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74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5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防水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水施工方案.docx

《防水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水施工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水施工方案.docx

防水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9号线08标段

郭公庄车站防水

施工方案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九号线八标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0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防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北京地铁9号线08标北京地铁九号线郭公庄站车站主体及风道结构防水施工设计图。

2、轨道交通《防水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其它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

3、《北京轨道交通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控制技术要求》。

4、我单位多年从事铁路工程、地铁工程及市政工程防水施工的经验。

二、工程概况

(一)郭公庄站工程简介

车站主体位于规划路(郭公庄二号路)与规划六圈南路形成的十字路口,沿规划郭公庄二号路南北向布置,横跨规划六圈南路。

郭公庄站是九号线的起点站,是九号线与远期房山线的换乘车站,车站全长251.4m,顶板覆土3.5m,底板埋深17.0m左右。

站位西侧状为棉花城住宅小区,车站结构距离棉花城小区宅区楼房8~21m。

站位东侧、南侧现状为平房,待拆迁,其余均为空地。

车站主体为地下两层双岛四线岛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标准段宽41.4m,局部宽42.5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0+372.000。

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2个安全通道和2个风道。

图2-1车站主体示意图

(二)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存在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深部卵石层中赋存的地下水具弱承压性。

该层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方式排泄为主,水位标高19.36m,在车站底板以下约10m。

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中对于局部的上层滞水和雨水等,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坑,采用明排的方式处理。

潜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的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三)郭公庄车站防水施工概况

地下车站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地下结构的防水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确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迎水面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进行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P10,采取措施控制结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以变形缝,施工缝等接缝防水为重点,在结构的迎水面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加强防水。

郭公庄车站防水施工顶板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侧墙和底板采用双层各4mm厚的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混凝土结构采用抗压强度C30、的抗渗等级为P10的防渗混凝土自防水。

图2-2标准断面防水工程施工示意图

三、施工准备

(一)结构防水组织机构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工程的结构防水施工任务,项目经理部成立了结构防水组织机构。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为公司直属项目经理部,实行直线制管理,项目经理张云生担任组长,常务副经理张久军鑫和总工程师罗文江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部、预算合同部、物资设备部、财务部、综合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组成。

结构自防水由施工一队负责施工,结构外侧柔性全包防水层由防水施工队负责施工。

在施工期间,骋请了在地铁及地下工程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进行全过程技术咨询指导

 

图3-1组织机构图

图3-2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图

图3-3质量保证体系图

根据项管处工期要求及项目经理部制定的年度施工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现状,人员配置情况,车站主体施工时间为2009.11.19~2011.10.19。

(二)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有材料供应商的备案手册、检测报告、合格证、说明书,经现场取样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施工队伍出具安全生产许可证,各类施工人员上岗证。

防水卷材及配套用料应在施工前按防水施工面积准备充足,底油和汽油及防水卷材应隔离,并分别放在通风阴凉且干燥的专用仓库内,避免阳光直接照晒,并远离火源,储存时应立放。

配套的底油及汽油均属易燃物品,因此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火。

聚氨酯涂料的存放与施工条件以0°C以上为宜,最低不得低于-5°C。

(三)防水施工人员及机械

专业防水施工队伍人员提前进场进行登记、培训,机具按规定备齐。

施工所需工具:

喷灯、墨线盒、小平铲、扫帚、刷子、滚刷、角桶、剪刀、卷尺等提前进场。

(四)防水施工技术准备

1.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审核施工图,熟悉和掌握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

2.召开防水设计技术交底和四方图纸汇审。

3.在施工前,由工程部组织召开对结构自防水施工队和结构外侧柔性防水层施工队技术交底会,并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然后施工队技术负责人对工班长及操作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五)基面处理

1.底板及侧墙基层处理

混凝土垫层和围护桩表面不得有明水,否则应进行堵漏(注浆或表面封堵)处理,待基层表面无明水时,再施做找平层。

(含水率简易测试方法:

在基层表面上干铺一块1m²塑料膜,静置3-4h,覆盖塑料膜部位无明显水印,即视为含水率达到要求,可以施工)。

找平层与保护层、侧墙和底板阴角倒角材料均为1:

