得到的仅是鳞等支离破碎的材料。

一直到志留纪(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晚期,才足够完整地提供关于化石结构及早期脊椎动物关系的概念。

 

 泥盆纪(距今约三亿二千万年)为鱼类的初生时代,此纪获得了许多关于古代鱼类的化石材料,各种材料古今鱼类已经出现。

 

 中生代的侏罗纪及白垩纪(距今约一亿三千万年到一亿六千三百万年)为鱼类的中兴时代,现代鱼类的各个类群在那时多数已有代 表出现或能找到相互间的关系。

 

 新生代的第三纪(距今约七千万年)达到鱼类发展史的全盛时代。

各类群鱼类十分繁盛,成为脊椎动物的第一大纲。

 

 从鱼类的初生时代(泥盆纪)所获取的化石材料分析,已经可以将当时的鱼形动物及鱼类分为四大类:

无颌类、盾皮类、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

 ◆演化 

 1、无颌类Agnatha 

 *无颌类被公认为最早的脊椎动物,其特征是没有上下颌,鳃呈囊状,无真正的偶鳍。

到上泥盆纪多数无颌鱼类已绝灭,仅有少数种类延续至今,即圆口类。

 

 *无颌类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甲胄鱼类(纲)及圆口鱼类(纲)。

 

  甲胄鱼类为最原始的脊椎动物,大概开始于奥陶纪,或许在较早的时期由还未发现的无甲胄类演化而来。

古时甲胄鱼类与同时存在的有颌鱼类间发生的生存竞争中失败了,到泥盆纪末期,甲胄鱼类多数已灭亡。

圆口类一般认为由甲胄类的缺甲鱼类演化形成。

 2、盾皮鱼类Placoderma 

 盾皮鱼类为最古老的有颌类,在上志留纪和下泥盆纪出现,到泥盆纪末多数已绝灭,古生代末就全部灭种。

 

 盾皮鱼类是有鳃盖的鱼类,有些种类全身被骨甲,头甲和躯甲由关节相连接;有的种类有头甲和胸甲,身体后部却由骨质圆鳞覆盖。

 梯棘鱼Climatius为盾皮鱼类棘鱼亚纲Acanthodii的鱼类。

  

 目前,一般认为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都是由盾皮鱼类演化而来,它们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进化地位上是平行的,但至今尚未发现盾皮鱼类到软骨鱼类或硬骨鱼类的直接祖先。

因此,有的学者持不同的看法。

推测软骨鱼类及硬骨鱼类的祖先是一些更古老的而且尚未发现的盾皮鱼类。

 

 3、软骨鱼类Chondrichthyes  

 软骨鱼类在泥盆纪已分为板鳃类和全头类,到中生代二叠纪由于发生第三次冰川时期,大量软骨鱼类遭到灭亡。

到了中生代侏罗纪,

 板鳃类逐渐兴盛,演化出鲨类和鳐类2支,而全头类却衰落,仅留下银鲛类的少数种类。

 4、硬骨鱼类 

 *硬骨鱼类最早出现于中泥盆纪的淡水沉积中,最古老的硬骨鱼类为古鳕目鱼类,如古鳕鱼,由古鳕类演化出辐鳍鱼类的软骨硬鳞类全骨类及真骨鱼类。

 *硬骨鱼类演化的另一个分支为内鼻孔鱼类(肉鳍鱼类),最早出现于泥盆纪,原始类型的代表为双鳍鱼及骨鳞鱼,由双鳍鱼发展到肺鱼类,在晚泥盆纪和石炭纪是盛期,只有少数留存至今;由骨鳞于演化出总鳍鱼类,到二叠纪衰亡。

现存仅有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矛尾鱼,1938年在南非发现第一尾。

 

 *总鳍鱼类是最早的两栖类的直接祖先,由它们发展出陆生脊椎动物。

 

第四节现存鱼类分类纲要 

 ◆鱼类演化到现在,目前世界上约有2万多种,我国有2千多种。

可分为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三个纲。

 1、圆口纲是最低等的鱼类。

它们无上下颌,故又称无颌类;骨胳为软骨;脊索终生存在,没有脊椎;只有奇鳍,没有偶鳍;鼻孔一个;鳃呈囊状。

栖息厂海洋或江河现存种类不多,世界有2目、3科、约60多种,我国产有2目、2科、5种。

例如七鳃鳗和粘盲鳗。

 

