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作文之倾听灵魂的声音历史人物作文.docx
《声音作文之倾听灵魂的声音历史人物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作文之倾听灵魂的声音历史人物作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音作文之倾听灵魂的声音历史人物作文
倾听灵魂的声音历史人物作文
【篇一:
倾听灵魂的声音】
快节奏的时代,总让人感觉措手不及。
每天都能看到行色匆匆的人们,或为生活而奔波,或为学业而奋斗
诚然,为生活之目标而努力没有错,然生活之美好却不仅于此。
我们每天匆匆行走于同一条道路,为所谓自己的目标而一直这样坚持着,使自己身心俱疲,却不曾静下心来真正想过自己内心需求什么,只是一味地重复着昨天的脚印。
无疑是一种悲哀!
时代的发展总是瞬息万变,变幻莫测的,我们无法走在时间的前面,也没必要在后面不停地追赶着,否则只能是随着时代的洪流不知奔至何方,从而迷失了自己。
我们应该followmyheart(跟着自己的灵魂)。
清楚自己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才不至于溪流般漫无目的地匆匆流去,才能真正品味生活之美好。
每天清晨,总能看到很多学生抱着一堆书,拖着疲倦的身子,疾步向教室走去,而对道路两旁的景物,或与之擦肩而过的人,总是熟视无睹。
也许他们的眼睛有一个方向,但灵魂却不知走向何方。
一天下来,他们又是疲倦地回到宿舍,整个身心都一直处在紧张之中,然而并不知自己这一天究竟做了或是收获了什么。
多少人,就这样找不到灵魂的栖息地而忘却了自己。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本不必如此匆忙与紧张。
在那美妙的早晨,我们应放慢脚步,缓缓前行,让自己的灵魂跟上。
偶尔,我们也可以驻足,聆听着清脆的鸟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闻着两旁的花送来的香气,感受着大自然般的这般和谐
生活不是很惬意吗?
迎面是正在清洁卫生的阿姨,主动上前打个招呼,收获的是他们甜美的微笑,这不也很好吗?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此找到了灵魂的家园,它就是生活。
一旦灵魂找到了生活的家园,它便会指引着我们想要的生活。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去做,才能有所收获。
物欲横流的年代,浮躁之风盛行,不知不觉中,灵魂已越来越跟不上自己的步伐,它就像幽灵一样四处飘散我们只顾一味地向前奔走,何时停下来倾听灵魂的声音?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行,有时候,有必要稍微放缓脚步,让自己的灵魂跟上。
【篇二:
《归去来兮辞并序》写作素材】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借《归去来兮辞并序》表达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归去来兮辞并序鄙弃,强调摆脱仕途羁绊的决绝态度,赞美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表达田园生活的安逸喜悦之情,向往和追求美好、自由的精神境界。
常用于入世与出世、人生志趣、乐天知命、人文与自然、自由等话题
话题一、双面的陶渊明
潇洒与沉重
《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
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
“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寂寞与诗意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
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
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
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
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
现代人,要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角色与本色
自然的人在社会中常常扮演着不同角色。
有时,“心为形役”,成了自己、他人和外物的奴隶,不再是自己了。
但是,人们的内心又时时刻刻渴望着能摆脱俗世的羁绊,能自由轻松地生活。
所以,要像陶潜那要敢于放弃角色,回归本色,按照自己内心真实去生活。
这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话题二、轻视名利
真正的陶潜
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历来为人推崇的出世者——陶渊明。
他带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一身刚正,飘然而去,去寻找那一方净土。
于是,在那南山脚下,草庐之中,又多了一位不染尘埃的隐者。
然而我的心是有些不平的。
想象在那样的混沌浊世,该是少有他这样一身正气的官员吧,可是他却选择了出世,甘对清风明月,忍弃天下苍生。
世间多了一位逍遥的隐者,却少了一位正直的好官。
他对污浊的官场是眼不见心不烦了,只是苍生何辜,又少了一丝隐隐的希望。
然而眼不见就真的心不烦了吗?
他能完全脱离污浊的社会吗?
他躬耕之地难道没有受到黑暗社会的一点影响吗?
答案他应该是知道的。
在我看来,一位真正崇高的人,当既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又有着视名利为粪土的旷达洒脱。
话题三、高洁志行
傲骨的亲抚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好一句“田园将芜胡不归?
