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8294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docx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摘要

滚动轴承是现代机器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轴承产品,它由外圈,内圈,滚动体,保持架组成,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可应用于机床,汽车,铁路等工业机械和民用器具,拥有功率消耗低,摩擦阻力小等优点。

本设计首先介绍滚动轴承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然后分析滚动轴承的常见故障及其形成原因并详细的说明滚动轴承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只有更深的了解滚动轴承的功能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更好的对滚动轴承进行维护使用并且延长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

关键词:

滚动轴承;故障分析;铁道车辆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案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9万公里,全路营运里程13.1万公里以上。

全国拥有约7.2万辆客车、83.0万辆货车以上,完成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的33.17亿人次左右,到2020年铁路客运量预计将达到50亿人次。

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宗货物贸易为主。

客车速度不断提高,重载列车数量增多,列车密度高居界第一,这些都对安全运行列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滚动轴承作为列车的重要组成部件,其功能对铁路的高速运输及其重要,滚动轴承是否正常工作直接影响到整列车的运行安全。

如果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轻则会造成列车停延,重则会导致列车脱轨,颠覆,从而导致后续列车晚点延迟严重干扰干线运输秩序。

因此,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是本设计论述重点。

1.2研究思路

在对车辆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处理研究中,始终坚持以当前工作所从事的车辆检修维保工作为基础,并融合在工作中所见所学,根据据铁道部下达的各类作业规章、标准,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研究当前检修维护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滚动轴承故障应对措施,并进行实践检验,从实践中不断的修改完善研究的滚动轴承故障应对措施,使研究的内容和成果真正与现场实际一致。

第2章客车轴承概论

2.1客车常用的轴承

在我国,铁道车辆滚动轴承轴箱装置的结构因为转向架的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主要可分为有轴前的圆柱滚动轴承轴箱装置和无轴箱的圆锥滚子轴承装置。

我国铁路客车上应用的滚动轴承均为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简称圆柱轴承),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42724QT,152724QT型,42726QT,152726QT型,NJ3226X1,NJP3226X1型。

142726QT,152726QT型曾是我国铁路客车主型轴承,大量装用于各型客车车辆转向架上但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发展,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该型轴承已不能满足运用要求。

因此原铁道部规定:

自2001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42726QT,152726QT型轴承(现有库存产品允许继续使用,用完为止)而生产NJ3226X1,NJP3226X1型轴承。

此外,近年来为了适应铁路运输大提速及准高速线路160km/h及以上运行速度要求,我国还引进了瑞土SKF公司生产的BC1B322880,BC1B322881型轴承和日本NSK公司生产的NSK42726T、NSK152726T型轴承。

从以前的42724QT,152724QT型轴承发展到现在的NJ3226X1,NJP3226X1型轴承。

车辆在运行中,受重载、速度、和线路运行条件的影响,滚动轴承一些组件会发生磨损、损耗、松弛、变形、腐蚀、裂损等常见故障,给我们滚动轴承故障分析及防治维护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在2014年9月2日0时45分电68091次货物列车运行至黄陵南下行探测站时预报机次46位KM70 0552009左1轴(现车7位)强热。

温升72℃,环温15.6℃,1时07分停于包西线北塬站进行甩车处理,2时15分开车。

耽误本列1小时08分。

构成行车设备故障。

而造成该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轴承内部滚道、滚子剥离。

2.2铁道车辆滚动轴承轴箱装置构造

组成滚动轴承轴箱装置的部件通常有,轴箱体,滚动轴承,密封装置,前后轴箱盖,及其它部件。

1-车轴:

2-防尘挡圈:

3-毛毡:

4-轴箱后盖:

5-42726T轴承:

6-152726T轴承:

7一压板:

8一防松片:

9-螺栓:

10轴箱盖:

11-轴箱体

图1滚动轴承轴箱装置构造图

2.3滚动轴承工作原理及构造

滚动摩擦是指滚动体与支承物之间的接触点是在不断地变化的摩擦。

滚动轴承工作的摩擦也属于滚动摩擦。

滚动轴承通常包括保持架、外圈、内圈、滚动体(滚子)组成。

滚动轴承是借助于在外圈、内圈之间的滚动体滚动实现滚动和传力的。

内圈和轴颈紧密配合,轴箱与外圈之间允许有少许的转动。

当车轮运动时,内圈随着轴颈运动,从而带动滚动体与保持架转动。

在一方面滚动体沿内外圈滚道公转,另一方面滚动体绕自身轴心作自转,滚动轴承存在轴向游隙和径向游隙,用以确保滚动体能自由动。

保持架的作用在于保证滚动体能均匀分布于滚道之上,维持各滚动体之间的位置,防止相互碰撞和歪斜。

特点:

