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7220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docx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汇编

北京市5年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记叙文阅读

(07)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07)

(一)阅读《晶莹的泪珠》,完成第14-16题。

(12分)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

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

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

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老师。

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④她抬起头来。

诧异地瞅了我一眼。

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

她很快看完了。

抬起头来问: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你休学一年。

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

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

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

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

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

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

用那支木杆蘸水笔。

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

问:

“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

”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

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

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

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

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

我便说:

“老师。

没关系。

我年龄小。

”她说:

“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

“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

”我知道你的名字。

也认得你。

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

”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

我没有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

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

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

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

放在桌子上。

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

贴在公文存根上。

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

叮嘱道:

“装好。

别丢了。

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

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

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

说:

“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

就走出门去。

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

她跟上我。

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

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

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

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

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

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

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

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

“你来得报到了吧?

”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

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

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

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

“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

”我点点头。

她又安慰我说:

“我同意你的打算。

休学一年不要紧。

你年龄小。

我抬起头来。

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

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

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

晶莹透亮。

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

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

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

我低着头咬着嘴唇。

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

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

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

“老师……我走咧……”

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

“记住。

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

缓缓流过一段。

就在鼻翼两边挂住。

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

然后转身走了。

25年后。

父亲在弥留之际。

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

“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

我惊讶得不知所措。

“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我浑身颤栗。

久久无言。

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

回到乡村。

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

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

“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

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

我们班剃了光头。

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

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

父亲说:

“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

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

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

父亲听后喃喃地说:

“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

我今天把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

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

当今。

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

我企望自己的泪泉。

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

不至于堵塞。

更不敢枯竭。

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

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1765字)

14.阅读第①--

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4分)

答案示例:

诧异忧郁惋惜担忧(共4分。

共四空,每空1分)

15.结合第

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要点:

①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

②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

③表现当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共3分。

共三个要点,每个1分)

16.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不超过150字)(5分)

答案示例:

40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

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带给我的启示是:

莪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纯真和善良。

(共5分。

“40年前”的感受l分,“今天”的感受1分,“启示”2分,语言表达1分)

(08)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08)

(一)阅读《乡间的庙会》,完成第13-15题。

(共11分)

乡间的庙会  

林莽

①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

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的农闲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

②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

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

③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来,他们套了牛车或牵了毛驴儿,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

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

穿了新装的孩子们把村子装点得鲜活了起来。

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

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居家用品和各种农具的。

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

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

④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

一早起就等着来接的车了。

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

车把式们抱了结着红缨子的鞭子,有的跟车走在路边上,有的坐在车辕上。

拉车的牲口也在脑门上结了红璎珞。

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⑤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

一是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第一次看了“鬼戏”。

⑥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

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

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

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⑦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无论春夏秋冬,台下总是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

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

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

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

最吸引孩子们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

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

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⑧乡村的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是平静的,它那明媚的阳光、土地与炊烟般的质朴让孩子们无所牵挂。

白天和夜晚把孩子们的心截然地分开,那是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我们的想象中,夜将神秘的事物掩盖起来,那些黑暗中大地的絮语,那些闪动的遥远的星星,使我们总是充满了幻想。

⑨不知为什么,在乡村的记忆中,我总有一股无名的哀伤,即使在高亢的戏剧的唱腔中,我也能听到它的存在。

它幽幽地飘荡在大地上,或许,这就是华北原野上的“燕赵悲歌”,它神秘地在人们心中无尽地盘桓,已有几千年。

(1247字)

13.本文写的是乡间庙会,简要说出全文围绕“庙会”行文的思路。

(每空须有“庙会”二字)(3分)

答案示例:

介绍乡间庙会回忆儿时赶庙会的经历由庙会引发的思考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4.第④段对“路上”景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试举一例进行分析。

(3分)

答案示例:

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摇晃”,而且是听着“悦耳的吆喝声”“摇晃”。

这样,不仅写出了他们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的情形,又写出了他们去赶庙会时的愉悦心情。

(共3分。

举例恰当1分,分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2分)

15.从文中看,庙会以哪些主要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

你怎样理解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

(不超过150个字)(5分)

答案:

主要内容:

走亲家、做买卖、看戏

理解(要点):

①作者今天对庙会的认识比儿时对庙会的认识更加深入,作者为多少年来农民生活的贫乏而感到哀伤。

②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共5分。

第一问2分,共3点,答出3点给2分,答出2点或1点给1分;第二问2分,共两个要点,每个1分;语言表达1分)

(09)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09)

(一)阅读《又临黄河岸》,完成第13—15题。

(共13分)

又临黄河岸

高缨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

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

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

③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

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

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

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

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

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

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

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

“看,黄河!

”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

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

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

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

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

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

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

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

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

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

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

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

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

“快,快来看!

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

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

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

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是这样的吗?

黄河!

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

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

哀叹吗?

不!

