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206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docx

0830假期学习验收卷地图地球运动

龙口一中A区高三地理暑假验收卷20140830地图地球运动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A点到B点方向是向东南

B.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同

C.从C点到D点方向是:

先西北后西南

D.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正好相反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2.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B.乙C.丙D.丁

3.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比例尺应为()

A.1:

40000B.1:

20000

C.1:

4000D.1:

200000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R、M两点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是()

A.50~350米B.380~650米

C.350~450米D.450~550米   

5.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平均坡度最陡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经过地球球心的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称为对跖点。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甲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E,图1中甲点的对跖点(关于地心的对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7.关于图1中各点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位于东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C.④位于南温带D.⑤位于西半球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8.甲地和乙地的地形分别是

A.山谷和陡崖B.盆地和山峰

C.陡崖和山脊D.山脊和鞍部

9.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等高线图中沿XY的剖面相吻合的是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首次实现月球软着落,下图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玉兔号”月球车软着落时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C点附近

D.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最小

11.在公转轨道上,当地球从甲点运行到乙点期间

A.①、②两地物体水平运动方向都向右偏

B.①地地方时始终早于②地

C.②地季节变化比①地明显D.②地昼长均比①地长

12.一般情况下,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

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

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

C.纽约(41°N,74°E)烈日当空

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

14.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

2013年厦门(北纬24°27′,东经118°06′)国际马拉松赛事于北京时间1月2日上午8:

05鸣枪开赛。

图为2013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路线示意图。

当某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读图,完成下题。

15.假设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速度是均匀的,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是()

A.20°33′SB.23°26′SC.11°52′SD.23°26′N

16.该女运动员的参赛成绩测算结果应为(  )

A.4时03分24秒B.3时50分24秒C.4时07分36秒D.4时02分36秒

太阳风暴是从太阳大气射出的带电粒子流,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形式。

2014年1月7日,地球遭受一起极为强大的太阳风暴袭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成为太阳系中心天体的原因是体积巨大

B.风能、水能、生物能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

C.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D.各种化石燃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无关

18.下列行业受太阳风暴影响最大的是

A.棉纺织业B.通信C.钢铁工业D.石油化工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线速度:

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C.MO为昏线D.NO为昏线

20.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Q点的地方时为17时

B.N点地方时为6时

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21.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P、Q昼长相等B.M昼夜等长

C.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D.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

2013年1月1日北京时间零点新年钟声敲响时,一道直径11米、射程达5000米、汇聚正能量和祝福的“北京之光”直射夜空(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2.右图为“四幅日照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与“北京之光”点亮时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3.“北京之光”点亮后一周内

A.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最慢B.北半球各地日出时刻推迟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小D.我国昼长与夜长的差变长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4.若阴影所示范围是东半球,也是昼半球范围,则下列地方中位于夜半球的是(  )

A.刚果盆地  B.东北平原C.巴西高原   D.阿尔卑斯山脉

25.若阴影所示范围是地球上4月24日分布的所有范围,则北京时间可能是(  )

A.4月24日8:

00   B.4月25日20:

00C.4月23日8:

00  D.4月24日20:

00

26.读右图,若θ角增大1°,则(  )

A.L1、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D.温带范围扩大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二分、二至日大阳高度日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

00,则该日该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01:

00B.03:

00C.21:

00D.23:

00

28.一年中该地正午物体影子朝北的时间约为

A.3个月B.4个月C.8个月D.9个月

29.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有关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地转偏向力最大B.B必定位于南极圈

C.C的纬度低于DD.六个月后,四地的昼夜长短完全相同

30.2014年3月23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时30分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至21时30分恢复正常。

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

A.旧金山——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

B.伦敦——旧金山——惠灵顿——上海——雅典

C.旧金山——伦敦——雅典——上海——惠灵顿

D.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旧金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

31.读两则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6月3日,阳光明媚,东南风3~4级。

湛江一中高二级学生集体到“玄泰景区”旅游。

材料二:

“玄泰景区”略图。

(图中等高线单位是m,①②③代表三座古寺)

(1)全体学生相约在玄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  (填数字代码)。

之后开始爬山活动,最后登上C所在的位置,C的海拔高度为多米。

汇合的古寺和C地之间的温差大于℃小于℃。

(8分)

(2)当天第二项活动是乘船游览玄湖风光,有两个方案:

甲方案(从A到B),乙方案(从B到A),都是直线航行。

哪个方案更快?

;理由是什么?

 

(3)若要享受“漂流探险”的乐趣,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介绍一下在支流a和泰河上游b“漂流”分别有什么特点吗?

