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73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docx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法

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

(2016-2025)

(征求意见稿)

2016.09

农业机械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改变农民增收方式和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2015年农机工业主营收入达到了452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55%。

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大型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取得突破。

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

在农机工业取得快速进步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机工业仍存在中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与可靠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农机农艺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与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需求的矛盾突出,亟待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我国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研制与应用适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农机装备,是提升我国农机装备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紧迫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我国农机工业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以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农业建设装备支撑能力为目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发展农机装备的各项要求,促进我国由农机制造大国向农机制造强国转变,全面增强农机工业竞争力和农机装备有效供给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把创新作为推动农机工业发展的首要动力,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需求,突出重点,分步支持,完善品种,提升品质,增强有效供给。

坚持质量为先。

强化质量意识,着眼基础前沿,提升公共服务,加强质量监管,提高整机和主要零部件质量水平。

坚持机农联合。

农机农业联合施策,机农行动“一盘棋”分工协作,强化农机装备物化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

坚持政策引导。

围绕“五大专项”,协调整合资源,聚焦重点难点,落实完善政策,加强支持引导,形成各方合力。

二、行动目标

2020年,农机装备品种达到5000种左右,满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需求;初步形成核心功能部件与整机试验检测开发和协同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50%左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较“十二五”提升50%以上;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区域农机化技术模式基本定型;组建一批农机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农机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在重点主机产品、关键零部件领域分别形成2-3个知名品牌;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

2025年,农机装备品种达到7000种左右,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品种齐全;全面掌握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关键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重点农机产品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建立高质高效的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机行业领军企业;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

三、重点任务

针对农机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施农机科技进步与创新、关键零部件发展、产品可靠性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等五大专项,实现农机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农机技术进步与创新专项

针对目前反映强烈的中高端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以发展高能效、高效率、低污染的“两高一低”农机产品为目标,以完善农机产品品种为重点,提高农机产品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高中低端产品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农机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

1.新型高效拖拉机

重点突破低油耗、低排放、低噪声的发动机匹配、清洁燃料与新能源农用动力、动力换档与全自动换档、自动导航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制重型动力换档、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动力换档、动力换向拖拉机、大型橡胶履带拖拉机、果园、园艺及水田等专用拖拉机、电控喷射与新能源拖拉机、大中功率智能操控拖拉机及园林、丘陵山地等专用拖拉机。

2.播种移栽机械

重点突破高速精量排种、播深调控、种肥远距离输送、高效育秧播种、健壮苗识别、精准插秧、膜上栽植、智能化监控等关键技术,开发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精量播种,水稻直播、育秧及高速移栽以及蔬菜高速移栽等装备,形成适应不同栽培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高效机械化栽种装备技术体系。

3.精量植保机械

重点开发施药核心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基于路径规划、病虫草害快速识别及数据实时传输与处理、变量喷雾控制、高地隙自走底盘的土壤-植物-机器系统适应性、基于作物信息反馈的雾量调控、超低量喷雾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围绕“四大”主粮作物及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以及果园管理,研制机动宽幅施药装备、水田植保机械、果园植保装备等产品。

4.高效能收获机械

重点突破粮食、棉花、糖料、油料收获装备大型化、智能化、高效管控升级关键技术,研制籽粒直收、茎穗兼收等玉米联合收割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大型智能及区域适应性棉花采收机、油菜分段与联合低损收割机、适合国情的高效甘蔗联合收割机等。

研发饲料、木本油料、橡胶、麻类、薯类等重要经济作物收获技术与装备。

5.种子加工设备

重点突破精细选别、计数包装、活性测定、DNA快速提取、无损检测分选等关键技术,研制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装备,包括种子干燥技术与装备、种子精选分级技术与装备、种子包衣包装技术与装备、种子安全储存技术与装备系列产品,提升我国播前分种与收后种子处理等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并在节能、降耗、减排、增效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6.烘干机械

优化谷物烘干过程模型,以高效能、多燃料的烘干方向开发组合、智能型烘干机,在线水分测量技术、红外热风组合干燥技术、太阳能谷物干燥技术PLC控制技术开发多燃料系统开发方面取得突破,提高粮食烘干的生产率和质量。

7.畜牧业机械

研制优质饲草料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重点开发青贮玉米、甜高粱等种植、收获、加工、储藏技术与装备,苜蓿、燕麦等高产牧草精量播种、草场生产管理、收割打捆、储运、节能干燥及加工等装备;研制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装备,重点开发养殖环境精准调控、精准投饲喂等设备及智能化养殖管理信息系统;研制饲草料营养安全保真加工、水产品机械化收集等装备。

