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433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docx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育的思考

姓名学号

年级专业

指导老师

评阅老师

年月日

 

摘要

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青少年的发展尤其快。

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我们应着重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这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以及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培养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描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以及其意义。

第二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描述了其重要性。

第三是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描述出了有效的途径是什么,改怎么样做的问题。

 

目录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4

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背景4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4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必然性5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6

第二部分: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7

1、青少年树立荣辱观的背景7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8

3、荣辱观教育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9

4、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11

5、党中央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12

第三部分: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13

1、“八荣八耻”对青少年的意义13

2、主要途径13

3、在教育中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16

4、高校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途径19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1、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荣辱观的又一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

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

它廓清了20多年来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抓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导向,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分别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历史必然性

我们党有关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都是符合时代要求并需要全党全社会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的。

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同样有其历史必然性,意义极为重大。

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但毋庸讳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这些代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然资源在某种程度上遭到过度耗损,自然环境在某种范围内受到严重污染;二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

之所以付出这两种代价,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理想信念淡漠和思想道德滑坡显然与违背“八荣八耻”直接相关,即便是在乱砍滥伐、破坏生态平衡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实质,要么是缺乏保护生态平衡的科学知识、愚昧无知,要么是只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集体利益,同样是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行为。

可见,现在提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是我们克服发展中的不足,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涉国家软实力的强弱。

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

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正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它与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于内在精神上相通相融。

比如,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密切相关。

党员干部要做人民的好公仆,必须首先做一个好公民,而做一个好公民的基本要求就是践行“八荣八耻”。

这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非常必要。

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再比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紧密相关。

如果所有社会成员都能知荣辱、树新风、讲正气,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走向和谐。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息息相关。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只有全体公民都知荣辱、创文明、促和谐,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意义重大。

目前社会上已经暴露出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

如有人提出用“多元价值”来否定我们坚持的“一元价值”,不要“同德”要“异德”,要“离心离德”。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多元价值是客观存在,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们的价值观必须要有共同的指导思想,让多元价值观接受一元价值观的领导,做到“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具体来说,就是要服从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只有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一心一意,同心同德,共同把国家建设得更好。

 

 第二部分: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1、青少年树立荣辱观的背景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委员时精辟地阐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时间,“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在广大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青少年对荣辱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

我们的青少年如果对荣辱问题认识比较清楚,言行比较自觉,贯彻比较坚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如果对善恶、是非、美丑、荣辱分不清楚,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哪怕只有极少数人背离和破坏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也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体现了时代特征,普遍呈现出良好态势,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主流是鲜明的。

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

青少年不仅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

青少年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从青少年的数量和青少年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青少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比如,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青少年心目中淡漠了。

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奉献;对金钱、物质过分崇拜,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

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青少年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不是青少年的主流,但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不可低估。

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所以,让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很有必要性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杠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特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青少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的精神,明确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社会风气总体来说是好的;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少年,总体上呈现出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健康向上的态势。

但是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不断涌入的外来思想文化、正在转型的社会环境、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对社会风气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消极的因素导致了令人担忧的现象:

如道德缺失导致主体价值观混乱,金钱万能导致对金钱贪欲,坑蒙拐骗导致诚信缺失,利欲熏心导致人情冷漠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独特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一代人,既享受到社会转型的恩惠,又承受着社会转型的震荡;既领受与国际接轨的福址,又接受与国际接轨的挑战,时代造就了他们全然不同于前人的心态、视野和观念。

他们崇尚自我,蔑视权威,淡化政治信仰,追求个性张扬,具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心态。

他们没有历史沉重的包袱,缺少社会动荡的经历感悟,较多浪漫气息又较少传统素养。

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又面临空前学习压力和竞争的排挤,常常陷于情感的封闭与孤独之中。

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而非智力因素普遍较低,在生活自理、勤劳节俭及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出现明显的“高分低能”现象。

