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586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docx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N═CaCN2+CO↑+H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B.CaCN2中含有非极性键

C.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消耗10gCaCO3生成2.24LCO2

 

2.实验室中制取、洗气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仅用此该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液体

b中的固体

c中液体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B

浓氨水

生石灰

浓H2SO4

C

浓硫酸

Cu片

NaOH溶液

D

稀HNO3

Cu片

H2O

A.AB.BC.CD.D

 

3.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碱性溶液中:

ClO﹣、Cl﹣、K+、Na+

B.常温常压下气体:

O2、N2、Cl2、NH3

C.含有AlO2﹣的溶液:

NO3﹣、HCO3﹣、Na+、K+

D.氢氧化铁胶体:

H+、K+、S2﹣、Br﹣

 

4.在固定体积容器中通入2molA与1molB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B(g)═3C(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如表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选项

x

y

A

降温

A的体积分数

B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再加入A

B的转化率

D

再加入C

A的体积分数

A.AB.BC.CD.D

 

5.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

A.1mol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kJ•mol﹣1

B.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1

C.Na2O2(s)与CO2(g)反应放出226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

D.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6.我省庐江县有丰富的钒矿资源﹣﹣明矾,其主成分为KAl(SO4)2•1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既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杀菌消毒

B.可以通过电解明矾溶液来制取Al

C.用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可以用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的方法来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7.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但质量不可确定

B.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MgCl2和AlCl3

C.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和FeCl2

D.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2SO4、MgCl2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6

W

W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前30号元素中最多的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

(2)X的第一电离能比Y的      (填“大”或“小”),1molX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

(3)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写化学式),Y的同族元素(包括Y)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

(4)写出KZY3与HZ浓溶液反应制取Z2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已知:

X(s)+Y2(g)═XY2(g)△H1=﹣393.5kJ•mol﹣1

XY(g)+

Y2(g)═XY2(g)△H2=﹣282.9kJ•mol﹣1

则X(s)与Y2(g)反应生成XY(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9.(15分)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已知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的热分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Ⅰ.2KNO3

2KNO2+O2↑

Ⅱ.2Cu(NO3)2

2CuO+4NO2↑+O2↑

Ⅲ.2AgNO3

2Ag+2NO2↑+O2↑

(1)某固体可能由KNO3、Cu(NO3)2、AgNO3三种硝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适量该固体充分加热,得到一定量气体.若该气体经水充分吸收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在同温同压下为吸收前的

.(忽略氧在水中的溶解)

①若该固体只是由一种盐组成,则该盐为      .

②若该固体是混合物,则该混合物的可能组成为      .

(2)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实验步骤:

a.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

b.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先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A.

c.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①步骤a的目的是      ;

②依据已知的三个方程式,再根据剩余固体的质量写出Mg(NO3)2热分解方程式为:

      .

③若A中固体为AgNO3,用以上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D中的现象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

④从实验安全的角度判断该实验装置有无缺陷?

若有,应如何改进?

      .

 

10.(13分)六水氯化锶(SrCl2•6H2O)是实验室重要的分析试剂,工业上常以天青石(主成分为SrSO4)为原料制备,生产流程如下:

(1)第①步反应前天青石先研磨粉碎,其目的是      .第③步加入适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2)第①步反应若0.5molSrSO4中只有S被还原,转移了4mol电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第④步操作依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      .

(4)称取1.000g产品溶解于适量水中,向其中加入含AgNO31.100×10﹣2mol的AgNO3溶液(产品中不含其它与Ag+反应的离子),待Cl﹣完全沉淀后,用含Fe3+的溶液作指示剂,用0.2000mol/L的KSCN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AgNO3,使剩余的Ag+以AgSCN白色沉淀的形式析出.若滴定过程用去上述浓度的KSCN溶液20.00mL,则产品中SrCl2•6H2O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保留4位有效数字).

 

11.(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

硫化钠,俗称臭碱,是一种强还原剂,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他们对硫化钠与次氯酸钠的反应进行探究.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发现溶液始终澄清.

(1)下列有关硫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化钠溶液不宜久置,应现用现配

b.硫化钠俗称臭碱与其水解有关

c.硫化钠在空气中潮解并不断放出H2S气体,说明酸性:

H2CO3>H2S

d.配制硫化钠溶液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钾

e.向硫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生成

(2)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存在Cl﹣、SO42﹣和OH﹣,为探究溶液中可能存在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离子水解及空气中CO2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

只存在S2﹣

假设2:

只存在ClO﹣

假设3:

      

(3)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

1mol/L的CuSO4溶液、1mol/LNaOH溶液、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

取少许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若      ,则假设      成立.