内外圈滚道之间的接触点在不断的在变化,零件之间不会滑动摩擦,所以摩擦阻力小,这就是滚动轴承的主要特点。

图2滚动轴承构造图

2.4滚动轴承的检修

在厂修时,滚动轴承必须进行全部分解检查、探伤、抛光和修理。

在段修时,整体保持架的圆柱轴承须全部分解检查。

所有滚动轴承不得有破损、裂纹、麻点、擦伤、锈蚀、剥离、电蚀、保持架折断、保持架严重磨耗和过热变色硬度降低等缺陷。

(1)轴承分解

分解保持架整体时,把轴承放平把滚子向中心移动,全部移出外圈滚道后,滚子同保持架一起落下。

(2)轴承检查

轴承分解后应用细布擦净,零件要逐个检查,若发现有裂纹等等不允许的缺陷时,要更换。

厂修时内圈,外圈和滚子要进行探伤,检查有无裂纹,探伤后要进行退磁。

(3)轴承修理

滚子滚动表面有压痕、划痕等等缺陷时,应用研磨机研磨除去缺陷。

如果缺陷过大过深,则要将其更换。

套圈非工作表面上的锈垢,需要用细砂布擦去。

在滚道表面的轻微凹陷、划痕,可用00号砂布磨去,并且可以用氧化铬布抛光。

外圈挡边表面的划痕,擦伤等缺陷。

可用挡边研磨机研磨修整。

划痕等缺陷,可在磨床上修整(仅限于大修轴承)。

保持架横挡可以有稍微磨耗,以不掉出滚子为限,横挡上不允许磨出毛刺。

内圈滚道上有麻点或轴承径向游隙过小等缺陷,可磨前内圈滚道表面,以使径向游隙在规定的限度之内。

如果轴承轴向游隙过小,可研磨外圈挡边或磨削外圈基准端面(非打字面)。

更换滚子时需要由轴承检查仪测量滚子长度和直径。

然后按照标准规定的尺寸进行选配。

当没有所需尺寸的滚子备品配成组的情况时,则需要更换整套滚子。

更换内圈,外圈时,内径和外径的尺寸必须符合规定,并确保轴承有规定的径向和轴向游隙检修值。

(4)轴承的组装

经过检查修理确认后,满足要求的轴承零件应原套组装使用。

应检查组装后的轴承的转动灵活性,并用检测仪器测量轴承外径、内径、径向游隙等数值,并填写在检查记录卡。

以便于在轴颈上组装时便于选配。

轴承自由状态下的径向游隙,应测量3处,每转120°测量一处,其平均值应为0.12~0.20mm。

单个轴承的径向游隙,应为0.4~0.9mm。

对于以通过检验和确认合格的轴承,应按顺时针方向在外圈端面和内陶斜面上刻写制造厂代号和轴承检修标记。

标记内容为“厂、段代号、年月、轴承编号”。

第3章滚动轴承的故障分析及处理

3.1轴承运用中出现的故障

3.1.1轴承外圈裂纹故障

轴承在运行过程中承受异常载荷是导致这种故障的最主要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日常装配不当或者承受不良冲击载荷导致轴承质量以及材质出现外圈故障,从而导致轴承出现热轴故障,外圈损伤种类繁杂,具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因此,货车检查人员在列车检查时,应事先检查轴承外圈是否有黑油渗出,并根据故障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排查。

3.1.2密封罩故障

铁路货车的常见故障之一是密封罩的故障。

当密封罩发生脱出情况时,很容易导致热轴故障,在货车常规系统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甩油故障,必须立刻确认密封轴有没有出现松动脱出的情况,如果密封罩的顶部超过了轴承外圈的滚道顶部,则可以判断为密封罩脱出故障,此时需要立刻大修,必要时更换机油调整。

3.1.3螺栓滚动轴故障

轴承螺栓脱出容易导致货车热轴故障,在货车进行检修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细致排查轴承顶端螺栓,如果发现轴承顶端螺栓松动脱出,应立即进行大修,如果有必要,应更换机油进行调整。

