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889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docx

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

2018高考生物备考黄金易错点专题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易错起源)

1.(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答案】D

2.(2017年江苏卷,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

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3.(2017年江苏卷,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BD

【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4.(2017年海南卷,28)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自我调节的能力

(3)青蛙  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2017年江苏卷,26)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

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

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次生

(2)捕食和竞争

(3)物理  等距取样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B.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C.如果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会被破坏

D.只要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就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B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人造单纯林易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B正确;在一定限度内,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可以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其相对稳定性,C错误;适当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维持,D错误。

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的蓄洪防旱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大量引入国外物种一定能提升当地生物的多样性

8.为研究南昌市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科学家对市内几处水体进行了抽样,并在水样中培养玫瑰拟衣藻,检测不同水样中玫瑰拟衣藻的增长率,结果如表所示:

取样地点

N

(mg/L)

P(mg/L)

玫瑰拟衣藻增长率

鱼塘1

7.53

0.101

0.244

鱼塘2

8.5

0.082

0.2163

艾溪湖1

0.74

0.03

0.1716

艾溪湖2

0.67

0.032

0.1989

青山湖1

1.32

0.21

0.4138

青山湖2

1.48

0.16

0.2684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玫瑰拟衣藻对P元素的需求量比对N元素的需求量要大

B.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不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

C.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

D.鱼塘中的N元素远多于湖水,所以富营养化带来的生态破坏在鱼塘最为严重

【答案】C 【解析】玫瑰拟衣藻对N元素的需求量比对P元素的需求量要大,A错误;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艾溪湖1号水样中培养的玫瑰拟衣藻的种群密度能达到环境容纳量K,B错误;限制南昌市水体中玫瑰拟衣藻增长的主要因素是P元素,N元素的影响很小,C正确;由于鱼塘中的P元素含量低,所以富营养化在鱼塘中带来的生态破坏并不是最严重的,D错误。

9.下图甲~丙为3个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3个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有__________。

(2)甲图中,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

乙图中,最高营养级是第____营养级。

丙图中,食物链有______条。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靠__________调节维持。

甲图中⑦、乙图中⑨和丙图中⑧为人们所需要的资源,若流经三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及其传递效率相等,则人们获得资源最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4)若甲图表示人工鱼塘,则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来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______。

人们常把几种鱼类混合放养,可更好地利用________,以提高经济效益。

(3)生态系统之所以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分析三个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可知,乙、丙的营养结构复杂,在流经三个生态系统能量及传递效率均相同的条件下,则二者的能量消耗、散失较多,因此人们获得资源较多的生态系统是甲。

(4)由于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较单一,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了光能外,还需来自人工投放的饵料。

把几种鱼类混合放养,可更好的利用空间和食物,以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 

(1)分解者 

(2)⑦ 四 5 (3)(负)反馈 甲 (4)饵料 食物和空间

10.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鲢鱼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不同的鱼类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体现了群落的______(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该食物网中螺蛳、鲤鱼和人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食物链;根据图示食物链能构成食物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5)后来,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

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稳定性。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4)该池塘生态系统中某种浮游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5)由于工厂废水排入池塘,造成该池塘水体环境严重恶化。

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1)种群密度 垂直 

(2)不能 消费者可能以多种生物为食,也可能被多种生物所食 (3)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4)直接 (5)恢复力

易错起源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例1.(2016·全国丙卷)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文字信息写出食物链:

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会导致黄雀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遗物中获得的能量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再被生产者利用,故B项错误。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由4个营养级变为5个营养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故C项正确。

鹰的迁入使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营养级增加,但食物链还是只有一条,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未改变,故D项错误。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名师点睛】

1.理清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

(1)生产者:

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消费者:

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解者:

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掌握能量流动的4个去向、3个关系式及2个特点

(1)去向

①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时未被利用。

(2)关系式

①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②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

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3)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识记碳循环的过程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碳返回无机

环境的途径

4.图解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作用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提示】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

2.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

【提示】 南方热带雨林气温高、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分解者代谢活动强,土壤中有机物不易积累,故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

3.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4.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5.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提示】 防治稻田害虫,可以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

【提示】 捕食者的信息也会被被捕食者发现。

易错起源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例2.(2016·全国乙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

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名师点睛】

1.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1)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生态系统的成分复杂→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2.解读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4.理清生物多样性三个层面、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

(1)三个层面:

基因多样性(同物种内)、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三种价值

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3)四类保护: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

【提示】 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2.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提示】 城市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一类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

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提示】 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各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小。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

【提示】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