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9033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docx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高温天气作业施工安全预案

高温作业: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WBGT指数:

亦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

高温天气:

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35℃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总的要求:

1.动员施工人员,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充分发挥现有降温设备的效能,添置必要的降温设施,并及时做好检查维修工作。

2.关心员工的生产、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切实做好高温、高空作业工人的体检,对不适合高温、高空作业的适当调换工作。

指派专人熬制绿豆汤、发放藿香正气水等物品,全员重视防暑降温工作。

3.注意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证食品的卫生。

4.注意防止火灾的发生。

一、主要分项工程安全保证措施

(一)钢筋施工保证措施

1.钢筋材料从钢筋加工厂运输到施工场地,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绑扎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钢筋掉落现象,尤其是钢筋过长时,应在车辆上增加安全警示标志,车辆转弯和上下坡应格外小心。

2.钢筋半成品验收合格后,应在特定的地方进行放置,不得放置在边坡上或安全通道内,钢筋应放置在空旷地带处,施工方便且不影响交通。

3.施工中,钢筋加工厂及施工现场半成品堆放处应做好防水防锈措施,钢筋严禁随意堆放,应统一安排进行运输及堆放,对于汛期到来,要提前做好准备措施,及时清理钢筋堆放区内的杂物和积水,钢筋堆放时应在底部垫上方木,防止积水对钢筋造成锈蚀,雨水天气应对钢筋进行覆盖土工膜,并检查土工膜是否漏水,如有漏水现象,应及时进行更换;钢筋严禁堆放在挖掘出的素土上,容易使方木陷入土体中,使钢筋和土直接接触,造成钢筋锈蚀。

4.室外温度较高,钢筋经过烈日暴晒,表面温度过高,钢筋工人搬运钢筋时严禁工人裸手直接接触钢筋,以免造成烫伤;钢筋上覆盖的土工膜也能起到防晒的作用。

5.钢筋工人在钢筋绑扎的时候,要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在进行主体外墙钢筋绑扎时,施工时应更加注意安全。

(二)模板施工保证措施

1.模板集中堆放时,应在场地内放置消防器材避免由于气温干燥而引起火灾。

2.材料集中堆放时应安排人员专门进行巡视,现场不可出现明火。

3.施工模板、梁、墙模板必须留设清扫口或出水口,模板脱模剂涂刷后遇雨应覆盖塑料布,以防隔离层被雨水冲掉。

4.钢管架料如支撑在回填土上,应垫好枕木、垫板,雨后应及时检查模板、支架的牢固性,稳定性以及模板的截面尺寸等是否有变化。

5.雨天使用的木模板拆下后放平,以免变形并及时清理,刷脱模剂如遇大雨过后应重新刷一遍。

6.模板拼装后尽快浇筑混凝土,防止模板日晒遇雨变形。

若模板拼装后不能及时浇筑混凝土,又被雨水淋过,则浇筑混凝土前重新检查,加固模板和支撑。

7.模板和构件:

堆放场地硬化处理,插靠要牢固。

雨天支好的模板,雨后进行浇筑混凝土前,对其模板、支撑要进行认真检查,以防模板支撑松动。

8.大块模板落地时,地面应坚实,并支撑牢固。

9.主体结构所用的模板、方木拆除后及时吊运到指定料场,防止模板、方木被日晒雨淋。

(三)混凝土施工保证措施

1.配合比调整

根据施工环境,合理的调整夏期施工配合比。

调整配合比要充分考虑坍落度的损失,为了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避免水化热集中,可以调整原材料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也可以通过调整复合外加剂的掺入量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混凝土拌制温度。

通过采用低温水拌制,对骨料采用凉水冲洗,以及采取措施控制水泥入机温度,从而降低混凝土拌和温度。

①夏季对混凝土运输车身浇洒凉水以避免钢罐体热量传入混凝土导致混凝土温度升高。

每次混凝土施工前,要求施工的每辆混凝土输送车均应先用水进行润湿降温,避免混凝土内的水分因高湿蒸发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②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道路的平坦、畅通,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匀质性,运到浇筑地点时做到不分层、不离析,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③采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泵管要求采用毛毡包裹,并经常性地在泵管表面上洒水,降低泵管因日光照射、混凝土摩擦后温度升高,避免混凝土塌落度的损失与堵管现象的发生。

