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0210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docx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导学案

  www.5y

  kj.co

  m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导学案

  一、考点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二、考情分析

  26.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福建文综,31,4分

  江苏单科,18,2分

  广东单科,31,3分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安徽文综,37

(1),8分

  文化、人的素质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山东文综,29(6),8分

  文化的发展对经济、社会、人的影响

  浙江文综,41

(2),12分

  三、知识梳理

  

(一)、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文化的特点:

  

(1)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3、文化的形式

  文化表现形式分:

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四、文化与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4.我国应如何应对: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真题再现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3.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

  )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题干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D项正确;但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故A项错误;经济决定文化,但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故Bc项错误。

  4.(09福建卷31)XX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

《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形象地展示了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由此可见(

  )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款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答案】B

  【解析】一定的文化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故B项正确的反映了题意;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认为是经济发展的标志是错误的;c项说法夸大了“邮票”的作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故D项错误。

  (XX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宁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自治区党委根据本地特点,提出了“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思路。

宁夏根据其“岩画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边塞文化、大漠文化、黄河文化悠远而豪放”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带有民间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

实施“百县千乡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长廊工程”,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带动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

此题以宁夏自治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例为考查背景,考查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对人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文化的特性即相对独立性人手谈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特别是要联系材料中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

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09浙江: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

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

XX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

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2)“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

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

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09山东卷29)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

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

  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

  一五规划纲要,均捉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

  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XX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教生态经济匡发展规划》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解析】本题以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切入点,考查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结合材料联系课本理论知识应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等角度分析即可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人影响。

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

  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③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www.5y

  kj.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