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215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docx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样本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珍贵用材树种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一、基地发展回顾

1、基本情况

(1)环境条件(区域位置,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资源等)

本项目建设地点包含3个基地,一个主基地,两个辅助基地。

主基地为教学和科研——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辅助基地分别为南京桥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扬子江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位于江苏镇江市句容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9´。

场创立于1925年,当时为省立高级农业实习林场。

1937年后改为中央大学农学院实习林场,1949年解放后,改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实习林场,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为南京林学院下蜀林场至今。

建场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历任领导对林场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南京林业大学重要的科研、教学及实习基地。

杂交鹅掌楸为已故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所开创,第一批鹅掌楸杂种子代试验林于1978年在下蜀林场进行试验。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现在已经成为中国鹅掌楸育种资源最丰富、最健全的良种繁育基地。

林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分,水热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为39.6℃(1961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955年),平均无霜期233d,年平均降水量1055.6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79%,土壤以黄棕壤和山地黄棕攘为主。

pH值4-6。

土壤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5%,腐殖质层厚约10-20cm,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土壤厚度50~100cm,土壤质地较粘,局部含粘重硬土层,排水不畅,含石率低于30%,土壤养分中等。

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

主要的树种有火炬松、杉木、栓皮栎、马尾松和毛竹等。

林场为宁镇山脉东段,属丘陵岗地。

海拔35-377m,林场总面积4876亩,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00m以下,坡度较缓,土层厚度平均达60cm以上。

基地距312国道仅4km,句蜀公路绕基地而过,母树林、种子园、种质资源收集区等区域均可直通大型车辆,交通十分便捷。

林场现有职工14人,其中,技术人员3人。

周边乡镇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劳动力充分,农民人均收入约10000元。

南京桥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

桥林街道位于长江北岸,浦口区西南面,与南京市区隔江相望。

桥林镇水陆交通发达便利,区域内有6.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312国道、宁巢公路和南京绕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紧邻南京长江三桥,是沟通长江南北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距南京市区2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40公里,距上海市仅330公里。

公司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镇域面积1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9000元以上。

占地500多亩,公司主要以杂交鹅掌楸、七叶树、观赏海棠和百合等植物种类的细胞工程良种繁育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为主业。

公司现有员工50多人,其中研究人员3人,中级、初级技术人员10多名。

江苏扬子江林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长江北岸,与焦山隔江相望,是一座半岛型沙洲(原江苏省国营共青团农场境内)。

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C,全年无霜期230-240天左右,日照时数2080小时,土壤多为沙积土,pH值7.5左右。

基地面积1200亩,土壤条件、水电设施较好,发展空间很大。

已初步建设好必备的道路、水电、生产用房及生活设施。

交通便利,水网密布,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现有职工28人,其中,技术人员4人。

(2)建设现状:

育种资源(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种质资源收集区、示范林等面积、产量及经营水平)、人员情况、技术力量、基础设施、辅助设施等;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就成为鹅掌楸试验基地,最早的一批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设在林场龙王荡。

上世纪90年代初,该林场为杂交鹅掌楸的育种基地。

迄今为止,基地已收集鹅掌楸属2个种各类种质资源100余件,建立资源保存圃50亩,母树林30亩,种子园70亩,子代测定林80亩,采穗圃20亩。

同时,南京林业大学下蜀实习林场及2个辅助基地均配套建设了道路、排灌系统、扦插繁殖设施。

南京桥林林业科技有限公司还拥有1000㎡的组培中心,可年生产300株组培苗的组培生产线及配套设施,400㎡的植物基质配置车间,可年产200万株的全光自动控制喷雾扦插苗床,20多个连栋薄膜炼苗温室并配有自动喷灌系统,拥有日出水量200吨的机电井一座及500亩的管道灌溉网。

 

(3)技术支撑单位和指导专家、工作指导情况;

技术支撑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指导专家一:

施季森,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林木遗传改良、林木群体分子数量遗传、林木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国家林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遗传学副理事会长,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学会第一副理事长,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中心主任。