混凝土灌注时要注意打水和砂浆润湿泵管。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要适应混凝土的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塌落度不符合现场要求的现象时,运输回搅拌站、试验室安排进行调整,现场不得擅自加水进行调整,若不能达标,可将此混凝土用做临时道路修复等。

3.混凝土的浇筑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浇筑混凝土时,应调整时间,妥善安排好施工作业面,利用环境气温较低的夜间或早晨进行混凝土施工,避开中午或下午高温时间;配备足够的人力、设备和机具,以便应付混凝土不到的不利情况,并随时控制好混凝土表面与外界的温差及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

①加强施工中的温度观测,必须重视温度管理,施工中若能控制实际温度差小于容许值,就可避免产生温度裂缝。

温度管理的基础是及时准确地进行各种温度观测。

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是电阻式、热电偶式和棒式、酒精、温度计等。

②采取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使实际测量的温差小于允许温差,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降低浇筑温度,在具体的施工中应注意骨料防晒,加冰屑或冰水搅拌混凝土,运输中的容器加盖,防止日晒;降低水化热温升,主要是通过选择合理的原材料,采用良好的配合比,来降低水泥用量;为防止表面裂缝,可采取提高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结构的外露面覆盖保温,搭设保温棚和覆盖塑料薄膜。

③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为了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可以在结构内埋设冷却水管(蛇形管)通过循环水进行冷却。

埋设冷却水管的混凝土其内部最高温度可以降低4~6℃。

④在施工中采用底水胶比大掺量粉煤灰,不仅满足强度要求,而且由于良好的施工性能,使整体连续浇筑成功,保证施工质量,块体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始终低于20℃,有效控制裂缝出现。

4.混凝土的养护

夏季高温气温浇筑的混凝土,如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或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等,因此,必须加强混凝土的的养护。

①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采用洒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7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的湿润状态,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定的养护龄期。

②当完成规定的养护时间后拆膜时最好为其表面提供潮湿的覆盖层。

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内部温度高,表面失水很快,需要补充水份。

微膨胀剂只有在足够潮湿的状态下才具有补偿收缩的作用,减少裂缝出现的可能。

④混凝土养护用水必须采用自来水或检测合格水源,不得采用污水或酸性水。

洒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湿润状态为度。

总之,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要用科学的方法满足工程建设进度的需要。

5.混凝土质量要求

①混凝土养护要及时。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减少混凝土表面曝晒时间,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可用塑料薄膜等不吸水的材料,一边浇、一边覆盖,待初凝抹面收浆后,再正式进入养护工序。

②如采用人工洒水、喷淋养护,混凝土表面可用土工布、麻袋、棉毡等吸水材料覆盖(包裹)严实,不露边露角、洒水喷淋的间隔时间短。

覆盖物内外自始至终要保持水分,防止干湿循环。

一般来说养护水温不宜低于15℃,且养护水温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相差不宜高于15℃,以防混凝土表面裂纹。

③如采用混凝土表面包裹塑料薄膜保湿养护,塑料薄膜应具有一定的抗裂、抗拉强度,与柔韧性。

混凝土脱模后,应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湿润,立即包裹严实,塑料薄膜要紧贴混凝土表面,不漏缝、不透风。

在养护期限内,混凝土表面自始自终要出现水珠。

为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可定期向塑料薄膜内喷淋洒水,要经常检查薄膜的完整性。

如发现有塑膜开脱破裂等现象,要及时修补完整。

④根据不同的气象、气温条件与不同的结构特征,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期一般应控制在14~28天之内。

在此养护期间内,要采用隔热的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养护湿度满足要求,使混凝土的水化顺利进行。

