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0039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6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docx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方案上报

第一章、编制依据

1.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技术科

2011年1月

1.2、施工图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1.3、主要规范、规程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2011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2002

行业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4、主要标准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康佳丽园二期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顺路以东,红星路以西,霍林河大街以南,中心大街以北。

由9栋2-11层多层和7栋高层住宅楼及一所幼儿园、3栋商业楼和地下车库组成。

本工程地下室2层,地上结构2~22层。

建筑总高度6-66.30m。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93506.42平方米,结构形式:

主楼为剪力墙结构,地下室、幼儿园及商业楼为框架结构。

2.2、结构概况

主体结构墙厚为200、250、300mm,梁截面尺寸为2050×2000、1000×1200、300×400、300×500、300×550、300×600、300×650、300×850、300×1420、250×550、250×850、200×900、200×850、200×750、200×550、200×400、200×650、200×300mm等;顶板板厚为90mm、120mm、150mm、200mm等;A、B户型层高为3.05m,C户型层高为3.1m,其中架空层层高为4.8m。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主要机械设备的选择及数量

由于本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根据工程工期、工作量、平面尺寸和施工需要,结合我公司的综合能力以及由其它工程处进行平衡调配,对不足部分可新添置或租赁,具体计划如下:

机械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

木工圆盘锯

5

MJ318

木工刨板机

4

3WL-0.9

钻床

2

交流电焊机

10

3.2、劳动力准备

为使本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工艺流程及关键线路设定,及时协调各生产要素,科学合理组织劳动力,使工序衔接紧密,节奏明快,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均衡。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现场劳动力计划投入:

01~03、05、06栋木工每栋40人;07~10栋号木工每栋20人。

3.3、模板方案的选择

3.3.1、根据本工程特点,经过综合论证,决定采用如下模板施工策划:

序号

结构部位

面板材料、背楞、加固材料、支撑

1

内、外墙

采用12厚胶合板,配以方钢、角钢制成定型模板,背楞为40*60方钢、Φ48×3.0钢管及Φ14对拉螺杆予以加固。

2

梁、板

采用12mm厚胶合板、配以45*90木龙骨,Φ48×3.0钢管满堂架体支架。

3

楼梯与其它部位

采用12mm厚胶合板、配以45*90木龙骨,Φ48×3.0钢管满堂架体支架。

4

后浇带

采用木模、钢丝网

3.4、物资供应的准备

本工程所用模板及其支撑体系材料均由我公司自行采购,材料进场后,按照公司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物资采购供应程序操作,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严格按照物资验收程序进行验收,不合格物资严禁进场使用。

1、钢管:

钢管选用外径48mm,壁厚不得小于3.0mm。

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硬弯、压痕和深的划道。

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旧钢管应作检查,表面锈蚀深度不得大于0.5mm,弯曲变形必须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严禁用电焊和氧气切割,严禁打孔。

2、扣件:

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扣件应作防锈处理。

3、木方:

采用松木,统一加工成45mm×90mm。

4、木夹板:

厚度为16mm;胶合板:

厚度为12mm。

5、螺栓:

φ14螺杆,出现滑丝的螺栓严禁使用。

3.5、技术准备

拿到施工图纸后由项目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认真熟悉各部位的截面尺寸。

将图纸中的错误与现场不便施工的地方以书面形式报至设计院,请求解决。

同时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根据结构特点确定模板选型、配模原则以及施工顺序等。

绘制木模板配模图,交至操作工人处进行加工。

木工工长应根据技术交底要求、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及施工方案针对内外墙、梁板、楼梯等不同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技术交底重点突出施工工艺及操作方法,尽量采用数字及图形说明问题。

第四章、施工部署

4.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地下室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地上单体结构施工网络计划,以及标准层施工计划。

每个季度、月、周开始前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生产例会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做到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等手段,确保阶段目标的实现。

4.2、组织管理与职责分工

现场设项目经理一人,全面负责管理、协调本工程所有对内、对外事项。

项目工程师一人,负责主持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主持工程洽商、设计变更的办理和QC小组活动。

生产经理一人,主管施工区域内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生产进度、材料安排、机械设备及各工种之间的协调工作。

