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42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docx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教育文档

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心理的辅导能力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或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开展较为规范的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或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随机渗透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最佳成长机会的能力。

具体包括:

识别学生心理困扰的能力、设计心理辅导活动的能力、实施心理辅导活动的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随机渗透心理辅导或心理支持的能力。

  近年来,笔者作为课题主研人员参与了学校承担的重庆市教育规划立项课题《提高小学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实践研究》,我们课题组人员在市教科院、区教委、教研室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逐步探索出了一些使教师保持健康心态,促进教师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和提高教师个人心理素质是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提条件。

  1.重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学校请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每个老师做了心理卫生测查,了解了老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并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发言、讨论、案例分析、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组织交流学习,学校还组织了部分教师外出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术会议和学术报告,孙云晓、黄希庭等专家的讲座,给教师们以深刻的启示,让老师们认识到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有效地调控自我,克服职业倦怠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

因为教师大部分时间面对的都是学生,所以教师能否有效地调整自身的情绪,克服职业倦怠,是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提条件。

  教师问卷调查显示,我校教师上班期间的心境状态和工作状态都不理想。

69%的人有压力感,时常感到焦虑,23%的人经常感觉烦躁,22%的教师对工作感到厌倦。

如何帮助教师调节自身情绪,克服职业倦怠呢?

一方面,我们努力为教师减负,使学校管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组织外出踏青、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卡拉OK比赛等),充实教师们的精神生活。

另一方面,学校开展了针对教师的团体心理辅导,让教师们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学校还为教师提供了休息场所,自筹资金装修出了舒适的“职工之家”“快乐成长室”,确保教师得到充分的调养。

对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安排了专人帮助教师解决。

学校内部有心理咨询机构,有心理咨询师,专门为教师提供服务。

每周四下午2:

00――4:

30的教师心理沙龙活动,教师们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摆谈心中的困惑,介绍调整自身情绪的经验。

  另外,学校还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学生问题,逐步学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师生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有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写到:

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让我充分认识到学生问题是帮助学生成长的机会,关键就看教师如何对待。

教师和学生打出一片,学生就会成为教师的幸福源泉。

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时,当学生精神面貌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老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当教师的幸福。

  二、健全制度和落实人性化的管理是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重要保证。

  1.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学校形成了校长总体负责,心育指导中心牵头,教导处、德育处负责实施的管理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分布实施,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并逐步形成“一为主、两策应”的心育模式。

“一为主、两策应”指以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受过专业心理教育并有工作经验的心理教师为主,以各学科教师和各种服务管理人员(包括校行政、校职员、工勤人员等)为辅,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形成学校心育的良好氛围和立体工作网络。

  学校先后出台了《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心语园地”使用制度》《共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要十不要”》《快乐成长室管理制度》《做个心理健康的共和教师》等十多项制度或规划。

这些制度和规划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正常开展。

  2.人性化的管理

  教师们责任心都很强,对工作往往精益求精。

而过去的一些评价制度,过分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分数,忽视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竞争,忽视人文关怀。

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些改革主要包括:

①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给教师减负。

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教师得到各种培训的机会。

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逐步消除“时间+汗水”这种不合理的做法。

教师评价降低了“优分率”和“合格率”的比重。

②建立了合理的奖励制度,促进了互助、互爱、互信并且催人奋进的工作氛围的形成。

对为学校争光的教师予以重奖,对教师的外出培训予以全额报销,所有奖励都做到透明、公开。

③注重过程管理和人文关怀。

每天早上教师进校,学校领导都会满面笑容地欢迎他们;看到教师情绪不高,校长和书记会主动向教师询问原因,给予帮助;教师过生日,学校工会都要为教师下发小小的礼物;教师生病了,领导会带领老师前去慰问……学校强调和谐、团队精神,注重过程管理,把年终评价改为了学月评价,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及时地予以了表彰,使教师体会到了来自管理层的关怀和集体的温馨。

  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的主要途径。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

我校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了学校师资培训计划。

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途径主要有:

集体培训、个人成长和实践训练。

  1.集体培训

  以教师群体为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辅导能力提高的培训活动。

  根据不同的培训主体,学校开展了分层培训。

  

(1)全员培训

  成员为学校所有教职工,培训目的主要是更新观念,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同时树立关心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培训的形式有专题讲座、团体辅导训练等。

专题讲座主要是聘请专家针对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研讨,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和技术。

《教师压力应对》《走进孩子的心里》《浅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危害》《做幸福的教师》等培训内容,让所有教师受益匪浅。

团体辅导训练主要是帮助教师学会与人沟通、释放自身压力,在团队中学会协作。

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团体辅导训练,“信任之旅”“自我成长”等教师喜闻乐见的内容,让广大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找到了寻求帮助、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为了巩固培训成果,教师还写出了学习心得,在校园网上进行了交流。

通过培训,每名教师都认识到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

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2)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对象为班主任。

与科任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进行骨干教师培训就是让班主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操作技术,逐步学会设计班级辅导手法,正确应对辅导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准确理解校本教材的使用要求,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化。

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团体辅导与听讲座相结合,个案会诊与班级辅导相结合,读书与分享相结合,现场操作与专家指导相结合。

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班主任观摩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和专家一起先看课,再进行研讨,从中学到很多的理论和可供实际操作的内容。

通过此项培训,我校班主任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班级辅导能力。

  (3)专业教师培训

  即心理咨询师培训。

对象为学校部分教师。

这部分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

学校把他们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支持他们到重庆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深造,并聘请市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开展进阶培训。

这部分教师还利用寒暑假参与了市、区心育专家组织的一系列心理辅导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专业修养。

在学成归来后,他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二次培训,指导他们开展心育实践活动。

目前我校已有多位教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有更多的教师在参加高等院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学习。

  2.个人成长

  除了集体培训,学校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专著,供教师自己学习。

心理咨询室的开放给教师提供了与专家单独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识别个人困扰,重新认识自我,获得专业成长。

另外,同伴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也促进了教师心态的开放,学到了更多与人沟通的技巧。

  3.实践训练

  即在教师学会调整自身心理状态、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1)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训练

  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在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注意不伤害别人。

  日常教育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训练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在校主要活动集中在教学时间内,所以,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以及学生对学习的心理感受是学生心理活动和情绪的重要根源。

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情绪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状态,关注课堂心理环境的改善。

另一方面,教学任务的最终完成还有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水平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合两方面的原因,教学过程就成为师生双向甚至是多向的心理交互作用的过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成为两种教育的共同需要。

我们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同学科教学相结合。

为此,学校提出了“阳光课堂”的理念,这也是对全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部分。

“阳光课堂”强调教师课堂上精神饱满,有良好的教学心理状态,尊重学生已获得的不同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和独特的见解,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和难度进行适时调整,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新的生长点;学生则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善于质疑、探究,乐于讨论、实践,勤于思考,在自然、生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得主动、活泼、有序;师生都感受到自我能力施展的愉悦,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阳光课堂”已被我校纳入校内的“三课”考核,经过长期的实践、反思,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第二,在日常事件处理上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很多教师对自己平时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对学生要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体验到被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学生犯了错,要给学生申辩的机会,因为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

第三,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档,进行长期的个别辅导。

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缺陷的学生,我校教师在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的基础上,寻求专家的帮助,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

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是心理咨询和行为矫正的训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行为问题和一些身心疾患。

  

(2)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训练

  训练班主任教师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我们采用的是“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层层推进”的形式。

我们邀请市里的专家对班主任教师设计实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有:

①班级辅导活动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贯彻学生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