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436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docx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认识平面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制作了一个较为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

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

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

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十几减9》教学反思教学十几减9时,学生根据情境列出13-9=4这一算式后,我问大家是怎么想的。

学生们有的说是根据9+4=13来想的。

有的学生说13-9,先用10-9=1,1+3=4。

但是这样说的学生只是个别孩子,很多孩子不敢说。

课堂气氛很沉闷。

课后再三反思:

首先,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够深。

对于这四种方法中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认识的不够。

课堂上我只是一味地去追问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忽视了对其中这两种方法的强化。

导致了只有少数孩子甚至连一种方法都说不清楚。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教材,所以不知道要重点强调哪种方法。

但是看了不少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我发现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还是要重点强化的。

其次,课堂上给孩子探究的时间不够,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指导。

在出示13-9后,我要求同桌互相摆一摆学具,看看如何计算13-9。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数,但是不知道怎么摆小棒。

而我也没有给孩子一些指导,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说说。

看了部分孩子说不出来,也就急着请其他孩子说说自己的算法,这样就导致一些基础差得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其实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帮助,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效果甚微。

最后,课堂上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请学生发言时,出现了学生和我一问一答的形式,只是这个孩子在和我交流,我倒是听懂了他的算法,而其他学生似乎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

甚至有的孩子,请了两三个孩子发言后,他仍然不知道别人说的是什么。

导致这样的情况,还是没有激起部分孩子的学习情趣,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

《十几减8、7、6》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我上了两课时,总结十几减9的经验,放慢节奏,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

首先呈现熊猫买风车图,提出数学问题,12-8=?

想一想,还剩几个?

因为学生已经预习操作过,没有让学生操作,直接交流。

(1)10-8=2,2+2=4

(2)12-2-6=4(3)还可以直接想加法。

8+(4)=12,12-8=4。

先指名说,齐说,同桌互相说,充分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再通过比较发现第一种方法与第三种方法较简单。

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算法之后,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推导出十几减7的算法。

多数孩子用10-7=3,再用3+个位上的数,还有想相应的加法,学生推导的很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十几减几练习课》教学反思在我讲完十几减9、8、7、6后专门选择了一节课进行计算规律的练习,在黑板上我出了13-9、14-8、15-7、12-6四道题,让学生们先动手算,再动口说。

之后我就让学生们观察,这种算理有没有规律呢?

孩子们说到都是把被减数分成了10和几,而且都是用10去减减数。

于是,在孩子们的观察下我编了一个口诀:

例如13-9,看到减9想到1,1加3等于4;14-8,看到减8想到2,2加4等于6;15-7,看到减7想到3,3加5等于8;12-6,看到减6想到4,4加2等于6。

我让孩子们按我的说法都动嘴说每一道题,在熟练中掌握口诀的奥秘。

课中我针对口诀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其中,渗透着还没学的十几减5、4、3、2,没想到孩子们都将口诀赋予了新知,我很欣慰,这为以后教学十几减5、4、3、2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与学习十几减6、7时的状态相比,今天学十几减5、4、3、2时,发现学生在迁移方法解决新知的过程中显得大为轻松,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真是让我高兴。

究其原因:

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类型题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利用百羊图创设情境引入的,我先引导学生数出10只羊、20只羊,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再让学生估一估这幅图上的羊有多少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到100有多少,并体会出100要比20多得多。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了他们估计的意识。

在做课后练习数皮球这幅图时,也是先指名让多位学生来估一估,再设法数出皮球的数量,让所学知识既得到巩固,又得到发展。

《读数写数》教学反思在学习新课时能让学生看图说数,数的组成,摆小棒,在数位表摆珠子,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数的意义。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突破数位意义理解这难点。

存在的不足:

1.在数位的理解上不够透彻,只是提问个别同学,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不是很好。

特别是后进生。

应该让学生同桌多互相说说。

2.条理性不够强。

本人在授课当中有点乱,引导学生不够到位,语言欠缺条理性和严谨性。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教学反思两观察的第一次观察是没有填完整的百数表,让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去观察,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有了这种愿望,学生就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在兴奋活跃的气氛中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二次观察是在学生填好百数表后,再完整地分析百数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到在这张小小的表格中,包括了很多数学知识。

两利用是在两观察之后进行的。

一是利用百数表找数,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知道百数表中的位置。

二是利用数在百数表中的位置和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使学生感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本课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采取阶梯式的办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掌握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本课重点,尤其在学习例5时,引导学生由看图说数比较数的大小说比较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比较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这是阶梯式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根据例5设计练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第三步是猜数游戏。

这是阶梯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本课知识的延伸,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设置情境(商店卖东西)导入认识人民币课题,接着多媒体出示一堆杂乱无章随意摆放的人民币,让学生思考、同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钱进行分类,同时并加以引导。

让学生充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质地(纸币、硬币)、面值、版本(第四套和第五套)等信息。

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

通过分类和观察,也使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在学生学会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尝试把人民币分类。

这节课的重点是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

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

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上课一开始首先创设了购物情景:

出示5种气球(圆形、心形、笑脸形、花形、鸭子形),并简单认识了几种气球的形状,让学生从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通过这个环节复习商品价格,培养学生的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进行计算,而是让学生先自己选择你喜欢的两个气球,然后用一道算式来告诉大家,老师板书,这样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

然后,请大家为他们算一算,如果买某某和某某气球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激起学生的争强的性格,为解决问题和节省练习时间,充实练习量是很有作用的。

最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汇报和讨论,最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效果还是不错的。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理念。

让学生通过摆、看、拿、想、说、换、比等形式,以及小组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他们在活动中、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思维探究空间较大,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感到无力下手,思考时不着边际。

而一部分优等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中下等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是否已经真正掌握关系和计算方法?

如何将问题切细,分层进行探索,则又要考虑教师扶的过多,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如何把握介入的时机?

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