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81749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docx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导学案

课标要求

.认识选词和炼句的妙处。

.学会选词和炼句。

知识整合

解引子

阅读引子“一字之师”,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

 

析活动

阅读“语言的生命”,思考:

语言的生命来源于什么?

答:

 

讲要点

.什么叫炼字?

答:

 

.什么叫炼句?

答:

 

.选词和炼句的要求是什么?

答:

 

.如何做到选词的“准确”?

答:

 

.如何做到语言的“生动”?

答:

 

.如何做到语言的“简洁”?

答:

 

.如何做到语言的“连贯”?

答:

 

测基础

.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下面的“征稿启事”中有语句不当或表达欠明确的地方,必须修改的有三处。

请将其找出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征稿启事

为了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大家写好作文,本编辑部拟推出中学生作文专刊,欢迎广大学生踊跃参与投稿,题材体裁字数不限,最好字以内。

来稿请寄:

本刊编辑部收。

××编辑部

年月日

()处改为

()处改为

()处改为

考点对接

题型一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例题 依照简明的原则,分析下面的一段文字应删去哪些词语。

李玫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是《游子的深情》。

她在其中写道:

“不把人当人,尤其是不把女人当人的种种恶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难道就会完全绝迹了吗?

”这话真是尖锐。

可以说,李玫是唯一一位令我带着浓浓兴致给予关注的当代作家。

应删去的词语:

答案 第一部 完全 唯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此题目要求语言简明,让考生自己寻找多余的地方,并直接将应该删去的词语写在横线上,较之以往标明序号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

“处女作”即作者的第一部作品,在“处女作”之前再加“第一部”赘余;“绝迹”是“断绝踪迹、完全不出现”的意思,在“绝迹”前再加“完全”作状语,赘余;“唯一”的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唯一”后再加“一位”赘余。

例题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

①它们有时候是那样,有时候是这样,莫衷一是的模样

②那种石库门弄堂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

③它们倒过来倒过去最终说的还是那一桩事,千人千面,又万众一心的

④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声色各异的

⑤其实它们是万变不离其宗,形变神不变的

⑥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迹,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和一堵墙上

序号:

答案 ④①⑤③②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文段是说明文,介绍说明的逻辑是:

④①上海的弄堂是形式多样的——⑤③它们是形变神不变的——②⑥石库门弄堂的特色。

然后根据文中关键词语(如“其实”“它们”“声色各异”等)的提示,辨明主干句和解说句的关系,可进一步确定语序。

解题技巧 ()解答语言简明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主干,理枝叶,发现和删除赘语词语。

②分析句间关系,发现和删除多余的词语和句子。

③把握文段主旨,发现和删除游离于中心或话题之外的内容。

④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语言连贯需要兼顾三个条件:

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前后呼应。

因此,解答语言连贯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保持话题及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前后一致,首尾相关。

②合理安排句子的顺序,保持条理清晰。

③统揽全局,善抓中心句,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④注意必要的过渡、交代、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语和表总括性的词语,注意对一些重要代词和名词的分析,注意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

⑤描述性文字,要特别注意语境(意境)的和谐一致。

⑥要注意上下文句式的协调。

使用整句或散句、主动句或被动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长句或短句等等,一定要考虑整体上的协调,注意与上下文衔接。

题型二 古诗词的“炼字”

例题 (·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

“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炼字,要求分析字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结

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意境的作用。

例题 (·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

山坳。

②山翁:

此处指隐者。

()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答案 踏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 

解析 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是隐者隐居生活,这和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解题技巧 解答诗歌炼字题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巧妙。

具体而言,要分三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即时演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的水墨画,我还真有些忘情:

①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 ②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 ③犁把翘翘直指云天 ④脚下是无际待耕的田野 ⑤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 ⑥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④①②⑤③⑥      .②①④③⑤⑥

.②④①⑤③⑥.④②①③⑤⑥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

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

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

花仰望着月,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

①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

②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

③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

④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

.④①②③.①④③②

.②①④③.①②③④

.下面一段文字有的地方重复啰唆,在不影响原意的条件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

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①,有的可以吞咽②;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③、品尝④,慢慢品味⑤;有的书只需读其中的一部分⑥,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⑦、细读⑧、反复读⑨、经常读⑩。

必须删除的是:

.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意明确、符合题意,并将修改后的这段话写在横线上。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起。

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改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却非常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巩固达标

.下列各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公众热爱科学、理解科学、接受科学的现代科普理念,培养和启蒙国民科学精神的因子。

