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89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docx

职业教育参考文献529

目录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相关概述………………………………………………3

1.1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特点………………………………………………3

1.1.1 职业教育的定义

1.1.2 职业教育的特色

1.1.3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职业教育的实质与内涵的认识………………………………………5

1.2.1 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关系

1.2.2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辨析

第二章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分析…………………………10

2.1职业教育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失效问题………………………………10

2.2职业教育已成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11

2.3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日益显现………………………………11

2.4中国职业教育居高中阶段以上教育“半壁江山”…………………12

第三章 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产业运行局势分析………………………12

3.1 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12

3.2改革开放30年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16

3.3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方向……………………20

3.3.1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3.3.2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3.3.3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3.3.4 《职业教育法》的重大影响及修改工作

3.4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26

3.4.1 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七大问题

3.4.2 缺乏吸引力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3.4.3 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亟待理顺

3.4.4 强行“保送”背离发展职业教育初衷

3.5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分析………………………………29

3.5.1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3.5.2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应实现三大突破

3.5.3 职业教育投入须建立“刚柔并举”机制

3.5.4 应创新中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3.5.5 需增强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第四章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分析--高等职业教育…32

4.1 201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32

4.1.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

4.1.2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

4.2 201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分析…………35

4.2.3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

4.2.4 突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瓶颈的对策

4.3 2010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42

第五章 2010年中国职业教育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分析--民办职业教育…50

5.1 2010年中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50

5.1.1 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5.2 2010年中国西部地区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SWOT分析及策略选择…50

5.2.1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外在机会与威胁

5.2.2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

5.2.3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

5.2.4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应策略确定

5.3 2010年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56

5.3.1 民办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5.3.2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体制机制性障碍

5.42010年中国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58

5.4.1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5.4.2 为民办职业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5.4.3 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应走产业化之路

5.4.4 改善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

5.4.5 明确政府对民办职业教育相应的投入责任

第一章 职业教育的相关概述

1.1 职业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1.1.1 职业教育的定义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1.1.2 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般意义上分析,职业教育与其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可称为总体特点,它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整体情况。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是指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或专门教育,是培养某一职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

这个特点主要是相对于普通基础教育而言的,基础教育没有专业性,而具有基础性,是为各行各业人才培养打基础。

同时,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特点,但它的专业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它主要侧重培养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基础性的人才。

只有职业教育,不论是初等、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与一线职业的对口性很强,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区域性

  所谓区域性,主要是指职业教育为区域办教育和依靠区域办教育。

  关于为区域办教育,是指其为特定区域的经济、社会服务。

社会与教育的互动发展表明,教育的区域功能越来越重要,即区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区域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中,职业教育的区域经济功能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职业教育真正承担起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针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针对岗位需求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及专业方向,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

  关于依靠区域(社区)办教育,是指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它必须充分利用区域(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和管理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学校模式,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学校和社会密切结合的教育,主张企业、行业、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

尤其要重视组建有企业人士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领导或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改革,修订培养计划,指导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并要选聘一定比例的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以加强技能、技术教育。

学校也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强与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以便建立起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沟通及时的职业教育训练体系。

(三)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

要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力度,不断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

例如,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职业学校都特别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把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

美国社区学院学生的实习、实验和实践时间一般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左右,基本上每周都有一项实习。

德国提出:

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是教师,而是学生。

在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学体系中,实践课和理论知识课比例为1∶1,有的学校甚至已调整为1.3∶0.7。

总之,必须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必须考虑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训基地的融合,加大实践能力培养,要多给学生创造条件接触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生产环境,通过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现场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企业的生产规律、工艺、设备和技术等。

(四)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主要指职业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时间等各方面注重灵活性,实施弹性教育。

  职业教育要强调在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和教育管理等方面具备灵活性。

职业教育的对象不仅是应届学生,同样还包括为转岗、换岗而继续学习的群体,可以说职业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非常大,同时,他们对学习时间上的要求也是灵活多样的,必须安排白天、晚上、周末、假日等不同时段的教学,以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间。

因此,弹性化的学分制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力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五)生产性

  所谓生产性,就是指要强调实践教学与具体生产、生活具有很高程度的拟合度,给学生以良好的训练,甚至强调使学生进入工作世界,顶岗实习,经受实践锻炼,以便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技术应该是他毕业后社会上同行业中仍急需的技能、技术。

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变迁及更新,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地反映。

特别是目前社会上技术发展更新更快,不重视这个问题,学生在校学习的技能、技术很快就会落伍。

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

要尽可能为实训基地配备最先进的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会和使用本行业较先进的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一般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之上。

