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47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0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

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本课内容庞杂,头绪众多,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代、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考查命题分析】

本课两大知识点,中考均有考查题目,且出现的机率比较大。

一般以读图题,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个别情况下有选择题呈现。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基本史实。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识记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人物、措施、意义。

3、背会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培养学生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斤。

6月在销毁鸦片,虎门销烟的意义

领导这场斗争的,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3、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在攻陷浙江后,又继续北上,直逼天津。

清政府派直隶总督与英军谈判,年初,英军占领。

4、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条约。

内容:

①割给英国②赔款;

③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商定。

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开端。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1、2号带头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并把答案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上)

合作探究:

对比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

社会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通过表格比较思考、讨论: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反馈训练】

1.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

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们的确定都是为了纪念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的()

A.关天培B.林则徐C.左宗棠D.邓世昌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鸦片战争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

①布匹②生丝③茶叶④呢绒⑤瓷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⑤

3.“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你知道这是林则徐向哪一位皇帝的上书()

A.嘉庆帝B.雍正皇帝C.道光帝D.咸丰帝

4.近代史上,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5.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南英舰“皋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A.赔款2100万元  B.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割占香港岛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通常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依据是()

A.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B.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才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B、为了炫耀武力

C、为了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D、为了打击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拓展延伸】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在打开中国大门后,它有没有给近代中国社会客观上也带来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新事物、新变化?

【学后反思】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

该课是继鸦片战争后列强的进一步的侵略行为,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而发起的。

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本课是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清朝统治的腐朽,从而激发学生的不屈激情,以史为鉴,奋发学习。

【考查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在中考中也是重点考查的对象,主要考点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等。

试题类型多是选择题,也有与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考查的非选择题(如识图题、分析材料题等)。

而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150万平方千米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常考的知识点。

【学习目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重点、难点】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抢占中国大片领土

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企图,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

年月至年月。

3、侵略国家:

主凶:

、,帮凶:

4、火烧圆明园:

年,联军攻入北京,火烧

5、俄国割占我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公里。

6、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年在广西桂平起义,建号。

定都天京:

年太平军把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开始与清对峙北伐

西征:

为了,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抗击洋枪队: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统领,太平军由将领________率领。

1862年9月,在浙江宁波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

失败:

年,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陷落。

【合作探究】:

(组内讨论)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并相关的答案标在书上

1、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2、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3、说说列强犯下的罪行。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割占土地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5、了解金田起义的时间、地点;太平军的由来、太平天国运动的最终结果。

【反馈训练】

1、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

”同学们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历史后,

内心充满了悲愤和痛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伙殖民强盗攻陷北京,抢劫、烧毁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右图就是他们罪行的铁证。

这伙殖民强盗是                 (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2008四川省甘玫州)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

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 )

A.俄国        B.英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取中国大量赔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4.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列强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

【拓展延伸】:

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为什么?

(难点,组内讨论解决。

提示:

从目的、战争的性质、时间、侵略国家、侵略程度、对中国的危害来考虑)

【学后反思】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命题分析】

历年考查对本课内容的考查较少。

单独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或以收复新疆的事件为题干,考查历史人物,或以人物为题干考查事迹,多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综合考查时,一般会把与左宗棠有共性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知识的归类能力、比较能力,仍以选择题为主。

在学习本课时要学会联系现实,比如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批驳东突分子分裂祖国的反动言论,说明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史实,掌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和四个步骤

2、通过学习加深认识: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习中国军民英勇的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分析“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所学史实全面评价左宗棠

【重点、难点】

重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点:

对收复伊犁重要性及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

﹙一﹚:

新疆危机

1、19世纪年代,与虎视眈眈的想争夺新疆。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率兵侵入新疆,占领了。

阿古柏擅自建国,残酷的剥削压迫新疆各族人民。

﹙二﹚、收复新疆

1、背景

(1)、起因:

中国西北、东南边疆危机

(2)、内争:

主张海防重要,放弃西北塞防。

力主收复新疆,清廷采纳其意见。

2、过程

(1)、领命:

1875年,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入疆:

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

(3)、策略:

(4)、战绩:

年,除伊犁外,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中国收回。

3、结果:

清政府于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1、2号带头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并把答案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上)

1、列举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面对新疆的危机,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采取了什么对策?

为什么会采取这种对策?

3、结合地图说说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伊犁除外)的?

4、清政府是怎样收复伊犁的?

你如何看待?