2.5水泥砂浆厚度不得小于2cm,保护层的厚度为15mm。

找平层表面应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

找平层表面应坚实、干燥,不得有明水流,允许出现局部潮湿部位,表面清洁干净,无浮土、砂粒等污物,表面应平整、无裂缝、无松动,要求抹平压光,对于残留的砂浆或突起物要清除,不得有酥松、掉灰、空鼓、裂缝、剥落等部位存在。

所有阴角均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做成50×50mm的钝角或R≥50mm的圆角,阳角均做成不小于20×20mm的钝角或R≥20mm的圆角。

2.顶板基层处理

顶板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反复收水压实。

放坡开挖侧墙应采用1:

2.5防水水泥砂浆局部找平。

混凝土基层表面应平整(其平整度用2m靠尺进行检查,直尺与基层的间隙不超过5mm,且只允许平缓变化)、坚实,无明水、起皮、掉砂、油污等部位存在。

基层表面的突出物从根部凿除,并在凿除部位用聚氨酯密封胶刮平压实;当基层表面出现凹坑时,先将凹坑内酥松表面凿除后用高压水冲洗,待槽内干燥后,用聚氨酯密封胶填充压实;当基层上出现大于0.3mm的裂缝时,应骑缝各10cm先涂刷1mm厚的聚氨酯涂膜防水加强层,然后立即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防水层。

所有阴角部位均应采用1:

2.5的水泥砂浆做成5×5cm的钝角或R≥5cm的圆角,所有阳角均应做成1×1cm的钝角或R≥1cm圆角,转角范围基层应光滑、平整。

四、施工工艺

(一)结构自防水

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受施工环境和施工顺序的影响,使防水效果难以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因此结构自防水是地铁工程防水成败的关键车站采用钻孔灌注桩加桩内侧网喷混凝土围护,围护结构是防水的第一道防线,同时车站侧墙防水层施工工艺对围护结构基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不允许围护结构渗漏水,因此确保网喷混凝土的厚度和密实度,提高围护结构的抗渗性。

在侧墙防水层施工前,彻底封堵围护结构表面渗漏点,并用防水砂浆抹面,对钢围檩预埋件、铁件头部位进行割除、修平处理。

1.防水混凝土自身性能的选择与确定

结构防水混凝土必须具备密实度高、收缩率小、强度高、可灌性好的多种性能,选择适宜的拌合材料及稳定性好的掺加剂,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进行试配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严格按设计提出的要求进行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防水混凝土在满足抗渗等级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抗压、抗裂、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材料、配合比、施工、养护等要求均应执行《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与耐久性技术规程》(QGD-003-2008)。

生产的成品混凝土满足《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2.防水混凝土施工要求

1)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混凝土供应采用工厂拌合的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拌合必须选材固定,计量准确,拌合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搅拌时间不小于2min。

掺加外加剂时,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产生离析现象并控制坍落度损失(对坍落度的损失控制在1cm以内),同时要防止漏浆。

2)防水混凝土灌注

防水混凝土灌注除满足一般混凝土浇捣技术要求外,主要注意如下要点:

①施工缝、变形缝等特殊部位的处理

防水混凝土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以减少结构防水的薄弱环节。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施工缝,为使接缝严密,对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粒,施工中注意对中埋式止水带和遇水膨胀腻止水条等保护。

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将施工缝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并先在施工接缝起始灌注部位铺一层20—25cm厚、与灌注混凝土相同标号的防水砂浆,随后再进行混凝土灌注作业,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保证接缝部位混凝土灌注质量和结构防水效果。

防水混凝土结构变形缝的止水构造形式、位置、尺寸,以及止水使用的材料、变形缝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中加强变形缝处的浇筑和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确保防水质量。

②混凝土保护层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与模板及防水层不接触,防止沿钢筋形成渗水通道,结构侧墙等部位预留插筋采用两点牢固定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在迎土面不小于50mm并满足设计提出的要求。

③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及入模温度

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泵送间歇时间不超过45min,并以此作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计算依据,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30℃内,严禁使用不合格混凝土浇筑。

④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养护期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环境之差不超过15℃,以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对于大体积的方、厚防水混凝土,施工中作好充分的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水化热过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温差低于25℃。

3.防水混凝土质量检查

①对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的有关规定,如有变化时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并得到监理的认可。

