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8174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docx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1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问题和挑战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l.幼儿教育的数量不能满足庞大的适龄儿童的教育需求。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中国拥有超过1亿的0~6岁学龄前人口,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公布的数字,2004年全球幼儿教育毛入园率为37%,其中有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75%以上,而中国仅为40.75%,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虽然2003年教育部《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到2007年全国3-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5~6岁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3~6岁幼儿教育;但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即使能够实现这一计划,徘徊在幼儿园大门之外不能接受幼儿教育的适龄儿童人数仍然十分巨大,先圣孔子有教无类的理想还远远未能实现。

2.幼儿教育的质量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日益提高的教育需求。

首先,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7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人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据2005年的统计,中国幼儿园的师生比平均为1:

30.2,农村幼儿园甚至达到了1:

36.1,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其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质量不高。

据《2004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统计,全国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仅占不到50%,边远农村地区更是不到30%,甚至还有4.86%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不具备高中学历,这一部分教师数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36909人。

另一方面,管理混乱、规章不健全,导致幼儿教育质量难以监管。

此外,还有资金缺口较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所造成的质量问题。

再加上有限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现阶段幼儿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造成城乡之间以及城市的优质园千口薄弱园之间巨大的质量差异。

因为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中国社会新兴的中产阶级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更高的教育需求,因此,日益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也反映在幼儿教育领域。

一些大城市的顶尖幼儿园(包括公立幼儿园)具有堪称世界一流的师资、设施、管理和课程方案,设施过度豪华,而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幼教机构,其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则远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3.作为幼儿教育核心的课程改革任务艰巨。

作为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教育部2019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这份政府文件表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与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同步的课程理念。

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全球各国概莫能外。

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教育发达国家,当幼儿教育经费不足时,也会通常变全天教学为半天教学,给教师发放最低工资或取消奖金,提高师生比,减少购买玩具,减少儿童活动草坪和艺术课程等,使良好的课程计划难以实施。

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全国幼儿教育经费仅占全部教育经费的1.2~1.3%,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条件简陋、设施匮乏。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满足实施新的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条件,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更是任重道远。

不仅如此,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教学设施、教学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要素不能满足时,良好的课程目标不仅难以实现,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更加消极、严重的后果。

例如,我们鼓励幼儿的主动探索,不再提倡简单的老师教、幼儿学的灌输式的方法,应当说这是一个进步。

但是,它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有合理的师生比,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探索的材料。

就拿语言学习来说,需要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各种类型的图书,让幼儿去反复阅读、理解和消化,需要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从而帮助幼儿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因此,当教学的物质条件不够丰富,师生比过高,不足以满足幼儿探索的需求,不能给予适时的帮助时,就会影响幼儿学习语言的效率,也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因此,如何将现代西方幼儿教育的课程理念与中国幼儿教育的现实条件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是一个十分重要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中国幼儿教育的未来如果说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它让我们用100年的时间来重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的特质和需要,发现儿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而在新的世纪,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幼儿教育对于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创造更多更平等的教育机会、途径和形式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适宜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如何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宜并促进儿童和社会的发展?

我认为,这是当代幼儿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幼儿教育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

显然,基于中国庞大的学龄前人口基数,大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园率,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幼儿教育效率,挖掘潜力,提高城乡现有幼儿园的入园率,降低入园成本,使家庭能够负担入园费用。

同时,拓宽办园渠道,扩大办园规模,积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园,除了正规的幼教机构以外,开展各种形式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为适龄儿童提供尽可能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机会,加大对处境不利儿童幼儿教育的政策扶持,维护幼儿教育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真正使命是确保所有儿童能够有公平的机会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因此,普及与质量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

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缩小城乡差别,追求教育公平必须在作为核心成分的课程上进行改革。

研究表明,贫困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例如在美国,专业人士的孩子3岁时的词汇量大于那些父母要靠福利救济的同龄儿童。

