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9031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docx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案

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

归纳总结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3)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观察凸透镜成相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从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归率的科学态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具

学具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等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

功能

引入

新课

同学们玩过放大镜吗?

(1)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会发现什么?

再把凸透镜慢慢远处离课本会发现什么呢?

(提问)

谁能归纳一下凸透镜都能成什么像?

 

(2)那么凸透镜的这些成像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教师引导

 

学生实际操作并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学生归纳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提出

问题

(1)根据以上分析和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你们最想探究哪些问题呢?

(2)学生经过讨论提出各个不同的探究问题。

(3)提炼学生提出需要探究问题,确定本节探究题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提问

教师指导并板书各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

发散学生思维

 

聚合学生思维

提出教学目标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学习从物理实验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

出示目标

学生理解记忆

让学生明白本节学习的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

提出自主学习目标和方法

(1)通过看课本、实验报告单和实验器材

(2)看能不能明白:

物距、焦距、像距、2倍焦距

(3)设计出实验方案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巡视指导

 

 

由学生自主学习明确焦距、2倍焦距物距、像距。

学生设计实验

各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基本概念。

学习成果展示

(1)实验前我们先弄清物距、焦距、2倍焦距、像距等概念(老师可根据实验器材提问)

(2)设计的实验方案

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评价

学生根据蜡烛、凸透镜、光屏的实际位置作答

 培养学生辨析能力

实验

探究

按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1、

(1)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如物距=30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

观察记录:

当物距u>2f时,成像特点。

(2)重做一遍移动蜡烛,使物距u>2f时(如物距=25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

观察记录:

(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如光屏上的像不完整)

 (3)归纳成像特点

2、当物距u=2f时,观察记录成像特点

3、

(1)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如使物距=17cm),移动光屏使其得到清晰的像。

观察记录:

当物距2f>u>f时,成像特点

(2)重做一遍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如使物距=13cm),移动光屏观察看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

观察记录:

4、

(1)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焦距(如物距=7cm),移动光屏观察看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

引导学生分析怎样观察到像,观察记录:

(2)重做一遍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1倍焦距(如使物距=4cm),移动光屏观察看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

观察记录:

教师组织

 

 

 

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发现不足并指正,如有普遍现象的问题,集体讨论并做出结论

老师引导学生

 

老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分析结果,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所成的像在哪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归纳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做好各次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

 

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实验

探究

扩展

 

1、(一张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一半分,则在光屏上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如果能,则此时的像与原来相比变得______。

2、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仅仅是上下颠倒吗?

(上下、左右都颠倒)

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呢?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

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分析,设计实验验证

根据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

讨论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识,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使学生养成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交流成果

1、实验结论

2、注意事项

3、这些成像特点都有什么应用?

(这部分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总结)

 教师引导分析

实验方案的逻辑性

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实际问题的处理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不足

这些不足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本节所学内容

教师根据板书引导

 

回忆思考

本组间讨论、归纳本节知识

 

 

 

作业设计

1、列出你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2、思考:

当物距变化时,像距和像是如何变化的?

3、思考:

凸透镜成像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应用?

教学反思

 

 

自主学习指导:

1、通过阅读教材找出实验的目的和实验器材

2、通过阅读教材并结合实验器材说出物距、焦距、2倍焦距、像距

3、通过阅读教材设计实验步骤

4、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应注意什么?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时间

 

小组长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注意点

 

测得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f=cm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特点

倒、正

缩小放大

实、虚

u>2f

1

 

 

 

 

 

2

 

 

 

 

 

u=2f

 

 

 

 

 

2f>u>f

1

 

 

 

 

 

2

 

 

 

 

 

f>u

1

 

 

 

 

2

用纸片挡半面

如何验证左右颠倒

实验

结论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应用

u>2f

 

f<u<2f

 

U=2f

 

U=f

 

u<f

 

分析得出:

u=2f是成和的分界点;

u=f是成和的分界点。

实验

心得

 

当堂练习:

1.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像,恰好有一个小飞虫落在透镜的中间部分,那么在屏上所成的像()

A.变成了小飞虫的像B.像的中间没有了

C.像的形状没有变化,只是比原来暗一些D.是小飞虫的像和烛焰像重合在一起

3、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如图所示,P点到透镜的距离为两倍焦距,透镜和

光屏的位置不变。

实验中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蜡烛放在A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

B.蜡烛放在F点时,光屏上会成等大、清晰的像

C.蜡烛放在F点和O点之间,光屏上会成放大的虚像

D.蜡烛放在B点时,光屏上会成明亮、清晰的像

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主轴上距透镜中心为2倍焦距处,当该物体从这个位置沿主轴逐渐远离透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像始终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像距逐渐减小

C.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D.物与像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5、若一物体从距凸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沿主光轴移到1.5倍焦距的地方,在这个过程( )

A.像距变大,像变大B.像距变大,像变小

C.像距变小,像变大D.像距变小,像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