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582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docx

曲靖市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

曲靖市2009年度农业农村工作成绩斐然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克服特大霜冻、干旱、冰雹、洪涝、凌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为全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2万亩,比去年增加12万亩,增1.5%;预计粮食总产可达23.68亿公斤,比去年增加6300万公斤,增2.7%,可望在连续六年丰收的基础上再创历史新高。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全市特色产业完成316万亩,比去年增44万亩,增16%,总产值58.53亿元,比去年增13.78亿元,增31%。

其中:

蔬菜200万亩,产值34.8亿元;蚕桑27.5万亩,产茧量1375万公斤,综合产值3.6亿元;魔芋20万亩,产量3.4亿公斤,产值5.7亿元;花卉种植22.32万亩,产值4亿元,其中:

万寿菊20万亩,产量2.8亿公斤,产值1.8亿元;鲜切花2.22万亩,产鲜花8.9亿枝,产值2.2亿元。

中药材18万亩,产值3.75亿元。

水产养殖面积34万亩,水产品产量6.7万吨,产值6.7亿元。

(二)农民增收形势良好

主要农产品量价齐升,种植业产值大幅增长。

粮油、蔬菜、蚕茧、花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预计农业产值可达106亿元,同比增13亿元,增14.5%。

来自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3元。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受益明显增加。

全市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全市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累计达4.4亿元,同比增加17%,其中通过“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4亿元,补助种粮面积416.47万亩,受益农户138.8万户,农民人均受益81元,同比增10元。

劳务产业不断壮大,劳务收入逆势增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转移输出完成10万人,比年计划8万人增27.3%。

完成各类培训216926人,比年计划20万人增8.5%。

预计全市可实现农村劳务综合收入120亿元以上,比年计划117亿元增加3亿元以上,增长2.6%。

人均月工资性收入预计1025元,比上年增长80元。

(三)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龙头企业扶持成效明显。

全面实施“127”工程,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外引内扶,落实从财政、税收、土地、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全面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对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新技术引进改造、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三品”认证等方面给予财政支持,对经营不善的龙头企业给予摘牌,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2009年,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2个,固定资产规模5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189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个,省级29个,市级98个。

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40亿元,同比增加11.9亿元;销售收入47.7亿元,同比增加11.8亿元。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由2002年的50%上升到如今的80%,农民增收的45%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新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鼓励、引导农民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有一定基础的农产品营销经济组织达1000余个,运作规范的各类专业经济组织达到了354个。

其中:

有专业合作社203个,专业协会147个、专业联合会4个,成员总数达为14万人,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3万户。

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23654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3469万元,拥有14个注册商标,36个合作组织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农民增收注入了新活力。

2009年,农业部领导两次到曲靖视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均给予较高评价。

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不断强化。

土地规范化流转促进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更加紧密。

建成特色产业种植基地316万亩、农产品生产专业乡60个、专业村240个,培育种养大户达12.5万户。

落实6个品种订单156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

全市已经形成了以覆盖十大特色产业和大宗农产品的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18个,累计达240个,占农业龙头企业总数的75%、销售收入的80%以上;加工生产能力160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

农产标准化和品牌创建成效明显。

完成宣威、沾益、会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启动马龙县整体认定工作。

全市累计有587万亩产地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5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2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有机农产品认证。

累计有7个省级名牌农产品、8个省级著名商标。

组织会泽盐水石榴及宝珠梨、乐业辣椒及师宗黑尔糯米4个产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科技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

推广农作物间套种技术,扩大了种植面积,拓展了土地的利用空间。

研发推广生育期短的农作物新品种,实现一熟变多熟,拓展了土地的利用时间。

依靠自主创新和引进推广,加快良种良法升级换代,提升了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农业效益,拓展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农业科研再上台阶。

良种选育步伐加快,依托国内外科研合作平台,引进了一批种质资源,丰富了良种遗传背景。

引进气雾法育种技术提高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效率5—10倍。

水稻组培育种、玉米不育化三系育种取得进展,骨干自交系基因改良明显突破,万寿菊种植模式和新品种选育取得新进展。

共组织和承担国家和省市级试验品种406个,比上年增加10.3%。

引进56个新品种开展试种鉴定和区域性试验。

市级初审通过20个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自主选育的多个新品种在全省区试中名列前茅。

进一步完善了马铃薯免耕浅播覆土覆草栽培技术和玉米烟墒免耕覆膜栽培技术,冷凉缺水地区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一批新型间套种模式试验成功,孕育着农业产量新的增长点。

科技覆盖明显增加。

杂交玉米良种覆盖率达96%,比上年增长6%;水稻良种统供率达80%,比上年增35%;粮食间套种333万亩,超计划4%。

实施“以膜代补”配套扶持政策,玉米地膜覆盖226万亩,占全市玉米总播种面积的96%。

水稻钵盘育秧0.66万亩,抛摆秧20.87万亩,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1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87亩,种植绿肥122万亩。