 2、软骨鱼纲软骨鱼纲是一群骨骼全为软骨的鱼类;有发达的鳃隔;鳃裂直接开口于体表,或鳃孔一对,被以皮膜状鳃盖;体被盾  鳞或无鳞;歪形尾;雄鱼具特殊的交配器——鳍脚,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软骨鱼大多生活于海水,个别能栖息于淡水水域。

 可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两个亚纲。

 

 *板鳃亚纲具5—7对鳃裂,直接开于体外。

可分2总目:

  侧孔总目,鳃裂开于头侧。

如各种鲨鱼。

全世界有8目、20科、约300多种,我国现时有8目、16科、约100多种。

  下孔总目,鳃裂开于头的腹面,包括所有鳐鱼。

世界有5目、20科、约400多种,我国有5目、17科、约80多种。

 

 *全头亚纲有鳃裂4对,外被膜状鳃盖。

种类很少,有1目、3科、30多种,均为海产,我国有2科,约5种。

常见的有黑线银鲛。

 

 3、硬骨鱼纲硬骨鱼纲的骨骼一般为硬骨;体被骨鳞,少数种类被硬鳞或裸露无鳞;尾多为正形尾;多数体外受精,卵生。

生活于海水或淡水。

种类繁多,有2万多种,一般多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二个亚纲。

 

 *内鼻孔亚纲是一些形态构造十分特殊和比较原始的鱼类,一般有通口腔的内鼻孔;偶鳍具肉质叶。

可分2总目:

 

  总鳍总目 偶鳍为被鳞的肉叶。

现存只1目1科1种,即矛尾鱼。

 

  肺鱼总目 偶鳍叶形,有一多节的中轴骨。

现存的仅2目3科6种,分别分布于澳洲、非洲和南美洲等热带的河流内。

 

 *辐鳍亚纲无内鼻孔,偶鳍基部也无肉质叶;体被硬鳞或骨鳞。

可分为硬鳞总目、鲱形总目、骨舌鱼总目、鳗鲡总目、鲤形总目、银汉鱼总目、鲑鲈总目、鲈形总目、蟾鱼总目等9个总目。

  硬鳞总目 包括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

有学者把前两目称为软骨硬鳞类,后两目称为硬骨硬鳞类或全骨类。

 

   鲱形总目 以后的8个总目即总称为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是现代最繁茂的一群鱼类,有2万多种,分32目,其中鲱形目、鲤形目、鲶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的腹鳍腹位,鳞为圆鳞,口裂上缘为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这些特征属于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它们的鳍由软条组成,不具鳍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鲈形目、蚰形目、鲽形目、纯形目等鱼类的腹鳍胸位或喉位,鳞多为栉鳞,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这些特征属于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

它们的鳍通常有鳍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第一章    鱼体外部形态

【目的要求】

 1、掌握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功能2、了解和研究鱼类的体型,在渔业生产上的意义。

3、掌握鱼体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

 1、鱼体外部分区和测量。

2、各种鳍的形态和功能。

 

 鱼类生活在水中,由于水环境是极其复杂的,单淡水水体而言,有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等,各种水体的环境彼此不尽 相同,鱼类在这些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其体型、体表及外部某些器官都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着。

第一节鱼类的体型  

 水的密度较其它溶液大,阻力大,所以生活在水中的鱼类,一般具有纺缍形的体型,这样的体型可以有效地减少前进运动时水 的阻力,提高游泳速度,增强捕食或逃避敌害的能力。

但是,水具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环境,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鱼类,其体型 就有不同的适应特征。

 ◆方位和体轴体型的划分,需先弄清楚鱼体的方位和比较体轴的长短。

 1、方位 鱼体的方位,跟多数脊椎动物一样,分为前(头)、后(尾)、背、腹、左、右六个方位。

 2、体轴为比较鱼类体型方便,通常在鱼体上作出三条几何轴线,叫做体轴。

 *头尾轴(主轴)AA':