②工作过程中检查原材料的称量不小于二次。

③在拌制和浇筑地点测定混凝土坍落度,每工作班不少于二次,混凝土入模温度测试每工作班不少于3次,掺引气剂的防水混凝土同时测定含气量。

④检查配筋、钢筋保护层、预埋铁件、穿墙管等细部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合格后填写隐蔽工程验收单,报监理检验认可。

⑤连续浇筑混凝土量为500m3以下时,留两组抗渗试块,每增加250—500m3增留两组。

试块在浇筑地点制作,其中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组与现场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数量满足试验要求。

4.防水混凝土设计及规定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结构迎水面最大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mm,背水面不得超过0.3mm,并不得贯通,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二)柔性外包防水施工

1.底板及侧墙防水施工顺序及方法

围护结构侧墙和底板采用双层各4mm厚的聚酯胎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第一层采用SBSIIPYPEPE410GB18242-2008类材料(以下简称SBSPE4类材料),第二层采用SBSIIPYSPE410GB18242-2008类材料(以下简称SBSS4类材料)。

S4类材料砂面朝向后浇结构。

(1)施工顺序

首先在达到设计要求的阴、阳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

加强层卷材采用单层SBSPE4类材料,宽度为50cm,厚度同作为防水层的单层卷材厚度。

转角两侧各25cm,加强层卷材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

当有管、件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先铺设此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采用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也应满粘固定在加强层表面。

平面防水层均可采用空铺法铺设在基层表面,防水层幅面间的搭接宽度10cm,采用热熔满粘焊接。

第一层防水层与阴、阳角部位的加强层热熔满粘;第二层防水层采用满粘法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焊接,要求砂面面向施工人员。

第二层卷材搭接宽度10cm,热熔满粘,第一层防水层搭接缝与第二层防水层搭接缝之间应错开1/3至1/2幅宽。

底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浇筑5c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立面的第一层防水层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第二层防水层与第一层防水层热熔满粘粘贴,搭接做法同平面防水层。

要求防水层甩槎长度均应超过预留钢筋端部至少20cm。

必要时应将甩槎卷起后吊挂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保护;平面防水层的甩槎(超出钢筋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保护(木板、砖、沙袋等硬质材料覆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侧墙防水层应连续铺设至顶板上表面以上50cm的高度。

SBS防水层外露临时固定部分不施作水泥砂浆保护层。

双面粘丁基橡胶卷材顶端应采用防水砂浆进行保护。

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均应铺设防水加强层,施工缝加强层采用单层SBSS4类材料,加强层宽度为50cm,砂面应面向施工人员,加强层与防水层应满粘粘结。

变形缝部位底板及有围护结构侧墙的防水加强层均采用1.5mm厚、宽1.0m的优质丁基橡胶双面冷自粘防水卷材用于大面防水层(SBS改性沥青卷材)与1.5mm厚、宽1.0m的合成高分子预铺式冷自粘防水卷材之间,组成的复合防水加强层。

立面防水层分段铺设完毕后,除需要进行后续搭接的防水层外,均需要及时施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

2.5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15mm。

预留洞口(车站与出入口通道、车站与通风道、车站与区间接口)四周的防水层均需要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复合板进行保护。

(2)施工注意事项

①雨、雪天气和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②施工现场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施工。

③应确保基层干燥程度满足设计要求。

④防水层施工前,应确保穿墙管、预埋件均应施工完毕。

防水层铺贴后,严禁在防水层上开洞,以免引起渗漏水。

⑤采用热熔条粘法将防水层固定在基层表面时,应确保粘结牢固、可靠,基层表面可不涂刷基层处理剂。

⑥如基层潮湿,第一层无法采用条粘或点粘施工,也可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卷材,固定点应设置在卷材搭接缝部位,并确保有效搭接宽度不得小于10cm。

⑦无论采用何种固定方法,必须采取措施防止铺设完毕的防水层滑脱。

⑧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用于"外防外贴"法铺设时,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必须采用满粘法铺设,且第一层铺设前,应在基层表面涂刷冷底子油。

2.车站顶板防水施工

(1)防水层施工顺序及方法

车站顶板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涂刷法施工,成膜厚度不小于2.5mm,与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使用的产品包括聚氨酯密封胶和增强层材料,增强层可采用30~40g/m的聚酯无纺布或玻纤网布(16~20目)。

1)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聚氨酯专用底涂层(可采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涂刷,用量约为0.15~0.2kg/m2)。