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种养规模又有新突破。

实践证明,高产创建活动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形式和载体。

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资金投入明显增长,农业部门创新科技推广机制,调动了大批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指导,总结完善推广集成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科技到位率。

今年,全市共举办高产创建示范样板147万亩,比去年增44万亩。

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经省级组织实地测产,万亩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达707公斤,万亩马铃薯示范区平均亩产2697公斤,万亩水稻示范区平均亩产721公斤,万亩油菜示范区平均亩产188公斤,均超过创建目标。

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大批高产典型:

沾益县菱角乡玉米样板最高亩产量达1060公斤,创全省之最;会泽县火红乡马铃薯样板最高亩产量达5089公斤,陆良县三岔河镇水稻样板最高亩产量达916公斤,均刷新全市最高产纪录。

(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围绕强化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共争取到农业项目资金61091万元,比上年增10.1%。

其中:

惠农政策类补贴为4408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资金6948万元,体系建设经费3970万元,各种生产科技类项目资金6092万元。

全市认真落实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各类项目有效推进,为扩大内需作出了贡献。

大规模中低改再掀热潮。

继“八五”、“九五”十年农田水利建设和2007年以来300万亩基本烟农田建设高潮后,2009-2020年全市400万亩中低产田地改造拉开序幕。

2008年下达的2.38万亩基本口粮田建设任务即将全面完成,2009年下达的2.18万亩基本口粮田和1.5万亩地方政府债券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正利用秋收后的空闲时间正抓紧建设。

测土配方施肥全面展开。

项目覆盖九个县(市)区和主要农作物,共制定80个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招标确认13家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专用肥20.33万吨。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市土壤肥料化验体系实现了自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后的全面恢复,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沼气建设工程进度良好。

2008年来三批次立项的农村沼气国债建设任务合计55674户,已完成42033户,占任务数75.5%;三批次沼气服务网点建设任务302个,已经完成265个。

大型沼气工程4件,可望全面完成任务。

建成户用沼气国债项目示范村30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共获批复县级检测站建设项目7个,批复总投资2800万元。

其中两个县已开工建设,五个县正开展项目设计报批。

村容村貌整治和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抓紧实施。

74个村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项目,已完成36个,在建32个。

实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3个,已完成6个。

实施项目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增强了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和统一服务功能。

(六)农业节能减排取得实效

农业节能减排超额完成指标。

全市大中型拖拉机更新比和单机作业的油耗综合性指标降低都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4%和0.8%的目标。

农业龙头企业比上年节能2352吨标准煤,实现单机作业能耗降低6吨标准煤,超额完成降低5吨标准煤的任务。

沼气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效缓解面源污染。

(七)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购机补贴和开展现代烟草农机试点的机遇,大力发展适应曲靖产业发展需要和耕地地形特点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装备总量和作业量快速增加。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23.5亿瓦特,新增0.7亿瓦特,比上年增3%。

农机总值达13亿元,比上年增7.8%。

农机应用逐步由产前向产中产后延伸,机械耕作水平达70%,油菜、万寿菊、魔芋、烟草等经济作物机械耕作水平接近80%,涌现出烤烟、水稻和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典型。

农机研究成绩卓著,自主研发的2BDS-4型马铃薯高垅高墒施肥播种机各项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合作研发的烤烟移栽配套机械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农机监理不断强化,通过教育培训,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开展检查,驾驶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排除,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农业信息网完成改版升级。

改版后的农业信息网增加了省信息联播和区县信息联播栏、图片库、供求信息等为农服务内容,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网站的互联互通。

“数字乡村”工程运行良好。

经过三年建设和维护,数字乡村网已成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初步连接部分农村经济组织、满足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信息网络平台。

(九)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扎实开展农资市场整顿。

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组织了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开展了农资专项整治行动,培训了一批农资经营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查处了一批农资违法经营案件,纬护了农民利益。

农业安全形势良好。

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突出对认定产地和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严禁高毒、高残留的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对产品生产过程实行质量控制。

严格查处销售使用违禁农药和添加剂,重点抓好高毒农药、水产品、认证产品、农产品批发等四个方面的整治工作。

渔政管理效果明显,开展了渔业违法案件集中治理和渔业船舶安全检查,未出现渔业安全事故。

植物检疫高效运行。

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办事指南上网公布,检疫管理实现了计算机出单。

发现检疫性害虫,开展了疫情普查并迅速扑灭。

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全面落实。

扎实推进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编印了政务信息查询手册和政务信息查询专线服务规程,收集解答了常见涉农问题,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为开通政务查询专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利用网络发布重要事项公示17项,重点工作通报31项。

政务中心共接件470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服务现代农业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坚持开展党纪法规教育、传统作风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警示教育,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培训,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执行力,提高调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以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程为载体,以农广校为阵地,多渠道培训农民,完成新型农民培训4500人,农民素质教育培训3.9万人次,科技入户培训10.8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2.3万人,阳光工程培训11.8万人次,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

