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957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docx

全国卷近八年1017年全国诗歌

近八年(10-17年)全国卷古诗鉴赏题题汇编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201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

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

“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

”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

“彼李揆,安肯来邪?

”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D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请加以分析。

(6分)

答: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

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

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2017.全国卷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二篇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三篇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四篇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

②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

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

雅正的诗篇。

④伏:

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D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答:

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2016年高考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

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

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

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冦,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

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

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chí:

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

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

曹霸是怎样做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

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

(6分)

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6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

古代兵书。

③时髦:

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

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

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观点一:

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

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6分)

参考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2015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

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

庭州厲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考点:

表现手法)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6分)(考点:

思想情感)

第一问(3分):

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

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015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

这里借指都城长安。

③梁:

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考点:

表现手法)

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考点:

思想情感)

答案: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

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4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

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

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考点:

表现手法)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阐述。

(6分)(考点:

思想情感)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2014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5分)(考点:

表现手法)

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盛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象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分)(考点:

思想情感)

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013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

(5分)(考点:

思想情感)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考点:

表现手法)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

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2013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首发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考点:

表现手法)

运用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描述,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考点:

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2012年年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考点:

思想情感)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2年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

落叶

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

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时如何体现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

表现手法)

答 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考点:

表现手法)

答:

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5分)(考点:

思想情感)

答: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分)(考点:

表现手法)

答:

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011年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作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

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 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考点:

表现手法)

答: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考点:

思想情感)

答:

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10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4分)(考点:

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向往一种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步骤一,1分】

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诗的后两联,作者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中归去;【步骤二,1分】

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现了对自由闲适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步骤三,2分】

 

年份

试卷类型

作者及朝代

题目

体裁

考点

2012

全国卷

晏几道(宋)

《思远人》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3

全国Ⅰ卷

陆游(宋)

《鹊桥仙》

全国Ⅱ卷

朱熹(宋)

《次韵雪后书事二着》(其一)

2014

全国Ⅰ卷

无名(宋)

《阮郎归》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Ⅱ卷

韦庄(唐)

《含山店梦觉作》

郭震(宋)

《宿渔家》

2015

全国Ⅰ卷

岺参(唐)

《发监洮将赴北庭留别》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全国Ⅱ卷

韩偓(唐)

《残春旅舍》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6

全国Ⅰ卷

李白(唐)

《金陵望汉江》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Ⅱ卷

杜甫(唐)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Ⅲ卷

曹翰(宋)

《内宴奉诏作》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7

全国Ⅰ卷

欧阳修(宋)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Ⅱ卷

苏轼(宋)

《送子由使契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全国Ⅲ卷

白居易(唐)

《编辑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②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