其次,考虑到滚动轴发生甩油故障,会导致货车机箱润滑油流失,导致热轴故障,检查时应重点检查承载案,侧架和车底板有没有机油的印记,针对轴承润滑脂从密封罩或轴承外圈甩出的现象,应结合轴承具体甩油程度系统的判断故障程度,以便进行大修或更换机油调整。

3.1.4滚子与滚道在运行过程中接触不良

首先,在滚动轴承大修时,轴承外圈滚道和滚子在加工过程中不能达到既定的工艺标准,表面结构严重不符合规定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标准,导致滚道与滚子接触时,出现表面应力集中现象。

在轴承压装过程中,在充分保证轴承与轴颈配选合格的情况下,没有对压装机上的轴颈制定严格的转动计划,导致滚子在外圈滚道中压出压痕,使得滚道及滚子表面受到冲击。

其次,铁路货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严重超载的情况下,承载鞍与轴承外圈发生接触不良,导致轴承滚子于外圈滚道加载超速。

3.1.5热轴、燃轴故障

轴承发热容易引起燃轴、热轴。

热轴、燃轴有很多原因,但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就外部因素来说,主要包括因转向架组装时,轮对与构架导柱中心不一致而在轴箱上产生的轴向力以及恶劣的运行工况引发的附加力。

对内部因素来说,可以总结为轴承本身的质量、检修轴承的质量和轴承的总组装质量三个方面。

另一方面,燃轴故障的发生和铁路运输的发展有关。

随着铁路车辆的速度和载量不断增长,车辆轮对和轴承的工作条件变得越来越恶劣,在客车运行过程中客车的轮对和轴承不仅仅要承受巨大的轴重和车体重量,还要承受通过钢轨接头道岔时的冲击力。

这更可能导致轴承故障从而引发燃轴,同时,由于滚动轴承化的基本完成,铁道车辆基本上都使用滚动轴承,而相比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的缺陷不能很快通过轴温表现出来,滚动轴承缺陷不一定由温度表现出来,存在潜在的危害。

轴承故障导致温度上升,随着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漫长渐进过程,轴承故障导致轴温越来越高,火车运行越远,温度就越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轴承的游隙减小,轴承内圈、外圈与滚子间发生卡阻,润滑膜破裂,造成金属之间直接摩擦,轴温持续升高,形成燃轴。

火车的燃轴故障按照它的发展的性质可以分成渐进型和突发型两种情况

渐进型燃轴的原因分析:

渐进型燃轴是从轴温上升到轴箱出现烟和火,需要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漫长渐进过程,渐进型燃轴通常伴随着轴承工作表面剥离,发展过程从轻微到严重。

最后出现大面积剥离,导致燃轴,轴承工作表面剥离按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

油脂不良型剥离主要是轴箱缺油或清洁度不够造成的,大量的金属杂质破坏油膜并损坏轴承,导致轴承工作表面剥离,引发燃轴;轴承清洁度差。

由于组装的配件清洁度差;活动挡边未压紧,运行时活动挡边自由转动,相互摩擦产生大量金属粉末;极少数的轴箱油封不良,轴箱传感器的安装孔透,造成砂子等杂物进入轴箱中,导致轮对运行过程中发生燃轴;应力集中型剥离。

由于轴承工作表面和工作尺寸偏差,轴承呈台型状,运用一段时间后会成为条形状剥离;保持架磨伤滚动面凸起部位的条状剥离;碰伤性棱角凸起部位斑状剥离;内环局部涨粗型条状剥离等导致轴承表面应力集中发生剥离,而后在运行期间产生燃轴。

突发性燃轴原因分析:

突发性燃轴是指从轴温开始升高到轴箱冒烟,冒火只需要一个很短的时间,走行距离一般不会超过200㎞,甚至只有几十公里,这还不足一个大区间。

发生突发性燃轴有以下几方面:

轴向力过大,轴颈中心距与转向架导柱相对距离不一致,相互别劲造成的轴向力过大而引起燃轴;致命的组装缺陷;轴承的零部件破碎。

3.2轴承常见故障概括

车辆轴承故障主要的表现有:

内外圈滚子上的电蚀、烧附、麻点、碾皮、剥离、碰伤、划伤、擦伤、咬伤、凹痕、变色、腐蚀。

内外圈上的压痕;内圈内径上的拉伤、摩擦、腐蚀。

以及由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面上产生相对滑移甚至转动形成的蠕变和轴承各零件间相对滚动或滑动而造成的磨耗。