步骤:

2:

另取少许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若      ,则假设      成立.

      ,

则假设3成立.

(4)实验时某同学发现所用硫化钠溶液呈黄色,联想到工业盐酸呈黄色的原因,该同学认为所用硫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简述理由:

      .

 

 

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马鞍山二中联考2014-2015学年高三(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N═CaCN2+CO↑+H2↑+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B.CaCN2中含有非极性键

C.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每消耗10gCaCO3生成2.24LC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在CaCO3+2HCN=CaCN2+CO↑+H2↑+CO2↑反应中,HCN中的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到+4,对应的氧化产物为CaCN2,HCN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对应的还原产物为H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A.CO由HCN生成,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CaCN2中存在2﹣,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不含非极性键,故B错误;

C.因HCN中的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正确;

D.气体存在的条件未知,不能确定体积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各物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是解答的关键,本题的难点是氧化产物的分析.

 

2.实验室中制取、洗气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仅用此该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液体

b中的固体

c中液体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B

浓氨水

生石灰

浓H2SO4

C

浓硫酸

Cu片

NaOH溶液

D

稀HNO3

Cu片

H2O

A.AB.BC.CD.D

【考点】实验装置综合;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B.氨气与浓硫酸反应;

C.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

D.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不溶于水.

【解答】解:

A.浓盐酸与MnO2反应需要加热,装置图中无酒精灯,故A错误;

B.浓氨水与生石灰可制取氨气,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浓硫酸与Cu反应需要加热,生成的SO2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杂质,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Cu与稀硝酸反应可制取NO,NO可用水洗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气体制取的试剂和仪器的选择,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及装置,把握反应原理及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气体的干燥、收集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3.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碱性溶液中:

ClO﹣、Cl﹣、K+、Na+

B.常温常压下气体:

O2、N2、Cl2、NH3

C.含有AlO2﹣的溶液:

NO3﹣、HCO3﹣、Na+、K+

D.氢氧化铁胶体:

H+、K+、S2﹣、Br﹣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A.碱性溶液中,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

B.Cl2与NH3反应;

C.AlO2﹣促进HCO3﹣的电离;

D.胶体不能稳定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

【解答】解:

A.碱性溶液中,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Cl2与N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可用于检验氯气是否泄漏,故B错误;

C.AlO2﹣促进HCO3﹣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铝和CO32﹣,故C错误;

D.胶体不能稳定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明确常见离子的性质及离子之间发生的反应是解答的关键,解答该题时注意各选项中的条件,把握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4.在固定体积容器中通入2molA与1molB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B(g)═3C(g)△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一个条件(x),如表量(y)一定符合图中曲线的是(  )

选项

x

y

A

降温

A的体积分数

B

升高温度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再加入A

B的转化率

D

再加入C

A的体积分数

A.AB.BC.CD.D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由图可知,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

A、由于反应2A(g)+B(g)═3C(g)是前后体积不变且放热的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增大减小;

B、反应是在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所以密度始终不变;

C、A、B均为反应物,增加A会提高B的转化率;

D、将加入的C折算成A和B,与起始加入的A和B之比是相等的,由于该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对平衡不影响,所以再加入C,A的体积分数不变.

【解答】解:

由图可知,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A、由于反应2A(g)+B(g)═3C(g)是前后体积不变且放热的反应,所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体积分数增大减小,故A错误;

B、反应是在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守恒,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

C、A、B均为反应物,增加A会提高B的转化率,故C正确;

D、将加入的C折算成A和B,与起始加入的A和B之比是相等的,由于该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对平衡不影响,所以再加入C,A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难度不大,解题时要注意图象与表格相结合.

 

5.已知:

2CO(g)+O2(g)═2CO2(g)△H=﹣566kJ•mol﹣1

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1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

A.1molC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83kJ•mol﹣1

B.Na2O2(s)+CO(g)═Na2CO3(s)△H=﹣509kJ•mol﹣1

C.Na2O2(s)与CO2(g)反应放出226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NA

D.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单位不对;

B、利用盖斯定律解答,①÷2+②可得;

C、1molNa2O2反应转移1mol电子;

D、过氧化钠中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2中有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解答】解:

A、1molCO燃烧放热为283KJ,故A错误;

B、已知:

①2CO(g)+O2(g)═2CO2(g)△H=﹣566kJ•mol﹣1

②Na2O2(s)+CO2(g)═Na2CO3(s)+

O2(g)△H=﹣226kJ•mol﹣1

据盖斯定律,①÷2+②得B,故B正确;

C、1mol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226KJ的热量同时转移电子数为NA,故C错误;

D、1mol过氧化钠中含2mol钠离子和1mol过氧根离子,1mol碳酸钠中含有2mol钠离子和1mol碳酸根离子,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放热多少与燃烧热的单位不同、盖斯定律的应用、过氧化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数计算以及过氧化钠中阴阳离子数等等,题目难度中等.