”你用你的傲骨涤荡世间一切的污浊,用五斗米铸造你铁骨铮铮的腰板,在不苟于世中让人性的大旗在生命的上空高高飘扬。
你把大印挂在了朝堂,用傲骨轻嗅泥土的芬芳。
于是,才有那江岸上野菊的阵阵幽香,才有那后世文人的隐逸洒脱,才有了民族高洁的傲骨。
你的美名流传百世,你用傲骨亲抚着一片野菊。
看!
今年野菊花胜去年红,因为它记得陶潜的傲骨。
坚守精神家园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
田园是诗人的归宿,那里有鸡鸣狗吠的祥和幽静,有桃李榆柳的花果飘香,有村落炊烟的温馨可人,有躬耕自食的坦然踏实,更有纤尘不染的心灵和自由美好的生活。
他坚持着一份崇高,一份淡泊与清净。
那份出于自然、回归自然、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诗人真正的精神家园啊!
放弃的智慧
陶渊明由于受传统的儒道思想薰陶,又受家族环境的影响,因而有著“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两种截然不同的志趣。
可惜,在那混乱的时代、黑暗的社会当中,他始终没能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当社会的现实真的不容他的理想时,刚直坦率的性情,使他不甘“为五斗米而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他只好辞官而去。
诗人回归自然,回归性情,保持了真我思想。
高昂的头颅
公元405年冬天,彭泽县令陶渊明的上司来视察,别人劝陶渊明穿着整齐,态度谦恭地去参见这位官员。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
“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的小人折腰。
”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官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
让心灵远行
一片晨曦雾霭中,他感悟着以往之不可谏,来者之犹可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他远离俗世喧嚣,甘愿醉倒在南山的悠悠菊香里。
他独守高洁,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在浮躁纷扰中静守着心中的一方净土。
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
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
陶渊明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让思想在南野田园中自由飘荡,在水面轻轻摇荡;与寂寞高洁的菊松倾心交谈,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让知识的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那时,我们也像陶渊明那样实实在在是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
话题四、回归自然
美丽的田园
清风拂过,淡淡的香草气息吸入鼻腔,在这个被污染的世界里,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受用。
虽然耳畔回响着汽车鸣笛的声音与楼旁建筑工地上钢筋的铿锵声,但其中时时透着几丝微弱的麻雀叽喳的叫声,却使我感到分外的悦耳与欣喜。
身体也就舒服了些。
闭上眼,触碰着窗外树枝上那雨后翠绿的嫩叶,感受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
我低低鸣唱,婉转悠扬飘散在大地,随即,万物生灵一起长鸣。
我起身旋转,在林中翩翩跳跃,随即,万物生灵一起共舞。
世界清明了,大地纯净了,心灵升华了!
不再有勾心斗角,不再有血腥与厮杀。
天空浩瀚无边,蔚蓝宽广,淡云随风飘转。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
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
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
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
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亲近自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
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
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
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
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清晨,走在路上。
岸边的柳树,在风中轻轻地抚摸着微微颤动的水面,却没有一毫柳絮的飘飞,大概它们早已在春风中飞尽了吧。
在匆忙的脚步中,我们不知错过了多少生命中的美好。
为何不抬头望望天边呢?
柔美的朝霞是仙女遗落的霓裳,金色的阳光正透过薄雾向你微笑。
阳光打着卷,慵懒地躺在树叶上,让那翠绿的血液闪着诱人的光。
刹那间,都市在你眼中融化了,一栋栋高楼仿佛成了热带雨林中的棵棵参天大树,耳旁不断的车鸣变成了鸟儿的悦耳歌唱。
你在参天古木中漫步,而阳光轻轻把你围绕。
原来,在自然中生活只需一刹那的感动。
话题五、享受亲情
奔赴亲情
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陶渊明好累。
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
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
尽管有时有劳累、彷徨、块垒和长啸,但亲情为他疗伤,给他希冀和抚慰,给他激励和温暖……
家园亲情
家,是安乐窝,是避风港,那里有天伦之乐,有浓浓亲情。
即使你到了天涯海角,家也使你魂牵梦绕。
当年陶县令摆脱了官场的束缚,急急往家里奔去,“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到了家中,他可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
话题六、张扬个性
陶渊明个性张扬的旗帜在飘扬。
他是菊,有孤芳自赏的高傲品质和傲然脱俗的高尚人格。
他更是松,是孤独的、寂寞的、挺拔的、傲岸的。
人生最可贵的是固守,而固守的是松的贫瘠、菊的凄美,如果没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述而》)挺立一生的主体人格,又如何能“卓然见高枝”呢?