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有:

轴承超期使用,组装质量不良、材质、搬运,振动,受力等因素影响。

3.2.1疲劳

疲劳是指滚动体和滚道接触面产生的周期性循环接触应力而引起材料组织发生变化。

通常,疲劳表现为剥离或者脱落,即材料裂纹。

次表面疲劳:

在周期性循环应力的作用下,材料会出现疲劳,并且滚道内部会因结构变化并产生微裂纹。

当这些裂纹发展到表面时,材料便会变得松弛并剥落。

如果轴承的工作条件异常,轴承的某些区域就会过载,从而引发早期疲劳。

还有轴承材质不纯净,混入氧化物和其他杂质,造成轴承疲劳。

预防措施:

检查轴颈、轴箱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载荷情况。

表面疲劳:

表面疲劳通常是由于润滑不足引起的。

如果润滑脂的量或润滑脂的选择不当,又或者润滑脂被污染,轴承会产生微剥落并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碎片。

最后,承载区周围以及旋转内圈上会形成完全剥落或磨损。

3.2.2磨损

磨损是指:

在工作中两个滑动面或滑动滚动接触面的相互作用导致材料逐渐被磨损。

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是指材料的逐渐被磨除。

这种磨损主要原因是润滑不足,滚道、滚动体和保持架会因为磨耗而受损。

在通常情况下,磨耗磨损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磨损颗粒会进一步降低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从而破坏轴承的微观结构。

在轴承的使用过程中,轴承部件表面镜面磨光的磨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磨损导致轴承的工作表面产生可以被指甲感觉到或其它试验探棒能够探测到的有脊磨痕,该轴承应该报废处理。

预防措施:

检查密封件性能,检查是否有污染颗粒侵入。

检查润滑脂中有没有杂质。

粘着磨损:

粘着磨损通常是指,一个表面的材料摩擦产生的热量(有时是因为表面回火或二次硬化)转移到了另一个表面上。

粘着磨损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和接触面剥落,通常是由于润滑不足所致。

如果轴承的粘着磨损部位有触感,可通过指甲滑过损伤面感觉到,该轴承应做报废处理。

预防措施:

检查润滑脂是否合适;检查润滑脂量是否足够;检查密封是否有效。

3.2.3腐蚀

潮湿腐蚀:

如果水或者腐蚀性介质进入轴承,导致润滑脂不能为轴承表面提供充分的保护,便会造成轴承零部件锈蚀。

深灰色的条状痕迹会形成在滚道上。

在静止状态下轴承最容易被腐蚀。

如果用指甲都能感觉到轴承部件的腐蚀性损伤,该轴承就应该被报废处理。

如果轴承部件表面的污迹能够用细砂纸磨掉,则该轴承可继续使用。

预防措施:

检查密封条件,并使用合适的润滑脂。

摩擦腐蚀:

摩擦腐蚀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轴承内接触表面之间的相对微观运动产生的化学反应。

通常,轴承会因振动而产生摩擦腐蚀或磨损。

蠕动腐蚀:

当轴承内圈外圈与轴或轴箱之间进行相对运动时,如果配合太松或者不精确,便会产生蠕动腐蚀,相对运动会导致小颗粒从表面脱离。

蠕动腐蚀使轴承圈不能被均匀地支撑,从而影响轴承内的载荷分布,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轴承外圈的外表面。

3.2.4电蚀

过电压:

当电流穿过轴承时,通过滚动体从一个轴承圈流到另一个轴承圈时,接触面材料会被加热到回火温度甚至熔化温度,导致出现不同尺寸的变色区域。

如果材料熔化,会形成放电痕,滚道和滚动体上会出现局部灼痕。

预防措施:

确保接地回流装置(电刷)正常工作。

在焊接作业时,要确保接地正确。

过电流:

当电流连续经过工作中的轴承时,即使电流强度不高,滚道表面也会受到热量影响并被腐蚀,形成细微的放电痕迹。

和过电压造成的损伤相比,它的直径较小。

损伤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电流强度、持续时间、轴承载荷、速度和润滑脂。

除了轴承损伤外,损伤区域附近的润滑脂会碳化,最终导致润滑不良,表面疲劳和剥落。

3.2.5塑性变形

过载:

过载是由静载荷或冲击载荷引起的,会导致塑性变形。

过载的主要原因是安装不正确(滚动体受力)或外力击打保持架、轴承圈、滚动体或密封件。

杂质压痕:

当杂质进入轴承内并被滚动体压到滚道上时,就会形成压痕。

严重压痕引起的塑性变形会导致疲劳,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过早剥落。

3.2.6断裂或开裂

局部过载破裂:

应力集中且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将导致受压破裂。

安装或拆卸轴承时处理不当是导致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疲劳断裂:

应力循环超过疲劳强度时,会造成疲劳破裂。

一旦裂纹出现,他将会逐渐发展并最终导致轴承圈或保持架破裂。

热裂:

当轴承内圈外圈因滑动产生过多的摩擦热时,就会引起受热破裂,裂纹通常垂直与接触面的运动方向。

轴端压板或轴箱盖并未真确紧固时,会出现这种现象。

3.3承的报废失效形式

货车颠覆或脱轨后的全车轴承;大修过后累计使用了15年(以轴承制造时间为准)或150万公里的轴承;做过大修在重新压装后使用了7年(或70万公里)的轴承;由于电流引起局部放电导致表面电蚀损伤的轴承;锈蚀严重且不能正常使用的轴承;燃轴或火灾被损伤的轴承;外圈损坏的轴承;经过大修又出现一般检修无法修复的缺陷的轴承;规定不做大修的轴承出现一般检修无法修复的缺陷;内、外圈均出现大修单、制造位或年代不清的轴承;工程塑料保持架从内圈总成上退出或脱落的197726TN型大修轴承;其他无修理价值的轴承。

滚动轴承的正常失效形式是滚动体或内外圈滚道上的点蚀破坏,这是在安装、润滑、维护良好的条件下,由于大量重复的暴露于变化的接触应力中所致,轴承点蚀损坏后,运行中通常会出现较强的振动、噪声和发热现象;除了点蚀之外,还可能出现其它形式的失效,例如,润滑油不足导致轴承烧伤;润滑油不干净导致滚道和滚动体磨损过度;装配不当会使得轴承卡死、胀破内圈、内外圈以及保持架被压碎。

3.4轴承运用中出现的故障的原因分析

轴承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套圈和滚动体的滚动面反复受到压力,造成材料疲劳,导致剥离无法使用。

一旦滚动轴承承受负荷,滚动体和套圈之间的接触面将会发生局部永久变形。

变形随负荷增大而增大,如果超过限度,将影响正常运行。

烧伤、磨损、裂纹缺口、卡死、生锈等轴承故障都可能会使轴承无法使用,但这应被称为轴承故障,并应与轴承寿命区分开。

轴承选择不当、润滑不良,、安装不当、密封不良等都是轴承故障发生的原因。

轴承的非正常磨损:

轴承的使用时间太长,超出了轴承使用寿命的范围,所以很容易发生材质疲劳,同时在剧烈的冲击下材质容易变形,导致滚子和滚道面的碾片、剥离,从而增大振动和润滑不良。

加油过量或缺油也容易导致发生轴承故障,少油容易导致发生轴承润滑不良,多油容易导致发生搅拌热量过大,于此同时,清洁轴承的润滑脂也非常关键,只要有其他的水分,杂质调入油脂中,就会影响正常的游隙和油膜的建立。

最后,当轴承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内圈、外圈、滚动体、滚道、保持架等会产生一定的伤痕以及问题,导致轴承润滑不良,导致轴承发热,如果发热时间过长,轴承润滑油将会稀释,材质的疲劳加快,硬度度降低。

由于上述原因,恶性循环的形成被加快,发热速度过快导致轴承烧损,导致滚动体失圆严重、轴承内圈位移、冲撞生热。

轴承的安装错误:

轴承内圈不符合轴的配合间隙过盈量,容易导致轴承发生故障。

轴承组装配合和游隙配合不正确,也容易引发轴承故障,游隙小很容易导致滚道和滚子之间摩擦发热,随着温度升高,轴承内圈、外圈、端盖、保持架、滚动体的温度变得不同,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差,所以膨胀量略有不同,这也进一步使配合间隙减少了,由于轴承生热间隙太大,增大了滚子的振动,增加了滚道与滚子间的冲击,同时容易导致内部负荷分布不均匀,承载滚子减少,中央滚子负荷增大。

最后,在装配轴承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工艺要求,用铜锤冲击轴承,使得保持架变形,牵引电机轴承内外圈安装错误或其他原因而导致轴向衡动量消失,导致轴承挤死。

