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0953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docx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6篇

【篇一】

【关键词】

文明礼仪,提高,培养

【摘要】

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

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着称于世。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务必有良好的文明礼仪。

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品行教育,是家庭、校园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它要求儿童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培养儿童高尚的品格和情操,包括爱国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团结友爱、诚实信用、热爱劳动、文明文明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小学生品行教育探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俗话说:

“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

而教师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不许学生做的,教师决不能做。

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学生易于理解,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身教能够影响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文明。

有些学生,在同学之间,经常说粗口话,搞恶作剧、做不文雅的动作,惹事生非等等,针以这些不良现象,如果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更注重身教。

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就是教师不仅仅经常在孩子面前讲文明礼的道理,更重要是的以身作则。

比如:

我班里原先有两位学生文明文明较差,给其他同学也带来很大影响。

于是,我经常个别对他们进行文明文明教育,课堂我尽量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文雅大方,从不用粗话骂学生,课间,我尽量多到学生中,个性是在两位文明文明较差的学生面前,我尽量使用文明用语。

学生不留意碰着我,我微笑地对他说:

“没关系”。

如有学生替我拿东西,我很客气地对他说:

“谢谢你”,路上或者别的地方遇见学生,我文明地跟他们打招呼;如果我不留意碰着学生或给学生增添了麻烦,我总是主动道歉地说“对不起”“请原谅”等等。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努力,那两位文明文明较差的学生及其他同学的文明文明明显好转。

2、让学生守纪。

要想使自己的学生遵守纪律,教师首先要带头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好学生的一面镜子。

试想,一个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迟到、旷课,学生会听他的吗?

一个经常骂学生、说粗口话的老师,去教育学生不要骂人、不说粗口话,学生会听他的吗?

等等。

这样的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如何,大家可想而知。

3、让学生守公德。

有些学生,不明白什么是“公德”,也不明白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

所以,他们常常因为娱乐而做出不道德的事,给班级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如:

校内校外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等。

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跟学生讲道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

如:

我们班级就有很多学生不守公德。

看电影时大声喧哗,看到校园里有废纸,不能主动捡起来。

于是,我决心走到学生中去,用行动去感化他们。

当我发现学生随手扔果皮废纸时,我当着他的面不声不响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当我发现学生在墙壁上或别的地方乱涂乱画时,我当着学生的面不声不响地把它擦掉;当我发现学生践踏花草时,我立刻过去当着他的面把花草扶正等等。

教师的行动,慢慢地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到第二个学期,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公德”,不守公德的现象很少发生。

4、让学生热爱劳动。

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从来不做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来到校园,不要说什么繁重的劳动,就连一般的大扫除都不肯参加。

针对这种状况,我首先从家长工作做起,利用家长会跟家长讲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潜力。

父母亲要经常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校园,每次大扫除或其它劳动,我都带头干,哪里脏、哪里任务重,我就到哪里,做孩子们的表率,每次劳动结束,我都对本次劳动表现最用心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

这样,教师的行动和优秀同学的行动就慢慢感化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都热爱劳动。

另外,我还在品德课上讲一些领袖人物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故事,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成立光荣榜,弘扬好人好事

班级里成立光荣榜,大力弘扬发生在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如班级成立表扬栏,好人好事登记薄;向校园雏鹰电视台投稿,成立好人好事宣传栏等。

使那些用心做好事的同学觉得光荣而自豪,觉得更就应那样做,也能使其他同学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在学生中构成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先进的风尚。

三、在活动中进行品行教育

如组织学生为班里较困难的同学捐一些学习用品、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培养了孩子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品质。

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看革命影片,听英雄人物报告,这样,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就自然而然地感化学生,使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立志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品德受到教育。

另外,还能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去与那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作斗争,并且让学生集中讨论交流活动的体会。

这样,能使学生进一步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从而加深了对坏人坏事的憎恶。

诸如此类活动,要经常开展,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到达教育效果。

总之,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千篇一律。

这看具体状况,因人、因地、因时而定,力争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篇二】

一、养成教育认知定位要准确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我们首先就应当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正确的认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校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那里的健康,不仅仅指身体,还包括心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

因而,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当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含义。

(一)养成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养成教育是促使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必要手段。

俗话说得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有序前进,就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构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制约着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平衡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但是,对于人类个体而言,行为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

任何时代都需要人们选取贴合时代要求的恰当教育模式对社会成员进行教育,最终帮忙他们构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规范行为。

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社会行为规范,理解并主动践行规范,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二)养成教育是个人思想品德的外化显现