而校内实训基地不可能像工厂、企业那样利用宽敞的厂房和流水线,进行真正的生产,主要是注重生产内涵和流程上的仿真性。

(六)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即关注时代变化,体现现代性,及时反映现代教育发展潮流和趋势。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关注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的更新发展,及时在培养目标、课程开发及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无疑使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比较明显地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及新工艺。

  同时,职业教育还必须关注现代教育理念,尤其要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承担起培养现代人的责任,不仅仅关注人的生产功能,还应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能力等加强培养。

1.1.3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整个事业蓬勃发展。

2005、2006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两年每年扩大招生100万人。

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10万人,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创历史最高记录。

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将突破800万人,在校生数将达到2100万人左右。

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超过一半以上;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成为共识。

近三年来,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更加灵活多样,职业特点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充满发展活力。

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涌现出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先进典型,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毕业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欢迎。

  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2003年、2004年,中国先后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了200多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和5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05年、2006年,中央财政又继续投入数十亿元,重点支持了763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46个县级职教中心、46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和28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同时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十一五”,中国将累计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格局已经形成,行业和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1.2 职业教育的实质与内涵的认识

1.2.1 职业教育类型与层次的关系

类型,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层次则更多地表现为具有相属关系之事物的次序,诸如重叠、高低、递进和表里等结构形态,是相属事物组成的系统内部结构不同等级的范畴。

基于此,所谓教育类型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而所谓教育层次则指的是基于递进教育结构的教育范畴。

这表明,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教育类型不等于教育层次,教育层次也不等于教育类型。

厘清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与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调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是不同类型的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以及中等专业学校或技工学校等教育机构,这意味着基于机构的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活动,是两种类型的中等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

同样,高中后的高等教育阶段,有学术性大学、工程性大学,以及应用性大学、职业性大学,如职业技术学院等。

如果把学术性大学和工程性大学统称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话,那么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职业性大学则被称为高等职业教育。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本质考虑,倘若把应用性大学也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的话,那么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存在着基于机构的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这两种教育活动,即两种类型的高等教育。

这就是所谓教育层次中的

    教育类型不同的第一标志,在于培养目标的不同。

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是就业导向的教育。

因此,对职业教育来说,就业导向这一培养目标是显性存在的。

同样,不管是普通中等教育,抑或是普通高等教育,就业导向这一培养目标,却是非显性存在的。

这表明,培养目标指向一致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同一类型的教育,都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

融职业性的社会需求与教育性的个性需求于一体。

由这一目标决定的教育规律,既体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宏观层面,又体现在专业建设的职业分析、课程开发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施的行动学习、实习实训的职业情境、学习评价的需求定向和师资培养的“双师”素质等微观层面。

    教育类型不同的第二标志,在于课程内涵的不同。

职业教育的规律集中体现在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计划——课程结构的特征之中。

形式为内容服务。

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不同于普通教育基于学科知识系统化的静态的课程结构,它同样具有普适性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推出的“国际教育分类”,将高等教育阶段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需要高技术要求专门化”的普通高等教育,称之为 5A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而将面向“实际的、技术的、职业的”,即“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高等职业教育,称之为5B教育,与之相应的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这两类教育是以课程为依据分类的。

    模糊不同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混淆不同教育类型的课程内涵,将会导致处于发展中的职业教育的衰落。

在我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现代化教育资源还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现阶段办综合高中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因为重升学、轻职业的倾向,将会使其演变为“第二高中”,最终结果可能会“消灭”职业教育。

同样,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普通高等教育没有区别,例如,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与学术性大学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学术性大学可以替代职业技术学院。

换句话说,如果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取而代之,则高等职业教育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类型定位,使职业教育在系统特征上成为无法替代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才能够生存。

    强调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是同一类型的教育赖以发展的空间。

    在我国,已经构建了一个涵盖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系统。

初等职业教育是属于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梯度性决定了在老少边穷地区,为使部分适龄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还需开办一定数量的初等职业学校。

高中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目前在校生已占高中阶段的42%。

而高等教育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近年来发展迅速,学校数已占高等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二。

世界上这一独一无二的由纵向递进的三个层次组成的职业教育系统,清晰地表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存在着因循自身进化规律的运行时空。

这就是所谓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的概念。

    教育层次不同的第一标志,在于教育功能的差别。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的层次,与劳动分工的层次之间所存在的天然而紧密的联系。

职业活动的专业化和专业化,使得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呈现层次性的特点。

这种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复杂程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综合、全面程度及其所显现的责任、价值功能,高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高低。

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的功能层次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功能层次的本源性映射。

    教育层次不同的第二标志,在于教育内容的差别。

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涵,以其鲜明的职业属性,显现了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的层次,与工作范畴的层次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而具体的联系。

职业活动的作用域和集成度,使得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活动范畴呈现层次性的要求。

