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8702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份阶段性测试试题

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份阶段性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民主一样,正义也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政治范畴,正义的历史可以说与西方政治思想同样古老。

在西方语境中,正义指的是社会价值(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名誉等)的分配原则,以及对这些社会价值实际分配状态的主观判断。

显然,如果按照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的定义,把政治理解为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那么,正义就是政治中最基本的原则或者标准。

对这一点,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亚里士多德也有自己的认识,他明确表示,“公正是为政的准绳”,因为“政治上的善即是公正,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

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的研究代表了古希腊正义理论的最高水平。

在他看来,正义原则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必定存在的平等与差异两种关系,对平等的因素同等对待,对差异的因素区别对待。

这两种处理平等与差异因素的原则,他分别称之为“算术上的均等”与“比例上的均等”。

正义的实现,就在于通过上述两项原则的结合与平衡,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他们的应得之物。

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政体是城邦的“形式”,亦即城邦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它规定了一个具体的城邦中何为正义以及何为不义。

由此出发,在不同的政体之下,人与人之间哪些方面相互平等、哪些方面彼此相异也就会有所不同。

也就是说,并非人们之间先天存在的平等与差异的关系决定了政体的不同,而是不同的政体使人们彼此相同或者彼此相异。

基于政体的差异,上述正义原则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正义,即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

前者指按照政体所要求的原则(身份、财富、品德、贡献等)对价值特别是政治权力进行分配,后者则通过在分配中参考其他因素,以实现对前者的矫正或者补充。

这就意味着民主政体、寡头政体或者贵族政体都有它们各不相同的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民主政体要求在城邦重要的机构中平等地分配政治权力,同时考虑财富、贡献等使人们相互差异的因素,并使之在一些次要机构的权力分配中有所体现;寡头政体或贵族政体则要求按照财富或者身份的差别分配城邦中最根本的权力,同时考虑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一面,使每一个人也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某些并不那么重要的决定。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上述不同的分配方案恰恰体现了这些政体的内在要求,但关键在于它们采用不同的分配正义的同时,还必须兼顾补偿的正义。

只有两者相互平衡,政体才能稳定持久。

(选自《正义原则的功能及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实现》,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义和民主都是源自西方的政治范畴,二者的历史与西方政治思想同样古老。

B.对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就是政治,所以正义是政治中最基本的原则或者标准。

C.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对正义的理解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支持与赞赏。

D.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上的善即是公正,也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所以公正是为政的准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分析戴维·伊斯顿及亚里土士多德对“政治”或“正义”的理解,让我们认识到了“正义”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引述亚里士多德的看法阐明了正义原则的功能以及如何实现正义;第三段则论述了根据政体差异,对正义原则进行的相应调整。

C.文章几处阐述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的研究代表了古希腊正义理论的最高水平

D.文章最后一段按照先总说,再分说,再总说的思路,具体论述了“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中体现的政体的内在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亚里士多德将同等对待平等因素的原则,称之为“算术上的均等”,将区别对待差异因素的原则,称之为“比例上的均等”。

B.“算术上的均等”与“比例上的均等”相互结合与平衡,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他们的应得之物,才能实现正义。

C.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是城邦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政体规定具体的城邦中何为正义何为不义;不同的政体使人们彼此相同或者彼此相异。

D.不同政体根据自己的内在要求,施行不同的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民主政体在分配和矫正的过程中更能把握两者间的平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绣朵花当补丁

张金凤

“补丁”是个旧词,已经逐渐遥远,也许有一天会从我们的词典中走失。

我有幸学会粗糙的针线活,得益于母亲教给我的打补丁的人生真谛。

我有一个精巧的针线笸箩,是母亲作为陪嫁郑重送给我的。

针线笸箩是母亲亲手糊制,她把旧报纸捣成糊糊,搅拌些防虫的药材和糯米汁,然后依着模子糊成。

纸糊的针线笸箩像个圆形的小箱笼,顶上还带着盖子,内里朴实的笸箩外层用彩色蜡花纸装饰,就显得绚丽美观,这就像母亲的生活哲理,内里是朴素的,却经常想办法给生活添点花色。

针线笸箩里有母亲精心准备的嫁妆:

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捆花花绿绿的彩线,大小不同的银针、顶针、针锥,小巧的粉布袋,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崭新布片儿。

给我展示这特殊的嫁妆,母亲说,现在虽然很少动手做衣裳,但居家过日子,还是需要一个针线笸箩,扣子掉了需要钉,裤脚儿开了需要缝,以后的日子里,你用得着这个。

陪嫁针线笸箩是我家乡的风俗,在那个一切都要动手做的年代,针线笸箩就代表了女红,裁裁剪剪,缝缝补补,针线活儿是女人们的舞台和生活主色调。

可是商品时代,改个裤脚儿都有专门作坊,一个针线笸箩似乎只是顺应母亲传承风俗的心意而已。

结婚之后,我把针线笸箩作为一件古董收藏,不久,我又诚心实意地把它从衣柜深处请出来。

先生的衣服纽扣松了,怕不小心把纽扣掉落在外边,难以配上同样的,只能急忙找出针线笸箩,防患于未然,将那松动的和未松动的扣子,逐一牢牢固定;又过了不久,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幸亏我及时发现遗落在地上的它,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此后的日子里,我就端着针线笸箩开始一个家庭妇女缝缝补补的生活。