这就是说,幼儿教育的课程方案有责任和义务尽其所能来减少这样的差距,课程改革必须以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处境不利儿童的教育需求,通过高效的课程弥合而不是加剧由于幼儿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带来的学习成绩差距.中国学前教育现状及概况-[关于学前教育]中国学前教育现状及概况1949年11月,中央教育部成立,在初教司里设立幼教处,这是我国**教育部门中首次设立幼儿教育的专管机构。

脑会议上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之后,我国**又签署了联合国制订的《儿童权利公约》。

在***颁发的《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90年代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树立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做表率,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

具体提出了quot;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quot;的方针,提出城市人园(班)率达到70%,农村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班)率达60%,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和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牧区,要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事业quot;九五quot;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1997年原国家教委制订了《全国幼儿教育事业quot;九五quot;发展目标实施意见》,提出了2019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45%以上的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推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1997年,全国幼儿园达18.3万所,在园幼儿数2519万,教职工117.3万;全国3~6岁幼儿入园率从1986年的24%提高到41%,超过了《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农村3~6岁幼儿入园率从1986年的17.4%增长到28.4%,边远、贫困地区的幼教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十分关心女童接受早期教育,尤其是在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保证女童和妇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采取了多种措施。

1996年,全国女童在园人数1173.3万,已占入园幼儿总数的46.6%。

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建国初期,在***、教育部、卫生部的倡导下,各工矿、企业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独立或联合创办了职工子女托儿所和幼儿园;在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互助组举办了季节性、临时性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部门举办了示范性幼儿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优生优育优教的人口发展策略。

为配合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的实施,办学模式有所调整。

在城镇,教育部门办园与机关办园、企业办园、街道和个体办园、县示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作为城镇幼儿园的主要形式逐步满足着当地人民的需求。

在农村,适应农村经济水平的学前班这一新的办学形式表现了极大的生命力。

农村学前班大多附设在小学里,主要由乡、村主办,学制为一年。

1992年,农村学前班幼儿数已占其在园儿童数量的61%。

在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发展了非正规的幼儿教育形式。

河北、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改革开放以后,***进一步明确,quot;幼儿教育事业要依靠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来办quot;的发展方针,quot;幼儿园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大量应属集体性质的,以及公民个人依据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举办的quot;。

城乡幼儿园的教育经费由举办单位自筹解决,适当向家长收费。

这些指导方针和政策扭转了过去幼儿教育单纯依靠国家和集体全部包办的观念和做法。

经过努力,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投资,共同举办幼儿教育的格局,教育经费也逐年增长。

全国幼教经费总支出从1991年的5.22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29.12亿元,幼教经费的支出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总支出的比例从0.7%上升到1.3%。

所占比例虽仍然很小,但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基本形成了**和教育部门、社会、个人共同关心、支持的新的投资局面。

学前教育师资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把创办高、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953年,在南京师大、北京师大、西南师大、西北师大和吉林师大相继设立了学前教育系或专业,承担了为全国幼儿师范学校培养教师和培训高级幼教管理人员的任务。

到1987年,全国已有22所高等师范学校设置了学前专业。

北京师大和南京师大设立了硕士、博士点。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成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地。

在旧中国,几乎没有幼儿师范学校。

解放后,幼儿师范学校得以稳步发展。

1956年,全国幼儿师范学校已达到20所,在校生15287人。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加强了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工作,要求quot;各省(市)、自治区在1982年前,至少要办好一所幼儿师范学校,并列为省级重点学校,有条件的地、市可以举办幼儿师范学校或幼师班quot;。

1989年,全国已有独立的幼师63所,在校生3.56万人。

1996年,在校生人数达到8.43万人,较1989年增长了1.4倍。

1996年全国96.2万幼儿教师中,中师、职业高中、幼师专业毕业以上的已占58.8%,其余的教师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已占12.55%,而高等师范毕业以上的已有5070人,占幼儿教师的5.3%。

中国农村儿童的教育现状(图片)[作者:

佚名来源:

原创点击数:

2228编辑:

bianfc发布时间:

2006-6-1212:

03:

00]作者:

zxn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