自头的前端至尾的末端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条轴线。

 *背腹轴(纵轴或矢轴)BB':

自背部最高处通过头尾轴至腹部的一条轴线。

 *左右轴(横轴)CC':

自左至右(或右至左)与头尾轴、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条轴线。

 

 

 ◆基本体型

 1、纺缍型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

整个鱼体头尾稍尖,中部大,形如梭状。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体型。

这种体型适于游泳,动作迅速,多生活于水的中上层,如淡水中的鲸、鲤和海洋中的鲐、金枪鱼类等都属于此类型。

 2、侧扁型头尾轴较短,背腹轴相对较长,左右轴更短。

体短而高,左右侧扁。

这种体型也很常见。

游泳不快,行动缓慢,多生活于中、下层水流较缓处,如淡水的团头鲂、长春鳊,海水中的鲳和许多珊瑚礁鱼类。

 3、平扁型头尾轴一般,背腹轴最短,左右轴较长。

体背腹平扁,左右宽阔。

这类体型的鱼行动缓慢,适于底层生活如淡水中平鳍鳅科的某些鱼,海洋中的虹、鳐、鲼鲸鱼和其它脊椎动物的方位

 4、棍棒型头尾轴极长,背腹轴和左右轴均短,且略相等。

体呈棍棒状。

这类体型的鱼一般动作缓慢,适于水底穴居或穿绕于水底的礁石岩缝之间,如淡水中的鳗鲡、黄鳝,海洋中的蛇鳗、海鳗等。

 5、特殊体型 

 *球型 例如许多魨类,当遇到危险时,身体则鼓气膨大如球,故将这类体型叫做球型。

 * 箱形 箱魨外形似一只小箱子,则将这类体型叫做箱型。

 *侧扁型 鲆鲽鱼类乍看起来像是侧扁型,但它们长期侧卧海底,两眼已长在体的同一侧,口也偏歪,颌齿两侧形状不一,所以将这类鱼叫做不对称侧扁型;

 *海马型 如海马。

 

 ◆意义

 了解和研究鱼类的体型,例如鲤科鱼类中有较粗短的,这样的体型有利于肉量的增长;另有一些体则较延长,这种体型增肉就较慢。

体型的不同,虽取决于生活环境,但在很大程度上和遗传有关,故从体型上加以选种、培育优良品种,在养殖业上是很重要 的。

 

第二节鱼体外部分区和测量  

 ◆头长从吻端到鳃盖后缘的直线长度。

  ◆吻长 从吻端到眼眶前缘的直线长度。

     ◆眼径从眼眶前缘到后缘的距离。

     ◆眼间距两眼眶背缘的最小距离。

     ◆眼后头长眼眶后缘到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到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尾柄高尾柄部分的最低高度。

 

第三节头部器官

鱼头部器官主要有吻、口、唇、须、鼻、眼、鳃裂和鳃孔等。

◆吻吻的形状随鱼类种类不同。

1、板鳃鱼类和鲟类的吻都较发达,有辅助摄食的作用。

2、真骨鱼类的吻一般不甚发达,呈正常状。

3、有些鱼类的吻变异很大,例如白鲟的吻向前伸得很长,可用来挖掘泥中食物;烟管鱼的吻呈管状,很适于伸至草丛或 石隙间取食;旗鱼、箭鱼的吻呈剑状,作为自卫或用来攻击其它鱼类。

◆口口是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它的形状和位置随各种鱼类的食性而有不同。

鱼类口的位置和形状,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1、圆口类的口不具上下颌,七鳃鳗因营半寄生生活,口具吸盘作用,用来吸附在其它鱼体上,吸吮其体液。

育鳗营寄生生活,善袭食鱼群,常从鱼鳃钻入体内,咬食内脏和肌肉,故口不呈吸盘状,无吸附能力。

2、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口由上下颌组成。

  鲨类大多呈圆弧形,鳐类则多数横裂,均位于头的腹面,便于摄食身体下方的食物,然而在水面上有食物时,鲨鱼是把吻突出水面,口接近食物方能捕捉,鳐鱼则须在猎物的上方先袭击之,然后用身体和胸鳍扼住猎物再吞食。