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通常不是听他说些什么,而是看他是如何做的,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进行节制,才能成为节制的人;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

”[1]从这个好处上说,行为是衡量思想道德状况的外在显现。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忙受教育者构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本质上来看,属于思想道德教育。

而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永恒的话题。

在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天,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时代的必然。

(三)礼仪养成需要终身教育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早期的社会化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继续社会化是在成年期;再社会化是指工作以后。

从自然人过渡到贴合社会规范的社会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教育,因为礼仪养成教育是人的社会化必要手段。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终身教育。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礼仪养成教育的对象应当是中、小学生,甚至是学龄前儿童,而不是大学生。

从理论上讲,这没有错。

根据人的社会化历程,人们确实应当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以后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背后深层的道理,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而学习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顺利实现向社会化的转变。

而实际状况却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基础阶段校园教育的忽略,当今的大学生不懂基本的文明礼仪,处处出现行为失范现象。

这就意味着大学生需要继续社会化,需要养成教育,不断强化文明行为的训练,以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健全的人格,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养成教育资料要精细

所谓精细,是指养成教育的资料要具体细化,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

适宜的教育资料是养成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

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历来是高校的工作重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多年来我们常抓不懈,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成教育的资料过于空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不感兴趣,主动性不高,因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衡水学院为迎接2014年教育部本科质量评估,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活动。

其主旨是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资料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诸要素紧密相连,将养成教育的资料限制在课堂、宿舍、餐厅、校园四大学生主要活动区域内,对于每个区域内正确的行为规范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指出哪些行为是不当的。

例如,课堂学习“十要十不要”、宿舍生活“十要十不要”、就餐文明“十要十不要”、校园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学生干部作风“十要十不要”等等。

由于养成教育资料细化,教育资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各项规定也像指路明灯一样,让学生的行为有据可依,有理可循,所以大学生愿意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规范、认同规范,进而遵守已有的规范。

三、养成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

教育方法是到达养成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而恰当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是获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条件。

衡水学院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师垂范,引领风尚

教师在校园教育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

在校园生活中,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是教师。

学生不仅仅从教师那里汲取专业知识,更愿意把教师当成榜样去模仿。

因此,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教师本身要具备高尚的品德、言行合一的操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学生向他学习的动力。

衡水学院把学风建设与教风建设有机结合,将教风定位为“敬业树人”,明确了教师的首要职责是爱岗敬业,为学生的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也是教师的分内之事。

(二)主题班会,体验感悟

主题班会也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教育原则。

衡水学院每学期都开设主题班课,有固定的班会时间和地点。

在每学期之初,辅导员根据德育大纲的要求做好班会计划,拟定班会主题,然后安排学生具体操作。

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指导。

学生作为班会的主导者,更容易吸引其他同学参与,发表内心真实的想法,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必要性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督促自我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用心性。

(三)校园督导,规范行为

人总是有惰性的,仅仅依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就期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的。

这时候就需要外在的监督强制力量。

为此,衡水学院由学生处牵头,成立了文明礼仪督导小组,定时定点对校园里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督查。

每一天早晨6点半在餐厅检查文明就餐状况,督促学生吃完饭后主动收拾餐具,将其放到固定收餐位置;每一天7点半,检查把食物带进教室的学生;8点半,检查宿舍卫生;下午5点在校园内巡视,劝阻学生搂搂抱抱、乱丢果皮等不文明现象。

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前不文明现象大为减少。

(四)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仅仅是指鸟语花香、树木林立的自然环境,更是指安定有序、布局合理具有整体美感的人文环境。

只有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统一,才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行为,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衡水学院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如在校园显著的位置张贴激励性口号、名人名言;充分发挥美术和广告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创设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相关的壁画,建设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展现极具生命力的文明礼仪之风。

这样不仅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而且充分发挥其陶冶、激励、感染、提示的功能,使学生生活在这一环境中耳濡目染,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美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要注重显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约束作用,又要注意隐性环境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更要注重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对礼仪的正确认知潜力。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三】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

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礼仪知识ABC》等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考,即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考试;赛,即组织学区性和全区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天天进行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

文明礼仪教育要以点带面。

我们在茶园山中心小学召开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还召开了全区文明礼仪教育经验交流会。

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全区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

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资料,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

如在第三中心小学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

能够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要求校园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据统计,今年区教育局投入绿化经费20万元,各校(园)也自筹经费65万元用于绿化。

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完美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

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期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校园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

这封《公开信》在全区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4万多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校园,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推荐。