【反馈训练】(相信自己,你能行)

(一)、选择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妄图侵占我国新疆的国家是:

()

①美国②英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

A、①②B、③④C、①⑤D、②④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哪一位晚清名将:

()

A、林则徐B、曾国藩C、曾纪泽D、左宗棠

3、左宗棠收复新疆采取的策略是:

()

A、关门打狗B、远交进攻,各个击破

C、先打两头,后取中间D、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4、新疆设立行省的时间是:

()

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

5、下列发生在新疆的重大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④清政府新疆在设立行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6、我们要了解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历史,可以查阅:

A、林则徐的奏章B、左宗棠的奏章C、李鸿章的奏章D、康有为的奏章

7、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从谁手中收回伊犁

A、阿古柏B、俄国C、英国D、法国

8、在新疆,至今人们还在怀念左宗棠,因为他①在新疆做过钦差大臣②率军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整个新疆③为曾继泽在收回伊犁的谈判中提供武力支持④建议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拓展延伸】如何评价左宗棠?

【学后反思】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考查命题分析】

中考关于本课命题知识点集中在黄海海战;邓世昌;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主要考查方式,一是:

中国近代列强的五大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是:

针对日本来考查,有学习中国的大化改新、鉴真东渡、日本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检查)

一、黄海大战

1、背景:

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2、经过:

1894年9月,中国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致远舰管带,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

四艘日舰包围,邓世昌沉着应战,朝日舰“”号撞去。

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

1、背景:

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

威海卫是的基地,结果,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年月,和日本首相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

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日本在中国;增辟等。

3、影响: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1、2号带头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并把答案标注在教材的相应位置上)

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

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影响

割地

 

使台湾与祖国分离五十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且日本大部分用作军费,有利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开商埠

 

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其他

 

便利了列强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反馈训练】(相信自己,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是指()

A.1893年B.1894年C.1895年D.1896年

2.在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他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

3.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根本原因是()

A.战舰装备落后B.日本海陆两路的进攻C.军队士气低落D.清政府腐败无能

4.甲午中日战争是中日两国海上实力的一次大较量。

当时参战的中国海军是()

A.福建水师B.北洋舰队C.南洋舰队D.广东水师

5.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马关条约》

6.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往事”是指什么战争的失败()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允许外国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

A.《北京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甲午战争结束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拓展延伸】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

有什么教训?

【学后反思】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考查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是考试命题的热点,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命题的形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读图题为主。

有时也结合本单元内容以综合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反帝史实;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熟记《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自我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综合分析的能力。

3.感悟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增强强我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并把学案上的内容标注在课本上,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检查)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

2.八国联军包括:

3.发动侵华战争的时间:

年月。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运动

1.兴起的地点:

2发展:

1900年春发展到地区3:

运动性质:

4.作战地点:

5.最终结果:

(三)《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2.内容:

①经济:

②政治:

③军事:

④外交:

3.影响: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1、2号带头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

《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归纳总结】

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

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

原因有哪些?

我们应该怎样做?

 

【反馈训练】(相信自己,你能行)

1、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D、列强联合发动

3、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大平天国运动D、变法运动

4、《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B、赔款C、开设工厂D、设立馆区

5、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九国公约》

6、《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B、建教堂C、办工厂D、设使馆

7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②①

8、《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赔偿白银4.5亿两

9、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

“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

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B、收复台湾C、黄海海战D、义和团运动

【学后反思】

第6课洋务运动学案

主备人耿瑞梅备课组长耿瑞梅年级组长

【学材分析】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考查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命题的形式主要以单项选择题和读图题为主。

有时也结合本单元内容以综合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学习目标】

1、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2、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难点:

洋务运动为何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充分阅读课本内容,认真填写相关问题,并把学案上的内容标注在课本上,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检查)

(一)洋务派的出现  

1、背景                             。

     

2、主张:

3、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

4、时间:

从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的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近代工业的创办

洋务运动前期:

创办军事工业

口号:

代表:

年曾国藩创办的。

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创办的

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左宗棠创办的。

洋务运动后期:

创办民用工业

口号:

代表:

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张之洞创办的、等。

2.筹建海军: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3、创办新式学堂:

目的:

名称:

年成立的   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宗旨:

           。

此外还在各地开办了一些学堂和学堂。

作用:

培养了一批近代、和人才。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结果及其标志:

性质:

积极作用:

①,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企业。

②,在客观上为中国的

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内1、2号带头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

讨论: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反馈训练】(由各组的5、6号同学回答)

一、选择题

1、鲁迅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