①据有关部门的一份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尚不到。

②从横向和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质不容乐观。

③这种竞争,最终又必然体现为国民科学素质的竞争。

④虽然从“天狗蚀日”的迷信,到今天凡有井水处皆争看日全食,我们的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⑤无论时下还是未来的竞争,都已经是以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②①⑤③④.④①②⑤③

.①④⑤③②.⑤③④②①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是中国文学极具特色的一朵奇葩。

唐诗绚烂、宋诗清新,,。

,。

,真实反映古代社会的人情风貌,易为人们所接受,流传十分广泛。

①所选诗歌题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

②它们既表现了中国文字的艺术魅力

③又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雍容典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④从感时伤怀到离别赠友、从凭古吊今到故园之思、从写景状物到羁旅之愁

⑤《千家诗》选取唐、宋各朝名家名诗,每一首都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咏物拟人,富有情趣

.①④②③⑤.②③⑤①④

.③①②④⑤.①④②③⑤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 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 ⑤便成死症 ⑥便太浅湿

.①④⑤.①③⑥

.②③⑤.②④⑥

.从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有两处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的《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纪实》,②是一本震撼人心灵的书。

③一册在手,④伟大灵魂的馨香便扑面而来。

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者的用心。

⑨有缘者务必购书阅览。

()(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在第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千名表演者表演的立体的活字印刷板为我们呈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先后出现了两个中国古代的“和”字和一个现代字体的“和”。

请解说这种表现所表达的寓意:

 

.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

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答:

 

.下面是一封署名为“一名高三学生”的信,信中有四个不得体的词语,请先在原文中画出需要修改的词语,并按要求填写。

尊敬的王教授、叶教授:

您们好!

我认真审阅了两位发表在年月日《钱江晚报》上的拙作《高考政治热点分析》后,获益匪浅。

从此我在政治复习方面的方向和重点都更加明确了。

不过我还有一点担心想向两位教授赐教:

今年高考的文综试题会不会回避这些内容?

专此,祝健康快乐!

一名高三学生

年月日

()改为。

()改为。

()改为。

()改为。

.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

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师的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

(新华社)

 

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

(《解放日报》)

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

(《华商晨报》)

.请结合下面这首短诗的题目和表达特点,在诗中①②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其前后呼应、衔接自然、点明题旨。

望 海

比岸边的黑石更远,更远的是石外的晚潮[比翻白的晚潮更远,更远的是堤上的灯塔

比①更远,更远的是堤外的货船

比出港的货船更远,更远的是船上的汽笛

比沉沉的汽笛更远,更远的是海上的长风

比浩浩的长风更远,更远的是天边的阴云

比黯黯的阴云更远,更远的是②

.修改下面一段文字,使之更简明。

①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好的。

②人类应该为永葆大自然的色彩美作出自己的努力,让大海永远蔚蓝,让草原永远青翠。

③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压入艺术家的豪情。

④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答:

.英文字母蕴涵着人生哲学。

请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从、、、、中任选一个字母,围绕奥运话题写一段话。

要求:

()语言准确、形象、简明、连贯;()不少于字。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请作简要分析。

答:

 

()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

答: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解析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解引子

炼字、选词非常重要,标准是真实、生动地展示生活内容,准确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和个性。

选词和炼字并非一日之功,要在实践中多加揣摩,不可凭空臆想。

以上郭沫若改剧本的例子,深刻地说明了哪怕是大艺术家也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加强炼字、炼句、炼意。

析活动

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与琢磨。

文章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名篇,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除了因为文章表达了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外,还因作家在用词造句方面做到了规范、平实、简洁、优美。

.遣词造句要注意选用和锤炼修饰语。

写作中遣词造句,首先是要选择和锤炼词语,因为它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句子中的修饰语(状语和定语)对表现文章内容和表达作者感情都有重要作用。

写作中词句的选用,并不需要词藻多么华丽,句式多么繁复,只要使用恰当、准确、到位,那么该修饰语就会贴切而富有表现力,甚至有“点晴”之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遣词造句要注重句式及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也很重要。

适当地调整句中成分的顺序,形成各种变体句式,不但可以突出语句的重点,照顾语句的连贯,使情感表达更充分到位;有时还可以化长句为短句,协调语句的语音和节奏。

选词炼句要注意其他词语尤其是动词性词语的选用。

在动词的选择和锤炼上下功夫,可以使本来平淡无奇的动词,在作者的笔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让人物“动”起来,让景物“活”起来,生动形象地创造出如诗般的画面,让全篇文章充满灵动之气。