质量总监一人负责监控项目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监督、检查项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情况。

施工现场管理层人员安排及岗位职责

序号

姓名

项目职务

岗位职责

1

曹平

生产经理

全面负责生产管理工作

2

袁锁平

质量总监

负责工程的质量监督与检查

3

周培香

木工工长

负责检查模板的支设是否稳定牢固,模板拼缝、板面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填写预检记录,根据施工进展情况提出材料计划

4

曹翠东

顾亮亮

袁锦生

质检员

负责检查模板的支设是否稳定牢固,模板拼缝、板面平整度、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相关资料的填写

5

印火方

安全员

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

6

翁俊

材料员

负责模板、木枋、钢管、碗扣架、扣件以及辅助材料的采购、进场验收以及收料、发料工作

7

徐强

机电工长

负责塔吊、施工电梯的正常运转,保证现场的水电供应

内业管理层人员安排及岗位职责

序号

姓名

项目职务

岗位职责

1

丛尤华

项目工程师

全面负责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

2

王路平

内业技术

负责工程图纸的核对,设计变更洽商的办理以及施工方案的编制;负责技术资料的归档、整理

4.3、模板的制作与加工

为保证混凝土施工后表面平整,并能够达到规范规定的质量要求,模板的加工制作按如下要求控制:

4.2.1、模板的配置设专人负责。

4.2.2、板下料应尺寸准确,沿边顺直,不起毛。

板成型后截面尺寸偏差应控制在±1mm以内。

4.2.3、梁、板模板的龙骨应刨平刨直后方可使用,板面拼缝高低差应控制在2mm以内。

4.2.4、配置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以免错用。

4.2.5、使用后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维修、保护,以备下次使用。

第五章、主要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地上结构模板系统:

墙体、梁顶板采用12mm厚胶合板,木方加工成45×90mm的统一尺寸,墙体竖楞为40×60×3mm的方钢,采用φ48×3.0钢管为横楞的支撑系统。

模板选用水性脱模剂,以方便拆模、确保不污染钢筋。

5.1、墙体模板

内墙模板采用12mm厚1220×2440mm胶合板,切割成813×1220mm后配以角钢,根据内墙尺寸,加工成定型钢框模板。

外墙模板采用12mm厚1220×2440mm胶合板配合40×60×3mm的方钢根据外墙尺寸,加工成定型模板。

墙体竖楞为40×60×3mm的方钢,2×φ48×3.0mm钢管作横楞,φ14对拉螺栓和钢管斜支撑加固。

竖楞间距为250mm;横楞间距为620mm;φ14对拉螺栓横向间距为410mm,竖向间距为620mm。

C户型架空层墙板模板采用16mm厚1220×2440mm木模板,接缝处采用60×60mm木方固定,墙体竖楞为40×60×3mm的方钢,2×φ48×3.0mm钢管作横楞,φ14对拉螺栓和钢管斜支撑加固。

竖楞间距为200mm;横楞间距为500mm;φ14对拉螺栓横向间距为400mm,竖向间距为500mm。

下五排设置双螺帽。

为了保证阳角方正,在转角位置采用∠60×60×6mm角钢与∠100×60×6mm角钢通过V型卡连接,具体做法见下图。

墙体模板开孔示意图阳角处模板构造大样图

阴角采用∠70×70×6mm角铁,用螺栓固定胶合板,具体做法见下图

阴角处模板构造大样图

5.2、梁、板模板

5.2.1、梁模板

附图6

梁模板采用面板为12mm厚的胶合板。

梁底模纵向龙骨采用45×90mm的木方,木方间距200mm;横向龙骨为φ48×3.0mm钢管,间距1m。

梁侧模板水平向龙骨采用45×90mm木方,木方间距250~300mm。

横向主龙骨采用φ48×3.0mm钢管,间距不大于1m。

梁两侧立杆间距不大于800mm。

当梁高大于600mm时设置对拉螺栓一道。

对拉螺栓直径Φ14mm;梁高小于600mm时,使用U型箍。

U型箍、对拉螺栓的水平间距为800mm。

局部梁底采用双扣件。

06#楼门厅位置转换梁尺寸为2050×2000mm,排架搭设高度为5.8m。

梁模板采用16mm后木夹板。

梁侧水平向龙骨采用45×90mm木方,木方间距200mm。

横向设4道Φ14mm对拉螺栓.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为450mm,设置双螺帽。