陶潜的选择恰好代表了人们对精神自由的终极追求:
个性的张扬和人性的解放。
发扬长处
青山,绿水,草屋,疏篱。
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脱下华服换上布衣,你执一把锄头,轻快地踏上荒芜的田间小道。
你的心底从未像如今这般坦然。
想想年轻时屡次出仕屡次不顺,那时的你是如何的郁闷呐!
终于,到了不惑之年的你终于看清,你的长处不是做官。
于是你毅然放弃五斗米的俸禄,归隐田园,作你的山水诗人,这才是你的特长啊。
“悟以往之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你淡淡地采下一朵秋菊,从此不问世事。
诸多流言
飘过你的小屋,但对你而言,它们只不过是池塘边青蛙的聒噪。
掬一捧清水洗洗耳朵,你又去“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去了。
你就这样悠悠然走过了无数的岁月,偶尔回望青史,竟发现自己的名字已被镌刻成纹,深得无法抹去。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纵浪黑白中,不喜亦不惧。
他朴素得如一块石头,静穆简单却不失重,留得十年寒窗苦,桃源饮酒密辛多,心有田园璞玉,笔下真情文章。
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无弦素琴是他诉请知己,菊花美酒是他永远的恋人,桃花源是他依恋的慈母。
他用真情为我们修筑了心灵的家园,他用无弦琴为我们弹奏了精神的恋曲,他用美酒为我们萦绕了本性的仙境。
言语朴实,表达着何谓真善美;为人率真,标榜着何谓亲爱友。
他就是一朵恬静的素菊,摇曳在东晋田园,却逸香万年。
【篇三: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江苏南通2013届高三期末“保持本真”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示例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届南通高三期末调研作文)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耶稣)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周国平)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
【立意提示】
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第三则材料强调坚守自我,而三则材料的核心是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的生活。
评分建议:
考生如果选取前三个角度的任意一个角度写作,均算切题;如果能抓住第四个角度写作,为最佳立意。
【参考资料】
《生命的品质》序
周国平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
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作为生命在活,而是作为欲望、野心、身份、称谓在活,不是为了生命在活,而是为了财富、权力、地位、名声在活。
这些社会堆积物遮蔽了生命,我们把它们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为之耗费一生的精力,不去听也听不见生命本身的声音了。
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
人类必须在自然的怀抱中生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春华秋实、生儿育女永远是生命的基本内核。
你从喧闹的职场里出来,走在街上,看天际的云和树影,回到家里,坐下来和妻子儿女一起吃晚饭,这时候你重新成为一个生命。
在今天的时代,让生命回归单纯,这不但是一种生活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
耶稣说: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决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生命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更有一个超越于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
外在生命来自自然,内在生命应该有更高的来源,不妨称之为神。
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你活得越简单,你离神就越近。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的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不同的人生。
我自己觉得,我的价值观已经相当明晰而简单,围绕着两个词,即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
【作文范文】
吾侪本是素心人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
”周国平如是话。
这何尝不是对于我们今天这些读书人的一种警告?
警告我们如何去当一个“素心人”。
钱钟书先生曾评述道:
学问就是荒江野庐二三素心人商量谋划之事。
这里的“素心人”指的就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世俗,不功利之人。
他们是头脑清醒,难得糊涂却又糊里糊涂之人。
中国文人历史都是才能与命运二律悖反。
舍此,于现实中的一些读书人便会懂得了如何在名利场上折腾,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借用庄子中的一句话说:
“进退——成规——成矩,从容——若龙——若虎。
”
钱理群教授曾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语出惊人:
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群高素质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高智商、世俗、圆滑,懂得表演,善于配合,知道如何从体制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的确,有些读书人臻于此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名利场上他们不仅出卖了自己,更是出卖了灵魂。
学问本是天下之公器,为人之基本器物,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块难得的净土,本应和名利场相去甚远。
不知从何时开始,中国的读书人不在怀有一颗“素心人”的心。
还记得多年前文坛爆发的“笔盈盈”现象,那些读书人又从自己的灵魂内心中听取不为名利折腾的声音吗?