讲要点

.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其根本目的是“炼意”,也就是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

古人炼字,包括炼实词和炼虚词两个方面。

.炼句是修辞问题,同时也常常是语法问题。

诗人们最讲究炼句,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全诗为之生色不少。

炼句,常常也就是炼字。

就一般地说,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谓语的中心词(称为“谓词”)。

把这个中心词炼好了,就是所谓“一字千金”,诗句就变为生动、形象的了。

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的。

相传贾岛在驴背上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犹豫不决,用手作推、敲的样子,不知不觉地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前导,韩愈问明白了,就替他决定了用“敲”字。

这个“敲”字,也正是谓语的中心词。

谓语中心词,一般是用动词充当的。

因此,炼字往往也就是炼动词。

形容词和名词,当它们被用作动词的时候,也往往是炼字。

.选词要准确、生动,所谓准确就是要用词精当,最真实地表现事物的情态;所谓生动就是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但决不能滥堆词藻。

炼句要简洁、连贯。

简洁:

辞达而已,但不苟简。

如《醉翁亭记》用“环滁皆山也”五字交代滁州环境,且富有形象性;鲁迅《死》中的一句话添加词语后,使表达严密。

连贯:

上下句衔接自然,前后照应。

如《祝福》中“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一句,与上句衔接,与下句照应。

.()符合特定的情境。

如: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其中“扶”“失”字用得相当准确。

“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

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用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符合事理及对象。

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地运用谦尊称呼。

()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书面语庄重典雅,口语则通俗易懂。

它们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口语和书面语的转化,复述或转述的重点的转化,还要注意转述时间、地点、对象等具体情况。

()准确表达范围、程度及心理。

如:

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收集”用得不准。

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艰难程度应该很深,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又如: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的惶恐心理。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

.()恰当选用词语。

①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

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把词语用活。

如宋祈《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了通感手法,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活灵活现的景象。

②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

这里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如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屈原的女侍婵娟有一段痛斥宋玉投靠南后,背叛老师的话。

台词本来是:

“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演出后有人建议郭老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拍手叫好。

好在哪里?

原稿是不带感情的判断句,“是”改成了“这”与“你”“没骨气的文人”组句后便带上了婵娟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感情的抒发较原来强烈得多。

()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等的穿插交错,注意语句的整散、错综变化、语气、倒装等方面。

如: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

第三分句本可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反问句式,形成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恰当使用修辞方法。

语言若表达生动就应该选择那些具体的、形象的、新鲜的、内涵丰富的和能够调动人的感官体验的词语。

.()围绕中心,抓住要点

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不枝不蔓,不仅如此,还要抓住核心,突出要点,做到“简明扼要”。

()精于概括,巧用指代

语言表达只有将必要的叙述与概括相结合,巧妙运用指代,才能做到表达简明。

()删繁就简,删掉赘余

具体方法如下:

()辨析并列短语之间是否有交叉或重复关系,有则酌情删除。

()对语段中混入的冗余语句,可用浓缩提取法加以排除。

()消除歧义。

消除歧义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变换词语法。

它主要运用于因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及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造成的歧义。

如“前中国足协副主席南勇被‘双规’前好说话”,只需把“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

②标点法。

如“世界杯足球预选赛,同一小组的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只需加一标点,变成“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就可以消除歧义。

③采用合称或缩略语或用简称。

如“李杜”、“王孟”、、、“东盟”、“欧共体”、“教科文”、“京沪”等。

④用文言词语代替现代白话词语。

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白话以双音节为主,采用文言词语可省掉不少字。

如:

电报中的“不日抵沪”,用“抵”字代替“到达”就可见其效果。

⑤运用数字缩略。

如:

“八荣八耻”、“三苏”、“唐宋八大家”等。

.()话题要保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表达才能连贯。

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如:

“今年是农历癸未年,为我国传统的生肖年羊年。

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

所有生肖中最富温情的属相是羊,它温顺并带有些许羞涩的性情,惹人喜爱。

”“羊在十二生肖中列第八位”中话题是“羊”,“它温顺并带有些许羞涩的性情,惹人喜爱”中话题是“它”(即“羊”),而原句中却插入了一个话题“属相”,宜改成“羊是所有生肖中最富温情的属相……”。

()表述角度要一致。

语言表达中,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

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如:

“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也是享受。

”(柳青《创业史》)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

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语境要和谐一致。

主要是指写景性的文字,要注意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这些必须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保持合理的句序。

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

常见的句序有三种: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