家长的用心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

今年春季一开学,区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校园”和“德育工作先进群众”评选的重要条件。

【篇四】

一、当代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的成因

1.社会因素。

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很大,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影响了青少年的是非观。

尤其是社会上的各种招生教育都以文化知识为先,这样使学生认为:

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往往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此刻大多数家长都被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逼得团团转,让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培训班,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他们心中的“人才”,却忽视了文明礼仪的教育。

3.校园因素。

校园是每个个体社会化过程和整个人生阶段的重要驿站。

在校园的德育工作中,德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部分。

但是,教师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只是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却不能真正地把这项目标落到实处,不能把德育的资料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的表现,也就是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二、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构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中学生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仅能有效改善校园的管理工作,促进校园教育工作的升华,更重要的是,能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重礼仪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谈吐文明、讲究卫生的举止行为。

要开展好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务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透过校园日常工作和专题教育活动进行灌输性教育策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教育的管理上主张“德主刑辅”。

朱熹认为,校园的教学管理不但要有必要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以思想教育为主。

他把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实行同德育的教育管理目标结合起来。

可见德育是时时刻刻的事情,务必把文明礼仪的教育落实到校园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新学期的第一课、每一天的一日管理、每周升国旗仪式后的“国旗下讲话”,以及每个班级的教室布置,等等,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基本阵地。

专题的德育活动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也是一种契机,它更加直观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

能够透过校园的橱窗,班会课或是黑板报对学生进行宣传。

2.透过学科课堂教学和“家校合作”进行渗透性教育策略文明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专门的德育课程,还需要透过各学科的情感价值目标来渗透。

与专门的德育课程相比较,学科德育乃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能够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校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化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校园。

校园和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采取各种有成效的方式,把经常与家庭、社会联系列入校园的工作计划中,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校园教育服务,共同发挥教育的作用。

3.透过自我教育和榜样示范进行养成性教育策略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重要。

班会课上,让班干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等规章或书籍,同时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举止自省,改掉不良行为。

学生只有懂了,明理了,在履行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就应重视榜样和示范的重要作用。

首先,教师作为道德准则与社会文化价值的传递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很容易被学生作为效仿的对象。

因此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和道德修养,时时刻刻起到表率的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的同时,自己更需要文明处事。

另外,也能够选取一些优秀学生代表,向学生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学生向这些优秀的同学学习。

三、总结

总之,如果教师能结合学生的个人状况,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开展教育,就能够使中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

“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构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构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因此,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德育就应以“做事为主,从做中学”,这是贴合道德发展基本规律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构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孔子有言:

“不学礼,无以立。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自信心的树立,社会职责感的提升,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用心性、主动性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的用心影响。

中小学文明礼仪的教育务必摈弃任何形式的短期教育,校园就应制定一系列的德育课程;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校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合作,多管齐下,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篇五】

一、当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现状

中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能够说校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在当今的中学生中,不少人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

比如:

在校园里不懂得尊重他人;在社会上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唯我独尊……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校园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存在“三多三少”,即对学生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对学生行为养成方面强调的少;抽象的大道理讲得多,操作性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的知识性传授多,扎扎实实的行为实践少。

这就使得一些学生不明白该如何把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从而导致在中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例如,屡禁不止的“课桌文化”;上课迟到早退;讲粗话、乱扔纸屑果皮等。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的中学生把无视校规校纪,行为不羁,自私自利看成是有个性,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奉为信条;有的学生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他人为何物。

这种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基于以上中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我们《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组认为把礼仪教育作为校园德育的重要资料,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构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加强校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效途径

第一,调动中学生学习礼仪的主动性,引导其将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首先,中学生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

尊重他人是人与人交往的首要态度。

其次,要增强中学生的自尊心。

正确的自尊心就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

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对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尤为重要。

再次,学习“礼仪”,重在实践。

中学生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

我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并透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倡议全校学生每逢周未为父母做一件事等。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传播者,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中的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常抓不懈。

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料进行安排,制订详细的教育资料和目标,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等,加深学生的“礼仪”观念。

另一方面,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中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

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同时,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无形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行为习惯。

因此,校园务必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并充分发挥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的作用。

第四,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挥作用。

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

礼仪教育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取得一致,构成合力。

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资料互补。

因此在礼仪教育中,教师就应及时地把文明礼仪教育的状况和要求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配合校园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我们还就应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

影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就应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

三、总结

总之,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高素质的新一代中学生,需要家庭、校园和社会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给必要的保障,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