底涂层实干后,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最后涂刷大面防层。

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粘贴增强层。

变形缝部位先按图中做法粘贴防水卷材加强层,然后按照施工缝做法涂刷涂料防水加强层。

2)涂刷大面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

每道涂层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

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做防水层的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cm厚的细石混凝土,在浇筑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不小于350#纸胎油毡或厚度为4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隔离层。

立面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进行保护。

所有泡沫塑料片材的发泡倍率均为25~30倍。

细石混凝土标号均为C20,防水加强层均指单层4mm厚聚乙烯膜聚酯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施工缝部位防水加强层为砂面。

(2)施工注意事项

1)雨雪天气以及五级风以上的天气不得施工。

2)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

3)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环境或冬期低温环境)对防水涂料的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温度下的成膜速度和质量。

4)顶板宜采用灰土、粘土或亚粘土回填,厚度不小于60cm,回填土中不得含石块、碎石、灰渣及有机物。

人工夯实每层不大于25cm,机械夯实每层不大于30cm。

夯实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

只有在回填厚度超过50cm时,才允许采用机械回填碾压。

3.特殊、重点部位结构防水施工

特殊部位主要包括施工缝、变形缝、结构接口部位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过渡等。

(1)施工缝防水施工

施工缝处防水加强层均指SBSS4类材料,涂料防水加强层均指1.0mm厚聚氨酯涂膜加聚酯布增强层。

施工缝表面需涂刷界面剂,界面剂可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用量控制在1.5kg/m。

双层SBS的预留搭接长度均应超过施工缝预留钢筋端部至少20cm,同时应保证上下两层卷材的搭接缝间距为1/3~1/2幅宽,临时保护板可采用木板,并且在木板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柔性临时保护层(可采用SBS卷材和土工布)。

施工缝的防水做法分为如下四种:

重点部位如通道接口部位施工缝及无法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的环向施工缝。

此类施工缝均采用双道止水胶(专指遇水膨胀止水胶)并预埋注浆管的方法进行防水处理。

车站迎水面结构环向施工缝:

采用350mm宽钢边橡胶止水带+止水胶进行防水处理。

车站迎水面结构纵向施工缝:

采用双道止水胶+水泥基渗透结晶涂料进行防水处理。

车站非迎水面结构楼板施工缝:

采用20mmx10mm膨润土橡胶止水条进行防水处理。

1)环向垂直施工缝宜尽量整环划分,当底板环向施工缝与侧墙环向施工缝错开时,环向施工缝止水带应在水平纵向施工缝位置断开,水平施工缝止水胶与渗透结晶防水材料连续设置,并按图中要求完成过渡连接。

变形缝止水带与水平纵向施工缝止水胶按过渡构造同施工缝,但在变形缝位置需要断开止水胶。

侧墙环向施工缝止水带向下与水平纵向施工缝相接时,止水带端头应切割整齐,并与纵向施工缝表面密贴设置。

止水条采用专用胶粘剂粘贴在施工缝凹槽内,粘贴应牢固,与基层地面密贴。

粘贴不牢、空鼓部位用水泥钉固定。

环向施工缝的留设以结构施工步序为准,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12m。

墙体纵向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环向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3)纵向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涂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用量为1.5kg/m,再铺30~50mm厚的1:

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4)环向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5)当设计要求在施工缝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时,可不另外涂刷其它种类的界面剂。

6)止水条采用专用胶粘剂粘贴在施工缝凹槽内,粘贴应牢固,与基层地面密贴。

粘贴不牢、空鼓部位用水泥钉固定。

(2)变形缝防水施工

变形缝底板及有围护结构侧墙部位采用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背水面嵌缝+背水面设置接水盒进行防水处理。

顶板及放坡开挖侧墙处由于迎水面无法设置外贴式止水带,采用聚硫密封胶嵌缝与已施作外贴式止水带过渡形成整环防水。

变形缝背水面以及楼板变形缝上表面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处理时,应采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胶。

1)嵌缝前,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嵌缝深度除掉变形缝内一定深度的衬垫板,并将缝内表面混凝土面用钢丝刷和高压空气清理干净,确保缝内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坚实,无油污、灰尘、起皮、砂粒等杂物。