梁底模水平向次龙骨采用45×90mm木方,间距150mm。

横向主龙骨采用10号工字钢,间距600mm。

梁下设六根承重立杆,间距357mm,梁底采用顶托。

因大梁荷载较大,此梁位置处地下一层排架暂时不拆除。

(详见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提前加工,表面刨平以保证与模板接合面平整。

模板制作成底模包侧模的形式。

梁模板在拼缝处拼接位置应错开。

梁截面尺寸mm×mm

侧模外支架

底模木方根数

底模木楞下支架

内楞木方根数

外楞钢管间距mm

对拉螺栓根数/水平向间距mm

梁两侧立杆间距m

立杆跨向(梁底小横杆)间距m

扣件

形式

200×300、200×400

2根

800

-

2

0.7

1

200×550、200×650

3根

800

-

2

0.7

1

200×750~

200×900

4根

800

1/800

3

0.7

1

250×550

3根

800

-

3

0.75

1

250×850

4根

800

1/800

3

0.75

1

300×400~

300×550

3根

800

-

3

0.8

1

300×600

300×650

3根

800

-

3

0.8

1

300×850

4根

800

1/800

3

0.8

0.8

300×1420

6根

600

3/800

3

0.8

梁底加1根立杆

1000×1200

4根

450

2/450

7

梁底加3根立杆

2050×2000

10根

450

4/450

14

梁底加6根立杆

顶托

5.2.2、楼层板面模板

1)顶板模板采用面板为12mm厚胶合板,主龙骨用Φ48×3.0钢管,次龙骨采用45×90mm木方,间距300mm.木方表面刨平以保证与模板接合面平整。

按照二层周转量配置顶板模板。

板底采用单扣件,板厚为200mm时采用双扣件。

模板边沿应切割平直,无毛边,模板拼缝处应严密。

C户型架空层立杆间距为0.8mm,水平杆步距为1.7m,并搭设剪刀撑。

剪刀撑搭设时在满堂脚手架外侧周圈由上至下竖向连续设置剪刀撑。

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左右设由上至下竖向连续设置剪刀撑,宽度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的底端与地面必须顶紧,与地面的夹角为450~600。

顶板模板支撑系统

板厚(mm)

木方间距(mm)

立杆

水平杆

步距m

扣件形式

横距(计算值)m

纵距(计算值)m

90、120

300

0.8(1.0)

0.8(1.0)

1.8

150

300

0.8(1.0)

0.8(0.9)

1.8

200

300

0.8(0.9)

0.8(0.9)

1.8

2)梁、板起拱:

跨度大于4米的梁、板,其底模跨中必须起拱,起拱高度为梁跨度的2‰。

5.3、楼梯模板

本工程楼梯为剪刀式楼梯,楼梯梯段板厚为160mm、180mm,均采用12mm厚胶合板,底模沿斜向次龙骨为45×90mm木方,间距300mm,横向主龙骨采用Φ48×3.0mm钢管,间距800mm,楼梯底模超出侧模5cm。

楼梯踢面模板为12mm厚胶合板,背楞为45×45mm木方,下料前先算好高度后,再进行加工。

梯段下采用普通钢管脚手架支撑,立杆间距900mm,步距不大于1800mm。

楼梯模板支设详见下图,同一跑的两个梯段支撑体系必须断开。

5.4、满堂模板支架搭设要求

5.4.1、模板支架应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面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上方的立杆上。