1989年赴美国奥本大学细胞科学中心研修生物技术,1992年分赴加拿大Alberta大学遗传实验室和美国阿肯色大学遗传工程实验室从事分子遗传合作研究。

199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999年和分别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和“333”“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主持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杉木、马尾松、南方松类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倾斜项目“美洲黑杨和马尾松遗传转化研究”,国外农业先进技术引进项目“北美鹅掌楸优良亲本引进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工程”;参加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杉木和杨树遗传图谱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研究”;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树木重要木材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等课题。

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二主持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主持人)、“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和三等将五项(主持人)、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先进个人奖。

作为第一创造人分别申报“中国枫香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专利申请号01134054.1)、“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技术”(专利申请号02112948.7)两项国家创造专利(实审)。

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4部。

在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建设中,全面负责基地的规划与组织协调工作。

 

指导专家二:

李火根,男,1966年生,博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杂交鹅掌楸育种工作。

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各类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部省等各级奖励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anadianForestryResearch》、《MolecularEcologyNotes》、《NewForests》、《SilvaeGenetica》、《生物多样性》、《植物学通报》、《遗传》、《林业科学》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

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5项。

在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建设中,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资源收集、保存圃建立;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及试验示范林的建设。

 (4)主要建设成效评价:

已完成建设投资、生产种子、苗木情况、子代生长增益分析、取得的科技成果、良种审认定情况、良种推广应用情况等。

a.已完成建设投资、生产种子、苗木情况

基地现建设有鹅掌楸种子资源收集区50亩,母树林30亩,采穗圃20亩,种子园定嫁接母株75亩;建立子代测定林80亩。

年产种子15kg,苗木10万株;利用杂交鹅掌楸优良基因型的体胚快繁技术,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年产体胚细胞工程苗木300万株以上。

b.子代生长增益:

杂交鹅掌楸杂种优势非常突出。

与鹅掌楸、北美鹅掌楸半同胞家系子代相比较,杂交鹅掌楸全同胞家系子代生长的杂种优势率达42-95%,优良杂交组合的生长杂种优势率达85%以上;而优良单株无性系的杂种优势率可达145%。

c.取得的科技成果

1)“鹅掌楸种间杂交育种与杂种优势产业化开发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鹅掌楸属种间杂交技术及杂种优势的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d.良种推广应用情况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叶培忠教授创制的第一批杂交鹅掌楸分别在南京、青岛、北京、西安、昆明等地区试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及较高的生产力。

随后,在上世纪90年代,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培育出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逐渐在江苏、山东、湖北、江西、福建、湖南等省推广种植;近年来,经过广泛组配亲本,获得一大批交配组合子代,并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进行区域化试验。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杂交鹅掌楸在全国推广造林10万余亩,行道树及庭院绿化种植50多万株,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2主要经验和问题

(1)投入不足,缺乏长效机制;

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建设启动较早,但由于没有固定经费来源,导致管理及设施更新跟不上,总体经营水平低下,缺乏长效性欲稳定性。

(2)基地规模小,良种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对杂交鹅掌楸用种的需求;

   现有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面积为250亩,年产鹅掌楸种子15kg,苗木10万株。

难以满足生产上对杂交鹅掌楸用种的需求,迫切需要扩大良种基地的建设规模。

(3)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受基地建设单位技术力量的限制,当前,基地尚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

现有的技术力量均来自技术支撑单位的固定教学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缺乏人员的稳定性,导致日常管理工作难以达到延续性和时效性。

(4)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差

当前,由于没有明确的实体(没有挂牌),各方面的关系难以协调,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

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常常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差错,如抚育管理跟不上,不统一,不协调。

 

 

 

二、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与需求分析

1、建设的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峰会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将在的基础上增加四千万公顷(六亿亩);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增加0.4个百分点左右,木材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

这既是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工业人工林营建及生态林业建设是不二选择。

要实现高效生态林业建设目标,林木新品种的选育与优质种苗生产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

能够认为,林木种苗工程是实现现代林业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之一,也是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关键环节。

林木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加速资源培育、提高人工林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