答案不言而喻。
反观现在,值得庆幸的是,去年的莫大师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国家的文坛乃至所有的读书人都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徐上峰先生曾在《中国作家缺少了什么》一文中分析外国作家“耐得住寂寞,在题材和写作方向上多年甚至几十年都不变。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岂不是对中国读书人的最欢欣鼓舞的一次证明?
再者,一些读书人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在名利场上爬摸滚打,且不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古训,他们这样做不仅脏了自己光鲜的外表,迷住了双眼,堵塞了双耳,连自己的灵魂的声音都听不到了。
现在是一个大师缺乏的时代,大师的越来越稀罕,正是那些本是“素心人”的读书人在名利场上折腾的结果。
真正希望莫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我始终相信,那些能听见自身灵魂声音的“素心人”定会是成大器者。
倾听灵魂的声音,远离名利的折腾
人最宝贵的两样东西就是生命和灵魂,人活着就得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保持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的生活,并且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这样的人生即使圆满的。
让生命回归单纯,活出生命的品质,这是多么朴素的愿望啊!
耶稣也说过:
“除非你改变,像小孩一样,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活出自己生命本身的特质,倾听自己生命本身的声音才是。
但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听不到自己生命的声音,更听不到灵魂的声音了。
我们在世事纷扰的生活中,应该找到自己合宜的位置,真心真意的做自己,让生命充满内在的意义。
人在世上,不能整日昏昏欲睡不进行思想,而要做一个快乐幸福的思想者。
而要做一个快乐的醒客,倾听灵魂的声音、保持心态的淡定是必由之路。
当代人把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作为嗜好,原以为这样可以成就人生。
生态遭到破坏,子孙的福分被祖先预先享受,人人尔虞我诈。
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就这样被糟蹋了,“北京咳”成了刚跨入新年的时髦词。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真正的生命必须有灵魂的参与,是伟大的精神行为。
而财富只是外物在我们身边暂时的寄存,这财富会随着我们年纪的增大而成为他人所有,对不义之财的追求又多可笑!
在内心深处享有纯洁的灵魂并与这个灵魂对话,倾听的是智慧,享受的是生活。
这样,我们不孤独且幸福!
生命由灵魂把握就有欢乐。
现代大多数的人们忙忙碌碌地弄钱、花钱,生活中充满了欲望、焦虑、争斗、烦恼,心灵也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这是一种怎样的不堪?
其实,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
简化生活、心态宁静、注重内心的丰富,追求适合自己天性的活法。
我们宁愿怀着从容闲适的心情玩味生活,也不过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我们的灵魂。
生命的灵魂一旦敞亮,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让生命回归灵魂的单纯,这是生活的艺术,而且是一种精神修炼。
这种生活艺术和精神修炼在今天的时代弥足珍贵且不可或缺!
寻回生命的本真
天父耶稣曾说过: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子一样,否则你们绝不可能成为天国的子民!
”
的确,当越来越多的人汲汲于名利;当浮华开始侵入我们的生活;当欺骗、虚伪之风愈乱愈烈?
?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诘问:
“如何才能在世俗中找回自我,又如何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
寻回生命的本真,首先需要我们内心的宁静与朴素。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生活朴素却愉悦,艰苦却令人神往。
的确,我们的快乐来源于心灵而非物质。
不禁想到了荣获诺奖的莫言先生,他的创作生涯历经数十年,也许外界的喧嚣曾使他动摇;也许写作的艰苦曾使他彷徨,但他选择了坚守,坚守自己灵魂的朴素与宁静,用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性的思考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世界,最终以
中国诺奖第一人的身份笑傲文坛。
显然,要想寻回生命的本真就必须先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在内心的愉悦中生活。
寻回生命的本真,亦需要我们拥有淡泊名利的胸怀。
站在历史的海岸,领略古今名人的胸襟,我们看到李太白高声吟唱: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他爽朗的笑声中,我们听到的是对“名利”二字的鄙夷,是对权贵的嘲弄。
居里夫人得奖之后将奖章送给孩子当玩具,她如是解释:
“荣誉名利这类东西最终只能像玩具一样,万万不可看得太重。
”淡泊名利,你不会功于经营;淡泊名利,你不会活在忧愁与烦恼之中,如此,才能找回生命的本真!
