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217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docx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发展简表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史简表

时间、著作

主要内容

意义

1839年3月:

《乌培河谷来信》

鞭挞虔诚主义,描述工人和手工业者的悲惨处境,揭露剥削阶级的伪善,抨击专制制度。

恩格斯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

表明他已是一位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1年3月: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

提出和论证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在理论意识、实践活动和反思形式等方面存在的根本差别,对伊壁鸠鲁的哲学给予了高度评价。

马克思大学毕业时提交的博士论文。

表明他已是一位无神论者和革命民主主义者。

1842年1—2月:

《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抨击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揭露伪善的封建官僚警察制度。

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

表明他开始了政治活动。

1842年10月: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抨击普鲁士的反动立法,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行为,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第一次研究了经济问题。

《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

1843年1月:

《摩塞尔记者的辩护》

痛斥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揭露普鲁士国家的反动本质。

开始探究国家制度和管理原则产生的客观基础。

1843年夏: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观和方法论,得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

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阶段。

1842年11月~1843年底:

关于英国状况的一系列文章

分析英国的经济、政治、阶级状况,逐渐了解物质利益的作用,得出革命不可避免的结论。

同时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作了评价。

在曼彻斯特和伦敦期间,恩格斯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

1844年2月:

创办《德法年鉴》

《论犹太人问题》

批判鲍威尔的唯心史观,阐明了政治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共产主义革命)的原则区别和相互联系,初步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

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从唯心主义者转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并论述了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分析,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及其表现,论述了消灭私有制,进行社会变革的必要性。

《英国状况。

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批判了卡莱尔向后倒退的历史观,分析英国各阶级的状况,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历史作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对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作综合的阐述。

中心是异化劳动理论,通过分析异化劳动的各种形式和后果,以及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关系,揭露了资本与劳动、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对立,指明了通过消除社会异化形式来对社会进行彻底改造的途径。

《手稿》及其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一方面它还运用着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一方面又大大超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它既是一部不成熟的著作,又为马克思主义完整学说的诞生作了充分的准备。

1844年9月~1845年2月:

《神圣家族》

批判自我意识的思辨哲学,系统地阐述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历史的思想,提出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的重要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表明他们已经把唯物主义扩大到社会生活和历史生活的广阔领域。

1845年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实践观点为中心,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作了深刻批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基本原理,特别是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合作用的原理。

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引进了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引起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1845年5月出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根据大量事实,揭示了英国产业革命的奥秘,描述了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冲突的阶级根源和这两个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性,预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可避免性。

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它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能去争取自身的最终解放。

1845年11月—1846年夏:

《德意志意识形态》

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以及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第一次详尽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的辩证发展;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阶级的产生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最有价值的巨著之一。

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共产主义的水平;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创立,第一个伟大发现初步完成。

1847年7月:

《哲学的贫困》

进一步阐发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唯物史观的原理和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法观点;并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各经济范畴,发现了劳动力商品,奠定了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批判改良主义的幻想,提出了暴力夺取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萌芽。

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最初著作。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

基本思想(略)

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无产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3、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

4、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任务和策略原则。

5、分析批判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

6、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它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为无产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850年—1852年,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写了:

《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一些列文章。

着重阐明并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理论和策略。

突出的观点有:

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2、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是革命胜利的基本力量。

3、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达到消灭阶级。

4、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是:

“不断革命”。

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经验的总结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他们所提出的许多新的观点,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848年革命期间及此后:

《德国的对外政策》和《匈牙利的斗争》等文章

总结被压迫民族斗争的经验,形成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和策略:

1、压迫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要给毗邻民族以自由。

2、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

3、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民族运动。

4、真正的民族战争是争取自身独立的民族战胜强大侵略者的根本方法。

5、各民族有自愿分离和自愿联盟的权利。

为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基本原则。

1852年:

《致约·魏德迈的信》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以下几点:

(1)阶级的存在紧紧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经典式地表达了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概括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任务和实际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发展。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

第一次系统地制定和阐述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价值的本质、劳动二重性)和剩余价值论(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及其来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对抗性矛盾,并展望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实际上是《资本论》的第一稿。