⑤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要有专人负责,建立专责制。

在养护期限内,要及时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注意细节,作好记录,全面落实养护措施。

二、夏季防火注意事项

1.规范用火、用油、用气、用电,严禁私自动用明火,装修材料质量要严格把关。

2.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保温材料等要符合消防安全规范,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3.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管理规范存放、保管施工材料,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施工中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时,应当制定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

4.高度超过24米的在施建筑工程,必须安装临时消防竖管,每层设消火栓口,配备足够水枪、水带;临时消防水泵房设专人值班管理,保证消防供水。

5.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用火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应有防火负责人监督巡查。

三、防暑降温

(一)加强防暑教育工作

防暑降温小组应定期对各作业班组进行防暑降温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使每人掌握防暑降温安全常识,提高作业人员在作业中的应变能力与处理能力。

每人都掌握夏季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到懂得保护自己;救护他人。

在工地办公室前张贴避暑常识,并且在工地黑板上公布每日气温情况,让施工人员及时了解当天的气温。

(二)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通风降温,要保证现场茶水充足供应,发生中暑,要及时组织救治。

2.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

3.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项目部报告,及时做好妥善处理。

项目部及所属各工区办公室放置避暑药品、救护器具,为在高温条件下坚持施工的一线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和防暑药品,配备的药品及救护器具有:

①药品:

感冒药、发烧药、腹泻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保健药品等。

③救护器具:

听筒、毛巾、药用药箱等。

(三)防暑降温施工具体措施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密切关注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严格实行“抓两头、歇中间”的避高温措施,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每天气温最高时间段11:

00~14:

00禁止室外作业。

2.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工作。

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3.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等,有效的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4.在饮食上加以调节,注意营养,多准备些蔬菜、水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品,多煮绿豆汤,多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等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

5.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

人丹、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茶叶等。

6.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

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

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安装电扇,条件允许时,在宿舍安装空调。

7.对配电房、仓库、油漆房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配备灭火器材。

8.对易发生人员中暑事故的危险作业,施工前,必须制订防范措施,并应逐级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教育。

9.宿舍区、生活区用电配备相应功率的限流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

10.项目部指定专人定点负责配备防暑降温用品,设置多个防暑降温点。

11.做好机械施工硬件的设备保障工作措施,将作业环境控制在38℃以下,并加强机械通风设备的运转和合理布局,确保空气清新。

12.把防暑降温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作面,凡达不到本要求的,认真督促其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班组,予以严肃处罚,该停工的坚决停工,该处罚的坚决处罚。

高温期间,项目部将对各班组防暑降温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不认真落实防暑降温工作要求的,除在项目部通报批评外,还将严厉追究有关责任工区和个人的责任。

(四)中暑简易处理方法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

其症状为:

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

其症状为:

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

呼吸、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

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

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

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

大量出汗后只饮入了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

患者口渴,尿少。

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最为显著。

常呈对称性,阵发性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患者意识清楚,体温一般正常。

【热衰竭症状】: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在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

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意识模糊,体温在38.5℃左右。

【日射病症状】:

直接在烈日下曝晒,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

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

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2.中暑人员的施救方法

(1)先兆与轻症中暑急救常识: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防止出现二次事故,将病人安置在阴凉通风处休息。

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或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直至体温38℃以下。

可服用糖盐水及人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清热解暑药,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穴(即虎口)等。

体温持续38.5℃以上可口服解热药,必要时镇静。

(2)严重患者施救

当作业现场出现中暑人员时(伴有昏倒、休克、身体严重缺水等现象时),作业周边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部防暑降温领导小组。

及时将中暑病人扶送或抬到阴凉通风区域(或空调室)的地方平躺,解开病人衣扣、裤带,使其安静休息。

观察其症状,以便于医疗人员来临时掌握第一手医治资料。

立即喝含盐的凉开水、十滴水、服用人丹或外用清凉油等。

中暑高热者(体温在39℃以上),用冷水擦身或将病人的身体浸入冷水盆内。

并给病人按摩四肢,以舒筋活络。

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即停止冷水浴。

此外,中暑高热者也可同时服中药;鲜藿香叶、鲜扁豆叶、鲜荷叶各30克,均捣烂以开水冲服。

中暑病人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服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

