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2773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docx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试题05

2018高考高三语文3月月考模拟试题05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对弈/友谊  秘籍/慰藉  分发/分外

B.联袂/昧心轶事/秩序创伤/重创

C.缉私/嫉妒隔阂/核算桂冠/冠军

D.祛除/趣谈轻佻/跳动湖泊/停泊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既称为小品文,它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相对地说,篇幅不宜太长。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

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A.短小精悍     B.言简意赅 

C.肺腑之言D.一孔之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会上指出,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机除每天在东海进行一次监视飞行外,电子侦察机EP3也加强监视。

B.蒋介石的形象在《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潜伏》等电视连续剧中有了重大突破,经历了从脸谱单一到性格复杂、从丑化到如实还原的变化。

C.长虹LED系列电视采用侧入式LED背光源,具有超薄、色域广、寿命长、画质稳定、节能省电、环保健康等在彩电新技术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D.江西唱凯发生特大洪灾后,抗洪抢险指挥部要求参加抗洪抢险的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明日之内必须把处于危险地带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________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D.⑤②⑥①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

是岁,帝复以策书、玄眕,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

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

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

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英顺逸议而至。

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

“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臣光曰:

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隐非君子之所欲也。

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

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

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

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荀子曰:

“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

火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

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英固辞疾笃固:

坚决

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舆:

本义为“车”,这里指用轿子抬

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处:

处理

D.务其实不务其名也务:

追求

【解析】 处:

不出仕,隐退。

【答案】 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②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

B.①怒万乘之主 ②若蝉之归明火也

C.①英顺逸议而至 ②而子始以不訾之身

D.①诏以为光禄大夫 ②故深藏以避之

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3分)(  )

①乃为英设坛 ②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③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④复以策书、玄眕,备礼征英 ⑤举贤良、方正、有道 ⑥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⑤⑥

【解析】 ②是王逸给樊英写信的内容,⑤是“公卿”所为。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任命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

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

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

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毫不留情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

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答案】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将及身。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重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徒求虚名。

荀子说:

“晚上用火光捕蝉,必须把火把燃亮,然后再摇动树枝就可以了。

假如火光不亮,即使摇动树枝,也没有用处。

现在,君王如能使德行英明,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于君王,正如蝉去投奔明亮的火光一样。

”有些人主因贤才不应征而感到羞耻,于是用高位来引诱他,用严刑峻法来威胁他。

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么高位一定不是他贪念的,严刑一定不是他畏惧的,君主最终还是得不到他。

君主能得到的,全都是些图谋高位贪生怕死的人,这又怎么值得尊敬呢?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绝 句

陈师道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注]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注】 可人:

知己。

(1)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

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事来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诗重理趣。

请说说本诗蕴含了一个什么道理。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生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

或:

人生难得有多少“开怀”的事情。

或: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曾子曰:

“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十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斜阳草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2)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3)巴山楚水凄凉地 怀旧空吟闻笛赋 (4)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

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一块思想化石。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

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切。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

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徒灵魂信仰的基础。

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

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二者舍去其一,以世俗主义搭配功利主义(如同大多数世俗学说),或以禁欲主义搭配神秘主义(如同大多数宗教学说),庶几方可免于沦亡。

除此之外,墨家还有一个不得不消亡的理由:

在大一统的专制君主制下,一个内部有着严明纪律的世俗化组织必然会让朝廷产生极大的戒心。

虽然墨家可能只有一腔热血,没有政治野心,但专制君主最怕的恰恰不是贪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