5.4.2、模板支架步距不得大于1.8m。

5.4.3、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接头位置不得在同一步内。

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小于三分之一的步距。

5.4.4、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立杆严禁吊脚。

5.4.5、剪刀撑的设置:

a)沿支架四边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间每隔10~15m设置一道;

b)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宽度为4~6m。

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

c)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之间;

d)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5、后浇带及电梯间排架搭设

5.5.1、楼板后浇带下方模板及支撑体系同周围分开,作为一个独立的支撑体系,其余部位拆模时,此处予以保留(或拆除支撑体系后再重新搭设)。

后浇带浇筑前剔除松散混凝土并处理好施工缝,后浇带未浇筑前其顶部全部用模板覆盖加以保护。

后浇带处支撑分开设置B户型电梯井内操作平台

5.5.2、B户型的电梯井内搭设钢管脚手架操作平台,首层搭设到5层楼面,以上每隔7层做一次卸载。

卸载时,先在剪力墙上预留洞,然后用16号工字钢搁置在预留洞内,脚手架立杆架设在工字钢上。

为防止立杆滑移,在工字钢上预先焊接200mm高A25mm的定位钢筋,立杆架设时,直接套住定位钢筋。

采用竹笆或木夹板满铺在平台钢管上,并用铁丝与水平钢管扎牢。

A、C户型的电梯井搭设爬升操作平台,随着楼层及时爬升。

5.6、模板安装

5.6.1、测量准备

关于标高和控制线:

控制线到结构边线的距离统一为300mm;

结构50线:

以结构地面向上500mm为控制标高的结构50线。

每个房间的模板标高必须准确、到位,确保楼板的厚度。

施工时,应将各间楼板厚度标注到平面图上。

5.6.2、墙体模板安装

(1)、施工顺序

安装前准备→一侧墙模安装就位→插入穿墙螺栓及塑料套管→清扫墙内杂物→安装就位另一侧墙模板→穿墙螺栓穿过另一侧墙模→调整模板位置→紧固穿墙螺栓→斜撑固定→与相邻模板连接。

(2)、操作工艺

①、支设前模板底部板面应平整,沿墙体上口边线贴好海绵条,检查模板是否清理干净,预留洞、预埋件等是否安装到位。

②、将一侧墙体模板按位置线安装就位,使其稳定座落于基准面上,并进行临时固定。

③、安装对拉螺栓和支固塑料套管,将模板内部清理干净。

④、以同样的方法就位另一侧墙模板,使穿墙螺栓穿过模板并在螺栓杆端安装3型卡和螺母,然后根据300mm控制线调整两块模板的位置和垂直度,与此同时固定斜撑,紧固斜撑,紧固全部穿墙螺栓的螺母。

⑤、采用同样的方法安装相邻模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全面检查扣件、螺栓、斜撑是否紧固、稳定,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

⑥、墙体对拉螺杆外套φ16PVC套管,砼浇注完后拆出螺杆,既不用割除螺杆,又可将螺杆进行周转使用。

外墙内侧模板及内墙模板支撑系统采用φ48×3.0钢管斜撑,间距2m,布置斜撑钢管上部、下部各一道。

斜撑钢管与满堂脚手架的扫地杆、立杆相连。

⑦、电梯井模板采用定型木模板,支撑体系与内墙同。

5.6.2、梁、板模板安装

(1)、施工顺序

搭设满堂脚手架→调整梁底钢管标高→安装梁底模(调好起拱度)→安装梁侧模→搭设主次龙骨→铺设楼板模板(调好起拱度)→支撑架加固。

 

(2)、施工工艺

①、楼板模板施工前应先弹1m线,要求边支撑立杆与墙、梁间距离不大于250mm,并根据弹线搭设满堂脚手架;放好梁位置线,采用吊线坠的方式将梁的位置线引至钢管架上。

②、调整梁底钢管标高,调平(调好起拱度)后,铺设梁底模,梁底模两侧用扣件锁紧,防止梁底模跑位。

③、梁侧模应落在梁底模上,同时安装侧模支撑(U型卡、对拉螺栓)。

④、搭设主次龙骨,按模板配置方案将模板摆放好,调好起拱度,模板拼缝要严密,用钉子把模板固定。

楼板模板压在梁侧模上。

⑤、梁、板模板支撑采用扣件式脚手架,立杆在梁的位置可进行调整,设三道水平连接杆件,梁、板底扣件局部采用双扣件。

⑥、将主龙骨φ48×3.0mm钢管搭设在立杆上,主龙骨上铺间距300mm的45×90mm木方次龙骨,次龙骨接长时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少于500mm。

