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H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B.
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加热产生氧气
C.
将足量粉末状的铁和镁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D.
化学反应中,原子总数随时间的变化
2.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化学式:
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B.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C.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3.下列关于物质鉴别、除杂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A.鉴别HCl、NaOH、Na2CO3三种无色溶液: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和浮渣情况
C.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硫酸钾:
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
D.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过滤
4.空气成分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下列生活生产中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自来水厂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难溶性杂质
C.工业上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煤气
D.气象部门向云层中播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6.KMnO4和K2MnO4两种物质中都含有Mn元素,其中Mn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5和+7
B.+7和+5
C.+6和+7
D.+7和+6
7.对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活性炭有吸附性
B.蜡烛一吹即灭冷空气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用洗洁精去除餐具油污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D.铝质饭盒不宜贮存酸性食品铝易与酸性溶液反应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
化学方程式
反应类型
A
4Fe(OH)2+O2+2H2O==4Fe(OH)3
化合反应
B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C
BaCl2+2AgNO3==2AgCl↓+Ba(NO3)2
复分解反应
D
Fe3O4+4CO高温3Fe+4CO2
置换反应
A.A
B.B
C.C
D.D
9.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方案
A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B
CO2
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热
D
N2
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0.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
B.X可能是铁,Y一定是铜
C.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
11.下列实物富含糖类的是
A.鸡蛋
B.黄瓜
C.牛肉
D.米饭
12.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反应发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说明该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生活用水水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卫生要求。
下列指标可用过滤操作达到的是
A.澄清
B.无异味
C.无病毒
D.无细菌
1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空气
C.矿泉水
D.自来水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酒精挥发
C.纸张燃烧
D.瓷碗破碎
二、选择填充题
16.元素周期表中锌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B锌是非金属元素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
D_____
三、填空题
17.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A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曲线上Q点表示 。
(3)写出一种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
18.选择H、C、Cl、O、Ca五种元素中的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在空格中:
(1)雪碧饮料中含有的酸_________;
(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3)可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4)人胃内帮助消化的酸________。
19.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汞原子___.
(2)在石灰水中滴加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溶液中含有_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4)保持干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20.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用纯净物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
(2)铁制容器不能配置波尔多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磁铁矿炼铁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指出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氧气前,必需先__________ ,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端进入(填“c”或“d”)
(5)实验结束后,有人问:
“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
”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即可)。
五、流程题
22.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镁,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在提取Mg的过程中,
(1)试剂A最好选用_____(从我国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和反应,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
(2)由无水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海水本身就是含有MgCl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骤①、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
。
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及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
和
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
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
Ⅰ.“鱼浮灵”的制备。
实验室用
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
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
(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
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
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
(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
(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
取样,加入
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木条复燃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②
_____
_____
溶液中含有
(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
实验③:
称取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
,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
固体3.94g。
实验④:
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消耗
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
。
(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
的化学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
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
、
对
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试剂
溶液
固体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pH
6.96
6.01
8.14
8.15
9.26
溶解氧()
5.68
6.44
9.11
9.12
10.97
(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6)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
七、计算题
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选择填充题
1、
三、填空题
1、
2、
3、
4、
四、实验题
1、
五、流程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七、计算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