1859年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发现商品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细胞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是马克思系统地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系统地论述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开端。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发展剩余价值理论。

在研究批判魁奈《经济表》及“斯密教条”的基础上建立起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制定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揭示了绝对地租的来源和形成条件。

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做了系统、彻底的批判和研究。

是《资本论》的第二稿。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臻于成熟。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流通理论。

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分析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各个具体形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资本论》的第三稿。

1867年9月:

《资本论》第一卷

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其结构分三部分:

1、分析商品和货币,确立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2、分析资本怎样带来剩余价值,确立剩余价值理论。

3、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资本,确立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资本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得到具体而生动的运用和发展,历史唯物论由假设变成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这部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对抗性矛盾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学说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

总之,《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论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求解放的指路明灯,同时,也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一百多年以来,它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885年:

《资本论》第二卷

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包括两部分:

1、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2、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994年:

《资本论》第三卷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包括三部分:

1、产业资本如何通过自由竞争、资本转移,使利润平均化,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生产和流通中资本的各种具体形态,以及剩余价值在资本家各个集团之间的分配方式。

3、以批判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题名为《剩余价值理论》的《资本论》第四卷

新版《剩余价值理论》分三册。

第Ⅰ册主要说明李嘉图以前的政治经济学,着重对重农学派和亚当·斯密进行批判。

第Ⅱ册中心是对李嘉图学说体系的分析批判。

第Ⅲ册论述李嘉图怎样遭到左、右两方面的批判,李嘉图学派的瓦解过程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庸俗化过程。

1864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基本思想:

1.“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

2.“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它的伟大目标。

3.“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使命。

4.工人阶级要组织起来并以科学社会主义作指导。

5.工人阶级的解放是现代社会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兄弟团结。

成立宣言确定了第一国际的纲领,为国际工人运动制定了一条革命的政治路线。

临时章程阐明了第一国际的目的、任务和组织原则,制定了正确的组织路线,从而成为第一国际的行动准则。

第一国际活动期间

1.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反对改良主义观点,捍卫共产主义原则。

2.批判政治冷淡主义,阐明政治斗争的重要意义。

3.批判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

逐步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使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1871年5月:

《法兰西内战》

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有:

1.进一步丰富了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证明掌握武装是胜利地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

2.丰富和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丰富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形式的思想。

在海牙大会上,又提出:

“工人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资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独立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全面论述了公社英雄们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以及这次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深远意义,深刻总结了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献。

1875年5月:

《哥达纲领批判》

1.批判了维护私有制的错误观点,再次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2.批判了庸俗社会主义观点,第一次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原理。

3.批判了否认农民的革命性和宣扬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了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

4.批判了“国家帮助”的错误观点,坚持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原理。

5.批判了“自由国家”的错误观点,第一次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专政的著名论断。

彻底清算了拉萨尔主义,揭露了小资产阶级庸俗社会主义的错误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根本问题,从而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在纲领原则上的界限。

特别是关于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论述以及

共产主义发展两个阶段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

1876年5月—1878年7月:

《反杜林论》

1.批判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并阐述了关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批判杜林庸俗经济学的荒谬观点,捍卫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方法和主要内容。

3.批判杜林臆造的未来社会主义计划,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的思想体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加强了党在思想上的统一和团结,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1879年9月:

《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自拉克等人的通告信》

批判了苏黎世三人团的政治立场和阶级实质,强调指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高度的革命原则性,帮助德国党克服了当时的右倾投降主义。

1873年~1886年《自然辩证法》

1.批判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反动哲学思潮,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2.总结自然科学成果论述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范畴。

3.论述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批判机械论的运动观。

4.研究人类起源问题,阐明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全面系统地考察了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人类的起源到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发展过程,深刻地总结了多年来自然科学的成就,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自然科学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1883年3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追述了马克思的伟大功绩,特别指出了马克思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出了总结性的评价。

1884年5月: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发生、发展的历史规律;阐述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精辟地分析了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消亡的必然性,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规律性。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对原始社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科学地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问题的基本观点,驳斥了资产阶级辩护士的谬论。