或西瓜汁50毫升,陈醋15毫升,一次服下。

若病人昏迷不醒,则可针刺或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和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上方约5厘米处)以及合谷穴(即虎口)等,可使患者苏醒,苏醒后再给患者刮痧治疗。

也可用韭菜汁、生姜汁适量灌服或滴鼻以解救。

若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神志不清,防暑降温领导小组应根据具体情况立即组织救护人员亲临现场对事故人员进行救治,且应第一时间转移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并上报公司。

四、应急预案

1.中暑的救治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先兆中暑,完全可以防止中暑的发生及发展;

2.高温中暑的救治原则是及时发现、就地处理、尽快抢救、预防为主、严防中暑后二次伤害。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2、应急机小组职责

(1)负责申报所购防暑降温用品所需的费用预算,购置防暑降温用品,定期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同时,做好防暑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在发生高温中暑等威胁人身安全时间后,组长、副组长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组织现场抢救及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3)负责逐级向公司报告事故及其处理的进展情况。

(4)负责布置有关部门安排人员顶替中暑人员的工作,保障工作的连续性;组织和提供应急和善后处理工作所需的物资和车辆。

(5)应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二)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负责人员

后勤保障小组(办公室)负责常用高温中暑应急物资和防暑降温物品的采购、管理以及发放工作。

2.物品清单

急救担架、消毒用品、急救物品(湿毛巾、清凉通气药品)及各相应常用防暑降温药品:

如人丹、防暑六间宝等。

(三)高温中暑的预防与预警

1.引发高温中暑的危险源监控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源

控制措施

人的因素

长时作业,过度疲劳

体力负荷超限

工作过程注意休息,同岗位人员加强配合,减小工作强度

身体不适

健康状况异常

及时请假休息或治疗,杜绝带病上线工作

物的因素

车载空调无法正常工作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车窗无法打开

稳定性差

对于故障车辆及时予以送修。

环境因素

户外工作环境温度过高

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

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管理因素

防暑降温物品未及时

发放

其他管理因素

缺陷

后勤保障部门时刻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物品的发放工作。

2.高温预警分级

(1)高温预警条件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

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

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2)高温预警方式、方法

项目部应充分利用场内公告栏、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捷、及时、准确地将各类预警信息及等级传递给各部门、各岗位人员。

3.高温预警信息发布程序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气象决定是否启动高温预警。

(2)预警启动后,应急领导小组向各应急工作小组成员下达相关信息及工作指示,高温红色预警条件下需立即停止现场作业;

(3)各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领导小组带领下开展应急筹备工作。

(四)信息报告程序

1.当发生高温中暑事件时,当事人或工作伙伴立即按照相关流程,向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信息报告流程图

2.应急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及相关部门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电话

备注

吴林志

组长

刘关印

副组长

袁虎

副组长

陈引林

救援组

赵权让

后勤组

应急联系方式一览表

 

3.报告内容包括:

中暑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现场人员状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4.应急对外求援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

122急救中心:

120

(五)应急处置

(1)响应分级

先兆中暑:

为Ⅱ级应急预案

轻度中暑:

为Ⅱ级应急预案

重度中暑:

为Ⅰ级应急预案

(2)响应程序

在高温条件下,当事人或者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症状时应迅速处理,立即采取急救。

同时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Ⅱ级应急预案,同时带领或通知现场处置小组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如出现重度中暑,现场人员应迅速汇报高温中暑应急领导小组,小组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Ⅰ级应急预案,将中暑人员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急救,同时带领现场处置小组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处理相关事宜。

(六)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评审

1.应急领导小组每年制定高温中暑应急演练(全年不少于1次),每次演练前制定演练方案,演练活动纳入当年教育培训计划;

2.演练结束后,应急小组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及预案适宜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评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同时编制并保存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或评审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