日趋富裕、日益开放的社会,使他们直接面对市场经济的高诱惑、高消费,同时又不得不接受社会化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与烦恼。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全新的一代,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及追求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个人主义倾向,连同他们成长中遭遇的困惑,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迫切地需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荣辱观教育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其次,荣辱观教育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对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荣辱观是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荣辱观的核心。

第二,荣辱观引领先进的社会风尚,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有机统一,为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了一面旗帜。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一代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

必须充分肯定这代未成年人整体上是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健康活泼完全可能信赖的新世纪小主人。

只要有适合的土壤,经过科学的培育,他们一定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八荣八耻”深刻体现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对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具体标准,既包含做人的基本准则,又包含做事的基本规范。

第三,荣辱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现代社会以分数刚性为衡量标准的应试模式,突显了智育至上和功利主义倾向,在相当程度上主导着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

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孩子们原本善良、快乐的天性,对情感、精神的追求渴望,都被严重的扭曲了。

面对变化的社会和变化的学生,这种一以贯之的封闭德育模式,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了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关怀,忽视了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灵魂塑造,对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能通过积极引导青少年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行为导向,满足青少年的自我需求,使青少年“高分高能”,不只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更具备较好的精神文化修养,形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从而实现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4、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

最后,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有效地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期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对其全面、健康、快乐成长至关重要。

第一,坚持“三近”原则,推进荣辱观教育的深度。

在文化与价值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极为重要。

当今青少年生活的时代背景已有很大变化,道德教育应该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

第二,发挥“三位一体”作用,推进荣辱观教育的广度。

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营造全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氛围。

要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发挥“三位一体”的作用,加强管理,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健康成长。

 

5、党中央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

党中央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其重要意义首先就在于,它在继承传统羞耻观的基础上,把荣辱观这个在一段时期内受到冷落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指明了当前中国社会需要追求、建设和完善的一个价值标准。

其次,它又结合新的时代特征,通过将荣与耻相对比的方式,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内容予以全面阐述,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

它所涉及的内容,直接针对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既体现了传统道德中的重要精华,又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鲜明的现实性。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教育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应该说,这的确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传承中华先进文化的当务之急,但是“八荣八耻”观念的教育对象,不只限于青少年。

这一观点的提出,实际上是在反问每一个个体的灵魂,召唤整个社会的良知。

我们每一个公民,无论他是属于哪一个年龄段、哪一种职业,都应该自觉地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要求自己,修正自己的道德品质,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为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1、“八荣八耻”对青少年的意义

“八荣八耻”是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而提出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社会的激烈变迁使得当代青少年道德发展面临着多重问题。

经济的发展,社会全面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在一些社会成员中,特别是在部分青少年中出现荣辱倒错的现象。

处在观念多元、利益多样、职业自主、生活个性、结群多向的社会背景下,一部分青少年中形成了“新新人类”的另类价值。

一段时间里,关于个别青少年另类价值和极端社会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传统教育模式里,道德教育往往脱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实现,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贯彻中央“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坚持改革的思想,改变过去原有的道德教育形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2、主要途径

  第一,要改变青少年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自身发展统一起来。

道德成长是青年发展的基础,而青年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选择。

“八荣八耻”实际上回答了青年道德发展核心问题——树立进步的社会价值。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直接关系到当代青少年个体是否适应现存社会,是否与周围世界建立起融洽的、和谐的关系。

从这样的视角去思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教育者才可能真正把每一个青少年都当做能动的、具有潜能的、独特的对象来对待,青少年自身也才可能从自身发展需求去认识和理解荣辱观的内涵,去主动接纳与吸收。

  第二,改变把青少年教育简化传递道德理念、管制约束行为的做法,突出青少年在当代社会中的道德实践活动。

结合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从价值层面,也从行为能力方面指导青少年掌握处理个体与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方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习惯于“讲大道理”的道德理念传递,在行为上习惯于“应该”或“不许”的制约和限制,忽略了在社会适应方面行为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全社会认知和行为脱节恶习的形成,也给一代人的情感发展带来了障碍。