变形缝衬垫板表面无堆积杂物。

2)缝内变形缝衬垫板表面应设置隔离膜,隔离膜可采用0.2~0.3mm厚的PE薄膜,隔离膜应定位准确,避免覆盖接缝两侧混凝土基面。

3)注胶应连续、饱满、均匀、密实。

与接缝两侧混凝土面密实粘贴,任何部位均不得出现空鼓、气泡、与两侧基层脱离现象。

4)密缝胶表面应平整,不得突出接缝混凝土表面。

5)嵌缝完毕后,密封胶未固化前,应做好保护工作。

6)变形缝结构两侧迎水面如存在错台,需采用与结构同标号混凝土找平至少200mm宽,以便于施作止水带及防水层。

7)变形缝预留凹槽尺寸可根据工程施工条件适当调整,但深度不宜小于25mm,宽度不宜小于20cm。

8)变形缝衬垫板采用低发泡聚乙烯板,发泡率为10~15左右。

变形缝密封胶均指双组分聚硫密封胶。

9)变形缝部位底板及有围护结构侧墙的防水加强层均采用1.5mm厚、宽1.0m的优质丁基橡胶双面冷自粘防水卷材用于大面防水层(SBS改性沥青卷材)与1.5mm厚宽1.0m的合成高分子预铺式冷自粘防水卷材之间,组成复合防水加强层;顶板及放坡开挖侧墙的防水加强层采用1.5mm厚双面粘丁基橡胶冷自粘防水卷材

(3)穿墙管防水施工

在顶板穿墙管的防水施工上,在结构迎水面与管穿出倒角部位使用30×30密封胶封固,200×200mm涂料防水加强层进行处理,在结构中部埋设厚度不小于8mm止水法兰,穿墙管与法兰接触缝隙使用10×20遇水膨胀止水胶。

在底板穿墙管的防水施工上,对卷材进行加工为圆形加强层与长条形加强层两种,圆形加强层长度为25cm,穿管部分加工为5cm长16等分剪开贴于管道上,长条形加强层宽度为10cm,沿圆形加强层密贴至10cm厚,使用30×2扁钢、M6螺栓做成的金属箍束紧;结构中部埋设厚度不小于8mm止水法兰,穿墙管与法兰接触缝隙使用10×20遇水膨胀止水胶。

 

(4)明挖洞口预留保护及搭接做法

保护板均指厚度不小于10mm的复合板,在防水层搭接时取出。

车站与明挖区间的接口做法可参照此做法,通道接口部位的阴阳角处应设置加强层,加强层应在甩槎时留设,且应设置在防水层迎水面一侧,加强层宽度50cm。

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过渡细部做法详见图中有关节点,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过渡属于易漏水部位,施工难度较大,需认真做好。

(5)特殊部位施工技术要求

1)钢边橡胶止水带施工

钢边橡胶止水带包括施工缝和变形缝用两种止水带,其中变形缝用钢边橡胶止水带必须为中孔型,施工缝用止水带为平蹼型。

止水带宽度均为35cm,橡胶厚度10mm,钢板为镀锌钢板,厚度1mm。

①止水带采用铁丝固定在结构钢筋上,固定间距40cm。

要求固定牢固可靠,避免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固定点脱落导致止水带倒伏、扭曲影响止水效果。

当钢边止水带与拉结筋发生冲突时,为保证工程的防水性能,适当调节拉结筋保证钢边止水带固定。

②水平设置的止水带均采用盆式安装,盆式开孔向上,保证浇捣混凝土时止水带下部的气泡顺利排出。

③止水带对接接头应采用现场热硫化接头。

橡胶止水带街头热粘结施工先用橡胶锉把橡胶止水带接头两端上下两面均打毛50mm,并把打毛表面清理干净用干净布蘸少量汽油把生胶皮擦洗干净,把橡胶止水带接头两端水平放入热接头器中,接头留有5mm间隙,在止水带接头缝上、下和缝中间放入生胶皮。

接头缝底下合上面垂直于缝分别放入宽20mm、长50mm的生胶皮,放置好后加热热接器,使止水带接头粘结牢固,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即可。

④止水带任意一侧混凝土的厚度均不得小于15cm。

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应与接缝对齐,两者距离误差不得大于1cm。

止水带与接缝表面应垂直,误差不得大于15°。

⑤浇筑和振捣止水带部位的混凝土时,应注意边浇筑和振捣边用手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