鹅掌楸属树种(Liriodendronspp)生长迅速,干形好,花叶奇特,抗逆性及适应性强,材质优良,是优良的珍贵用材及园林绿化树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南京林业大学已故的林木育种学家叶培忠教授开创了鹅掌楸属种间杂交工作。

与亲本相比,杂交鹅掌楸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生长迅速,干形良好,花叶奇特,是珍贵的工业用材及高档家具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经过3代人近40年的试验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先后培育出一批优良杂交组合和优良无性系,并逐渐在长江流域推广,已在中国南方丘陵山区工业原料林建设及园林绿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是,当前,杂交鹅掌楸良种生产规模小,优质种苗生产难以满足大规模造林需求,导致市场上不法种苗商以中国马褂木假冒杂交鹅掌楸,使鹅掌楸人工林质量大大降低。

因此,实施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建设对于实施绿色江苏建设工程,提升江苏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科技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健全江苏林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提高良种化水平。

2、需求分析

杂交鹅掌楸适应性广,从华北平原至南方长江流域各省,从东部沿海至西部云贵高原海拔m以下中低山区均能繁殖栽培。

南京林业大学是国内唯一从事杂交鹅掌楸良种选育的科研单位,以此为依托建立的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将不但为江苏珍贵用材与园林绿化提供优质种苗,同时,还可辐射华东,面向全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低产林分的改造、以及大面积林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的现状与需求,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广、抗性强的杂交鹅掌楸必将成为中国南方山地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

中国南方各省有大片的山地非常适合发展鹅掌楸工业用材林,预计最近几年随着林种结构的调整,南方各省需要造林更新的面积在数百万公顷以上。

适应性广、抗性强的杂交鹅掌楸新品种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速,毫无疑问必将带动园林绿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杂交鹅掌楸树形美观、叶形奇特、花色鲜艳、叶片秋色金黄,是优良的观赏树种。

能够预计,杂交鹅掌楸将具有非常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必将在中国工业人工林建设及园林绿化事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省林业局的组织制订的《江苏省林木种苗发展纲要》、《江苏省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总体布局》及《江苏省林木种质资源管理工作总体规划》的要求,以鹅掌楸杂交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指导,以“立足江苏,辐射华东,面向全国”为指导思想,实现杂交鹅掌楸良种苗木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以提高杂交鹅掌楸种苗质量为目标,以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苗木生产产业化、管理规范化为原则,实现杂交鹅掌楸种苗生产现代化。

3、规划期限(-)

.9-.2,种子园、采穗圃、子代测定林、种质资源收集圃选址;道路、管理用房、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

.2-.12,母树林疏伐设计,种子园定砧,整地,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圃建立,子代测定林营建;

.1-.6,种子园设计,无性系配置、嫁接;配套设施建设、试验林管理,采穗圃扩建。

.7-.6,种子园树形管理,无性快繁技术,子代测定林与试验示范林营建。

.7-12,数据整理,文件归档,总结验收。

4、发展目标

(1)杂交鹅掌楸育种目标

生长量:

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选育出3-5个鹅掌楸优良杂交组合,与自由授粉子代相比,材积生长量提高40%以上。

同时,经过优良单株无性系化,开展无性系测定,选育出2-4个优良无性系,与当前推广的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品种相比,材积生长提高25%以上。

适应性:

扩大杂交鹅掌楸的适生范围,提高其耐寒、耐瘠薄能力,使杂交鹅掌楸推广至华北及西南地区。

(2)杂交鹅掌楸良种生产目标

杂交鹅掌楸良种基地完全投产后,母树林年产良种30kg,杂交种子园年产良种20kg,可年产良种苗木50万株。

同时,选出优良杂交鹅掌楸无性系,利用扦插和体胚快繁技术手段工厂化生产优良种苗,可年产优良无性系苗木100万株。

5、编制依据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12.1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10.1

