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099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docx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知识+训练高一适用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

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

元素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吗?

考点二 物质的分类思想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________”进行,“________”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对于下列几种盐:

Na2SO4、Na2CO3、NaCl、K2SO4、K2CO3、KCl,你认为可怎样进行分类?

(1)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2)对物质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如

4.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反应

注意 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4.下表中每组均有4个选项,请从中挑选出1个选项,它跟另3个选项属于不同的分类,请将挑选出的选项的序号及挑选依据填入下表:

组别

备选项

挑出选项序号

挑选依据

(1)

A.S2-B.I-C.Fe D.SO

(2)

A.HClB.CO2C.NH3D.CaO

(3)

A.蒸馏 B.分液

C.蒸发 D.中和

考点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特别提醒 物质之间是否反应,不仅与物质结构、性质有关,而且与物质所在环境有关,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要注意通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在每条通性之外都存在个性。

备考时,注意掌握化学中Na、Mg、Al、Fe、Cu、C、Si、N、S、Cl等常见元素的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每一步关系中各种可能的变化方式和方法,归纳总结物质之间不能转化的情形。

考点四 胶体、分散系

1.分散系

(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2.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这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鉴别胶体和溶液。

3.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___,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1)胶体分类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1.胶体是否一定是液态?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根据所学内容填写下表空白: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质微

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

大量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稳定性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3.“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

C.②③⑤D.①③④⑥

胶体知识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化学的实践性特点。

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例1】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例2】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很不稳定

【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不属于胶体(  )

(2)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

(5)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

(6)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

(7)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

(8)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

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油水混合物 ④稀豆浆,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下列反应中,不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是(  )

A.SO2+H2O===H2SO3

B.SO2+2NaOH===Na2SO3+H2O

C.2SO2+O22SO3

D.SO2+CaO===CaSO3

4.现有下列5组物质:

A.CaO、MgO、CO2、CuOB.H2、Cl2、N2、Cu

C.O2、Fe、Cu、ZnD.HCl、H2O、H2SO4、HNO3

E.CuSO4·5H2O、CaO、NaHCO3、Cu2(OH)2CO3

(1)填写下表空白。

A组

B组

C组

D组

E组

分类标准

金属氧化物

②__

金属单质

④__

⑤__

不属于该类

别的物质

①__

Cu

③__

H2O

⑥__

(2)若

(1)表中的4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训练

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D.①③④⑦

2.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NO3应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D.①④⑤⑥⑦⑧

3.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

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4.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⑤雾 ⑥肥皂水

A.②④B.③④C.②④⑥D.④

 

答案

基础再现·深度思考

考点一

1.

(1)分子 原子 离子 

(2)相同核电荷数 (3)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由多种元素组成 (4)①单质 ②化合物

2.

(1)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2)物理 化学

3.

(1)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考点二

1.

(2)标准 标准

2.交叉分类 树状分类

提示 按阳离子分为两类:

钠盐和钾盐。

按阴离子分为三类:

硫酸盐、碳酸盐、氯化物。

按酸根是否含氧可分为两类:

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4.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有无离子参与 有无电子转移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考点四

1.

(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2)溶液 胶体 浊液

2.一条光亮的“通路”

3.FeCl3饱和溶液 红褐色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深度思考

1.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

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2.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二者均由C元素组成。

冰水混合物一定不是混合物。

3.①错误,如NO、CO是不成盐氧化物。

②正确,③错误,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④正确。

⑤错误,Na2O2与H2O反应除生成NaOH外,还生成O2,不符合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⑥、⑦错误,如Al2O3。

4.B 

5.

(1)C 游离态 

(2)D 固态 (3)D 化学变化

6.

(1)C 

(2)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7.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S+O2

SO2

④SO2+H2O===H2SO3

⑤2NaOH+H2SO3===Na2SO3+2H2O

⑥Na2O+SO2===Na2SO3

⑦2Na+S

Na2S

⑧Na2SO3+2HCl===2NaCl+H2O+SO2↑

8.D

9.

(1)Ⅰ H2SO4

(2)Ⅱ NaOH

MgCl2+2NaOH===Mg(OH)2↓+2NaCl

2NaOH+Cu(NO3)2===Cu(OH)2↓+2NaNO3

2NaOH+H2SO4===Na2SO4+2H2O

10.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与存在状态无关,如云、雾、烟都是胶体。

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

11.(从左至右,从上至下)<1nm 1~100nm >100nm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静置无沉淀

12.B 

规律方法·解题指导

【例1】 D 【例2】 B【例3】 C 【例4】 B 【例5】 C 

真题重组·规范集训

1.A2.B 3.B 

4.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课时规范训练

教材习题回扣

1.A 2.C 3.C

4.

(1)①CO2 ②非金属单质 ③O2 ④酸 ⑤盐 ⑥CaO

(2)2Cu+O2+CO2+H2O===

Cu2(OH)2CO3

能力提升训练

1.B 2.D 3.B 4.D 5.D 

6.B 7.C

8.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