8.农产品加工机械

重点突破大宗及优势农产品高品质节能干燥、高通量清选、检测分级及包装、追溯等关键技术,开发粮食、果蔬、茶叶等清选、分级、干燥、包装等智能成套装备,禽类自动分割、水产品自动剥制成套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以及物理保鲜与转运仓储、配送系统等,进行示范应用。

9.耕整地机械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与盐碱地改造、流转土地规模化与地力提升改造、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对工程技术装备需求,重点突破土壤取样及检测、节能高效深松、土壤耕层剥离等关键技术,开发激光平地、深松、开沟铺管、标准筑埂等装备。

10.山地丘陵农机

重点突破轻便高效动力技术、山地节力物运技术、小型履带多功能底盘的爬坡与稳定性技术,研发丘陵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林果作业等生产机械,以及轻便型、轻简化丘陵山地小型机械关键技术装备。

11.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

重点突破大型排灌用泵及装置的抗气蚀、磨蚀技术;研究水肥药协同精准控制技术与设备;研发施肥施药一体化多功能装备与技术;研究区域节水增产系统模式和技术体系,建立低能耗精确喷灌技术,开发丘陵山区多功能轻小型喷灌机组模式与技术,建立抗旱补灌喷灌机组模式与技术,提高灌溉机组的利用率和适应能力。

(二)关键零部件发展专项

针对中高档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的突出问题,加快关键零部件试验研究与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监测检验系统等试验检测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为高水平、高精度、高质量零部件的研制与生产提供保障。

1.农用柴油机

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农用发动机、Hi-Lo型动力换挡拖拉机用柴油机、全动力换挡型拖拉机用柴油机、农业机械配套用四气门柴油机。

非道路IV排放,扭矩储备35%以上,动力输出口3个及以上,噪声声功率级不高于114分贝;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国内自主配套。

2.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

转向驱动桥实现为2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喂入量为10千克/秒及以上联合收获机批量配套。

电液悬挂系统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控制,具有力调节、位置调节、高度调节及力、位置比例的综合调节功能。

3.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

施肥播种机械作业深度、行走速度、作业质量等测控传感器;植保机械前进速度、喷量、压力、喷洒面积等测控传感器;收获机械喂入量、清选与夹带损失、割台高度、滚筒转速、产量流量和谷物水分等测控传感器。

4.农业机械导航及智能化控制作业装置

农业机械导航定位装置产业应用;农业机械对象跟踪装置产业应用;种苗输送、数据智能化自动控制作业装置产业应用。

5.无级变速器(CVT)

机械和液压混合双动力、机械换挡、静液压闭式回路调速技术;电控液压换档换向技术;振动与降低噪声技术;静液压传动装置可靠性技术;发动机和CVT的匹配技术;液压机械匹配技术;电控系统控制策略;故障诊断及应急技术;CVT单元制造技术,满足大型轮式拖拉机要求。

6.电液提升器

针对农具升降、载荷、入土深度控制,突破电控系统中数据信息的设置、采集、应用技术。

突破智能阀控技术,形成动力平台与作业机组的姿态控制和功率自动循环控制;研制绿色、节能、高效的控制管理系统,满足大型轮式拖拉机要求。

7.高性能传动带

研究突破高性能压缩胶制备技术及耐磨型外包材料预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产品多系列规格的研发及产业化,满足联合收获机械要求。

8.高性能打结器

开展打结器结构设计与装配研究,打结器架体批量生产技术等研究,提升打结器打结器的可靠性,实现在方草捆捡拾打捆机上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9.静液压驱动装置

研制用于高效能联合收获机械、精准变量复式作业机具、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效率高可靠性的静液压驱动装置。

(三)产品可靠性提升专项

1.建立健全农机装备可靠性试验测试体系

推进加速寿命试验等关键可靠性试验技术在农机装备设计研发中的应用;推进农机装备工艺一致性、性能指标保持技术在农机装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鼓励企业有效的组织、控制和监督可靠性活动的开展。

强化可靠性基础数据信息管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构建面向农机装备跨地域、跨气候环境、不同作业环境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平台,以及在役农机产品售后维修数据平台。

2.加快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农机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零部件性能检测平台。

结合全国农机产业集群布局,加大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和重组力度,将科研院所、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大学和企业的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考虑,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资源资置,逐步发展区域性综合农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检测的有效性和便利性。

提升面向农机装备元器件、零部件、功能部件及整机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等试验测试能力,为行业提供首件及批次可靠性鉴定试验、可靠性加速试验等检验检测服务,推进农机装备第三方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检测工作;逐步建立以可靠性指标为约束的市场机制,促使行业产品可靠性水平整体提升。

3.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集成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对农机企业的设计、生产和设备控制实现从上到下的智能整合,实现灵活的规模化生产。

通过现代化农业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有效提高设备机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以及产品的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