情感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组成的重要部分。

而情感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生存环境的优劣和生存状态的好坏,更关系到一个人社会性发展。

青少年只有经历了亲身的实践、体验,处于特定的道德角色和道德情境之中,才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现代社会的道德状态和能力。

  第三,改变对青少年传统教育脱离青少年实际生活的弊端,以当代青少年的思维模式创新道德传统,实现青少年在文化传递中的社会功能。

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概括了传统文化价值的核心和精华,进行荣辱观教育,离不开传统教育这一命题。

青少年作为优良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新文化的宣传实践者、不良社会文化的受害者,在民族新文化建设中面临着角色的尖锐矛盾与冲突,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社会形态飞速变革的情况下,青少年对于传统的不适应甚至反叛尤为突出。

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作为文化宝藏,需要青年一代传承。

这就需要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努力挖掘传统中的现代元素,以今天青少年的思维特征去认真解读传统。

  第四,改变对青少年流行文化引导、调控不利的现象,研究当代青少年亚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的青少年特色文化。

青少年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特征,对于青少年乃至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目前青少年动态群体文化特征十分突出,流行不仅成为青年文化的突出符号,而且强烈影响部分青少年的生存形态和价值确立。

青年亚文化新鲜、刺激、甚至新奇、怪异,内容、形态呈现多元性。

从本质上看,它虽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但总体上往往是进步性、创新性和破坏性并存。

引领青少年文化,关系到一代青少年的发展成长,而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及道德建设。

在当代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推进青年文化建设;认真研究、积极面对和引领青年时尚及流行文化;开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青年文化阵地建设;培育、建设特色文化等等,都应引起充分重视。

第五,改变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内容、形式时代性不强的状况,以时代精神统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育现代公民。

时代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当代青少年道德状况及趋势,更是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以发展的眼光看当代青年的道德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

在新的道德领域中具有天然的敏感和先进性;更重视道德行为的自我感受,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日益突出;在接纳和树立道德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从社会适应能力角度思考道德,更全面科学地认识道德的本质。

现代公民是当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其基本体系,以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以公民主体地位为基础,以责任感、使命感为价值特征。

围绕这一目标,在社会实践中培育现代公民,需要调动青年积极参与民主法制实践,培养青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识,发挥青年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积极性,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培育一代明是非、知荣辱的,面向未来的新人。

 

3、在教育中加强青少年的荣辱观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不仅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也为高校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核心道德观、荣辱观与价值观,这是任何一个民族凝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对学生核心价值观及荣辱观的教育,利于大学生深刻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历史,并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吸取优势。

 大学生的荣辱观教育,重点在于弘扬并培养民族精神。

在中国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定位为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团结、友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自觉将弘扬并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大学生精神建设的重要任务,将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视为建设文化的载体,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设,从学生的爱国情感做起,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与自豪感。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高尚的教德是开展荣辱观教育的教科书,是学生树立荣辱观的最好榜样。

高校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与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让教师首先树立荣辱观的观念,成为学生的楷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要成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者,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效果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有极大影响。

因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师表,为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不仅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积极实践“八荣八耻”,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荣辱观导向。

  三、德育教育者应加强教育方法的更新

  针对在荣辱观德育教育中产生的不同问题,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呈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虽然他们身处于校园中,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开放使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

面对复杂的社会,以及当前开放的网络媒体,促成学生的思想也呈现多元化,由传统的直向思维转变成多元化及网状发展,已经不再如以前一样单纯。

其次,由于当前教育手段不断发展,以此带来的大学生群体性问题也日益增多,由于学生工作的每一次改革都会涉及到某个层次甚至某个群体的学生,而不是整体或者个人的问题,因此在荣辱观教育中,应充分了解大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

 另外,学生的思想意识正趋向于现实化。

由于大学生从进入高校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考虑就业、未来发展等现实问题,由于这些压力的存在,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例如对社会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无法正面看待社会的负面现象;没有独自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的能力;缺乏基本的抗压能力及自我调节的能力等,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应多重视学生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