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82期,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3119人,农民技术员6611人,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继续开展科技人员业绩与收入挂钩以及职称竞争上岗的机制创新,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奠定了基础。

(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不断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推进。

经过深入调研,完成起草《关于规范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

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户自愿互换,鼓励实行规模生产,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及时提供各种土地流转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

全市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22.08万亩,比上年明显增加。

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常抓不懈。

全市未发现违反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的情况。

经市政府批准,公布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以资代劳限额标准。

882个村开展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活动,筹集资金4294.75万元,投劳316.63万个进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强化。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普遍推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面达90%以上。

实行财务电算化管理的乡镇村组比去年明显增加。

农村财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各地已挂牌成立工作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和人员培训工作,加强了农村财务审计。

实施农村财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

一年来,全市农业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局面。

但当前仍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繁重。

二、2010年工作意见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到村到户“1231工程”和农业龙头企业“127工程”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全市农业部门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的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力的工作措施,做好2010年农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0年工作总的要求是: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有新局面、科技推广有新突破、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农民收入有新增长,确保全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010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30万亩,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4亿公斤以上(其中:

夏粮面积205万亩,产量3.3亿公斤;秋粮面积525万亩,产量19.7亿公斤;晚秋面积100万亩,产量1亿公斤)。

油料100万亩,产量1.33亿公斤以上。

农业特色产业350万亩,产值77亿元(其中:

蔬菜215万亩,蚕桑30万亩,魔芋25万亩,中药材25万亩,花卉25万亩,水产养殖30万亩)。

水果33万亩,产值3.3亿元以上。

全年农业产值135亿元,来自种植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元以上。

全市新增农机动力2500万瓦特,农机作业面积246万亩,农机事故“三率”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

全市力争培育100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培训农村劳动力20万人,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增12亿元,人均工资性收入增100元以上。

农村承包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建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日益扩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明显加强,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步推行。

围绕上述目标,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实施基础提升行动,力求在改善生产条件上取得新业绩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民的迫切愿望,是农业部门必须全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

广泛宣传,增加政策的透明度,确保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真正做到政策落实不走样、不缩水,给农民的实惠不转移、不减少。

二是抓好项目的实施监管。

加强对项目监管,严格资金管理,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实施。

三是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

认真研究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搞好项目对接,编制一批重点项目,加大申报争取力度。

四是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全市农业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做好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等重大项目建设。

切实开展秸秆还田、绿肥种植、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二)深入实施粮食产量提升行动,力求在确保粮食安全上取得新成效

一是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通过大力推广粮食间作套种、生物多样性栽培以及利用空闲地、果桑园、田边地角等扩大薯类、大豆、杂粮种植面积,调整茬口衔接,扩大复种指数,充分挖掘面积潜力,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二是要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开展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沃土工程、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坚持治水、改土并重,通过实施工程措施与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节水栽培等农艺措施相结合,增补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加强耕地质量监测,防治农田污染、防止水土退化,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着力提高农作物产量效益水平。

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根据各地资源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分作物、分品种举办各级各类丰产示范样板,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以点带面,促进粮食增产,把主导品种推广到村入户,主推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进一步提高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特别是要加强应对异常气候影响和有害生物防治的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四是要培植种粮大户,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种粮的效益。

既要着力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拉动,促进土地以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向种植能手集中。

又要探索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和农机专业化服务新路子,培植农机专业户,组建农机专业服务队,积极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三)深入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力求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改变我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的现状。

今年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在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按照农业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品种品质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基地与龙头企业配套、生产与加工配套水平,不断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

三是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与企业难对接的问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采用预付定金、提供技术服务、实行保护收购等方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产销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兴办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政策引导,理顺关系,形成合力,促进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向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领域投入。

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采取恰当的技术创新方式,注重坚持技术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相结合,全力破解万寿菊、中药材等产业发展中的良种繁育瓶颈。

五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通过举办农产品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曲靖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销售。

(四)深入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力求在科技支撑上取得新成果

一是围绕产业发展搞研发。

围绕产业搞好研发,做到每个产业都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抓好技术集成的应用推广;二是突出重点抓示范。

抓好“科技样板工程示范”活动,深入开展好“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带动”高产创建活动,做到各级有样板,各产业有样板,强化样板示范和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扩大科技应用覆盖面,提高科技贡献率。

三是整体推进抓推广。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搞好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四是集成技术提质量。

整合各专业的科技推广技术优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广农作物优良(专用)品种及配套综合技术、间套种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农机作业配套等十项重点科技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是加强培训强素质。

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请专家辅导、送出去培训等形式对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等培训工程为载体,多渠道对农民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农科队伍和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深入实施管理提升行动,力求在完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上取得新亮点

一是要改革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我局积极探索如何把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研究、试验推广、管理服务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技术转化、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挂钩,建立完善具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员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是要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

按照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发展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等各类农业科技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和各类人才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多样性的需求,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更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