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494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docx

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地理统计图表

2020届高三地理图表专项训练:

地理统计图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抚养压力最小的是(  )

A.1982年B.1992年C.2002年D.2007年

2.导致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

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②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

③外来青壮年的大量涌入 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人口抚养压力最小说明0~14岁的人口比重小且15~64岁的人口比重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2002年0~14岁的人口比重和15~64岁的人口比重分别约为22%和73%,人口抚养压力较小。

第2题,图中显示,从1982年到2007年,该省0~14岁年龄人口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地计划生育的实施已见成效;15~64岁年龄的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说明外来青壮年大量涌入,65岁以上年龄的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说明生活和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提高。

答案 1.C 2.A

3.图中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  )

解析 居住区应该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或盛行风向的垂直郊外,和工业区之间应该有绿化带相隔,读图,图A最小风频为东风和西风,而居住区则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故A错;图B最小风频为西风,故B错;图C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带处,故布局合理,C对;图D工业区位于北面,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故D错。

答案 C

读下图“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6题。

4.甲图所示人口金字塔,0~14岁的人口比重约为(  )

A.18%B.23%C.34%D.45%

5.图中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丙乙丁B.甲丁丙乙

C.乙丁丙甲D.丁甲丙乙

6.下列国家中,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与丙、丁两图最相似的是(  )

A.印度、孟加拉国B.德国、俄罗斯

C.巴西、尼日利亚D.美国、菲律宾

解析 第4题,图中0~14岁的人口比重是0~4岁、5~9岁和10~14岁的人口比重之和,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0~14岁人口比重约为45%。

第5题,甲地少儿比重最大,老年人口比重很小,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丁地少儿比重仍较大,但有所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为传统型;乙、丙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为现代型,其中乙地少儿比重很小,人口出现负增大,从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看,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甲丁丙乙。

第6题,从上述分析可指,丙、丁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现代型和传统型,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阶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答案 4.D 5.B 6.D

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mm/h计。

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

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

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

据此完成7~9题。

7.在同一区域中,图1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  )

A.t1B.t2

C.t3D.t4

8.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  )

A.草地B.水泥路面

C.裸地D.沥青路面

9.若降水量相同,与图2中①至④符合的是(  )

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

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

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

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

解析 第7题,在同一区域中,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故t4时最大。

第8题,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下渗容量也最大。

第9题,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因此B项正确。

答案 7.D 8.A 9.B

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11.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解析 第10题,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无直接关系,D错误。

第11题,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

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比华东地区低,但SO2浓度高,B错误;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能源、原料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相对较高,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无关,C错误;两区域人们的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

答案 10.C 11.A

读“世界六种主要能源消耗比重变化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线4表示的能源种类是(  )

A.天然气B.水能

C.核能D.其他可再生能源

13.据图,从现在到2035年(  )

A.煤炭消耗量下降

B.新能源比重超过常规能源

C.水能消耗持续增长

D.线3表示其他可再生能源

解析 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为天然气,4为水能,6为核能,B正确。

第13题,本题要注意一点,就是比例与消费总量的关系。

因为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对能源需求量增加,所以虽然某些能源比例下降,但整体消费量却在增加。

故而从图中信息推断,4(为水能)虽然比例增长不大,但其消耗量在持续增加,C正确。

答案 12.B 13.C

14.下图为某地甲、乙两个小区从早晨6:

00到傍晚18:

00的温升数据(与平均温度之差),甲小区的风速较大,乙小区的风速较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小区的热岛效应比乙小区明显

B.甲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乙小区大

C.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

D.风速大,加剧建筑群的热岛效应

解析 甲小区温度较低且风速较大,因此热岛效应没有乙小区明显;甲乙小区早晨温度几乎相同,而乙小区最高温度高于甲小区,因此乙小区早晚温度变化比甲小区大;风速大,加快城郊间的热量交换,因此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C

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1月1日正式结束,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

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比重为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

据此完成15~17题。

15.上图各点中能正确表示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6.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  )

A.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

B.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C.提高了少儿抚养比重

D.使得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17.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  )

A.性别构成B.职业构成

C.素质高低D.年龄结构

解析 第15题,根据材料,到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14岁比重为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

根据三角坐标图,图中各点能正确表示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①。

②劳动力人口约25%。

③0~14岁人口约55%。

④0~14岁人口约30%。

第16题,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

0~14岁人口比重减少,降低了少儿抚养比重,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继续增长。

第17题,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增加,儿童比重增加,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新增人口短期内不能影响劳动力性别构成,不能很快影响素质高低,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 15.A 16.A 17.B

下图为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点代表不同发展时期。

读图回答18~19题。

18.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排序是(  )

A.甲乙丙B.甲丙乙

C.丙乙甲D.丙甲乙

19.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城市化水平可能最高

B.乙时期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C.丙时期环境质量比乙时期更佳

D.丙—乙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

解析 第18题,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故选B。

第19题,甲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城市化水平不可能最高;乙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综合发展阶段;丙时期第二产业比重比乙时期大,环境质量较低;丙—乙时期因区域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变化及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会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 18.B 19.D