这种层次性集中表现为工作过程的深度广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比中等职业教育“高”,高就高在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要有能力驾驭策略层面的工作过程,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一般只需有能力把握经验层面的工作过程。

经验层面的职业活动往往是“点”和“线”的,策略层面的职业活动则常常是“面”和“体”的,实质上反映了工作过程深广程度的大小。

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活动的内容层次上的差别,本质上是真实职业活动内容层次的整合性迁移。

    模糊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功能,混淆不同教育层次的教育内容,将会制约处于改革中的职业教育的创新。

层次是系统的基本属性,每一层次都有自身的质和量的规定,它是对系统结构的“解剖”。

一般来说,高一级层次对于次一级层次具有依赖性并具有包含或包容关系,犹如工作过程实施的策略建立在经验之上,一方面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衔接沟通关系,这是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决定的层次进化;另一方面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深刻的量质演变关联,前者所要求的理论知识要多于后者,这是系统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决定的层次进化。

但是必须指出两点,一是本末倒置问题。

区分高等和中等的前提,不是理论知识的多少,而是职业分析的结果。

理论知识的多少,是工作过程分析的“末”,而不是“本”。

否则,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将重归普通教育的模式。

二是系统发展问题。

层次的产生即“新质”的产生,由原质到新质,系统总是以层次结构变化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职业教育必然有着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

不同的教育层次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这正是职业教育系统完整性的具体体现。

因此,只有清醒地把握自己的层次定位,使职业教育在系统结构上形成无法取代的教育层次,职业教育才能够发展。

    综上所述,强调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突显的是教育的生存权,由此,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有其姓:

“职”,职业属性使得其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具有类型的不可替代性;而强调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突显的则是教育的发展权,由此,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又都有其名:

“初”、“中”、“高”,教育属性使得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层次的不可替代性。

层次结构的有序性及其差别性,又处在统一的类型特征之中。

唯此,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对世界教育作出自己历史的贡献。

1.2.2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辨析

(1)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共同性

   第一,两者培养的人才都直接指向具体某一职业,因而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有一定的共同性。

以专业教育中极具典型的专业学位教育为例,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见,两者在强调应用性上,有着相同的要求。

另外,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背景”,昭示了两者的教学并非一定要按照原有学科门类体系来进行,而可以依据国民经济的产业、行业、职业来确定人才的培养,这与其他普通学科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

   第二,两者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在培养目标中都强调实践技能的掌握,因而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共同性。

专业教育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专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才培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开发与应用相结合,强调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结合,构建产学研合作体系,而这些特点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尽管如此,专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在看到两者共同性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异性。

(2)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差异性

   第一,两者的教育类型不同。

长久以来,我们根据社会功能,将人才大体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对应于这四类人才的培养,相应就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即学术教育、工程教育、技术教育和技能教育。

根据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国的学术教育和工程教育由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层次实施,技术教育在我国现为大学专科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技能教育则由中等职业教育为主来实施。

根据这种分类法,专业教育应属于“工程教育”类,而高等职业教育属于“技术教育”类。

需要说明的是,“工程”这一概念只是沿用了我国人才类型四分法的习惯用语,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工程型人才”是广义的,除了工程师外,还包括医生、律师、建筑师、教师等专业人才。

   如果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课程类型来界定教育类型的分类方法,高等教育划分为5A、5B两种类型。

其中5A为理论型/为研究作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

它传授基础学科知识以达到具有进入高级研究领域的能力(符合学术型人才规格),或者传授应用科学知识(医学、法学、建筑学等)以可以从事高技术要求的专门职业(符合工程型人才规格)为目标。

5B类则为实用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课程。

主要使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技术和专门技能(符合技术型人才规格)。

根据这种分类法,专业教育应属于5A类,高等职业教育则属于5B类。

   第二,两者的本质属性不同。

专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专门职业”导向性,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般职业”导向性。

这是区分两种类型教育的关键,也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职业教育以帮助学生获得某种职业为主要目的,所获得的职业是“一般职业”,并不包括“专门职业”。

对于“专业”不同于“一般职业”之处,前文已作详述。

当前有些人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所有教育的受教育者最终都要就职,因而所有类型的教育都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

这种观点不恰当地扩展了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得职业教育内涵模糊不清,这会将职业教育发展引向歧途,导致职业教育发展丧失方向。

同时,对专业教育的发展也会带来同样的困扰。

    第三,两者培养的人才能力结构不同。

专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虽都是应用型人才,但专业教育的研究性、复合性特性决定了其培养的是“研究型应用性”人才、“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在专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往往是具有“不确定性(uncertainty)、独一无二性(uniqueness)、伦理冲突性(valu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