3、硬骨鱼类口的形状和位置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口前位(端位)口开于吻端,上下颌等长。

口前位的多为善游泳营猎捕食性的中上层鱼,或以吃中下层食物为主的鱼。

如鲸、鲐。

*口上位口开于吻的前上方,下颌长于上颌。

口上位的多以水层中生物为食的中上层鱼,或肉食性的底层鱼,如翘咀红鲐、鲼鲸。

*口下位(腹位)口开于吻的下方,上颌长于下颌。

口下位的多以底栖生物或水底碎屑为食的中下层鱼。

如蛇绚、鳐类。

4、有些鱼类的口形状很特殊,例如颌针鱼的口,其上下颌有似鸟的长喙,有利于捕捉大型鱼。

 

◆唇鱼类的唇一般不发达,但有些鱼类的唇很明显,如很多鲃亚科种类、胭脂鱼、泥鳅类、鹰斑鱼翁  类   、单角鲀类等。

唇是上下颌外裹的一层厚皮,多数没有肌肉组织,唇能帮助摄食,具触觉和味觉的功能。

◆须在口的附近,有些鱼类长有须,它们多数以底栖动物为食,用须来辅助觅食。

1、根据须着生部位,而有各种命名:

*吻须生在吻部的须。

*鼻须生在鼻孔间的须。

*颌须生在颌上的须。

*颏须生在颏部的须。

2、不同的鱼类不但须着生部位不同,须的数目、长短也不同。

多数须是成对的,单数的须很少见,如鳕仅1条颏须;江鳕有1条颏须和l对短的鼻须。

须位置、长短和数目也常作分类的依据之一。

 

◆鼻孔鼻孔是嗅觉器官的向外开孔。

鼻孔是嗅觉器官的通道,能感受外界的化学刺激。

 

1、圆口类鼻孔只有一个,七鳃鳗的鼻孔位于头背两眼之间,盲鳗的鼻孔在头的前端。

2、软骨鱼类的鼻孔成对,位于头的腹面,口的前方。

3、硬骨鱼类的鼻孔也成对,多位于眼的前方,一般每侧的鼻孔被中间一片皮瓣隔开而分成前、后两个鼻孔,有些鱼类如鳗鲡,前后鼻孔相隔很远。

4、有些鱼类如罗非鱼,每侧只有一个鼻孔。

5、鱼类的鼻孔除盲鳗类、肺鱼类、总鳍鱼类外,均不和口咽腔相通。

 

◆眼眼是视觉器官,鱼类的眼没有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

1、脂眼睑、瞬褶和瞬膜都是鱼类分类的特征。

*瞬褶有些鲨鱼在眼眶的下方有横行的皮褶如猫鲨科、皱唇鲨科鱼类。

*瞬膜有些鲨鱼的眼眶前下方则具有斜行的皮褶,如真鲨科、双髻鲨科鱼类。

*脂眼睑有些真骨鱼如遮目鱼、鲻等,在眼的外面大部分或一部分被透明的脂肪体所覆盖。

2、多数鱼类眼位于头的两侧,一般比较大,和水的透光性差有关。

但鱼眼的位置和形态,常因鱼的体型或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变化。

   

*善游泳的鱼,眼通常位于头两侧,而且较突出,吻也较尖,如蟪。

*生活于水底的底层鱼类或平扁型鱼类,眼多位于头的背面,便于观察来自上方的生物。

*有些鱼的眼很特殊,例如弹涂鱼的眼生在眼柄上,能观看四方,适于在滩涂上搜索食物和察看敌情。

*鲆鲽鱼类由于常侧卧水底,眼就扭转到一侧。

*生活在黑暗无光的洞穴中的鱼,眼用不着而退化成为盲鱼。

*深海鱼类的眼也退化而变得很小,或完全失去眼睛,或为适应微光环境,眼明显增大,往往向前或向背部延伸成筒状。

 