③.          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林业部,1997.6.15

④.          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12.15

⑤.          江苏省种子条例,江苏省政府,.2.1

⑥.          关于《江苏林木种苗发展规划(-)》的批复,江苏发改委,.6.16

⑦.   主要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1345-1999,1988.12.31

四、主要建设任务

1、建设内容、进度及规模

(1)生产建设

基地生产建设任务为770亩,其中种子园230亩、母树林120亩、子代测定林200亩、试验示范林60亩、采穗圃50亩、资源收集圃110亩。

具体见下表。

序号

项目

规模/数量

备注

1

种子园

155亩

新建

种子园

75亩

续建

2

母树林

90亩

新建

母树林

30亩

续建

3

采穗圃

30亩

新建

采穗圃

20亩

续建

4

种质资源收集区

60亩

新建

种质资源收集区

50亩

续建

5

子代测定林

120亩

新建

子代测定林

80亩

续建

6

试验示范林

60亩

新建

合计

 

770亩

 

(2)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为园区道路、灌溉设施、采收设备及加工设备等辅助设施等。

序号

项目

规模/数量

备注

1

园区道路

4.0km

新建

2

水电设施

1500m

新建

3

管理用房

400m2

新建

4

采收设备

20

花粉、种子收集设备

5

小型农用机械

6

灭火器、喷雾器、油锯等

6

科研辅助设备

12

天平、烘箱等分析设备

7

信息系统设备

4

计算机、网路

 

(3)技术队伍建设

建设任务完成后,基地有固定人员45人。

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3人。

同时,技术依托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教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也作为基地的客座技术人员,参与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2、主要技术措施

(1)鹅掌楸杂交种子园建立技术

   鹅掌楸杂交种子园为无性系种子园,采用先定砧后嫁接的方法建立。

第一年按照种子园规划分区,造林定砧,株行距4×4m,第二年春节根据无性系配置进行苗木嫁接。

嫁接后管理是无性系种子园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其管理工作主要为抹芽、杂草控制和水肥管理。

砧木基部萌芽生长旺盛,极大地影响嫁接苗的成活与生长,必须定期抹芽。

一般嫁接后2周左右即可判断嫁接苗是否成活,如接穗充分,可进行补接。

以防止风折,对嫁接苗延迟松绑。

如为春、夏季嫁接,则松绑须在秋、冬季进行;如为秋季嫁接,翌年春季松绑。

春、夏季嫁接还需注意嫁接苗木林地的抚育管理,同时加强科学水肥管理,促进嫁接苗木生长。

(2)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经营管理

提高种子产量、保障遗传品质是种子园的两个主要经营目标。

保障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种子的遗传品质措施:

无性系配置:

种子园内无性系配置是保障种子园遗传品质的重要措施。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选择杂交可配性高、杂种优势强的杂交亲本作为杂交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初次建园时,株行距较密,为4×4m,亲本无性系可多些,如15-20个无性系。

但无性系配置非常关键。

为防止种内杂交和自交,拟采用单株无性系小区或梅花形小区无性系配置。

隔离:

种子园隔离是防止外源花粉污染、保障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的关键措施。

在种子园选址时,应选择周边没有鹅掌楸属树种人工林的地区建立种子园。

鹅掌楸为虫媒传粉,据前期研究结果,鹅掌楸传粉距离可达150m,因此,鹅掌楸杂交种子园的隔离范围不低于150m。

去劣疏伐:

根据子代测定及观察结果,淘汰遗传品质较差,雌性繁殖适合度较低、以及健康状况较差的无性系,以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

疏伐的依据主要来自两方面,子代测定的结果,二是各无性系开花结实状况。

对种子园中的各无性系必须进行开花结果习性观察,并保持有准确完整的无性系或家系的开花结果纪录。

另一方面,与子代测定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对种子园中的无性系进行评价,以确定保留与疏伐对象。

可分期分批疏伐,最终种子园母树株行距保持为8×8m。

提高种子园种子产量的措施:

提早开花措施:

提早开花可加快种子园投产。

采用施用赤霉素、整形修枝、中耕松土等措施,以促进种子园提早开花结果。

施肥:

施肥一般能显著地增加雌花量。

施肥方法,采用环状施肥,在离根基部15-100厘米处撒下,在春季发芽前进行。

前四年,春天施肥,第5年开始每年施2次,春季发芽前和8月份各施1次,每次每株公斤复合肥。

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种子产量、降低自交及近交程度。

可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结合增加传粉昆虫数量(如养蜂)的措施增加授粉几率,提高结实率。

(3)杂交鹅掌楸采穗圃

杂交鹅掌楸萌蘖能力较强。

采穗母株的定植密度以1m×1m为宜。

早春时在主干10~15cm高度处截干,配以适当的水肥管理,当年能萌5根以上侧枝,到盛夏时即可进行嫩枝扦插。

在每次采集插穗时将每个侧枝留1~2个芽,并进行适当追肥。

冬季在采集硬枝时,可进行适当修剪,逐渐形成篱笆式,促生更多的基部萌芽枝用于扦插。

杂交鹅掌楸插穗生根能力有明显的位置效应。

一般趋势为基部插穗的生根能力最强,中部插穗次之,而上部插穗最差。

杂交鹅掌楸扦插成活率也受母株的年龄效应影响,一般1~2a明显高于5a以上,采穗母株年龄最好不超过5a。

(4)鹅掌楸种质资源收集区

从国内外广泛收集鹅掌楸、北美鹅掌楸优良种质资源,选择立地条件中等、地形较平坦宽阔地块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圃。

株行距6×6m。

造林前3年做好抚育管理,每年中耕松土1次,除草2次,并适当追肥。

对每一件种质资源做好档案记录,调查其物候、适应性、抗性以及主要经济性状。

(5)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

    子代测定结果是优良杂交组合评价及种子园去劣疏伐的依据,因此,子代测定林建设是良种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立地条件中等、地形起伏不大、相对较规整地块建立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

株行距采用4×4m,4-10株小区、3-5次重复。

造林后每年做好抚育管理,但注意所有抚育管理措施要一致,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6)杂交鹅掌楸良种示范林

营建杂交鹅掌楸试验示范林60亩,株行距4×8,造林前三年做好抚育管理,每年除草2-3次,追肥1-2次。

第2年起,适当进行修枝、培育干形。

6年后进行疏伐,最终株行距为8×8m。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基地建设总规模为770亩(51.3ha),投资估算约150.0万元。

序号

项目

规模/数量

经费预算(万元)

1

种子园

230亩

13.8

2

母树林

120亩

1.2

3

采穗圃

50亩

1.5

4

种质资源收集区

110亩

6.6

5

子代测定林

200亩

2.0

6

试验示范林

60亩

0.6

7

园区道路

4.0km

32.0

8

水电设施

1500m

6.3

9

管理用房

400m2

30.0

10

采收设备

20

8.0

11

小型农用机械

6

18.0

12

科研辅助设备

12

8.0

13

信息系统设备

4

6.0

14

管护费用

用工费

16.0

 

合计

 

80.0

 

2、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有两方面,一为省财政补助,二为基地建设单位自筹。

省财政补助:

70万元。

用于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种质资源收集区、子代测定林、试验示范林的建设,以及基地水电设施和常见农用机械及科研辅助设备的添置。

基地建设单位自筹:

80万元。

用于园区道路及基地管理用房建设及用工费等。

六、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建立杂交鹅掌楸良种繁育基地,形成鹅掌楸优良品种无性快繁生产线1条,种子园年产良种40kg,苗木50万株。

另一方面,经过体胚快繁实现工厂化育苗,可年产杂交鹅掌楸100万株,两项相加共150万株。

以1.5元/株计,销售苗木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推广造林时,如采用工业用材林培育模式,株行距4×4m,则可推广造林多公顷,到15-20年主伐时,与普通鹅掌楸种子造林相比,遗传增益平均可达以40%以上,至少可增产高档家具用材10万立方米,以1200元/立方米计,木材产值可增加1.2亿元,经济效益可观。

 2、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鹅掌楸新品种推广及产业化开发的实施将带动鹅掌楸木材加工业的发展,实现从育苗造林采伐到加工利用一体化生产,推动鹅掌楸新品种产业化。

项目实现后,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完成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