那是弱者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

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

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

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

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

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

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伟大坚强!

(1508字)

13.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4分)

地点

流泪原因

内心情感

第一次

山村里

悲愤痛苦

第二次

火车上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第三次

黄河岸

答案示例:

①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人民颠沛流离)②兴奋激动

③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④昂奋自豪

(共4分。

共4空,每空1分)

14.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___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___。

(4分)

答案:

①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黄河的情景

(共4分。

共2空,每空2分。

①若答“草原景色”1分;②若答“去看黄河”1分)

15.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得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5分)

答案示例:

“(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共5分。

有赏析的句子1分,说出表达效果2分,有情感体验1分,语言表达1分)

 

(10)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

(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盾

①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②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③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

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又告诉我:

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④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

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⑤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

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

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

“星海就是后一种人!

”——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⑥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⑦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

”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

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

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

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⑧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

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

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

“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

”“不!

”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⑨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

“要写,还得会中国来!

”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⑩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

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

“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

”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476字)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4分)

“好奇”的原因:

①“好奇”的内容:

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共4分。

①2分,“听《黄河大合唱》之后”1分,“发生崇高的情感”1分;②2分,“作品”1分,“怎样一个人”1分)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

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共6分。

有“方法”1分,结合内容2分,作出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

 

(11)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鞋》,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阎耀明

①年轻人的鞋坏了,去修。

街口就有一个修鞋的,摊子不大,一个戴着单帽的人在埋头干活儿。

年轻人把鞋放下。

修鞋人拿起鞋,看了看,说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来取。

②年轻人就离开了,往街上走。

年轻人心里正烦,大学毕业有一阵子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有人给介绍一份,年轻人嫌工资太低,而且是给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老板打工,觉得有点那个。

年轻人找了不下二十份工作,都觉得不太满意,没有去做。

他每天都注意看报纸上的用工信息,每天都去联系,有时上门去毛遂自荐,结果,都没有谈成。

年轻人自然心里不是滋味,别的不用说,光鞋就走坏了两双。

鞋走坏了可以修,往修鞋摊儿上一放就行了,可工作始终没有影子,这让年轻人很是心焦。

③取鞋的时候,年轻人付了钱,正要走,修鞋人问:

“还没有找到工作?

”年轻人一愣,说:

“没有。

”转身闷闷不乐地走了。

④不久,年轻人又去那儿修鞋,却先愣了一下。

原来的修鞋摊儿不见了,被一间干干净净的小屋取代了。

修鞋人坐在屋里,正捧着一本杂志看。

年轻人走进屋里看了看,放下鞋说:

“这小屋不错,你发财了。

”街口这地带,金贵,能有一间屋,是许多人眼馋的事。

修鞋人说:

“夏天省得风吹日晒,冬天省得挨冻,享点福吧。

”年轻人说:

“你把一个小小的修鞋摊儿干大了,不简单。

”修鞋人放下杂志,开始干活儿。

⑤年轻人没有出去,拿起杂志一看,竟是一本文学杂志。

年轻人问:

“你喜欢?

”修鞋人说:

“喜欢。

”转眼鞋修好了。

修鞋人问:

“这么久了,应该找到工作了吧?

”年轻人有点不高兴,觉得修鞋人多嘴。

但他不好跟一个修鞋人发火。

年轻人没有说话。

修鞋人真是多嘴了,在年轻人往外掏钱时,又说:

“这个小摊儿,我干了两年多,总算有一点模样了,我挺高兴的。

”年轻人觉得修鞋人说的话是给自己听的,有挖苦人的味道,放钱时就把不满表现出来了,他没有放,而是扔。

修鞋人似乎看出来了,淡淡地笑了一下。

⑥年轻人再次来修鞋时,修鞋人放下杂志,请他先坐下,还倒了一杯水。

年轻人颇觉疑惑,不知道修鞋人为什么这样客气。

修鞋人说:

“我们是校友。

”年轻人一惊,认真地看修鞋人,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人。

修鞋人说:

“你大学没毕业的时候,有一年寒假你到我这儿来修鞋,我见你戴着校徽,知道咱俩是一个大学的校友。

”年轻人吃惊了,目不转睛地看着修鞋人。

修鞋人说:

“我毕业已经两年了。

我高你两届,算是师兄了,我叫钉子。

”年轻人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说:

“钉子?

对了,是钉子。

我在校报上见过这个名字。

钉子就是你呀?

你好像写了几首诗,发表在校报上。

”修鞋人说:

“没错,钉子就是我。

我挺喜欢文学的,觉得生活中如果有文学相伴,那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能啥都不干呀,就干起了这个。

我父亲是鞋厂的技师,摆弄鞋有一套,我学来了。

⑦年轻人不解地看着修鞋人,心里觉得一个大学毕业生修鞋,咋想咋有点那个。

修鞋人开始干活儿。

年轻人翻着杂志,竟看到钉子的名字,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