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984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_精品文档.doc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定义: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与颅腔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正常值为70-200mmH2O,儿童为50-100mmH2O。

病因:

1,颅内容物体积增加,如脑的创伤、炎症、脑缺血缺氧、中毒所致的脑水肿,脑脊液分泌或吸收换衡所致的脑积水,颅内血肿、肿瘤、脓肿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导致颅内压增高。

2、颅腔容量缩小如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等使颅腔空间缩小。

病理生理:

与颅内压增高相关的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及小儿颅缝未完全闭合、老年人及萎缩,均可使颅腔的代偿能力增加,延缓病情的进展。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主要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趋增高,最终发生脑疝

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头痛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由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或牵拉引起。

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头痛部位常在前额、两颞,也可位于枕后或眶部。

呕吐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可伴有恶心,与进食无直接关系。

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早期多不影响视力,存在时间较久时有视力减退,严重者失明。

2、生命体征的改变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博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

病情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脉博快而弱、呼吸浅促,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意识障碍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

慢性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和呆滞,症状时轻时重。

4、其他症状与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以引起展神经麻痹或复视、头晕、猝倒。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头颅增大、头皮静脉女怒张等。

治疗原则:

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因,如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清除颅内血肿、处理大片凹陷性骨折、控制颅内感染。

对于不有消除病因者,先采取限制液体入量,应用脱水药、糖皮质激素,冬眠低温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体位:

床头抬高15-30度,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饮食与补液:

不能进食者,成年人每天静脉输量在1500-2000ML,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重脑水肿。

神志清醒者给予普通饮食,但要限制钠盐摄入量。

(3)吸氧:

通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4)加强生活护理,适当保护病人,昏迷躁动的病人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

2、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

(1)、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以免血压骤升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病人呼吸道梗阻时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脑血容量增多,也加重颅内压。

(3)避免用力咳嗽和用力排便,可使用缓泻药或低压灌肠,避免高压大量灌肠。

(4)控制癫痫发作,减轻脑缺氧和脑水肿

3、脱水治疗的护理常用20%甘露醇,30分钟内快速滴注,每日2-4次,静注后10-20分钟颅内压开始开降,约维持4-6小时。

4、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通过必善血脑屏障通透性,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使颅内压下降。

5、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采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低体温,使病人处于亚低温状态,其目的是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低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减轻脑水肿。

先按医嘱注冬眠药物,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进行物理降温,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度,体温降到肛温31-34度较为理想,冬眠疗法时间一般为2-3天,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步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