下图为我国2012年和2013年能源消费占比示意图。

读图完成20~21题。

20.与2012年相比,2013年(  )

A.石油消费的总量减少B.水电总量没有变化

C.常规能源比重均下降D.煤炭仍占主体地位

21.能源消费占比的这种变化趋势有利于我国(  )

A.保障能源供应安全B.有效解决交通问题

C.拓宽劳动就业渠道D.促进能源科技创新

解析 第20题,图中数据只表示所占比重,不表示总量的变化,A、B错。

常规能源中天然气比重由4.82%增长到5.10%,C错。

煤炭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主体地位,D对。

第21题,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趋势,与保障能源供应无关,A错。

不能解决交通问题,B错。

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没有增加能源类型,不会拓宽就业渠道,C错。

可以促进能源科技的创新,D对。

答案 20.D 21.D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及附近地区东南坡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侧柱状图为西北坡,右侧为东南坡)海拔1200米以上三种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1.3m的位置的断面的面积)之和所占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该山年均降水量为2368mm,同一海拔东南坡比西北坡降水多100mm左右,据此完成22~23题。

22.海拔1600~2000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

C.土壤水分D.地势起伏

23.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最可能是(  )

A.东南坡海拔1400米处

B.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

C.西北坡海拔1200米处

D.东南坡海拔1900米处

解析 第22题,由图示可知,海拔1600~2000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

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依这两个条件判断,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不符。

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含水量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导致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通过材料和图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情况。

第23题,读图可知,相对于其他组合,西北坡海拔1600米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

且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乔木物种丰富程度最高。

答案 22.C 23.B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占比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国土面积

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

25.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  )

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②围湖造田 ③保护野生动植物 

④推广生态农业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第24题,巴西地处热带,雨林面积广,生态承载力高;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生态承载力低。

第25题,根据材料分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围湖造田会降低生态承载力。

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

答案 24.A 25.B

二、综合题

26.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

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D.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

(2)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2005年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

(3)2005年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

为什么?

(4)从北京市2005年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

解析 第

(1)题,北京市经济发达,生活条件较好,且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太高,人口死亡率也不可能大幅度下降,所以北京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2)题,根据人口性别比的概念,用材料中的调查数据计算即可。

第(3)题,15~64岁的人口比重达到79%,说明劳动力充足。

第(4)题,北京市15~64岁人口比重大,所以就业压力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应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

答案 

(1)C

(2)102(或103)

(3)否。

15~64岁的人口比重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

对策: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

(回答合理即可)

27.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 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时间

1月

2月

7月

10月

全年

平均气温差(℃)

5.2

6.0

5.4

6.0

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

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 

(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

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

原因:

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

措施:

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共计26市,国土面积21.17万km2,2014年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占全国的2.2%、18.5%、11.0%。

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图1

材料二 马鞍山紧邻南京,因钢而兴,亦因钢而痛。

现在马鞍山正在实施产业转型。

图2为马鞍山位置图和2015年马鞍山产业结构图。

图2

(1)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有哪些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简述马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3)根据2015年马鞍山产业结构图,简述马鞍山产业结构的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2015年,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被马鞍山市评定为“最佳合作伙伴”。

简述宝山与马鞍山两家钢铁企业开展合作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 第

(1)题,注意只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雄厚;水陆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政策扶持。

(2)题,马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燃料原料丰富;再就是靠近长三角地区,市场距离近;水陆交通便捷。

第(3)题,结合图可知产业结构特点为“二、三、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工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金属冶炼、压延及设备制造业)为主。

第(4)题,从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整治。

答案 

(1)经济基础雄厚;水陆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政策扶持。

(2)燃料原料丰富;距离市场近;水陆交通便捷。

(3)特点:

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工业结构单一,以重工业(金属冶炼、压延及设备制造业)为主。

建议: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加强环境整治。

(4)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减少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加强技术推广,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合作与分工;减少能耗,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豆,通称黄豆,原产中国,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大豆性喜暖,生长期适温20~25℃,土壤含水量70%~80%为宜。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

材料二 世界大豆主产区(黑色所示)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 2008~2017年中国大豆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变化柱状图;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来源地结构图。

(1)与巴西大豆相比,东北大豆生长的优势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分析2008~2017年我国大豆供需变化的特点。

(3)与中国相比,美国大豆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生长季节,白昼长,光照充足 有黑土分布,土壤肥沃

(2)消费量逐年增长;产量基本稳定;进口量不断加大;进口大豆占消费量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3)机械化水平高 生产规模大 农业技术先进

(4)扩大国内生产规模,提高大豆产量;扩大进口渠道,实现进口渠道多元化;积极发展其他油料作物,替甩大豆原料;加大财政补贴,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