5.6.3、楼梯模板安装

楼梯模板施工前应根据实际层高放样,先支设平台模板,再支设楼梯底模板,然后支设楼梯侧板,应先在侧板内侧弹出楼梯底板厚度线和侧板位置线,安装踏步模板到位。

为确保踏步线条尺寸的准确,踏步板的高度必须与楼梯踏步的高度一致,放样时,须预留出装修面层的厚度。

5.6.4、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1)、模板及其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出现沉降和变形。

(2)、模板内侧平整,模板接缝不大于2mm,模板与砼接触面应清理干净,脱模剂涂刷均匀。

(3)、在浇注砼过程中,派专人看模,检查扣件、螺栓、螺帽紧固情况,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及时修整加固。

(4)、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内控)mm

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3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3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柱、墙、梁

±3

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3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

5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1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

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5)、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内控)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2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2

插   筋

中心线位置

5

外露长度

+10,0

预埋螺栓

中心线位置

2

外露长度

+10,0

预留洞

中心线位置

6

尺寸

+8,0

(6)、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以利于混凝土重力及施工荷载的传递,这是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立杆下要铺设垫板。

5.7、模板拆除

5.7.1、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的方法,严格遵守从上而下的原则进行拆除。

5.7.2、模板拆除技术要求

(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根据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达到要求后,拆模报告经监理批准后方可拆模。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

≥50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75

>8

≥100

悬臂构件

-

≥100

(2)、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3)、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

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

5.7.3、梁、板模板拆除措施

(1)、应首先拆除梁侧模板,再拆除楼板模板。

(2)、用钩子或扁铲撬棍将未拆下的模板撬下,等模板全部落下之后,再集中运出并堆放指定地点,分规格码放好。

模板拆除后,运到堆放地点,必须安排木工或混凝土工进行模板二次清理,清理的过程中注意保证模板的平整性和完整性。

(3)、拆除模板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的地方。

(4)、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顶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5)、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结物,涂刷脱模剂,并分类堆放整齐,拆下的扣件及时集中统一管理。

5.8、成品保护措施

5.8.1、在分项施工技术交底中写清施工人员应知应会的成品保护工作内容。

5.8.2、模板吊运时不得碰撞墙体,合理存放,保持不变形。

5.8.3、进场后的模板,临时堆放时,距地间距大于100mm;必须用编织布临时遮盖,使用前,必须刷脱模剂。

5.8.4、模板拆除时,严禁用撬棍乱撬和高处向下乱抛,以防口角损坏。

5.8.5、梁、板模板支设完成以后,在其上面焊接或割除钢筋时,模板上必须垫铁板,以防烧伤模板。

5.8.6、边角模板严禁用整板模切割。

5.8.7、施工过程中,严禁用利器或重物乱撞模板,以防损坏或变形。

5.9、特殊部位模板控制

5.9.1、阴阳角控制:

在阴阳角两边分别弹出两条控制立线,线离墙角为20cm,以利于模板支立、检查。

(包括阳台的阴阳角)

5.9.2、、电梯井道控制:

在电梯井道四面各弹出一条立线,以利于控制井道的垂直度。

5.9.3、楼梯控制:

楼梯起止踏步线、楼梯斜线及标高控制线。

5.9.4、墙体厚度控制:

为了保证墙柱砼厚度,采用30×30×197(247)砼撑限位。

5.9.5、墙柱节点处理

1)、为确保墙体根部在浇注混凝土时不发生漏浆和烂根等质量问题,在安装模板之前,根据墙体控制线,弹出墙体外皮线,在距墙边线1㎝处粘贴50×10㎜海绵条防止漏浆。

如楼面混凝土的平整度控制的好,在楼板混凝土浇筑之后,用3米刮杠,根据标高控制线将墙柱边线处楼面刮平,木抹子抹平,支模前就可以直接贴海绵条。

2)、外墙、楼梯间上下层之间的接茬处按下图所示,在模板下口的砼上贴海绵条,以防止墙柱根部砼漏浆污染下部的墙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