(从落差、流速等角度分析)(8分)

 

(4)在图中D处拟建—水坝(如图:

“‖”),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    (填数字代码),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6分)

 

32.下图为“以南极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弧线a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四个科考站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2分)

(2)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_________时。

(2分)

(3)该日,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日,全球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4)从图示节气到三个月后,A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

(3分)

3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这一天:

是____月____日前后;是北半球的节气;

太阳直射点在纬度。

(2)A、B、C、D、E、F六点中: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有点;昼夜等长的有,点

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有点。

(3)A点该日的昼长是小时,B点该日的夜长是小时。

(4)图中点有阳光直射现象,其中点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是以北极为中心。

从A到B方向是先向东北,在先东南;从C到D方向是先向东北,在向东南。

考点:

该题考查方向的判断。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2.本图是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本图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甲地海拔小于100米,乙地海拔在200~300米之间,丙地海拔在500~600米之间,丁地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间,故选项C正确。

3.本题应当熟记比例尺的含义、公式。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公式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在计算时,应当注意统一单位,一般以厘米为单位,所以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2米÷40千米=200÷4000000=1:

20000。

故选项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

4.C

5.B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材料,图中等高距为50米,山峰高度620米,可以计算出河流两侧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是100米,还后计算出R的海拔高度约450-500米之间,M的海拔高度为50-100米之间,计算出两点间高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约350-450米之间,C对。

5.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

读图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中,②线是最密集的线路,所以坡度最陡,B对。

考点:

等高线图的判读,高差计算,等高线图的实际应用。

6.D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甲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E),其对跖点的坐标是(30°N,134°W),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为(20°N,110°E),②点的地理坐标为(40°S,170°W),③点地理坐标为(0°,45°W),④点的地理坐标为(30°N,135°W),故选④。

7.由上题的地理坐标可知,①点位于东半球,②位于中纬度,④位于北温带,⑤点的地理坐标为(0°,45°E),位于东半球。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经纬网判断。

8.D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中甲地等高线向海拔较低的地方凸出,故甲地应该为山脊;图中乙地位于两个山峰之间平坦地区,故应该为鞍部。

9.图中等高距为200米,X所在等高线海拔为1100米,Y所在地海拔大于700米,小于900米。

XY之间剖面线经过鞍部和山谷,图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

考点:

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10.AC

11.BC

【解析】

试题分析:

10.玉兔号月球月在月面软着陆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接近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C点附近;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在12月22日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1.①点位于赤道上,不受偏转;从甲到乙,①地地方时始终早于②地;②地位于中纬度地区,①地位于赤道,故②地季节变化比①地明显;从甲到B位置,②地昼长大于①地,从B位置到乙,①地昼长大于②地。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读图,图中横轴是世界时,也就是0时区的区时,而北京地区采用的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它比0时区时间早8个小时。

一般情况下,北京地区电视收视高峰应当在晚上,即北京时间20时前后,那么此时世界时是20-8=12时,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时间计算。

13.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13.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014年2月8日,为南半球夏季,当太阳位于F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高,为12时,即东五区为12时,泰山位于东八区,应为下午15时,不是旭日东升,故A错;东京位于东九区,为当日16时,因北半球此时为冬季,日落早,则为夕阳西斜,因此选B项;纽约为西五区,此时是凌晨2时,还未日出,C错;开普敦为东一区,应为上午8时,已经日出,D错。

14.次日为2月9日,太阳位于南半球,此时为日出东南,A错;太阳直射点北移,泰山站太阳高度变小,白昼变短,所以B错C对;太阳直射点大致一个月移动8度,经计算,2月9日大致位于12゜S,此时极昼范围在78゜S及以南,泰山站极昼消失,故D错。

考点:

地理时间计算;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意义

15.A

16.D

【解析】

15.当该女运动员到达全程赛事终点时,她的身影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相等。

从而可以推测比赛全程都是在上午进行,且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是45度。

由比赛日期和厦门纬度可知太阳直射在20°33′S。

16.当地经度为118°06′E,与北京经度差值为1°54′。

2°时间差8分钟,6′时间差24秒。

则厦门与北京时间差值为7分钟36秒。

当厦门当地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7分36秒,减去出发的8:

05得出:

4时02分36秒。

17.B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和会发光的天体,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辐射式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如风能、水能、煤炭是地址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太阳活动强烈会引起降水的变化,可能增多,也可能减少。

18.太阳风暴是向外抛射带点;粒子,这些会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因此会影响通信行业。

考点:

该题考查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19.C

20.D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19.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结合读图可知P、Q、M、N在同一纬线上,线速度应当相等,故A错误;仔细读图,由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可知该图中心为南极点,在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严重,故B错误,因为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日期界线有180度经线和0时经线,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MPN一侧为夜半球,MO为昏线,故答案C正确。

20.由图可知过P点的经线和过Q点的经线是日期界线,因为过P点的经线与图中晨昏线MON垂直,故应当为0时经线,所以过Q点的经线应为180°经线,Q点的地方时为0(或24)﹣120°÷15°=16时,故A错误,从P点至N点的经度差大于90°,故N点地方时大于0(或24)+90°÷15°时,即大于6时,故B错误;因为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要减去1天,所以当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故C错误,此时180°经线为16时,再过8小时为24时(或者0时),与0时经线重合,故答案D正确。