寻回生命的本真,还需要我们的刚直与正气。
陶渊明生活困顿却毅然高呼:
“不为五斗米折腰!
”宋朝人张孝祥面对权力庞大的秦桧依旧怒喝:
“知他权势大而惧他,我举进士干什么?
”李白亦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
声声呐喊振聋发聩。
这是生命的呐喊,是灵魂的本色!
刚直与正气,你方可无愧于天地;坦荡做人,才能寻回生命的本真!
然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在这个越发纷繁复杂的社会,正如周国平所言: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有几个能听到生命的声音,至于灵魂的声音,就更别想听了。
”是的,能听见自己灵魂声音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投身名利场的人越来越多了;坚守朴素宁静的心灵少了,盲目虚伪的心灵多了。
长此以往,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心灵的诘问、时代的考验?
朋友,从你我做起,从此刻做起,寻回生命的本真,脱身于名利之场,活出自己的精彩、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吧!
与灵魂对话
人生如逆旅,舟车劳顿,却亦落得满身浮尘;人生如落叶,缱绻浮尘,却仍是叶落归根化作春泥。
我从不以名利钱财作为判断幸福的尺度,我从不视平凡单薄的生命为平庸,相反于那些人的周身,我看到的是灵魂的光泽,听到的是灵魂的高歌。
学会与灵魂对话,任凭名利随浮云呼啸而去,淡看人生,享受那云卷云舒的惬意。
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刘欢的2012年,似是过于“欢乐”,也难怪他将自己年末演唱会取名为“留欢”。
在访谈节目中,他是那样毫无保留地批判中国的选秀节目,指责节目组“为利益,不择手段”,这是对音乐极大的侮辱与玷污。
作为中国流行音乐教父的他气愤着,似是无奈于一切的正义在名利两座大山前的无力与苍白,似是因再也寻觅不到“灵魂的歌者”而失落。
“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乘着身旁咆哮的余音,我也似乎触及到了那苍白的丧失灵魂的歌声,似雨打海棠,却飘不进我的内心?
?
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有那些先哲恰有那种犹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情怀与灵魂对话,钟情于灵魂所带给他的宁静与祥和。
还记得当时的漆园小吏庄子吗?
楚王邀其做丞相,他却以楚之神龟“宁其生而不曳尾于干涂”“笥之而不藏之于庙堂之上”“留其骨以贵”为拒,自得其乐于山水之间,随性创作。
料想当时庄子若接受楚王之邀,那么如今哪里还有那些佳作供我们去领悟呢?
名利于他恰如“浮云遮望眼”,潜心于灵魂的对话中,他衣袖一挥,便弹去了那抹尘埃,收获了永世的芳华。
然而也有人认为“淡泊名利便是无所求”的消极掩饰,果真如此吗?
莫言笑之以对“我其实就是讲故事,讲着讲着就拿了诺奖,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
没错,对于名利他什么都不知道,但与灵魂对话,灵魂却告诉了他一切,点引他人生的价值所向,并非亦步亦趋的追名逐利。
放眼于历史的长河,趋于名利,吴三桂、汪精卫的事迹我不忍卒看;定神于眼前各种贪污腐败更是肮脏不堪,灵魂的迷失便是人性的丧失。
日月灼灼其华,随晨雾暮钟东升西落;崖间的细草,享受紫梵的轻抚、初露的滋润,又有谁知他们的幸福。
谁说平凡不幸福,谁说淡泊就平庸,与灵魂对话,倾听灵魂的声音。
我欲饮酒罢歌,旌旗蔽空,任凭残阳似血,在那些浮云之上,展现“一览众山小”的豁达与气魄。
2013年,就这样把酒当歌,活出“灵魂的姿态”?
?
与浮云对话
“一切名利、金钱、荣耀等都是浮云?
不一定吧?
”她望着书本,逐渐陷入了思考中?
?
咦?
她这是在哪里啊?
猛然惊醒过来,却发现周围已不是熟悉的房间,而是金碧辉煌如宫殿般豪华的屋子,她揉了揉自己那惺忪的睡眼,不可置信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又猛然地闭上眼,使劲摇摇头,希望自己清醒过来,可不管怎样,眼前始终是刚睁眼时的景象。
“吱呀——”房门开了,她回头一看,爸爸妈妈正拿着一个新款的苹果手机,满脸笑容地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