1886年: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全面地分析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精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特别是历史唯物论的原理。

第一次科学地提出并概括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1891年3月:

《<法兰西内战>导言》

对巴黎公社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作了重申和进一步补充:

1.总结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指出了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

2.对巴黎公社领导集团作了具体分析和科学评价,说明了无产阶级必须有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革命政党领导,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3.进一步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对《法兰西内战》中关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并以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来代替的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论证。

是《法兰西内战》一书的纲要,公社的一部简史。

尤其是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规律,给右倾机会主义以沉重打击。

1891年6月:

《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

1.重申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指出草案回避了无产阶级专政,提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是犯了原则性错误。

2.指出在德国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必要性。

3.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必须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统一共和国。

4.揭露右倾机会主义的实质,是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只图一时的成就而不顾后果,为了运动的现在而牺牲运动的未来。

有力地批判了德国党中的右倾机会主义,丰富和发民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1894年11月:

《法德农民问问题》

驳斥了农民问题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阐述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的纲领和步骤。

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恩主义在农民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特别是关于工农联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1895年3月:

《<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总结近五十年工人运动的经验,论述了随着条件的变化,无产阶级既要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又要利用议会进行合法斗争,以便争取群众,聚集力量,迎接革命的决战。

恩格斯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1890年~1895年的许多通信。

反对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经济唯物主义”,阐述了上层建筑诸因索的相互影响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进一步论述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列宁思想史发展简表

时间、著作

主要内容

意义

《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年)

论述俄国农民生活状况,指出资本主义已侵入俄国农业,农民分成了阶级。

列宁的第一篇科学论文。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1894年)

系统地批判了民粹派的理论和纲领,揭露了他们冒充“人民之友”的真面目,阐明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粉碎了民粹主义思潮,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起了重要作用。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9年)

用大量材料论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阐明了俄国革命的不可避免性。

最后完成了粉碎民粹主义的任务。

《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

驳斥经济派的《信条》。

声讨经济派的第一篇檄文.

《怎么办?

》(1902年)

1.揭露经济派所谓“反教条主义”、“批评自由”的实质是企图用修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2.批判经济派的自发论,阐明革命理论的重大作用。

3.批判经济派只搞经济斗争的谬论,论述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关系,政治斗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决定作用。

4.批判经济派反对建立革命家组织的谬论,阐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

彻底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

1903年,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进一步,退两步》(1904年)

批判孟什维克在组织问题上的机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1.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

2.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

3.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

4.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5.党必须按照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

6.党必须有共同遵守的统一纪律。

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奠定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基础。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年)

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策略路线:

1.无产阶级必须实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2.人民武装起义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最重要手段;

3.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工农民主专政;

4.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将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阐明了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和前途,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革命策略的理论基础,对各国革命斗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

深刻批驳了经验批判主义的错误观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出了关于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客观世界的可知性和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等重要结论,明确提出了“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并给物质范畴下了科学的定义。

彻底清算了经验批判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同时概括了恩格斯逝世以后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亚洲的觉醒》(1913年)等20多篇文章

1.热烈赞扬了亚洲人民的革命斗争,指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开始和国际无产阶级并肩作战,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2.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亚洲革命中所扮演的宪兵角色,指出帝国主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3.明确指出了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预示了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彻底胜利。

充分估价了亚洲觉醒的。

伟大意义,深刻阐明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民主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这些国家的民族解放和革命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

《欧洲工人运动中的分歧》(1912年)等文章

中心问题是反对修正主义:

1.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程和修正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2.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内容及其反动实质。

3.深刻分析了修正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表现形式。

4.充分估计了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理论斗争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大意义。

全面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思想体系,揭露了修正主义的实质和根源,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1914年)

《第二国际的破产》(1915年)

《社会主义与战争》(1915年)等

文章

中心问题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和策略。

1.关于战争的性质。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并明确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2.对战争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所以必须坚决反对。

对“保卫祖国”的口号要具体分析。

3.关于和平问题。

要区分两种性质不同的和平。

只有消灭帝国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争取和平必须同革命联系起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