21.因为MON表示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上两题分析已知过P点的经线为0时经线,即夜半球的中间经线,所以弧MPN是夜弧,弧MQN是昼弧,由图明显可以看出弧MPN的长度大于弧MQN的长度,即M地昼长小于夜长,故答案选择B。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22.C

23.C

【解析】

试题分析:

22.1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附近是极昼,北极附近是极夜,甲、丁错误;此时北京时间是0:

00,乙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图中标出180°经线的位置,可知该图上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0时经线为150°W,故乙错;丙图为北极上空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可知图中60°经线为60°W,此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即0时经线为120°E,与“北京之光”点亮时相符,丙正确。

23.“北京之光”点亮后一周内,时间为1月1日---1月7日,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速度最快,A错误;此时段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渐长,各地日出时刻提前,昼长与夜长的差逐渐变短;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小,而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有的地区太阳高度变大,有的地区变小。

考点:

地方时的计算;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4.C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24.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图示范围为东半球,则图的左侧经度为20°W,右侧经度为160°E;东半球为昼半球即西半球为夜半球,刚果盆地在东半球,东北平原在东半球,巴西高原在西半球,阿尔卑斯山在东半球。

选C正确。

25.若阴影所示范围是地球上4月24日分布的所有范围,即左侧经线为0:

00,右侧经线为180度;则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应为8:

00。

日期不变。

选A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日照图和时间计算。

26.D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可以判断,θ角是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若其增大1°,则是黄赤交角减小1°。

L1线向北移,L2纬线的位置向南移,A错。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缩小,B错。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缩短,C错。

温带范围扩大,D对。

考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特征及影响。

27.A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伦敦时间10:

00时,该地地方时为正午12:

00,说明该地在东2区的中央经线上,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

当北京时间为11:

00时,当地地方时为5:

00,即当日此地日落时间为当地地方时的19:

00,北京时间的01:

00.

28.据图可知,此地夏至日和春秋二分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说明此地所在的纬线在赤道和北回归线正中。

影子朝向正北,说明太阳在正南方向,这段时间应为一年的四分之三,即九个月。

考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9.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A城市图示昼夜平分,说明位于赤道上,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A项错;B城市图示为极夜,说明位于北极圈上,B项说法错;C城市图示昼长大于夜长,说明位于南半球,同理,D城市位于北半球。

但是D城市图示夜弧大于C城市图示的昼弧,表明D更靠近极圈,纬度更高。

综上所述,C项正确。

考点:

读图分析能力;地球运动相关知识。

30.答案 D

解析 180°是全球最东的地方,按照地理位置越靠东边,时间越早。

根据图示中的城市经度,熄灭电灯的顺序依次是:

惠灵顿、上海、雅典、伦敦、旧金山。

32.

(1)①9004.25.4(每空2分,共8分)

(2)甲(2分)该日吹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4分)

(3)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

上游b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河流时速度慢一些。

(8分)

(4)②(2分)该处海拔小于100米,低于大坝的高度。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的图例、指向标判断,古寺符号是①。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等高距为100米,可以数等高线条数,判断C的海拔为900多米。

古寺与C地之间的高差约700-900米,所以温差范围是4.2℃-5.4℃。

(2)根据材料,此时是6月份,该日盛行东南风,从A到B是顺风航行,所以甲方案速度快。

(3)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支流a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河流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

上游b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些,河流时速度慢一些。

(4)根据大坝的高度,位于100米等高线之间,水库蓄水在100米等高线范围内。

②古寺海拔小于100米,低于大坝的高度,所以可能淹没②古寺。

考点:

等高线图的判读及应用,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水库选址条件。

33.

题号

分值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2分

长城站(1分)长城站(1分)

(2)

2分

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1分)

24(1分)

(3)

3分

冬至(1分)

昼长从北极圈向南逐渐变长,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2分)

(4)

3分

先变大,到最大90°,后变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地区递减,极点为零,图中四个科学考察站中,只有长城站纬度最低,故自转线速度最大。

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区的一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

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冬至日,此时从北极圈向南昼长逐渐增加,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图中节气为冬至日,三个月后为春分日,A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故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到最大90°,之后再变小。

考点:

该题考查地球运动。

34.

(10分)

(1)6月22日夏至日北回归线

(2)AEBDCF

(3)24小时12小时

(4)BDEFBD

【解析】

试题分析:

(1)仔细读图,在图中找出南北极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找出太阳光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分为昼夜半球,连接图中A、B、C三点即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由图可知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所以这一天是6月22日,该节气应当是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夜长达到一年中最短,而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则相反;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

结合图中A、B、C、D、E、F六点的纬度位置,所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位于北半球的A、E点;昼夜等长的是位于赤道上的B、D点,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的C、F点。

(3)由图可知A点位于北极圈上,而且整日都在阳光的照射下,属于极昼现象,所以该日的昼长是24小时;B点位于赤道上,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赤道上终年昼夜等分,所以该日的夜长是12小时。

(4)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所以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而且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直射现象。

结合读图可知,图中BDEF点有直射现象,其中BD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次直射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C

B

D

A

D

D

AC

BC

C

B

C

A

16

17

18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