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278018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共4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共10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学作文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共101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精致奥秘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

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

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

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

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二):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六课全文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轮船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

薄雾笼罩着大海.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那是正在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它直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来.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求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快救克莱芒!

”船长喊道.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慢慢下沉.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动作再快点!

”船长又叫道.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附原文:

  “诺曼底”号遇难记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一八六三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使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象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载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快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

“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sǎng)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cù)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zhào)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ōu)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

”船长又叫道.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作,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三):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

我要上公开课,需要这课的教学课件,希望同行帮帮忙!

还有一个问题,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哪课上公开课最好?

  陈俊学校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上册)

年级

主备人

陈俊

复备人

单元

课题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汶川地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复备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师:

同学们,还记得20xx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

(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

二、揭示课题,了解谭千秋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

谭千秋

2.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教参57页

三、课题引领,初读课文

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

(请生模仿)

2.初读课文,读完后思考:

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什么样子的?

用“  ”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文中还有两处也可.

四、朗读词语组块,概括主要内容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

(1)废墟坍塌塌陷尘埃

(2)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3)妙语连珠大公无私师德灵魂爱与责任

词语解释见教参57页

2.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五、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

1.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

(1)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

(1)第二段:

正面描写第三段:

侧面描写

(2)第二段:

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

细节描写

作业:

1.高质量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抄写文中的词语2遍.摘抄文中的成语.

3.《补充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写人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说说谭老师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节.找找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根据找到的信息板书:

横着写普通、爱与责任竖着写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二、学习第一段,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老师?

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来的?

(关爱家人、工作积极)关键词:

给小女儿、早早、平常

三、学习第二段,感受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课文,先在小组内分读课文,再在全班展示读.

2.说说段意,比较这段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体会抓住重点内容,删除次要内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圈画批注式学习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

(1)用“——”画出语言,用“~~~~~”画出动作.

(2)仔细阅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在旁边写上你的批注.

(3)交流:

左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4.朗读鉴赏式学习四处环境描写.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

(3)楼房摇晃得……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4)地动山摇.……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5)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写作中的烘托作用.

四、学习第三段,体会这一段侧面描写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

如果去掉这段,你觉得行吗?

(显然不可以,这段侧面描写使故事变得真实可信.)

2.这一段引用了哪三位人物的话语?

为什么这样选择?

(救援人员、学生、老师)(他们的所见最后说服力)

3.朗读课文,抓住救援人员的语言,抓住飞身,抓住生死攸关组织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深情赞颂潭老师的爱与责任

1.朗读第11小节,体会文本表达的情绪线索:

亲切—痛苦—赞颂

2.课后3(教参56页)

3.“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倘若请你把题目中的“最后”换成文中另外的词语,你会换成什么?

(爱的姿势/责任的姿势/英雄的姿势师德的姿势/千秋的姿势/)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的第题,记住答案的要点.

2.完成《补充习题》剩下作业.

3.朗读课文,每个同学都要做到有感情,优生用演讲的方式诵读.

板书: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回忆地震中相关感人故事导入

锻炼语言概括能力

初步体会写作方法

体会谭老师的人物品质特点

自主阅读感悟

语言***

教后

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四):

  六年级上册语文12课教案

  A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

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

(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

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

我的第二个母亲)

(1)出示句子: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

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

(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

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

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

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

苏珊为什么要留言?

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

就要离开了,苏珊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

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

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梁幼华)

B案

设计重庆市九龙坡区实验一小广厦分校:

张鸿

评改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

刘冬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谁用心灵去倾听?

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

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

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评: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全课评析:

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