生活中难免在柴米油盐和烟熏火燎中生出磕磕绊绊,有一个个隐约的窟窿。

但怎么能轻言放弃呢,我们需要以无比虔诚的心穿针引线,用细密的情感和针脚,缝补它的裂痕和伤口。

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母亲也已离世十余年,但是她送我的针线笸箩一直陪伴着我,我越来越珍惜它。

因为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

那一小布袋大小不同的扣子是生活的备胎,有些东西,丢了是找不回来的,你必须另外挑选哪怕逊色一点的及时补上去,就算花色不相同,也弥补了残缺。

人生哪有那么完美,残缺了,生活就风侵雨蚀,一颗纽扣及时地守住你的内心,安抚你的困窘。

那些小小的布片儿,就是生活的补丁,用剪刀来挑选、裁剪,用它们来填补生活的漏洞。

缝补,自然不是原装,不会完全符合原初的梦想,但缝补就是不放弃,就是让抛锚的车继续旅程。

生活是粗粝的,随着岁月的打磨,伤痕会很多,我们需要这种缝缝补补的精神。

那顶针是一个小的圆环铁箍,银白色的戴在手上,像戒指一样好看,乡下的妇人和老婆婆,经常手戴着顶针,那是实用,也是美,更是生活的智慧。

顶针的表面有许多小小的凹孔,来迎接针的尾部,一根细小水滑的银针,需要扎透厚厚的衣裳和布壳子。

那些坚硬的生活块垒,一根滑溜溜的细针难以顺利穿透,顶针恰恰给它一种依靠和力量。

生活中有些坚硬尖锐的关口,是很难顺利通过的,所以需要内心打磨一个顶针,对着那些磐石一样的坚硬处,迅速地推进你的针,到达你的目的地。

针锥有粗大的针尖,还有倒钩,手握的部分是一块沉甸甸的铁柄,这是更坚硬的精神支撑,在遇到巨大障碍的时候,用它先去打头阵,将一切阻碍洞穿后让我们的针——生活的理想——从容通过。

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内有一包粉末和一根来回拉伸的线,缝被子、棉衣的时候,需要针线长途跋涉,一根粉线引导着针线走得不偏不倚,走出一条漂亮的直线。

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

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我慢慢明白,母亲的一生为什么过得从容而不乏辉煌,她就是用一种缝补的精神去裁剪人生,那些苦难、繁琐、裂痕,一地鸡毛的琐碎和冗杂,都被母亲果断地剪下丢弃,用一块新的心气儿去打补丁,将生活的粗粝和残损遮盖过去。

粉布袋、剪刀、顶针、五彩的线,绣朵花儿当补丁,这就是母亲的人生。

(2018年7月7日《人民日报》第12版,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的“小小的针线笸箩”在行文结构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能自然巧妙地将文章的有关材料连缀起来,使文章井然有序。

B.“我有件衬衣的纽扣‘不辞而别’……于是也赶紧拿针线‘规劝’一番”“粉布袋是一个沉默的荷包”运用了比拟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文章中“小小的针线笸箩里面蕴含着多少生活真谛和母亲的祝福”,是我在使用针线笸箩的过程中才慢慢懂得的,更是寄托了我越来越珍惜它的原因。

D.文章叙述真实,感悟自然,取材富有生活气息,描写细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文章中说“一个小小的针线笸箩里,承载着宏大的人生和无边的智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文章中有实写和虚写,虚实结合。

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它包含三层含义:

其一,倡导消费者和企业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和自然环境的绿色产品;其二,在消费和产品生产销售时关注相关废弃物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其三,引导消费与生产者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换个角度来讲,就是消费数量应适度性和减量化;消费结构要合理平衡;消费模式以消费行为带动生产、流通及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的绿色化。

(摘自胡术刚、栾小凯、牛海丽《我们距离绿色消费还有多远》,《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27日09版)

材料二:

中国人均土地和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的国情,决定了绿色消费在中国的重要性。

首先是必须控制对资源的消费,将节约为先贯穿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基本消费活动。

同时,还必须分清消费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有两个相反的方面。

消费数量的提高确实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消费不是绿色的,就有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我国应高度重视绿色消费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

消费者选择商品应将绿色化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标准,拒绝耗电、耗水、寿命短、排污多的产品,这必然会促进生产厂家向生产出售绿色产品的方向努力。

现在社会上仍有很多不够绿色的消费活动,虽然程度不同,类型不同,而且很难建立统一的标准,但追求奢侈、讲究阔绰的消费观念是必须摒弃的。

(摘自钱易《以绿色消费促绿色发展》,《经济日报》2016年4月5日13版)

材料三:

2011-2015渗透率提升状况

图表1在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绿色渗透率变化

图表2绿色人群渗透率在不同城市的发展趋势

【注】绿色消费者是指那些关心生态环境、对绿色产品具有现实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消费人群,他们具有绿色意识,并已经或可能将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

(摘自《中国绿色消费者报告》,中国经济网2016年8月3日)

材料四:

德国颁布实施的《电力输送法》明确规定,电力运营商有义务有偿接纳在其供电范围内生产出来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政府则给予电网运营商必要的财政补贴,偿付金额最少为其从终端用户所获平均受益的80%。

日本则颁布实施了《绿色消费法》,优先采购资源再生产品,借以引导和支持企业对环境的保护。

美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和推动绿色消费。

如出台了《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并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

发达国家政府积极承担对全民进行绿色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消费意识。

2005年,日本政府有关部门曾经对绿色采购的实际成果进行了调查,60%以上的市民认为,他们常常留意购买对环境友好的商品。

40%以上的市民认为,在价格相同的时候,他们会选择购买再生产品。

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制定绿色标志制度,如德国的“蓝色天使标志”、美国的“再生标志”等,使绿色标志和价格、质量一样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摘自《国外巧推绿色消费打造“节能消费者“》《发达国家推进绿色消费经验》,《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3月31日、《湖南日报》2012年4月25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绿色消费的作用是消费者通过理性消费减少损失浪费而避免损害自然环境和公众健康。

B.扩大消费会拉动经济增长,但其消费如果不是绿色消费,就可能对生态环境等造成破坏。

C.从2011-2015年,绿色渗透率在各年龄阶段人群中均有所增长,在23-28岁群体中增长最快。

D.一些发达国家不仅出台绿色消费法令,制定具体措施,而且对全体国民开展绿色教育。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消费者在合理的消费结构中适度适量消费,并激发生产厂家、流通方和废弃物处理者追求绿色化,这可以称为绿色消费。

B.在中国有必要倡导节约意识,引导民众树立节约意识,认识到比奢侈、比阔气的消费行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必须摒弃。

C.绿色消费意识有时没有转化为绿色消费行为;2011-2015年,城市不分一二三四线,绿色人群渗透率的发展趋势几乎一致。

D.美国、德国、日本都有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其中日本还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其推行绿色消费工作最能见到成效。

9.如果中国在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绿色教育,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遂去之。

(荀)彧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祭酒。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

“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大破之,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

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

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

“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

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乃表曰: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则成之。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不幸短命,事业未终。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

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谥曰贞侯。

子奕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

文中指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谥号太祖。

B.乌丸:

又称“乌桓”,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两汉时先后两次南迁。

C.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去世。

D.邑:

古代常用来指诸侯的封地或大夫的采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嘉知人善鉴,慧眼识主。

他看出袁绍优柔寡断,难成大业;经荀彧引荐,他认为曹操才是自己要侍奉的君主。

B.郭嘉多谋善断,料事如神。

太祖准备远征袁尚和乌丸,部下多人担心刘表会趁机袭击许昌,郭嘉缜密分析,消除太祖顾虑。

C.郭嘉遇事通达,君臣相知。

郭嘉生前曹操多次亲自问疾。

他去世以后,曹操评价他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D.郭嘉英年早逝,令人遗憾。

他的死为曹操留下很大的遗憾。

《三国演义》中写到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叹息不已:

哀哉奉孝!

痛哉奉孝!

惜哉奉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9分)

八尺①

顾炎武②

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

②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B.颔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

C.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

D.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

15.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在《<论语>十则》中,“,”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耻学于师的原因:

“,。

(3)杜甫在《登高》中以诗句“,”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

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

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

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薜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20.下面是某校校庆公告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作为某县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学校坚持实验性、示范性,在徽文化的深厚滋养中,广育英才。

学校拟定于2018年10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举办90周年校庆活动。

为办好此次校庆活动,我校特面向各届校友,征集在校期间惠存的校徽、校服、奖章、笔记和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并籍此向您们发出诚挚邀请。

欢迎拨冗光临此次盛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特此公告,敬请传达。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时至今日“限塑令”已经实施了9年,①,甚至让人们感到塑料袋的使用量比以前更大了。

面对塑料袋产业的各个相关方,政策执行陷入监管之难。

首先,塑料袋几乎渗透到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量,面对洪水般的生活细节也难免捉襟见肘,这导致②。

其次,塑料袋生产商、销售商有巨大利益,也就有了逃避监管的动机。

另外,消费者由于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③。

总之,监管有难度,生产、销售有利益,消费有依赖,使得限塑令陷于空转、难以落实。

4、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书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规(哈佛大学校规规定图书馆的珍贵图书只能留在图书馆阅览)带回了宿舍。

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

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打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

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去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打闹了。

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求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二者的历史与西方政治思想同样古老”,文中并无依据,原文“正义的历史可以说与西方政治思想同样古老”。

B强加因果。

原文是假设关系。

C“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支持与赞赏”,二人观点相通,但并不能说明亚里士多德支持与赞赏他,戴维出生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