现阶段,铁路货车基本实现滚动承轴化,一旦滚动轴承发生故障,将影响铁路运行的安全和铁路运输的畅通性。

滚动轴承故障对行车安全的危害现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热轴切轴引发的安全事故,热轴造成的中途甩车事故,其中切轴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中途甩车故障会对铁路交通运输秩序产生不良影响。

轴承故障表现为轴承发热和可见损伤。

直观可见的损坏如断裂、配件丢失、严重甩油等。

轴承故障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是由制造缺陷和运用中的不利因素还有检修维护不善造成的。

制造质量方面主要包括原材料、热处理、热加工、机加工、组装、润滑等几个方面。

运用中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外界环境影响如对轴承的意外打击、车辆脱轨和颠覆、雨水浸袭等。

使用环境影包括轮对质量差、剥离、擦伤,强烈的蛇行运动,横向冲击力大导致轴承损伤,高温解冻橡胶部件老化、货物超载等。

检修不当主要是没有完全落实检修工艺和检修方法不当等。

由此导致的故障如下。

第4章铁路车辆滚动轴承运用中出现的故障应对的措施

4.1将车辆检修合理进行规范

一方面,在车辆进行检修时,应严格控制检修按照规定的检修流程步骤进行,充分保证转向架与轮对处于较为良好的状态,同时严格管理违章作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处罚。

另一方面,应充分提升外部的因素控制能力,加强轴承滚动外观检查,针对突发的故障应做到充分的预警,防患于未然。

4.2采用科学的诊断措施

通过长时间的检修维护工作,总结了货车滚动轴承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经验,并将相关的方法和经验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检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轴承故障诊断准确度,减少漏判和误判的问题。

目前,滚动轴承故障的诊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于振动诊断轴承故障,在油脂的影响下,一些轴承会有不明显异音,通过手感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判断轴承是否有故障,将手掌放置在旋转的轴承上并旋转外圈,如果轴承的外圈、内圈和滚子等有压痕、剥离等问题,就会产生一定的振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诊断出轴承是否有故障,当然,该种诊断方法需要检修人员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检修经验。

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传感器的诊断轴承是否有振动现象,例如TADS轨边传感器,其主要针对音频信号的时频域进行分析,并诊断轴承是否有故障

通过异音诊断轴承故障,诺滚动轴承没有故障,应能够灵活的、自由的转动,因为当滚子离开负荷区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碰撞并发出“哗啦”的声音,随着转速的加快,轴承会发出连续的响声,重复旋转的声音没差别,并且没有杂音。

但是,诺滚动轴承有故障,轴承转动的灵活性将会受到影响,在转动过程中也会有干摩擦的“呲呲”声或者破碎金属撞击的“咔哒”声,反复转动声音有差别,并且出现杂音。

异音的差别和轴承润滑脂的状态和内部故障的损坏程度存在密切的关联。

通过外观诊断轴承故障,外观检查法主要是检查轴承的外观,判断轴承有无故障的方法,在检查过程中,应该先对踏面、轮缘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严重的粘贴、深的擦伤、缺损以及剥离等问题;其次,应该对密封罩的甩油现象、甩油状态进行检查,如果密封罩松动,应该将密封罩拆下进行检查,如果密封罩甩出的油脂呈点状或者银灰色,则表明滚动轴承内部存在金属粉末或者零件破损。

4.3严格落实安装和检查工艺

滚动轴承故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安装人员并没有严格遵循滚动轴承的安装工艺流程,检修部门没有对安装工艺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这些人为因素会对铁路车辆运行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铁路部门应该严格落实安装和检查工艺,避免出现密封罩安装不合理、轴承前盖后挡沟槽尺寸超限等问题,以确保轴承安装施工质量,尽可能降低滚动轴承故障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永军.铁路货车车辆滚动轴承运用中的故障分析及措施[J].内燃机与配件,2018(14):

149-150.

[2]白海滨.铁路货车车辆滚动轴承运用中的故障分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17,15(34):

63-64.

[3]郭常鹏,刘坤,齐欣雨.客车转向架轴承常见故障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0):

11-12.

[4]卓凤玺.关于铁路货车热轴故障的调查与分析[J].低碳世界,2016(33):

193-194.

[5]张海军.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故障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防范研究[J].大科技,2016,(9):

146-146,147.

[6]冉文轩.关于机车轴承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分析[J].内蒙古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