◆鳃裂和鳃孔

1、鳃裂 鱼类头部的后方两侧,具有左右成对排列的裂缝,向咽喉一侧的裂缝为内鳃裂,开向身体外表的裂缝为外鳃裂。

各类鱼的鳃裂数不同,例如七鳃鳗类的鳃裂有7对,均开向体侧;板鳃鱼类的鳃裂一般是5对,少数有6--7对,鲨类鳃裂开于头的两侧,鳐类则开于头的腹侧。

2、鳃孔(鳃盖孔,鳃盖裂)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末端的开口。

第四节鳍  

 鳍是鱼类适应水中运动的器官,可以分为奇鳍和偶鳍两大类。

 ◆鳍的结构

 在鳞质鳍条中,又可分为软条、鳍棘和假棘三种类型:

 1、软条柔软、分节,由左右两根组成,依其末端有没有分支,又分为不分支鳍条和分支鳍条两种。

 2、鳍棘也叫棘或真棘,坚硬,不分节、也不分支,仅由单根组成。

 3、假棘由不分支鳍条硬化而成,是软条和鳍棘的过渡类型,在鲤科鱼类中常见。

 ◆各种鳍的形态和功能各种鱼类因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鳍的形态就有多种形式,功能也不一样。

 

(一)背鳍

 1、位于鱼体背部正中线上,多数1—2个,极少数有3个,形态大小很不一致。

 *在硬骨鱼类中低等种类通常只有1个背鳍,并且仅由软条组成,如鲱形目、鲤形目的鱼类;

 *高等硬骨鱼类多数具有2全背鳍,常由鳍棘和软条共同组成,如鲈形目、蚰形目的鱼类。

*有些鱼类在背鳍后方尚有1个或几个分离的小形鳍,oLJ做小鳍或副鳍,如蓝圆糁,鲐。

小鳍仅由1枚分支鳍条组成。

 *另有些鱼类则在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组织而不具鳍条的鳍,叫做脂鳍,如鲑科、鲵科的鱼类。

 2、背鳍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鱼体直立平衡,防止鱼体倾斜摇摆。

有些长背鳍的鱼类,如鳗鲡,能作波浪式的运动,可协助鱼体慢慢前进,具有鳍棘的背鳍,有防卫和攻击的作用。

  

 

(二)臀鳍

 1、位于鱼体后下方,肛门和尾鳍之间,多数1个,极个别有2个。

有些鱼类的臀鳍后方也有小鳍,其数常与背鳍后方的小鳍数相等,

   如蓝圆鳍1个,鲐5个。

 2、臀鳍的功能和背鳍大致相似,以保持身体平衡为主。

有些鱼类的臀鳍较长,也辅助游泳,如鳗鲡。

雄性的食蚊鱼,臀鳍很特殊,部分变态成为交配器官。

 (三)尾鳍 

 1、位于尾部末端,只有1个,形态变化颇大。

根据椎骨末端形态及尾鳍上下叶的形状,鱼类尾鳍大体可分三种类型:

  

 *原型尾尾部椎骨的末端平直,将尾鳍分为完全对称的上下两叶,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刚孵化不久的仔鱼。

 

 *歪型尾尾部椎骨末端向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尾鳍分为上下不对称的两叶,下叶较大,见于软骨鱼类和鲟鱼类。

 *正型尾尾部椎骨末端仍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尾鳍外形上下叶是对称的,见于大部分的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的尾鳍在外观上,形状很多样,有新月形、叉形、浅凹形、平直形(截形)、圆形、尖圆形(矛形)、双凹形等。

 

 2、尾鳍的功能主要是推进鱼体向前游动。

 *鱼类游泳速度的快慢和尾鳍形状有很大的关系,以硬骨鱼为例,凡是游泳快速的鱼,尾鳍多呈新月形或叉形,且尾柄较细小,如金枪鱼、马鲛等;游泳缓慢的鱼,尾鳍多呈圆形、平直形或其它形状,尾柄也较粗大。

如纯类、缎虎鱼类。

 *尾鳍还具有转向和稳定的功能。

(四) 胸鳍

 1、位于胸部,即头后鳃孔的附近,1对。

 *有些鱼类的胸鳍很特殊,如鳐类的胸鳍扩大,前端跟吻部相愈合,使头、躯干和胸鳍构成一个扁平的体盘,成为主要的运动器官。

  