 

6.我省庐江县有丰富的钒矿资源﹣﹣明矾,其主成分为KAl(SO4)2•1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既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也可以杀菌消毒

B.可以通过电解明矾溶液来制取Al

C.用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可以用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的方法来确定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明矾净水的原理:

Al3+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B.工业制取Al的方法:

电解熔融态的氧化铝;

C.用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说明氧化铝没有熔化,包在熔融的铝的表面,说明了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

D.SO42‾的检验:

先用盐酸酸化,若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检验.

【解答】解:

A.明矾的水溶液中,Al3+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但不能杀菌消毒,故A错误;

B.制取Al用点解熔融态三氧化二铝,电解明矾溶液无法制取Al,故B错误;

C.用酒精灯加热铝箔至熔化,铝并不滴落,说明氧化铝没有熔化,即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故C正确;

D.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的方法不能确定含有SO42‾,因为如果含有Ag+也产生同样的现象,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部分性质、用途和制取,SO42‾离子的检验.

 

7.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但质量不可确定

B.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MgCl2和AlCl3

C.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和FeCl2

D.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2SO4、MgCl2

【考点】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15.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有铵盐和碱反应生成生成的氨气,也可以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5.60L气体通过碱石灰无变化,说明气体中无与碱石灰反应的气体,无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浓硫酸,气体剩余3.36L,体积减少5.60L﹣3.36L=2.24L,结合混合物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为2.24L,剩余的气体只能是氢气,体积为3.36L,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铝;

14.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2.9g,久置无变化,由于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所以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一定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质量为2.90g,一定不存在CuCl2;

14.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加入适量盐酸会生成沉淀,说明金属铝或氯化铝与过量碱反应生成的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加入过量盐酸沉淀溶解进一步证明沉淀是氢氧化铝,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

14.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气体,有铵盐和碱反应生成生成的氨气,也可以是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5.60L气体通过碱石灰无变化,说明气体中无与碱石灰反应的气体,无水蒸气的存在,通过浓硫酸,气体剩余3.36L,体积减少5.60L﹣3.36L=2.24L,结合混合物可能存在的物质可知,一定含有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为2.24L,剩余的气体只能是氢气,体积为3.36L,说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铝;

14.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2.9g,久置无变化,由于氢氧化铝溶于强碱,所以能生成白色沉淀的一定氯化镁生成的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质量为2.90g,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CuCl2;

14.05g固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加入适量盐酸会生成沉淀,说明金属铝或氯化铝与过量碱反应生成的偏铝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加入过量盐酸沉淀溶解进一步证明沉淀是氢氧化铝,

A.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Al,可以根据标况下3.36L氢气可以计算出铝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1.35g,故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和AlCl3,故B错误;

C.根据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没有变化,则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MgCl2,一定不含FeCl2,故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H4)2SO4、MgCl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侧重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注意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以及反应现象,结合生成物物质的质量以及反应现象进行推断,题目难度中等.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6分)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6

W

W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前30号元素中最多的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四 周期第 ⅥB 族,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 1 个电子.

(2)X的第一电离能比Y的 小 (填“大”或“小”),1molX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2NA .

(3)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 H2O (写化学式),Y的同族元素(包括Y)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 H2S .

(4)写出KZY3与HZ浓溶液反应制取Z2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5)已知:

X(s)+Y2(g)═XY2(g)△H1=﹣393.5kJ•mol﹣1

XY(g)+

Y2(g)═XY2(g)△H2=﹣282.9kJ•mol﹣1

则X(s)与Y2(g)反应生成XY(g)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s)+

O2=CO(g)△H=﹣110.6kJ•mol﹣1 .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故n=2,可推知Y为O元素;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6,则Z为Cl;W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是前30号元素中最多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则W为Cr,据此解答.

【解答】解:

X、Y、Z、W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X为C元素;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s能级只能容纳2个电子,故n=2,可推知Y为O元素;Z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6,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