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9206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专题卷适用全国6.docx

届二轮变异育种和进化专题卷适用全国6

变异、育种和进化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育种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引起染色体变异,它突破了自然生殖隔离的限制

B.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可通过诱变育种获得

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二倍体西瓜雌蕊柱头培育无子西瓜新品种

D.转基因技术实质上是DNA的重组,可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的杂种后代具有2个亲本的染色体,引起染色体数目变异,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多害少利性,因此有利变异少;B错误。

在没有授粉的雌蕊柱头涂上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子房正常发育成果实,因为没有受精,果实内没有种子;C正确。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优点可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正确。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诱变育种、无子果实、转基因技术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2.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多倍体形成过程中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B.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D.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多倍体加倍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故A错;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形态,故B错;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故C正确;由于间期时间长,因此大多数细胞处于正常的细胞,故D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3.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B

【解析】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但是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没有进化,B正确;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浅色桦尺蠖被环境选择被淘汰,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C错误;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发生了基因突变,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生物发生了进化,D错误。

4.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植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细胞中体细胞中只含有一对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属于单倍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有二个染色体组,①错误;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为单倍体。

单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而不是只含有一个染色体,②错误;单倍体是指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③正确;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而不是只含有一对染色体,④错误;未经受精作用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⑤正确。

所以,③⑤正确。

故选:

A。

5.用基因型为DdTt水稻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中

A.全部为纯合子B.全部为杂合子

C.1/4为纯合子D.1/4为杂合子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为DT、Dt、dT、dt,经分别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的基因型为DDTT、DDtt、ddTT、ddtt,这些幼苗长成后的自交后代全部为纯合体。

【考点定位】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6.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A.提高了变异的频率B.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提高了新品种的蛋白质含量D.增强了新品种的抗病能力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染色体变异;

优点:

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选B。

考点: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点评:

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7.下图是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A、a和B、b、D为基因,且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Ⅲ过程使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B.培养品种④的途径中,Ⅰ→Ⅳ→Ⅴ比Ⅰ→Ⅱ途径所用的时间短

C.从目前的操作过程看,④培育成的⑤品种中新增加的基因不只是D

D.Ⅴ过程与Ⅱ过程的原理相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Ⅲ过程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了目的基因D,A正确;Ⅰ→Ⅳ→Ⅴ为单倍体育种,Ⅰ→Ⅱ为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正确;④培育成的⑤品种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⑤品种中新增加的主要是目的基因D,在导入目的基因的过程中,还导入了运载体中的标记基因等其他基因,C正确;Ⅴ过程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Ⅱ过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8.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

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C.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

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导致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该突变称为基因突变,易发生于DNA复制时期,即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9.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比例为1:

2:

7。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它配子不受影响。

如果雌雄个体间随机交配,从理论上分析子一代个体中下列四项的比例或比值,其中不正确的是

A.a的基因频率约为11/15

B.Aa基因型的个体占2/5

C.AA、Aa、aa的个体比例为1:

4:

4

D.雌、雄个体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由分析可知,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为20%A、80%a,雄配子的比例为1/3A、2/3a,因此产生的后代为1/15AA、6/15Aa、8/15aa,因此a的基因频率=8/15+6/15×1/2=11/15,A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Aa基因型的个体占2/5,B正确;由A项分析可知,AA、Aa与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1:

6:

8,C错误;精子活力下降不影响雌雄个体的比例,D正确。

10.果蝇的红眼基因(W)可以突变为白眼基因(w),w也可突变为W.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A.普遍性B.可逆性C.稀有性D.有害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可逆性、不定向性等,据此答题.

解:

根据题意果蝇的红眼基因(W)可以突变为白眼基因(w),w也可突变为W,说明等位基因W与w之间可以相互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能性.

故选:

B.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征.

11.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内部碱基对替换就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某些变异可能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基因内部碱基对替换就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兼并性,A错误。

一对基因控制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而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

同源染色体间片段交换属于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某些变异可能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如环境引起的变化,通常这种变异是不可遗传的,D正确。

点睛:

交叉互换与易位的区别,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易位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12.某研究所通过右图所示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方法a与b相比较最大的优点是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方法c获得yyRR的变异过程是不定向的随机的

C.b过程表示杂交育种,需要经过多代自交

D.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答案】D

【解析】单倍体育种过程为:

先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在用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图中a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因为yR是单倍体,高度不育,没有种子,故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应用

13.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体细胞含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是()

A.42B.21C.28D.84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组的个体.单倍体的特点一般是植株矮小瘦弱,一般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解:

根据普通小麦为六倍体,42条染色体可判断,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花药中配子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因此,科学家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出小麦幼苗是单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故选:

B.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14.基因型为AaBbCc(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小麦,将其花粉培养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成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1种,全部B.2种,3∶1