 *飞鱼的胸鳍很发达,象鸟类的翅膀,可离水在空中滑翔数百米。

 *弹涂鱼的胸鳍基部具有臂状的肌肉,可在滩涂上爬行或跳跃。

 *鲂绋的胸鳍下部有3枚指状的游离鳍条,可用来爬行,或翻掘砂石和贝壳,找寻食物。

 2、胸鳍的功能 

 *有协助鱼体弓盐、和转多的功能。

当鱼缓慢游泳时,胸鳍象船桨一样划动,可使鱼体前进,如果一侧的胸鳍不动,另一侧的胸鳍划水,能改变游泳的方向。

 

 *游动的快慢和胸鳍的形状也有关。

游泳快速的鱼,胸鳍多狭长或呈镰刀状;游泳缓慢的鱼,胸鳍一般宽阔或呈舌片状。

 *胸鳍跟背鳍、尾鳍一起,起控制鱼体平衡作用。

 

 (五)腹鳍位于腹部,1对。

硬骨鱼类在演化过程中,腹鳍的位置有很大的变化。

 *腹鳍腹位如鲱形目、鲤形目,腹鳍位于腹部。

 

 *腹鳍胸位如鲈形目,腹鳍前移到胸鳍下方的前后。

第二章    鱼类皮肤及其衍生物 

【目的要求】

 1、掌握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掌握鱼类鳞片形状的划分和特点。

 3、掌握鱼体的划分。

4、了解色素细胞和体色

【重点与难点】

 1、皮肤和皮肤腺的特点。

 2、鱼类鳞片形状和特点。

  

第一节皮肤和皮肤腺  

 皮肤包被在鱼体的外面,有保护鱼体的功用。

鱼类皮肤的衍生物包括粘液腺、毒腺、发光器、鳞片和色素细胞等等。

 

 ◆皮肤鱼类皮肤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两层组成。

 1、表皮表皮包在鱼体最外层,由上皮细胞构成。

可以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

 *生发层位于基部,由一层柱状细胞构成,细胞具有分生能力,分裂出的新细胞,用来补充表层损伤脱落的上皮细胞。

 *腺层位于生发层的上方,因本层含有各种腺细胞而得名。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细胞很少。

  它在圆口类只构成结实的一层,而在鱼类通常可以看到有两层:

上层较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疏松,还含有多种类型的细胞;下层较厚,纤维结缔组织排列致密,细胞少。

  

 ◆皮肤腺鱼类的皮肤腺由表皮衍生,主要有粘液腺和毒腺。

 1、粘液腺鱼类的粘液腺是表皮腺层内的各种单细胞腺体,具有分泌粘液的功能。

  常见的腺细胞有以下三种:

*杯状细胞也叫做粘液细胞,是鱼类最常见的一种腺细胞,细胞一般呈杯状,但也有少数呈球形或管状。

  

 *棒状细胞细胞呈长棒状或长瓶状,在圆口类中很典型。

 

 *浆液细胞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鲨类及一般真骨鱼类都具有,圆口类及鳐类则无。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单细胞腺体外,鱼体两侧的表皮中,有些鱼还有一种多细胞腺体,也能分泌粘液,所以鱼类分泌粘液的能力特别强。

 *粘液的功能可以保护鱼体,减少病菌、寄生虫和其它微小有机体的侵害;保持身体润滑,减低游泳阻力和增加体表光滑,不易被敌害捕捉,或捕捉后易于滑逃;粘液也有助于调节鱼体的渗透压,使鱼体中保持适当浓度的盐类;粘液也有澄清水中污物的作用,对生活在混浊度大的水域中的鱼类有重要意义。

 2、毒腺由表皮细胞衍生而成,鱼类的毒腺由一团腺细胞组成,位于棘刺的一侧,或包在棘刺的周围,或埋于棘刺的基部。

 

 *毒腺分泌的毒液,其毒性强弱,随鱼的种类有很大的不同,即使同种而不同的个体,其毒性也不相同。

   

 3、发光器发光器也是一种腺细胞,由变形的粘液腺所形成,但构造甚为复杂,除发光的腺体,作为光源进行发光的专门器官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如发光器的后面有反射器,前面有晶体(透镜)等。

  

第二节鳞 

 鳞片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