C.8种,1∶1∶1∶1∶1∶1∶1∶1D.4种,9∶3∶3∶1

【答案】C

【解析】AaBbCc的花粉有8种类型,比例为1∶1∶1∶1∶1∶1∶1∶1,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成体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也是8种,比例为1∶1∶1∶1∶1∶1∶1∶1。

15.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是有区别

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C.基因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三类: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例如,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故三种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区别,A项正确;遗传信息是指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上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或重复,故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B项错误;碱基对替换引发的突变对性状的影响一般比缺失或增添小,但不一定最小,如发生在启动子位置将导致转录失败,C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与环境变化无因果关系,但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16.某研究者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由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形成了多种变异类型

B.虽然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但新生儿可能未接触过抗生素

C.在抗生素的作用下,细菌会向抗药性的方向突变

D.新生儿通过从母体获取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所以细菌的可遗传变异只来源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耐药菌是突变形成的,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故B项正确;抗生素并非是导致突变的因素,而且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对细菌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17.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下列各项所述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没有影响的是

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缺失

【答案】A

【解析】随机交配不会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影响,A正确;自然选择、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都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B、C、D错误。

【点睛】注意:

一个种群数量足够大,在下列假设成立的情况下,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的频率将世代相传,保持不变。

即群体遗传结构处于平衡结构状态中。

他们的假设成立的条件是:

(1)有性生殖繁衍;

(2)世代相互不重叠;(3)群体规模很大;(4)完全随机交配;(5)没有发生突变;(6)没有出现迁徙;(7)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

18.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位于

A.北方针叶林B.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D.草原

【答案】B

【解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阳光充足,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动调节能力较强,因此热带雨林拥有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故选B。

19.将抗虫基因导入玉米的体细胞中,培育成抗虫玉米新品种,该育种方法属于

A.单倍体育种B.转基因育种C.杂交育种D.多倍体育种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单倍体育种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子的育种方法,A错;转基因育种即基因工程育种,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B对;杂交育种通过基因重组,将多种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的育种方法,C错;多倍体育种指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D错。

考点:

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

20.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植物丙不育。

但在变化剧烈的环境中种植F1时,偶尔能出现可育个体植物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植物乙属于同一种生物

B.植物丁由植物丙经基因突变形成

C.植物甲、乙、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

D.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之间有生殖隔离,不属于同种生物,A错误;植物丁由植物丙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B错误;植物甲、乙、丙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形态不相同,C错误;植物丁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变化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1.基因突变发生在()

A.DNA→RNA的过程中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过程中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

【答案】B

【解析】略

2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答案】A

【解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都存在染色体组。

23.孟德尔所做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基因重组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而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配子,据此可推知:

基因重组发生于①,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24.水稻花药离体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有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B.e~h过程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C.图中不存在完整的细胞周期

D.d~e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水稻花粉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b过程中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e~h过程可能进行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正确;图中存在完整的细胞周期,C错误;d~e过程中细胞内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此时是不会发生染色体的加倍的,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与变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5.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其天敌的视觉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C.生物为生存而斗争D.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答案】B

【解析】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天敌的视觉越发达,容易发现食物昆虫,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这是双方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故选B。

26.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用某种物质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该物质是

A.生长素B.雄性激素

C.秋水仙素D.催乳素

【答案】C

【解析】

2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很好地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成为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

【答案】C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A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入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学说认为是个体,B正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了达尔文学说,克服了达尔文学说的局限性,但也不是生物进化的终极理论,还在发展完善中,C错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D正确。

28.自然界中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是具有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特征的嵌合体。

下图是其成因遗传解释示意图,则阴阳蝶的出现是早期胚胎细胞发生了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

阴阳蝶的形成是由于W染色体的丢失造成的,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二、非选择题

29.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

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品系在培育过程发生了染色体的________变异。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与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

F1自交所得F2中有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甲与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他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________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4)让

(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_______。

【答案】

(1)结构生物进化

(2)同源染色体92

(3)20422

(4)3/16

【解析】

(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A、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植株无Bb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

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aaBB,杂交所得F1基因型为AaB0,可看作AaBb思考,因此所F2基因型有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2种:

aaBBaaB。

(3)小麦含有42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40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观察到20个四分体。

由于I甲与I丙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甲与I丙可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

可能含I甲、可能含I丙、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最多含有22条染色体。

(4)

(2)中F1的基因型:

AaB,(3)中F1基因型可看成:

AaE,考虑B基因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1/2,考虑A和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3/16。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异

30.某二倍体植物(2n=16)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

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不育与可育是一对相对性状。

将雄性不育植株与可育植株杂交,F1代均可育,F1自交得F2,统计其性状,结果如表,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____________定律。

编号

总株数

可育:

不育

1

35

27:

8

2

42

32:

10

3

36

27:

9

4

43

33:

10

5

46

35:

11

(2)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只能作为亲本中的___________(父本/母本),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___________操作。

(3)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M控制可育,m控制雄性不育;基因R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控制黄色)。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__________原理。

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__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在_________(时期),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